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汽车法务部首条微博发布-赛力斯汽车公司

tamoadmin 0
  1. 华为再次重申 “不造车”,其中缘由你知道多少?
  2. 失宠于华为后 张兴海的赛力斯将如何自处?
  3. 从AITO问界到华为问界,张兴海和它的赛力斯该何去何从?
  4. 问界身陷“改姓”风波,赛力斯无奈另谋他路?
  5. 余承东下发通知:问界门店拆除HUAWEI标识

作为第一台加入华为智选的汽车,赛力斯公司能够被华为选中,其实是有着两个原因:首先是赛力斯公司的理念与华为相似,同时也是敬畏客户、敬畏产品的;其次则是因为赛力斯公司掌握了电机系统,它有着先进的技术。凭借着这两点原因,赛力斯华为智造5成功入选华为智选。

早前小米公司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谓就一时激起千重浪,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手机公司纷纷进入能新能源汽车行业?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有着极大的红利,这一红利需要公司们去竞争。公司可谓是无利不起早的产物,新能源汽车有着极其光明的发展前途和有着高收益的回报,可以说,就这些优点足以吸引任何一家有实力的公司去做新能源汽车。

就在这两天车展期间,华为智选的汽车也被推了出来。其中一个是极狐,外一个就是赛力斯华为智选5。他们能够这么出名,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与华为牵桥搭线,不论是做极狐的公司还是做赛力斯华为智选5的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名不经传的小汽车公司,但是因为跟华为能够搭上线,他们也就彻底出名了,而且在车展上,赛力斯华为智选5也是相当吸引人的。

赛力斯汽车法务部首条微博发布-赛力斯汽车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华为如果与汽车公司结合,将会有不一样的产品。华为选中赛力斯,主要是因为赛力斯很敬畏客户,这是很多人猜测青睐它的首要原因。当然代理商还有着完整的智能电机技术,它的电机技术是极其先进的。综合这些原因,华为选中了赛力斯。

说实话,现在很多有实力的公司基本上都想着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主要还是因为汽车制造行业本身就是实业,同时也能够把自己公司的经营范围和利润进一步提高,就这么多好处,什么公司不会想着进入汽车行业呢?

华为再次重申 “不造车”,其中缘由你知道多少

聊天聊地聊空气 吹车吹人吹壳子~

赛力斯汽车法务部首条微博发布-赛力斯汽车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车市最不正经直播节目?第006期

时间:4月6日?地点:成都

本期主持人:云堆汽车张国鸿

赛力斯汽车法务部首条微博发布-赛力斯汽车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期壳子客:麻辣车事段旭?马拉车市马黎明?

·余承东说了很多真话,特别真实的把华为造车的内部矛盾给公开化了。

·这就是一个悲情的故事,是一个忠臣想尽一切办法谏真言的故事!

·合作模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华为的汽车之路是不是越走越窄了?

·解绑华为 赛力斯问界何去何从?

·余承东一腔热血的想造车,但华为现在没有这个土壤;不是华为格局小、也不是余总格局小,是华为现在留给他的舞台小了。

·余承东和华为的梦想不一样,虽然睡在一张床但确实在做两个梦!

话题背景

3月31日,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签发内部文件《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将承诺不造车的期限延长5年。他特别强调,“华为/HUAWEI”不能出现整车和外观宣传上,尤其是“华为问界”和“HUAWEI AITO”。

同一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言辞激烈地批评“有些部门、有些个人和合作伙伴在宣传中滥用华为品牌”。

4月1日,余承东在公开场合称去掉“华为问界”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也会增加营销成本,但“公司领导有不同的意见”。与此同时,问界门店开始拆除所有涉及华为/HUAWEI字样的宣传物料。

1·如何看待说真话的“余大嘴”?

