专用车市场分析,专用汽车发展趋势

tamoadmin 0
  1. 汽车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怎样?
  2. 多种技术路线协同并进 行业专家共话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3. 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展分析
  4. 全球疫情高峰或在二季度 未来将有这四大主流趋势重塑商用车行业
  5. 汽车的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综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喜忧参半,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23.82亿元,同比增长29.44%:产品销售收入3598.88亿元,同比增长31.05%:利润总额221.90亿元,同比增长51.1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去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之大。据有关部门分析,近几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载货汽车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特别是次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多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也会有较大增长。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的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会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为此,国家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以满足中国家庭的需要。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发展汽车工业的相关环境:至2005年,中国公路里程将增加至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各地还将加***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所有这些,都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门完全打开,我国的轿车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处于同一个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打通国际大市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可以有机会在与强手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逼迫我们把自己做大做强。为了应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家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不合理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预计6年内我国轿车价格可与国际初步接轨,10年内可完全接轨。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有关人士预测,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将呈现六***展趋势。 一、国有汽车生产企业将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市场追随者 二、汽车生产将由大批量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 三、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 四、人力***将由国内单一配置转为全球流动配置。 五、汽车产品将由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 六、汽车消费由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

汽车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怎样?

汽车行业经历2001-2010年十年行业高增长黄金时代后,当前中国汽车行业逐步由成长期步入成熟期,此阶段行业体现出三大特征:行业增速放缓、保有量提升、厂商产能过剩。

汽车行业兼备周期与成长双重属性,行业增量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汽车行业结构性机会犹存:成长属性方面,深度挖掘由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以及后市场带来行业革新机会,周期属性方面,仔细甄别部分子板块周期性轮动与复苏带来的机会;

专用车市场分析,专用汽车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短期而言,增量红利消失使得行业分化显现(车型、国别品牌、厂商分化),未来随着销量增速进一步放缓,龙头份额将进一步提升,缺乏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将渐遭淘汰,强者恒强格局日益凸显。叠加政策大环境支持,未来行业分化是主旋律,短期结构性机会犹存,长期把握智能化和新能源两条主线。

扩展资料

1)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核心资产的赛道龙头: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华域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

2)进口替代加速,成长稳健的优质零部件: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星宇股份、岱美股份、爱柯迪等;

专用车市场分析,专用汽车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存量市场空间大: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玲珑轮胎、安车检测、五洋停车等;

4)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此主线下的推荐标的有保隆科技、德赛西威、科博达、三花智控、中国汽研等。

多种技术路线协同并进 行业专家共话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一、国内汽车增长快潜力巨大,乘用车市场仍将继续扩大

专用车市场分析,专用汽车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按照目前的一个大环境来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之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增加,预计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1、我国给大家的一个印象是汽车制造大国,不过近年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逐渐涌现,汽车生产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逐渐为国内企业所掌握,出口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已经具备了向汽车制造国转变的基础

三、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发展主要方向

1、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对***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受益于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出,未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行业将是新的投资增长点,也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四、我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地位越来越突出

1、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逐年增加,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发生实质性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量占其总产量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成为其利润的重要来源地和增长地,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决策机制将产生显著影响。跨国公司将会从产品研发开始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未来还将针对中国市场专门开发新型汽车产品。

知识延展

一、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2015年9月29日,国家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强调,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 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三、2015年10月25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向所有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直接配置。

四、2016年2月16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6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61万辆,同比增长144%。

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展分析

北京)4月12日,由寰球汽车集团主办的“交融·共生——中国汽车发展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活动现场,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中汽政研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部总监周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能源、技术、产品革新的重要阶段,在新能源不断持续推向纵深的节点上,传统燃油以及纯电动以外的技术路线何去何从,以及未来技术路线究竟如何相融共生成为了行业内外高度关注的课题。

尤其2023年由湖北武汉引发的降价潮,客观推高了普通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的价值预期,甚至出现了“持币待购”的现象。如何在市场错综复杂的变幻中,找寻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课题。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

