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总经理-阿维塔ceo说销量不好怪华为

tamoadmin 0
  1. 都是华为合作!为什么媒体朋友大多看好赛力斯,而非阿维塔?
  2. “解绑”问界,华为以竞合之道能否交到朋友?

撰文丨陈昊、梁秋梦

编辑丨于杰

出品丨汽车产经

阿维塔总经理-阿维塔ceo说销量不好怪华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随便说一句,朱华荣董事长能够每个月跟小徐总两个人开一次会,我不知道别人能不能。另外,作出的判断太早,或者太晚错过窗口期都不行。这个游戏影响因素非常多,团队的因素,时机的因素……”

这是8月8日阿维塔11上市发布后,谭本宏(阿维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并不太担心它的灵魂问题的原因之一。

近两年,随着越来越多与华为合作的车型亮相,“含华量”这个词火了。

阿维塔总经理-阿维塔ceo说销量不好怪华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方面,很多车企希望跟华为绑定上,但另一方面又忌讳和华为合作,害怕被打上“失去灵魂”的标签。阿维塔也面临着同样的质疑,可能还更多。

有媒体评价,阿维塔11是迄今为止“含华量”最高的智能电动车。甚至除了“含华量“,阿维塔还大力宣传它的“含宁量”。

但谭本宏认为,这些其实并不构成什么灵魂问题。

阿维塔总经理-阿维塔ceo说销量不好怪华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开头他说的那句话,这个游戏谁能玩好、玩到最后,现在大家可以利用的材料都差不多,但能决定最后结果的远不是这些材料。

炒出来的菜怎么样,要看厨子的水平,甚至还要看厨师长的品控能力、砧板中工的配料能力……

NO.1

[?三招PK小鹏G9?]

8月8日阿维塔11上市,售价34.99万~40.99万元,另有一款定价60万元的***版。

谭本宏评价说,同样定位中大SUV唯一能与阿维塔11正面相碰的竞争对手,只有小鹏G9。

为什么?

“因为CHN平台让阿维塔11拥有了新架构、强算力、高压充电三大优势。”这三样能力也是小鹏G9拥有的。

对比看一下。

首先,国内的吉利SEA架构、比亚迪e平台3.0,以及广汽GEP3.0平台,也具备新架构、强计算、高压充电的能力,但从时间节点来看,其产品进展晚于 CHN 平台。

其次,强算力支撑的智能能力。

即使单就与华为的合作深度以及成品效果来看,谭本宏认为,他们也是最有优势的。

从硬件配置上看,阿维塔11全系搭载3颗96线华为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3颗摄像头。还搭载了华为 MDC 810 智能驾驶平台,最大算力400 TOPS。

凭借华为强大的软硬结合能力,阿维塔11可实现高速、城区、泊车三大场景的融通。

其实,仅从配置以及功能描述上看,极狐HI版和阿维塔11的智能驾驶能力不相上下。

但同级的技术能力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而呈现方式,才决定用户接受程度。

早在2016年4月,长安汽车睿骋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从重庆到北京的2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实现了中国首个长距离汽车无人驾驶。尽管当时宣传的成分更大,但长安积累智能驾驶Knowhow的时间早于所有车企。

这也使得今天长安与华为的合作更能有的放矢,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按照规划,阿维塔11的高速NCA、智能泊车两个场景交付即用,而城区NCA预计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推送。

那么,即将在城市高阶驾驶领域短兵相接的极狐HI版、小鹏G9、阿维塔11,谁更香?很快也会有答案

谭本宏还向汽车产经透露,“我们现在也在和华为一起做ADS2.0,一套更新的东西。”

去年以来,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充电,以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但对比阿维塔与小鹏的布局,可以发现两者的区别。

日前,阿维塔已与bp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至2023年底在全国范围内19个城市共建超过100个标准化高压快充站。阿维塔11也将成为国内首批具备240kW高压充电能力的车型。

去年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表示,小鹏的480kW高压超充桩将率先量产铺设。打造中国首个量产800V高压SIC平台,充电桩的最高峰值电流600A,用800V超充电压,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从以上***息看,阿维塔的240kW与小鹏的480kW相比逊色了不少。但谭本宏则表示:高倍率谁都能做,但安全性并不是谁都能保证。