段旭:虽然华为进入车市比较晚,但余承东在车市的影响力确实很大,他的一言一行甚至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老余肚子里还是有货的,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去说一些我们认为的“大话”,但当你事后仔细回想这些“大话”时,又会觉得他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

就像网络上的评价一样,实际上是有货的人才敢“大嘴”,否则就是在和稀泥,说点不痛不痒的没有意义。

余承东 图据华为

“余大嘴”说了一些真话,说了一些这个行业别人不敢说的话,敢于戳破谎言触及本质,导致他成为行业的焦点。他之前喊出了赛力斯2025年要卖到多少辆、BU业务2025年要盈利,虽然现在遥遥无期,但首先要敢于树立目标再去努力,所以我是比较欣赏和佩服他的。

马黎明:老余肚子里肯定是有货的,他吹过的一些东西也确实实现了。今天我度娘了一下为什么叫余大嘴竟然有27800多个相关的搜索词条。

饱满的麦穗总是低着头——余承东从华为手机做到华为汽车、做到华为高管,他应该是深谙此理的。

他之前表示自己有时候说话可能看起来不太谦虚,其实是在给团队提要求,必须做到不留后路背水一战。从做手机的结果来看,他还真不是吹牛。估计是有了在手机的成功然后又想把“大嘴”的这一套模式***到汽车上,但确实二者不太一样。

对于他近期的公开发言,我觉得从性格和风格来看,他一定是说了真心话,但可能就是因为说的太真了,让人担心他接下来的出路。

图据赛力斯

2·华为的汽车之路是不是越走越窄?

张国鸿:余总这次提到了现在华为想作为供应商进入汽车行业其实很难,以前可能高估了华为的整合能力——第一,像蔚小理这些新势力不会和华为玩,因为他们要自己造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这些东西;第二,传统大品牌也不会跟你一起玩,那剩下一起来玩的就是些偏二流的品牌了。

对于这样的发言,我感觉余承东对于华为内部定位做供应商体系赋能汽车品牌的这个方向是持怀疑态度的!

他同时指出,海外国际大品牌由于华为还受到制裁也不会用华为,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华为是中国智能驾驶的标杆,那这样下去它的汽车之路会越走越窄了吗?

段旭:最近都在说感觉余承东像一个悲情人物,我觉得他其实是战略家,肯定应该提更长远的想法和规划。但是今天的华为手机业务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滑,2022年财报显示华为的净利润下滑到了300多亿,这放到造车上简直是九牛一毛。

可能华为也不是不想造车,就像之前任正非签发说三年不造车,现在又说五年也不造车;余承东也在内部论坛里说最终要留给时间去检验,可能他就是认为华为应该站出来大胆的造车。

其实余承东是在按照他的规划一步一步的踏进造车业务,包括之前跟一些品牌展开了合作,甚至还在把华为的品牌放到问界上面。到现在不管文字上怎么讲,市场已经有反馈了——你到底叫华为汽车还是赛力斯汽车,其实用户已经很难分辨了;不管有没有股权结构,反正用户看到的就是你华为已经开始在造车了嘛。

3 月 8 日, AITO 汽车官方微博发布的问界汽车相关内容,措辞由原本的“AITO汽车”改成了“HUAWEI 问界”。

图据官博

现在突然一下子来了个急刹车,还有消息说华为内部明确提出要是再唱反调就开除,感觉老余跟整个华为产生了一种对立的情绪。

老余肯定发自内心的还是希望华为好,因为他在华为都已经30年了。三十而立,他也希望这个时候为华为再创造一个新的辉煌,没有想到这个想法因为财务的需要、整个华为的需要,老任也不敢赌上去——有可能现在收,华为还可以在现在业务上延续个几年等待新的机会,但是如果说把这300多亿的净利润砸在造车上去,那就可能血本无归甚至加速下滑的态势。

现在这个阶段,可能大家的出发点都没问题,只是怎么去做平衡而已。

站在任正非、整个集团来讲,肯定得一刀切不能犹豫,说不造车就绝对不能造,马上就得把所有车上的华为品牌全部拿下来。但是站在老余的角度,今年都54岁了,再搞个五年华为还有没有机会让自己造车……所以他们之间的这种对立心态我觉得可以理解,都想把事情做成。

3·如何看待内部矛盾公开化?

张国鸿:余承东一心为华为着想,所以我们看到后面他也在执行董事会的决定。那么对于徐直军的公开批评和所谓内部信件的流出,导致矛盾公开化化,小马哥你怎么看?