对此,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提出,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听从消费者,它不是剥夺消费者多元需求的一个政策。禁燃是趋势,它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这里面需要更具科学的管理和全面的统筹安排,包括产业布局、统筹安排、时间节点等多个方面。

“油电”短期必将共存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汽车在产品端持续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及低碳燃油车型的发展。尤其在近几年中,世界汽车产业开始向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推广和技术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壮大正在改变汽车的发展格局,使产业从传统燃油车逐步走向燃油动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三分天下的新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传统燃油车能够彻底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

从汽车发展的层面来看,燃油车至今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经过了市场的重重考验,无论产品技术还是体量规模都相对成熟。而且油车是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油车、酒精汽油、合成燃料、HEV、氢动力等,可以凭借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细分市场领域形成有效竞争力。

当然在油价不断上涨的当下,传统燃油车还必须做出改变,在技术升级的基础上提升性价比。从能源***角度来看,现在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72%,为了减少汽车对于石油的消费,现在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领域,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同样也是一种电动化的发展。但如果全部进行电动化,那对于锂、钴等稀有金属***又是另一项挑战。对此,一份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当合成燃料、清洁燃料等各种方式共同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且规模达到5到6亿辆时,这对于各项***的运行是最安全的。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过去两年快速发展,2020年销量仅为127万辆,2021年就达到327万辆,2022年实现625万辆。两年的时间涨了500万辆。在渗透率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去年为27.6%,但2020年刚刚超过5%,两年之间涨了20个百分点,新能与汽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虽然今年新能能源汽车补贴撤销,但随着领先企业具备维持价格稳定的能力,电动汽车使用场景的丰富和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认识的逐步加深,电动车还会有比较快的发展。

与此同时,市场也必须认识到,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产品特性,低温、高寒等地区的消费者无法长时间使用,且纯电动汽车需要以完善的充电设备为前提,这就使得应用场景有所局限。在种种限制条件下,直接决定了纯电动汽车未来不能像燃油车一样走进中国的各个地区。即便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纯电动汽车也一定不会完全主导中国汽车市场。

以客观的角度评判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关系,其更多是一种技术路径上的竞技,而最终将留下谁,则取决于谁走的更快一些。但从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车市将继续呈现燃油和电动共存共生的发展状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汽车产业需要多种技术路线融合发展

碳中和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但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在汽车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基于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中,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存在价值和规模作用都是不同的,更是无法替代的。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汽车产业是消费的顶梁柱,而传统汽车又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促进汽车消费,既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也要兼顾传统燃油汽车的有序发展。正如李稻葵所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会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还在追求多元化,还要诗和远方,还要驾车远行。无论在任何时候,我国的政策制定者还是尊重市场技术和百姓的意愿的,这就需要汽车技术走交融共生发展之路。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

徐长明在演讲中表示,油车和电车无须相互替代,电动车有电动车的优势,燃油车有燃油车的优势,两者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未来汽车市场一定是多种能源方式并存的,而新能源汽车和油车传统车是竞争关系,是共融的关系。

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至于具体的燃油车退市时间表,仍处于研究阶段中,这意味着国家对于燃油车退出的预期是相对保守的。

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对此,管清友的观点是让市场真正回归市场,让市场在***配置当中起基础性作用。目前很多一二线消费者已接受购买、实用纯电动汽车,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汽车用户站队燃油车。事实上,汽车路线的发展,技术的升级都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而改变。当然车企也无需过度焦虑,无论是产能过剩还是销售模式,一切都按照行业趋势变化平稳发展。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崔东树在现场沙龙活动中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唱衰燃油车目前不太合适,而且从消费需求来看,实际上各类车型都有自己的使用场景。每个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合理的选择。尤其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的使用场景波动性比较大,长短途都有,燃油车才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中汽政研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部总监周玮