“我们第一化学配方用的是532,这个技术某种意义上讲是现在世界上保有量最大的,532是最安全的。我们没有很冒进地去做811。而是在兼顾安全的情况下把能量密度冲上去了。”

至于宁德时代加持下的电池水平,谭本宏进一步透露,“现在里面用到了很多技术其实是跟麒麟电池同源的。

阿维塔11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离子电池包,得益于宁德时代新一代CTP技术,阿维塔11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高达190Wh/kg,在用双电机四驱动力的情况下,百公里能耗仅为16.6kWh。

以上几点综合看,在谭本宏心里,似乎小鹏G9也不是阿维塔11的对手了。

NO.2

[ 像豪华版的Model Y??]

“我们有一个数字科学部,专门去做智能座舱这一块的东西。同样的语音交互,我们会把它做得更加温暖,长期下来就是一种调性。”谭本宏说。

技术为品牌服务,对于一款40万的产品,调性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它的定位人群。

有人说,相比极狐,阿维塔已然做出了不同的“味道”。也有人说,阿维塔像是豪华版的Model Y。

为了在纯技术之外打造值得的、豪华的、有调性的感觉,阿维塔团队召集了来自金融、汽车、互联网、快消、奢侈品、酒店等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

阿维塔11的颜色相对丰富,三款车型提供6种颜色,包括皓白、曜灰、慕红、雾绿4种高光色,以及素白、墨灰2种哑光色。

颜色这东西,用不好就是灾难。它需要高级而不过分华丽,既能取悦强话语权的精英团体,又提供给城市圈层一点小个性。从汽车产经收到的反馈来看,阿维塔的颜色好评占比更多。

这份品味出自原宝马的“宝藏设计师”Nader Faghihzadeh。除了颜色,他还给了阿维塔11夸张的灯组、黄金比例的侧脸以及特立独行的尾窗。

谭本宏说,阿维塔11的轴长比达到了0.61,与黄金分割比例0.618相差毫厘。此外,阿维塔11的宽高比达到了1.23,轮高比则达到了0.48,这几乎是曾经众多超跑的设计思维或者模板,这两组数据使得阿维塔11的车身更加低趴霸气。

曾在苹果和香奈儿等国际大牌厂商待过的首席营销官王蔺女士,则给了阿维塔一种轻奢的风格和调调。

这一次跨界联手法国大牌纪梵希尤其能体现这一点。由于奢侈品品牌的加入,阿维塔011被赋予了时尚、奢侈品,甚至一丝“艺术品”的气息。这招的销售效果如何暂且不谈,但阿维塔011亮相之后,阿维塔好像一夜之间变潮了几分。

不过,在品牌定位层面,作为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的阿维塔,没有选取高端、豪华这类词汇作为自己的品牌定位,而是强调情感、温度。

如何理解这不可捉摸的“情感”?王蔺说,“不同品牌会拼硬核,拼功能。而情感智能是阿维塔的品牌愿景,是温暖而不是冰冷,是科技走向消费者,而不是消费者走向我们。”

谭本宏认为,第二波新能源的消费者还是那些人,如果说他们第一次放弃了舒适、豪华这些诉求,那么这一次走进来,他们开始有要求了。

所以,在智能之上,阿维塔带着有温度的豪华,来了。

NO.。3

[ 把华为店当作“快闪店”?]

阿维塔的渠道模式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认真推演的。

尽管跟赛力斯、极狐一样,阿维塔的渠道模式也分两类,一是利用华为的线上、线下全渠道,二是自己搭建“直营+经销”的渠道。但<a class="b02047c14abd0045 hidden" href="s://car.yiche/aweitakeji/" title="阿维塔

都是华为合作!为什么媒体朋友大多看好赛力斯,而非阿维塔?