马黎明:就像刚才段总说的一样,余承东确实一直在为公司奋斗,但是今天把自己置于了比较尴尬的境地,确实还是有点悲情。

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比较内敛的,但余承东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他的“大嘴”其实是在为企业着想,只要有他出现的机会就一定会为华为说话。

华为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应该是有一种狼性文化存在,任正非还是有一言九鼎的感觉。老余应该也有自己的一些考虑,现在也是考验华为包容力的时候。

张国鸿:确实,其实这一次很多人在看余承东的笑话,很多人也在看华为的笑话。

听完你们两个刚才聊的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悲情的故事,是一个忠臣想尽一切办法去谏真言的故事!

余承东用了各种方式包括内部的、公开的方式去实现他的认知。老余干了这么多年,在汽车圈里又和品牌交流了不少,他的很多见解是很难改变的,他可能认为自己的才是真知灼见,所以就像他说的“标记一下”来等待时间的检验。

4·解绑华为 赛力斯问界何去何从?

张国鸿:由于董事会再次强调了华为不造车,同时明确指出以前有人在滥用华为品牌,所以第一个行动就是把展厅里面华为问界车前面的“华为”取掉,把所有的物料都取掉。

这样一来会对问界和赛力斯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呢?

段旭:关于滥用华为品牌,我觉得任正非包括整个华为董事会说的很对。以前到处都能看到华为合作的汽车,线下终端全部都打上了华为的标识,但其实根本没有股权关系,只是一些生态赋能。

如果不清理的话,华为的品牌力肯定提前透支!

因为这些被赋能的合作品牌难以保证华为的良好口碑——你看无论赛力斯也好以及其他的一些合作品牌,目前的市场反馈也没那么好。如果说之前赋能的这些汽车品牌和销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的话,是不是现在就不存在“清理”一说了?!

至于赛力斯,上个星期发布蓝电品牌时我就种预感不对——是不是问界出了什么问题,咋突然又冒出一个蓝电来?我觉得未来在底层的车机等技术层面,华为和问界肯定是继续合作,但是在用户端的品牌层面肯定是在往回收。

对于赛力斯来讲,问界本身也走的不太好。我看说规划2026年左右要实现100万辆,2022年预计30万辆结果才卖了7万多!对于这个在往下走的品牌,加上华为又在往后退,赛力斯可能在想与其苦苦支撑,还不如另起炉灶搞个新的“蓝电”对冲一下说不定还有机会。

张国鸿:就像段总的预感一样,车市的动静一定不是凭空产生的。

我专门查了一下华为和汽车品牌的合作模式,模式包括HI模式和智选模式,后者是最高级的模式。阿维塔都还是HI模式,问界才是智选模式是亲儿子。推出“蓝电”我也觉得是问界自己在想办法找后路,不能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马黎明:我觉得徐直军作为轮值这一次言辞苛刻的批评,应该也是得到了更高层的授意。他说的“有些人”、“滥用”等措辞值得深究。

段旭:“有些人”可能是指除了余承东之外还有合作的品牌。有可能余承东和华为都没有让他们去用,但是这些品牌自己拿出来用了。

马黎明:外界普遍认为“有些人”肯定不只余承东一个人,他一个人也做不了这个事。

我看了一下,余承东从他做手机到做汽车来看,除了“大嘴”以外他总是喜欢去标记一下。包括说华为手机什么时候超过超过苹果、超过三星,都要标记一下。那他现在又来“标记一下”也很有意思——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图据蓝电汽车

在华为做汽车,肯定只有余承东是深入洞察、深刻理解的嘛!

至于“滥用”,我觉得这个是内部发生了分歧。站在更高的层面看肯定觉得是滥用,汽车项目现在没有盈利,这是最重要的;站在余承东的角度来说,他只是按照自己的一步步推进,所以这完全是两个方向、不同的理解。

我个人觉得赛力斯问界如果说有华为的加持,品牌的议价能力肯定要更强一些。

段旭:这个车已经在下滑了,一月份卖了4,000多,环比55%的下滑, 2月份卖了两三千多辆,3月份也多不到多少。你说有没有影响,早就有影响了!

张国鸿:刚才通过大家的讨论会发现,华为不造车的决定出来以后第一个受伤的应该是赛力斯,虽然是亲儿子而且还摆在华为展厅里面,但是没有姓氏了!