“不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汽车,在未来出行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周玮提出,立足于汽车产业发展,燃油车的存在与推进是为了保证经济、市场的稳定前行,因此不能限制发展,让传统行业出现大起大落。行业应该推动传统内燃机行业与新能源汽车双方互相赋能,协同并进形成产业发展稳定格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并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消费经济的稳定前行,同时也有利于国家能源多元化实用,保证能源安全”。梅新育点明新能源车产业的兴起首先是为了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减少传统燃油车的石油使用量。但当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一定节点上,如果我们想要通过抑制传统汽车消费继续增强能源安全,就要付出整个国民经济效率下降的代价,这是不可取的。

车企应该做出理性选择

当下燃油车是汽车消费的主流,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处在汽车能源动力颠覆性变革的过程之中,消费者面对的是新技术、新产品,而传统汽车企业则需要站在纯电动汽车、燃油车、混动的十字路口上,做出准确的判断,接受并拥抱一系列的挑战。

本届论坛上,寰球汽车集团总编辑苏雨农邀请管清友、崔东树、周玮、梅新育就未来汽车技术路线展开了沙龙研讨。沙龙现场,各位专家直抒胸臆,表明了对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预判。专家们一致认为,对于未来汽车不能聚焦于某一技术路线,应当秉持开放包容多元的态度。

传统车企的电气化转型犹如?“大象转身”,当汽车动力面对新的选择时,车企的做法不只是“弃之”“择之”那么简单,而是要在两个选项中进行权衡,以稳定的方式完成两个选择之间的转换。

事实上,对于大众、丰田、通用等传统燃油车企而言,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初期并不能为车企创造利润,推出纯电动车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在产品更新的同时,传统车企在短期内可能还将面临来自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压力,这都需要传统车企进行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的过渡。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中,传统燃油车品牌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如果它们贸然“抽身”,不仅将对企业的自身经营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对于市场发展而言,势必会产生市场空缺。

传统车企要从燃油阶段平稳“抽身”,这就决定了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需要传统车企在技术、产品、服务上进行了一系列布局,不断满足不同品类消费者的电动化出行需求。与此同时,它们还需对燃油车持续投资,持续推进燃油车的市场发展。

如果说电动化是汽车产业的终极目标,那在这之前,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将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共融共生的阶段。此时的内燃机态势不是无限衰败,而是要以其他形式焕发生机。多能源时代,需要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协同发展,更需要它们共同促进总体规模提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简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全球疫情高峰或在二季度 未来将有这四大主流趋势重塑商用车行业

1 国产重型载货汽车市场状况

1.1

随着重型车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参与竞争者不断增加,而且这些企业者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技术实力,推出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这迫使业内主力生产企业不断推出新款车型以适应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

从发展趋势上看,重型车向大吨位方向发展。载重10t以上重型车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载重10t以下重型车市场份额明显缩小。市场上最受青睐的15t以上重型车市场争夺战主要集在中国重汽重庆重汽和陕汽3家之间。大吨位重型车和自卸、牵引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在行业中所占比例继续进一步提高。

中、高档重型车开始受到市场追棒。如东风配置大功率康明斯发动机、襄樊车桥及变速箱、日产驾驶室的20t重卡备受市场青睐。重型车市场对高档车的需求趋势走强。承载能力强、大功率和驾驶舒适的重型汽车已逐渐成为业内主力企业新产品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快速修建,运输市场对重型车的档次要求越来越高。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快速安全的先进车型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原技术相对落后的国产运输车已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物流运输的需要。与其它车种相比,国家基础建设、重点行业和部门对重型车需求量很大,要求很高。

1.2

近几年来,重型车已成为汽车特别是载货车产销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供求关系变化的市场***下,在重型汽车旺销的市场利益驱动下,特别是随着国有资产从传统运输产业中的逐步退出,使得重型汽车市场从较为集中走向分化散发--原有一汽、东风和重汽三分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一大批原非重型汽车生产企业的中小主机厂甚至跨行业企业纷纷看好重型车市场发展前景,相继加盟重型汽车市场竞争行列,形成群雄四起、各据一方的发展局面。目前,国产重型车市场集中度主要在一汽和东风的产品上。

加入WTO后,国内重型车市场已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一部分,成为国际市场的竞争热区。面对国内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和竞争的加剧,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国内几家主要的重型车生产企业今年加快了与国外汽车制造商合资合作的步伐,加快技术引进。随着国内重型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会有更多企业与资本进入重型车行业。