在上半年带飞一众车企的股价之后,如今的资本市场上,华为的加持效应似乎正在减弱。

8月24日,长安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维塔正式发布。曾经,凭借这个三方合作的消息,长安的股价一度接连涨停。而当天,当新车亮相、战略曝光,一切更为可期时,长安的股价却随着发布会的召开,从最高涨幅2.21%直接下跌了4.51%。

在另外一边,华为汽车解决方案的扩圈之路也在面临考验。

8月25日,哪吒汽车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继北汽、赛力斯、长安、广汽之后,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的车企达到了五家。

但对于这次合作,外界却并非完全看好。哪吒的出现,似乎更印证了那句“华为的合作伙伴多是二三线车企”。

在此前6月底的上汽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面对投资者的拷问曾明确表示,“不能接受与华为等第三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合作”。

在他看来,在软件服务日益重要的智能化汽车时代,让华为等成为灵魂,上汽仅仅作为生产硬件的躯体,这样的方案并不可取。

“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虹的这一发言,也将华为当下的汽车解决方案无法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的现实暴露无遗。

显然对于当下的华为而言,要想打通整个汽车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焦虑要面对。

1,华为的变现能力究竟如何?

从ICT领域切入智能汽车行业,如今华为的智能汽车产品与服务主要聚焦于五大系统——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为核心)、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智能车控和智能云服务)。

依托于这些技术,目前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的五家车企,合作模式也被分为了几种: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的极狐、阿维塔;用零部件供应商模式的哪吒;以及进入了华为销售渠道的赛力斯。

关于这些企业为何选择与华为合作而不担心“丢掉灵魂”,并不难理解。对于初出茅庐的新品牌而言,华为所拥有的关注度和技术正是他们缺少的东西。

以极狐和赛力斯为例。在与华为的合作开花结果之前,在一众新品牌之中,外界对它们知之甚少。

销量方面,极狐在2020年10月推出首款量产车型阿尔法T之后,其全年销量仅为709辆。至于赛力斯5在进入华为渠道之前,其2020年的全年销量也仅仅732辆,2021年1-3月的销量为150辆。

但是在有了华为的加持之后,一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极狐的第二款车型阿尔法S在今年的上海车展正式上市之前,因为一段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顺利破圈,以至于上海车展上的极狐展台也成了全场人流最大的展台之一。

华为体验店的赛力斯5

而赛力斯在4月份进入华为渠道之后,官方发布的订单数字也被刷新过数次:“两天订单破3000辆”、“一周订单突破6000辆”、“一个月全国订单已超一万辆”……

不过,尽管一时风光,但如今华为带来的光环似乎也在逐渐消散。

首先是赛力斯谜一般的销量让外界对华为的变现能力产生质疑。

中汽终端零售数据显示,赛力斯5 4~7月的销量成绩分别为129辆、204辆、10辆和507辆,与最初火热的预订情况相去甚远。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官方回应及相关信息来看,此前公布的订单数量虚高,再加上工厂的产能跟不上是主要原因。

据说在赛力斯5最初进入华为渠道时,由于排队试驾的消费者众多,华为的销售人员曾向顾客建议,支付1000元意向金可以优先试驾,若后续不订车这部分钱也可以退。而此前不断刷新的订单,统计口径或许正来源于这一数据。

不过在四五个月之后,如今再来到华为的体验店,看车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像往日一般众多。在华为的官方商城里,此前1000元“赛力斯华为智选5意向金”也已经悄悄改为了0元的“赛力斯华为智选5预约试驾”。

关于目前的交车周期,华为的销售人员表示预计为5~8周。同时,为缓解消费者的焦急情绪,赛力斯还推出了如果超过60天每天赔偿200元的服务。

但是尽管如此,在华为商城以及赛力斯APP的评论中,催单的消费者仍然不在少数。甚至在APP上有人晒出的截图显示,获得的赔偿金额已经超过10000元。也就是说这名消费者已经苦等了近4个月。

关于交付周期为何如此之长,此前曾有知情人士向媒体表示,原因之一在于小康股份此前一团糟的供应链并未准备好,直到最近几个月才慢慢步入正轨。

此外,一位从重庆金康两江工厂生产线离职员工还表示,“产销跟不上,是因为工厂一直都未达到华为技术人员的要求”。

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此前用代工模式的蔚来、理想也曾面对过。初涉造车,强悍如华为,也难以避免初期的一地鸡毛。