另外要关注的就是广汽埃安——埃安突然宣布和华为的合作从以前的联合开发变为自己独立开发了,华为也变成了供应商,和问界还不太一样。

在记者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很轻松地说我们只是想把开发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言下之意和当年上汽集团陈虹总说的一样——要把灵魂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5·合作模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张国鸿:问界这种深度的合作已经产生一些分歧,和广汽这种合作模式也产生了问题,是不是这些矛盾的不断产生才导致了华为内部的分裂呢?

说到HI模式这个余大嘴让人印象非常深,让业内特别是合作伙伴极为尴尬的一件事情就是2021年底的那个动员会上,当时他把合作伙伴批得一无是处——说他们的车怎么卖?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产品体验设计各方面都不行,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

段旭:所以老余这个大嘴还真的说了实话——至少在那个阶段一些传统车企的产品确实如此。

图据赛力斯

马黎明:他对有些传统汽车品牌的质量管理体系感到特别惊讶,说按照华为的标准来说简直处于石器时代!

他觉得这样不可思议,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他才不可思议。

张国鸿:回到刚才说的和广汽的合作,广汽可不像赛力斯那么好拿捏了。

马黎明:去年下半年其实就已经有迹象了——当时广汽有高管就说跟华为的合作感觉自己议价能力很弱,华为的掌控能力感觉不需要你多说什么,觉得很别扭。广汽都觉得很被动的话,可以想像一下赛力斯被摩擦成什么样了!

段旭:我觉得华为在造车这个事情上其实走得不那么漂亮!

第一入行太晚了,还没有那些新势力早,没有把自己定位找准!如果真正要造车其实还是错过了一些好的机会,华为如果那个时候出手肯定比新势力们强多了!无论从整合、品牌的认知度等各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现在弄得有点扭扭捏捏的,想上但是又害怕失败!所以就干脆说我只是帮你造好车,你没卖好跟我没关系。

张国鸿:我觉得第一个是战略定力的问题,第二个是华为这些年被制裁以后,的确财务数据不好看。再看看那些造车新势力哪个不是每年几十亿的亏损,自己哪还敢轻易上马呢?

段旭:这次再次强调不造车可能确实已经投了太多。有人说赛力斯卖一辆车给华为大概3万元,但到现在总共才卖7万多辆,哪怕给10万元又能有多少呢?

马黎明:我看到数据说华为的汽车业务目前还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余承龙自己也说华为汽车领域每年的投入差不多有100亿人民币,直接研发人员有7,000人,而根据华为年报披露显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去年实现收入21亿元,仅占华为总营收的0.3%。

张国鸿:老板看报表的时候可能就会说,余承东你这个“大嘴”只是嘴硬,其他地方都不硬!

反过来还是说华为这个战略定力还是出现了摇摆,内部的严重分歧导致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

图据华为

6·悲情余承东 还能在华为待多久?

张国鸿:这两天大家都在关注余总的下一步,小米也出来否认了加入传言,我不知道还有谁会站出来继续否认。你们怎么看呢?

段旭:我觉得余承东走到今天,大概率的没办法待得更久了。不是他想不想待,而是因为他一腔热血的想造车但现在没有这个土壤,没有这个投入,没有平台的支持。对他来讲可能会面临职业的重新选择,这应该是大概率的。

最近确实众说纷纭,说他会不会去小米、蔚来、理想等等,总而言之他走的可能性很大。

马黎明:我突然在想何晓鹏说不定在想如果这个事情会早一点出来,也许王凤英大姐就没什么机会了!

段旭:离开了华为去小米也好大米也好,我觉得都很难。

马黎明:像余承东这种有本事、性子直,然后又在为企业着想的“大嘴”实在是很少见的。

他究竟适合自己创业还是去做高级职业经理人呢?

如果是职业打工人的话,有可能会盖过创始人的风头。他甚至有可能把创始人的一些想法都推翻了重来;但是如果做创始人的话,要跟方方面面打交道,性子太直了估计也麻烦。

张国鸿:那就我们三个老男人综合来看,这个男人在华为留下去的概率有点偏小。不是华为格局小、也不是余总格局小,现在是华为留给他的舞台小了。因为余承东也是50多岁的老男人了,想坚定地实现自己的造车梦。

余承东和华为的梦想不一样,虽然睡在一张床上但确实做的是两个梦!