然而,毕竟总体重型车市场供大于求,眼下俏销的品种正被强大的产能所弥补。有关专家提醒,重型车项目的发展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将造成巨大损失。

2 国内重型卡车技术发展

2.1 向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在15t以上的重卡市场中,预计2003年全国会有4~5万辆的市场。对高科技重卡,国内的企业更多的是跟踪市场需求,与市场需求结合得更紧密一些。当然,也表现出在某些地方的超前量要小一些。国外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这方面投入很大,与之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我国重卡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国家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国内重型卡车企业很快会缩短这种差距。

在这块市场上,中国重汽集团的销量最大,2003年中国重汽预计销量可达到2.5万辆。为了始终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重汽正在加大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步伐。2002年底,重汽推出了斯太尔王,率先拉开了用当代重卡设计理念提升斯太尔形象的序幕。2003年重汽又推出了斯太尔王系列的细化产品6×2牵引车。

陕西重汽也在加大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力度。德龙F2000新品是陕重汽2003年推出的一款豪华重型汽车,是陕重汽与德国MAN公司研制开发的,代表着目前国内重卡的最高境界。该车加装的人体工程座椅和280~420马力宽系列发动机。陕重汽在产品的发展上提出了三最、四个平台策略。三最即向社会奉献最有价值产品,为经销商创造最大商机,为用户提供最大利润;四个平台即通过合资合作,形成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重型汽车平台;在原斯太尔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提升后的斯太尔改进型产品平台;斯太尔的标准型平台;陕汽的下延型平台。陕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红卫认为:5年也许用不到5年,国内重型卡车企业就会在此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这两年我国商用车中的重卡车型的技术含量飞快提高,虽然距真正意义上同时达到高速、高完好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科技5项指标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种发展趋势国内已经出现。因此,未来5年,在中国市场上重卡的竞争也会像轿车一样白热化。

2.2众企业的产品攻略

虽然近两年国内重卡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销连年翻番,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产品的差距。尽管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低成本的经济型重卡充斥市场,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长期走好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会发生转移,性价比、产出率将取代现在只是比价格的做法。因此,只有坚持技术引领销售的企业才会笑到最后。现在国内企业在产品方面主要通过下面提到的前两法改进产品,而缺少建立高档重型车技术平台的实力。

2.2.1 改进型产品策略

通过局部的改进,借以打开市场。通常的做法是加装一些配置,把着眼点放在一两个局部上,短期内会对产品销售有一定的促进。

2.2.2 换代型产品策略

目标是猎取市场先机,寻找出产品新的增长点。主要根据对目标市场细分,结合市场需求特征的早期变化,参考国家政策,开发出新的产品。通常的做法是改变大的总成,通过较大的视觉差来制造卖点。各厂家对驾驶室的变化可以说新招迭出,目前反响不错。

2.2.3 建立高档重型车技术平台

为了适应全球零部件***购趋势,降低成本,获取半挂牵引车技术上的制高点,通过引进国外一流技术来缩短与国外品牌的技术差距。当前国内制造商的市场营销理念较为落后,市场行为基本上是停留在生产型的营销阶段,仅仅注重产品、服务的质量,缺乏市场需求的敏锐性、洞察力。

我国的重型车企业,在构建高技术水平的中重型载货汽车平台方面,必须通过技术引进、联合开发、合资生产、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把平台布置、匹配和主要总成(驾驶室、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构筑平台时,要考虑到模块化问题,使产品改进和换代更方便。在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发系列产品。

3 国产专用车市场发展

目前,国产中档、技术含量较低的专用车,已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高新技术含量专用车尚有缺口,市场供给能力不足。

市场对不同类型的专用汽车需求也有很大出入。其中,对自卸车、厢式运输车、牵引半挂车的需求达数万辆以上,但是对其他大多数专用汽车的年需求量一般仅为数千辆,有的只有几十辆甚至几辆。这些需求量小的专用汽车真正体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而且绝大部分是专用性更强、技术含量更高的专用车产品。