具体到卖车层面,从我们的实地体验来看,过去习惯卖电子产品的华为初次卖起车来,也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比如说,在华为的体验店里,负责卖车的员工也只是接受过短期培训,此前并没有汽车销售经验。在对车辆进行介绍时与滔滔不绝的4S店销售相比明显更为生疏。

再比如在服务细节上,由于店内车辆设置了展车模式。这一模式之下,车辆的大部分功能都无法操作,甚至5最具特色的华为车载系统、华为音响等消费者也难以获得直观感受。

2,“技术狂人”也有技术挑战

在外界眼中,华为一直被视为强悍技术的代表。从通信设备,到手机等智能终端,再到半导体业务,华为凭借强悍的技术实力,在自己想做的业务领域里一直无往而不利。

切入汽车领域,华为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作为现代工业上的明珠,汽车产业可能要比华为过去所深耕的行业更为复杂;而智能网联电动车+增量部件两个定语,更意味着这是一个新技术不断、新挑战也不断的全新领域。

从一些被爆料的信息来看,在进军汽车领域这件事儿上,以技术著称的华为也面临着不小的技术压力。

首先是激光雷达方面。

在2020年12月份时,华为曾正式发布了一套车规级前装量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就在同一天,极狐方面也透露,与华为合作的新车型(也就是后来的阿尔法S华为HI版)将率先搭载这一产品。

搭载激光雷达的华为阿尔法S华为你HI版

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前夕,阿尔法S华为HI版正式亮相,并凭借一段自动驾驶路测顺利出圈。

按照之前的规划,这款被称为“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的新车型身上最大的亮点——三颗激光雷达,应该属于华为出品。但据知情人透露,这些激光雷达实际上却是另一家科技企业速腾聚创的产品。

关于华为的激光雷达为何没有上车,有说法认为,华为或许是在开发、量产过程中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问题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最终车辆解决方案交付,只有选择在短期内用市场现有的成熟解决方案来进行替代。

而除激光雷达不如预想中顺利之外,在电动车最核心的电驱动系统方面,华为似乎也面临一些质疑。

以搭载在赛力斯5上的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为例,这一系统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及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BCU)七大部件,自称为“业界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

但关于这一系统的实际水平,此前《中国汽车报》曾在报道中引用一位汽车电机领域的权威专家的评价:“这款产品并不怎么样,没啥正经厂商愿意用。”

虽然这一报道中并没有透露这位专家的真实身份,但不得不说,在汽车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发展多年的成熟供应商。即使华为的研发能力再强,但作为一个新入局的跨界者,想要短时间内实现超越,的确并非易事。

此前,在华为与极狐的合作中,就曾有参与其中的北汽员工“吐槽”,华为汽车事业部有造车经验的人并不多,甚至最初负责这一项目的PM也因为没有造车经验,还导致了很多决策失误。

“华为在ICT领域确实很强”,这名员工表示,“但在汽车技术层面,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3,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路有些难

关于华为选择做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非整车制造,此前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在接受访时曾如此解释:“华为的劣势是不擅长机械制造……全球和中国都不缺车企,缺的是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基础供应商”。

而华为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春林的说法则更为直接,“如果造车,就会和当地车企产生直接竞争”。

显然,在华为的思路里,零部件供应商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只是从上汽董事长的发言来看,华为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些一厢情愿。在主机厂眼中只做零部件,并不意味双方就没有竞争关系。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选择华为这样的第三方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将失去包括车辆布局、ECU(发动机控制器)、转向、制动、底盘等核心零部件的选择话语权,同时在OTA频率、各种数据的集、运用上也要受制于供应商。对于一直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主机厂而言,这显然无法接受。

除此之外,华为进入汽车行业选择的这一模式,虽然看似是一条捷径,可以避开整车企业的锋芒,但对于更讲究规模化效应的和数据量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只有获得足够多的合作伙伴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而华为进入汽车领域时间尚短,想要达成这一点,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和经验积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两年宣布进军汽车领域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从百度、小米再到苹果。但有意思的是,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华为“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条路,反而纷纷自己下场造车。