我们希望余承东先生无论去留,都能有一个为汽车行业做出更多贡献的好机会,因为他确实是有才华的人。希望他越来越好,把智能驾驶这个事情坚定的做下去!

段旭:最后我再说一下余总很有意思的经典语录—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云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失宠于华为后 张兴海的赛力斯将如何自处?

有关华为造不造车的讨论一直甚嚣尘上。如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亲自出来解释,也终于算是给这个问题一个准确的答案。只不过,看到这个答案后,有的人会很开心,但也一定有很多人会很郁闷。当然,在理性分析后,你会发现,华为短期内不造车,一定是华为最明智的选择。

今年3月8日, AITO汽车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宣传海报,并使用了“HUAWEI问界”全新宣传语。随后,在华为2023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直接使用“华为问界”这一说法。由此,业界普遍认为,华为或在造车的路上大幅向前迈进,为未来全面主导AITO做准备。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大家期待华为下一步动作的时候,华为内部却发出不同声音。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发布内部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并将有效期延长5年。公告中,除强调“华为不造车”外,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使用做出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问题来了,“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那是不是可以使用HUAWEI 问界?毕竟,在上,还一直保留着HUWEI 问界M5EV字样。

事实上,关于造车这个问题,任正非之前就做出过批示。2020年11月,任正非签发类似不造车的文件,并强调“华为不造车”,其中内容提及“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有效期为三年”。

从“AITO 问界”到“HUAWEI问界”,这是很多人想看到的,尤其是车主们。在他们看来,华为的标识似乎更有面子。遗憾的是,通过这一次华为内部公告,怕是华为标识上车,最早也将是5年之后的事情了。

3月31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对造不造车一事发表直接看法,表示 :“最近我们确实有些部门、个人、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我们一直在查处过程中,华为经过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随意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

当天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在帖子下留言:“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明眼人都能看出,余承东这是有情绪、有意见了,只不过是比较含蓄罢了!事实上,华为是否造车,只取决于一点,那就是利益。现阶段,造车也只能得名,而不造车,则可以展开与汽车行业的广泛合作,更大化的逐利。

说白了,余承东的初衷或许也是如此,只不过,随着在汽车行业的不断深耕,开始有了情怀,故而忘了一些最原始的东西罢了。这时候,任正非出来提醒一句,似乎也没啥毛病。

有网友调侃道: 好不容易春暖花开了,这老爷子又给浇灭了。店里本来都贴好宣传品了,车上也贴了,销售介绍的时候也是说HUAWEI问界,这对宣传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全部都要撤掉,那对于一线销售来说又回到过去了。哎。真的太难了,我要是问界的销售都无语死了。

华为不造车的决定无疑是对余大嘴的重大打击,HUAWEI标只挂了不到一个月就要拆除,不但小康被背刺,消费者也一并被伤害,难怪大嘴不服气,而且这次企业的内斗直接被曝光在公众面前,典型的多输局面。

可以预见,接下来两个结果:好的情况是回到三月前,还是联合设计深度赋能,但品牌认知被摧毁;坏的情况是合作降级,最新的技术也不会在问界上优先使用,尤其是鸿蒙座舱的唯一性消失,这样问界的车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不过,我们从问界的销量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数据显示,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3.5万辆,同比暴增22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推出的AITO问界系列,相继推出的问界M5、M7、M5纯电版三款新能源汽车产品,2022年全年销量超过7.5万辆,也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不过,虽然问界销量暴涨,但赛力斯非但没有扭亏为盈,反而“越卖越亏”。2022年新能源销量暴涨225%,但净利润由去年的亏18.2亿元,接近翻倍来到35亿元。

进入2023年,我们可以看到 1 月份问界销量为 4475 辆,环比下降 55.88%,2 月份问界销量又进一步环比下降 21.86% 至 3535 辆,其中问界 M5 单月仅卖出了 2298 辆,销量创出一年来的新低。

虽然做车确实能够在短期给华为带来不少收益,但是长期下去不利于整个公司的发展以及研发攻克技术难题的发展!