由于许多行业对相关专用汽车技术性能的要求很高,而国内大部分专用车企业开发能力较弱,市场供给能力不足,致使市场需求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来满足,如机场专用摆渡车、高速公路维护管理专用车、高级医疗急救车等。

即使是需求量很大的专用车,如运输煤炭、散装粮食、电器产品、玻璃器皿的专用车,对其技术含量和水平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除要求安全性高、封闭性、减振性好之外,还要求产品具备系列化、附加值高等特点。如运钞车,国内市场虽然需求量很大(年需近万辆),但国内企业的产品却很少有能达到C级防弹要求。

由于市场对专用车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一些高新技术开始在专用汽车上得到应用,一些能够满足特殊功能要求的专用车底盘被开发研制。不论是液压举升装置、排料卸料装置、计量测量装置、机械作业装置,还是制冷保温装置、安全防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作业监视装置;不论是各类缸、泵、阀、仪表等总成,还是各种箱体、罐体车身结构,均在专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形势下用户对专用车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受公路条件和专用车底盘生产的限制,我国专用汽车一直以中型车为主,重型专用车生产量的比例明显偏低。今后重型化、专业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自卸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高空消防车、压缩式垃圾车、洒水车、市政用车、油田专用车等重型专用车将逐渐成为需求热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市场对专用车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对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车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多,需求高新技术专用车的呼声将越来越高。

4 国外重型车企业发展及与国内合作

4.1 国外重型车的发展趋势

各国商用车制造厂家目前正***用令人惊叹的高新技术来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降低污染,提高效率。

4.1.1 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国际潮流是安装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翻车警告系统、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红外线夜视系统以及其他的驾驶室安全性措施。在欧洲,多数重型车驾驶室都要经受严格的加载、撞击与扭振试验,完全合格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其目的是在发生翻车事故后,驾驶室不会被压扁,保证驾驶员的生存空间,车门不会自行打开,人员不会抛出车外。

4.1.2 舒适性

在舒适性方面,现在的商用车乘坐舒适性已接近轿车的水平。主要表现为驾驶室空间比轿车还要宽敞许多,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长途行驶的牵引车,不仅有音响、冷暖空调和通讯设备,而且还有卫星导航、冷热饮柜、电视、衣柜等装备;驾驶室的支点装有弹性缓冲装置,驾驶员座椅下方有空气弹簧缓冲支承,保证了驾驶员乘坐舒适平稳。

4.1.3 环保性

在环保性方面,柴油发动机技术的提高,为实现柴油机降低废气排放提供了基本保证。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又可以帮助清洁排气,减少废气排放。如催化微粒过滤器,它可以清除排气中90%至95%的烟尘等。

4.1.4 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国外先进企业中重型载货汽车的保修期大多在60万公里,实际上都能保证80万至100万公里无大修,只要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就基本不会出现故障

4.2 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

4.2.1 奔驰北汽

奔驰重卡有望继北方奔驰之后又一次冲击中国市场。作为奔驰与北汽合作的一部分,目前戴-克已经同北汽福田初步达成了一个前期合作***,双方涉及的合作内容包括奔驰为福田重卡提供关键部件支持以及将来引进奔驰重卡等。根据合作程序,北汽福田已经向奔驰公司提供了一份5年的市场分析报告,内容涉及福田自身发展规划以及对中国重卡市场的前景预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个前期协议有望今年内签署。

4.2.2 韩国现代与江淮公司

2003年3月,江淮公司与韩国现代公司继豪华客车、瑞风商务车项目成功合作之后又一合作典范--JAC重卡格尔发隆重上市。现代重型汽车的产品系列完善,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按载货质量可分为8t级(如HD120系列)、10t级(如HD160、HD150系列)、17t级(如HD250、HD260系列)和24t级(如HD310、HD320、HD370、HD380系列)共4个系列10个 型号的产品,其中HD270为混凝土搅拌车底盘,HD370、HD380为自卸车。