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虽然华为已经不厌其烦多次辟谣不会造车,甚至任正非直言“谁再说造车就走人”,但外界关于华为造车的猜测依然从未停止。甚至不少人依然坚信,未来华为亲自造车几乎是必然选择

4,写在最后

在8月份时,华为曾发布过一份业绩数据。上半年,其销售收入为32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9%;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下滑24%。

具体到三大业务板块来看,运营商业务收入13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4%;企业业务收入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而汽车所属的消费者业务下滑最为明显,同比大跌46%,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

此前,关于消费者业务的大跌,华为消费者BG CEO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坦言,唯一能弥补这块业务缺失的,就是智能电动汽车。“虽然汽车的销量没有手机的销量大,但其单品的价值非常高。”

可惜的是,从赛力斯当前的表现来看,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显然任重道远。

至于To B端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继苏菁在7月底因不当言论被免职之后,前几天又有媒体报道称其人事调整还在继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的岗位被裁撤,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王军被任命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

关于这两次人事调整,有不少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绩未达到战略预期所致。

虽然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焦虑,仍将成为进军汽车领域的华为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关键词。

“解绑”问界,华为以竞合之道能否交到朋友?

近一个月以来,重庆 汽车 圈可以说异常热闹,重庆地产两大 汽车 集团,长安 汽车 和小康集团陆续发布了旗下的高端独立品牌,长安 汽车 的叫阿维塔,小康集团的叫AITO。关于这两个品牌,目前还都属于品牌发布,并没有任何新车正式发布,但两个品牌在网络的关注度则有增无减。

前不久,我们的文章中就描述过,国内很多评论阿维塔的文章,都会被莫名下线,这就有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就此,我们还特地私下咨询过一些资深 汽车 媒体老师,有的还是长安 汽车 的核心媒体,问他们这两大品牌,到底更看好谁?理由又是什么?本期话题,我们就聊聊这些资深 汽车 媒体私下对于这两个品牌的看法和观点。由于其中的观点比较犀利,又涉及到个人隐私,在此我们就不公布这次参与讨论的媒体名称了。

第一,这两个品牌的名称。关于阿维塔的名字就有不少媒体表示,名字比较难记,而且更西化,不像是一个中国特色的高端 汽车 品牌。此外,在 汽车 行业里,阿维塔也容易和什么瓦尔塔(做蓄电池的)、维尔塔(做底盘的)的混淆。

AITO的品牌口号是Adding Intelligence to Auto,凸显了AITO为用户带来智慧化体验的初心。从AUTO到AITO,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差别的是智能化、智慧化的体验。虽然也是生造出来的一个名字,但只要理解了里面的意思,就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这两个品牌都是和华为合作,但深度不同。在中国 汽车 行业里,和华为合作的 汽车 品牌有很多,这次阿维塔和AITO都在强调和华为的合作,这里面的因素自然是有很多的。比如说华为在通信和智能化领域的优势,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华为在 汽车 制造中的深度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品牌工业制造的版图。

阿维塔暂时还没有量产车发布,也没有任何关于华为合作的相关参数和配置公布,我们暂且不讨论。但从AITO所在的赛力斯品牌来说,和华为深度合作,已经成为了中国 汽车 工业史上教科书式的典范。在这里,我们来提两点:1、在产品层面,赛力斯已经在售的华为智选5在电机、音响、车机、生态等方面已经让华为深度参与,这是其他品牌所不能比的,也是其产品的重要特色。2、渠道方面,华为线验店和线上商城,都已经有赛力斯的 汽车 在销售了,而且只有赛力斯一个品牌。这样的渠道,加上 社会 的话题度和传播度,华为首款 汽车 的身份,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有着先入为主的印象,并且已经成功破圈。从终端的销量来看,表现是可圈可点的。

不管以后阿维塔的产品和AITO比怎么样,至少目前AITO在华为的合作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里的前列,并且还在 探索 着以前没有的创新模式,这也给目前正在不断发展的中国 汽车 行业,好好上了一课。

写在最后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阿维塔和AITO品牌的话题并不会少,两者的对比也在所难免。不过,可以确认的是,AITO显然是有着厚积薄发的实力,从品牌发布会到首款量产车发布,期间不到1个月。很快AITO品牌的首款量产车就要发布了,而阿维塔的首款量产车还要等到明年的某个时候,起码还要等上大半年。这样看来,品牌发布早晚其实无所谓,关键是要把车造出来,这才是消费者所关心的事情。否则,老是靠开发布会来驱动公司发展,指望车还没造出来就说要上市,你还真以为自己是贾会计吗?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华为造车”有一番争论,不过,这次刮的“风”甚猛!