4.2.3 沃尔沃与中国重汽

沃尔沃与中国重汽集团的合资项目谈判结束。沃尔沃如愿拿到关税优惠政策,而中国重汽,在欧洲技术成就当年斯太尔汽车的辉煌之后,也在期待着同样来自欧洲的沃尔沃带给他们的提升。合资公司不会沿用、改造中国重汽既有的斯太尔汽车生产线,而是引进沃尔沃的设备,新上生产线,生产沃尔沃系列车型。按照最初的框架协议,合资公司将主要生产售价80万元左右的12升发动机牵引车、载重车、CKD组装车,年产量2万辆。按照原***,该项目将成为沃尔沃卡车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和亚洲的生产中心。

4.2.4 雷诺与东风

雷诺产品在60年代就来到了中国。到90年代,雷诺卡车要进入中国时,中国认为轿车与国外差距大,比较重视,在卡车方面则还没有那种进行国际合作的迫切愿望。那时,欧洲与中国的产品在技术、价格方面差距太大,如果照搬肯定不适合中国市场。东风在国际合作方面有一个战略调整,考虑与雷诺-日产的合作,在商用车方面也进行了探讨。雷诺也意识到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就必须依托于合资项目的成功。从目前看,东风完全可以不需要雷诺,没有雷诺东风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但长远看,与雷诺合作,在技术上有一个后续的保证。如果东风今后走向国际化,需要满足国际的标准,仅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同哦合作,东风可以从技术上得到提升,而雷诺则可以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

汽车的发展趋势?

第一商用车网?原创

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期间,限制人员和车辆流动,给汽车出行和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次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疫情过后,商用车市场走势将如何发展?这都是目前行业人士正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2月28日,在中国汽车报线上举行的《***疫情后,我国汽车出行及物流行业的趋势和挑战》公益讲座上,来自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下称“罗兰贝格”)的两位大中华区执行总监谷雅韬***永明分享了他们的看法;其中,前者聚焦汽车出行,后者聚焦物流行业。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执行总监谷雅韬(左)***永明(右)

小编有幸聆听了此次讲座,下面就为各位读者朋友对其中重点内容做一下分享。

全球疫情高峰或在二季度?产量逆差将在下半年得到弥补

自从2019年12月官方信息首次发布以来,中国已超过7万人被诊断为感染***肺炎,日本、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感染病例也在走高。罗兰贝格认为,一切终将回归平静,疫情只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插曲。

罗兰贝格对于疫情影响做了情景分析,推测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较高概率为“中期平复”。在“中期平复”的情景里,全球疫情高峰将于2020年二季度出现;在上半年,中国感染率高企,其他国家持续扩展;疫情将在第三季度得到控制,全球应对措施将从第三季度呈现效果;汽车产量逆差会在2020下半年得到弥补;产量与2002-2003年SARS的感染传播情况相似。

短期内,***肺炎疫情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甚至会间接影响到全球汽车工业。由于零部件短缺以及持续高企的感染率,汽车销量下降,2020年下半年可能无法完全弥补损失。而交运物流行业由于细分板块众多,本次疫情对不同细分领域影响会有所差异。

在罗兰贝格看来,疫情的本质是“黑天鹅”(代指小概率、难预测的突发风险),市场中针对风险管理有成熟的体系与机制,但仍需四大能力支撑以更好提升风险管理各环节的应对效率。一是敏捷的组织能力,在应对风险方面能够快速响应;二是***配置的灵活、贡献能力,在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方面提升容错率、强化应对能力;三是稳健的财务管控支撑能力,在风险发生前起到早期预警作用;四是数据底盘支撑能力,能够在风险管理全环节提供准确与及时的信息保障。

商用车市场呈现新机遇?TCO还有万亿市场空间待挖掘

虽然疫情对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整个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不变,仍具有众多机遇。其中,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大势有两点,一是商用车产品的智能化与高端化升级;二是商用车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速。

由于中国商用车行业,主要涉及跨区域公共出行以及货物运输,该细分市场的外部环境也正处于快速变化迭代时期,产业升级、市场格局转换以及客户需求的演变中。罗兰贝格认为,未来整体商用车市场将在稍微下降之后缓速增长。