华为虽未亲自下场造车,但已经深度参与到造车的整个环节,严格来看,华为正在“无限接近造车”。之前,华为汽车业务已是动作频频:先是2月江淮和华为的新能源工厂宣布开始建设;紧接着华为透露,与奇瑞基本敲定了智选车的合作意向,并对华为“造好车”的三种模式大肆宣传;3月,华为授权门店更换了一波宣传物料,“HUAWEI问界”标识不仅登上海报,也正式“上车”……当大家正在议论“5年期满”的华为是否下场造车时,“剧情”峰回路转,让所有网友吃了个大瓜。

3月31日,华为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再次强调“造车禁令”。转折点是广汽集团的一纸公告。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与华为联合开发的项目变更为自主开发。换句话说,广汽与华为两年前订立的“婚约”正式宣布解除。

也许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内部签发了一份关于汽车业务决策的公告,再次强调“5年内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华为造车一直备受非议,先有车企将与华为的合作解读为“会失去灵魂”,后有华为智选车模式被质疑是“以合作之名行造车之实”。

总之,希望在汽车圈广交“朋友”的华为,这几年并不讨喜。重申“不造车”后,华为是否能打消生态合作伙伴的顾虑,交到更多“朋友”?

合作“裂缝”有迹可循

在一款关键车型的量产节点,双方合作陡然生变,这不由得让人猜测华为重申“不造车”是对此的一次正面回应。

时间回溯到2021年7月,广汽埃安与华为就联合研发“AH8项目”达成合作,这款车承载埃安品牌向上的使命,首款车型SUV2023年推出。

就在近日,广汽集团突然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的“AH8项目”,从此前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这意味着,该项目的研发将由广汽埃安占据主导权。这是继上汽集团之后,又一家将“灵魂”攥在手中的车企。

一直以来,关于双方合作进展的消息少之又少,与其说,这次“官宣”来得有些突然,不如说,草蛇灰线,双方合作的“裂缝”早就有迹可循。

2022年8月,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一次活动中吐槽,华为是大牌供应商,价格比较高。“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但发现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由此可见,即使面对广汽这样的国内大牌车企,华为亦是强势如斯。

随着广汽集团的拂袖而去,参与华为“HI模式”的合作车企只剩下阿维塔一家。

一直以来,华为HI模式的发展并不如预期顺利。今年2月,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被停职,华为车BU CEO余承东接管相关工作。业内就曾分析,这次人事变化让王军成了“背锅侠”,原因是其主管的HUAWEI Inside(HI模式或全栈式方案)业务未达预期。

最早应用HI模式的北汽极狐,也是一家将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的汽车品牌,被网友戏称为“极糊”。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余承东直接将极狐排除到华为HI模式合作品牌之外,只承认了阿维塔一家。就在前几日,阿维塔与华为就终端云服务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将在终端云服务应用生态、鸿蒙智慧场景生态等领域达成全面合作。

不过,销量刚起步的阿维塔,对华为短期内的销量贡献十分有限。

关于华为“上车”难,余承东现场发言透露出几许无奈,“华为是被制裁的企业,国际巨头不会选我们;新势力出于市值等考虑,不太可能选择我们;传统车企中,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这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果规模不够大,华为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和变现。”

华为“不造车”被重申

HI模式是华为向车企提供鸿蒙车机与自研车载计算芯片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并授权在车身上使用HI的Logo。

HI模式业务没能达到预期,华为只能寄希望于“智选模式”。而“智选模式”是华为与车企绑定最深的一种模式,已介入到产品开发和渠道售卖中。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就是华为“智选模式”的样板标的,自2022年3月交付以来,AITO问界不到一年卖出了7.5万台。