具体来看,中国大中客总量增速将趋于平稳,市场特征为:高铁替代效应等将影响公路客车销量增长,新能源公交车将持续拉动大中客销量增长。轻客领域,市场已饱和,未来销量将少量减少。得此判断,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目标客户(小微企业)活力不足、排放升级等导致轻客销量减少;二是未来轻客物流车的需求量可一定程度缓解下降。

中重卡领域,在2019年爆发性增长后,销量将恢复往常值。一是由于国标GB1589修正,中重卡2017-2019年显著增长,2020年销量将恢复往常值;二是中重卡为强周期性行业,近年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销量增长有限。轻卡领域,受经济增速放缓、技术及安全法规升级导致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制约,市场总量将缓慢增长。

市场机遇方面,罗兰贝格认为,新能源公交车市场逐步饱和,电动化替换市场机遇较小,将逐渐进入常规车辆更新与折旧周期的替换;公路客运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很大,如果运营者能更好地解决困境,可以恢复之前水平,后续中短途客运存在新能源化的机会;而校车,则需要更多关注未来一些政策的调整,并当政策出现变化时,提前做好准备。

具体到卡车市场,由于卡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持装备,并且细分市场众多,关键是抓住大势中的细分机遇。罗兰贝格建议,卡车细分市场“打”得越精细化越好,并结合周边的上下游产业变化,捕捉新的市场机遇。根据不同行业客户对中重卡的需求预测,2020年牵引车市场中,快递、零担运输、金属重货、危险品等特殊物品运输机遇快速上升;自卸车市场中,金属及渣土运输等机遇快速上升;载货车市场中零担运输、普通货物整车运输机遇快速上升;专用车中来自水泥公司、连锁工厂和企业用户的机遇快速上升。

这次***疫情,出于安全考虑,人们更多倾向于网购水果和蔬菜等,会相应带来冷链、零担等运输车辆的需求。随着消费者该类习惯的逐步形成,这些细分市场的机会还将更大。

除此之外,罗兰贝格认为,商用车TCO(TCO指全生命周期成本)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中国商用车TCO是7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罗兰贝格认为,该市场还存在优化空间,至少有1万亿元的潜在价值有待挖掘。

罗兰贝格还预期,未来将有“LEAD”四种主流趋势重塑商用车行业,带来新机遇。其中“L”指新物流,大型车队进一步增长,新玩家涌现,轻资产模式与重资产模式两级分化明显;“E”指电气化/替代驱动,整车厂电气化趋势强劲,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布局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A”指自动驾驶;“D”指数字化,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大大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司机驾驶效率与乐趣等。

结语

在罗兰贝格的两位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看来,此次疫情对全球汽车行业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但相比过度解读其负面影响,认清目前各细分市场的基本盘则更为重要。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和物流行业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近期从11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来看,未来汽车市场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为44.4%,较2020年上升了6.0个百分点。

2021年在各系别市场中,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大幅上升至44.43%,提升了6.0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美系和法系车市场份额也均有所上升。

前七企业销量均有所上升

2021年在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上汽集团排名第一,销量为275.7万辆,同比上升8.9%;排名第二的是长安集团,销量为175.5万辆,同比增长16.7%;吉利汽车排名第三,销量为132.8万辆,同比下降增长0.6%。

2021年在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一的依然是上汽集团,乘用车销量为212.3万辆,同比增长17.8%;排名第二的是吉利集团,乘用车销量为132.8万辆,小幅增长0.6%;长安集团排名第三,乘用车销量为123.3万辆,同比增长24.2%。

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1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262.1万辆,同比增长1.7%,占汽车销量总量的86.1%,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3达到46.2%,CR5达到63.1%。但2021年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总体来看,在我国汽车品牌市场中,市场格局较为稳定。领先企业地位稳固,行业市场集中度稳中有降。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标签: #汽车

上一篇汽车底盘装甲喷装,底盘装甲 喷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