余承东曾提及,智选车业务在华为内部是可以做到盈亏平衡的,目前车厂出现“有些亏损”是因为规模太小,并将销量100万台设定为盈利平衡点。“我认为2025年可能会做到100万台,这也是自己主动给公司提的目标,希望2005年能够盈利。”

那么,如何实现100万台目标呢?凭借赛力斯和尚未敲定合作的江淮、奇瑞等几个品牌,显然是不够的。余承东之前强力推广“华为问界”也源于此,他坦言,“当时叫‘华为问界’是想成为一个生态品牌,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困惑。因为现在是赛力斯生产,马上还有奇瑞、江淮也会生产搭载华为整套解决方案的车。”

敢于夸下海口的余承东,终究是太过急功近利。毕竟,华为造手机取得的巨大成功,不能直接“***”到汽车中来。

有消息称,华为内部也对余承东的“造车”进行了批评,称其严重违背了公司战略。汽车业务强拉上华为做背书,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趋势——以牺牲华为品牌来消费大众,一旦做砸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一年前,就发生过赛力斯华为智选5车主集体***的,车主称车辆无法升级到鸿蒙OS系统、车载WIFI功能缺失,指责赛力斯涉嫌虚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车主表示,当时买车是冲着华为品牌去的,但赛力斯5的车机系统令人“心寒”。

“不造车”的华为,首先可以省去售后服务的各种麻烦。

其次,新能源业务也没想象中乐观。即便新能源最红火的2022年,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3.51万辆,与此前定下的“20万辆考核标准”相差甚远。今年1月、2月,赛力斯汽车销量分别环比下降了55.79%和21.94%,这是过去一年内首次出现连续两个月负增长,这与余承东的2025年实现100万销量的目标也偏差极大。

再者,造车本身是个“无底洞”,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而且行业内“卷”厉害,即便是大手笔投入也未必能取得最后成功,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面前,华为终究放下了“挣快钱”的想法。

由此可看,华为短期内造车是行不通的。华为“亲密战友”赛力斯也站了出来,一边替华为造车“喊冤”,一边借势宣传一下自己。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称,“我们的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华为造车是两回事。华为确实没有造车!”

严查滥用“华为”品牌

华为遭遇制裁时,确实有过一段迷茫期。正因此,华为才会不惜重金开发汽车业务,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如今,高喊“过冬”的华为更加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不再“病急乱投医”。

在华为业绩发布会上,一个细节引起了小艾的注意。今年,华为首次通过产业组合的方式公布了经营报告,包括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终端、华为云、数字能源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件。这五大产业组合在2022年分别营收3540亿元、2149亿元、453亿元、508亿元和21亿元。

肉眼可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件在整个营收大盘中,微不足道。如果因为这项业务而过度消费了华为品牌,不值当!华为高层也终于忍不住对余承东滥用华为品牌一事开始了痛批。

先是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签发文件,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除此之外,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紧接着,在华为业绩发布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回应AITO问界变成“HUAWEI问界”一事时,用了非常严厉的措辞。“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

小艾周末走访了华为线下门店,相关海报、车型资料以及销售话术都进行了调整,展车上的“HUAWEI问界”贴纸不见踪影,销售人员介绍时已改口问界品牌,但与客户在私下沟通时,仍时不时会强调一下问界与华为的渊源,“问界车型都是华为主导设计的”。

华为真的不再造车了吗?一位前华为员工告诉小艾,华为是一家典型的“既要又要”公司,现在的“苦肉计”可能是为了不断试探,一旦风向变了,会马上调整动作。

爱点评

对华为来说,“半路出家”去造车实在是没有太多胜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短期内也无法成为营收支柱,所以,任正非才是“人间清醒”,重申“不造车”是竞合之道:少树敌、多交友。关于华为造车,大家的关注点说到底是华为品牌,但对华为“三电”系统到底如何却知之甚少。如果哪一天,华为能让消费者真正感知到产品的强大,那时候才可以说在汽车领域已有了“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驾天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标签: #华为

上一篇比亚迪汽车股票行情最新-比亚迪汽车股票行情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