有人觉得企业本就是来赚钱的,但是钱赚到了就得做一些事情出来;比如攻克业界难题,在关键性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如果销量不好,那就做取舍吧!

大嘴的百万豪车卖不动了,所以不能把华为的名声坏了,赶紧停下来。

对于此事,你又是什么看的呢?评论区留言互动起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界E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从AITO问界到华为问界,张兴海和它的赛力斯该何去何从?

当任正非宣布华为5年内不造车时,看似是给了赛力斯的实际控制人张兴海一个暂时的定心丸,其实更像是一个提醒。

从目前来看,科技企业造车的事业尚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巨头宣布正式进军整车制造行业,华为不想当出头鸟的思路完全可以理解。

但不能排除的是,5年时间或许是华为为造车继续做准备,华为的名号已经打响,无论是华为问界还是华为问路,不过是品牌后面换个后缀,换个代工企业而已。

到目前为止,赛力斯全国的渠道大约75%以上依靠华为,对外宣传的口径也以华为为主,在不知情的民众看来,这就是一个华为的汽车品牌。

只是,华为智选模式即将加入了北汽、奇瑞和江淮,赛力斯不再是唯一的对象,华为的姿态应该也有所变化。

届时,赛力斯将如何自处,是回归东风小康渠道体系,还是重新打造自己的销售渠道?

问界汽车到底是谁的

在上一轮燃油车竞争当中边缘化的品牌,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结果,除了破产倒闭的,就只能选择沦为代工厂。

曾经风光过的力帆汽车、江淮汽车、海马汽车,如今也沦为新势力的代工厂。

在向新能源转型的问题上,没有哪家传统企业可以自己单独实现转型,但是在选择与科技企业合作的问题上,传统企业也显得颇为谨慎。

目前,华为对外有三种合作模式,一是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为车企供应智能化零部件;二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即HI模式;三是智选模式,也就是前两个模式基础上,在产品设计、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全面参与。

HI模式主要是北汽极狐、广汽埃安和长安阿维塔,根据第三方销量统计数据显示,北汽极狐2022年销量只有9828辆,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只有833辆;长安阿维塔上市3个月,累计销量5654辆。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由于各方的调配等原因,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H8 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这意味着,广汽集团退出了华为的HI模式。

在2021年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曾表示:“上汽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否则它就成了灵魂,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上汽一直是与阿里系合作,因此他们拒绝华为十分正常

华为年报数据显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2022年的收入为20.77亿元,在华为总营收中仅占比0.32%。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华为不造车,但是从眼下来看,华为单干的成本相对较高,合作模式目前的表现又不太亮眼。关键是,问界汽车本质上还是属于赛力斯发布的品牌。

相对华为整体而言,与汽车行业合作的收入并不突出,但是一旦绑定在一起,发生任何状况时,损害的就是华为的品牌形象。

这次华为重申的不造车,特别强调的不能露出“HUAWEI”标识,指的正是目前唯一使用过“HUAWEI”商标的问界汽车,也就是张兴海的赛力斯汽车。

赛力斯持续亏损

华为叫停HUAWEI问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问界汽车不赚钱。

1月30日赛力斯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到350亿元,同比上升100.38%和109.36%,公司预计2022年净亏损35亿元-39.5亿元。

根据赛力斯(更名前为小康股份)2016年-2022年财报,从2018年归母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至今,赛力斯连续五年来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累计最高达104.48亿元(202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以43亿元计算)。

其净利润也从2020年出现亏损,至今持续了三年,累计净亏损最高大约75.03亿元。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询问是否意味着华为将拿走利润大头,赛力斯董秘回应称:问界系列车型产品销售全部计入赛力斯营业收入。

如符合客观事实,那么赛力斯产生大幅亏损,华为应该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作为华为智选模式的第一个玩家,赛力斯受到了华为特别的照顾。经过数次改名,以及华为智选精致的外包装下,最终以“AITO汽车(问界汽车)”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

在华为尚未全部接入赛力斯之前,赛力斯首款车型5,2019年11月发布,到2021年4月,赛力斯与华为合作之后,将赛力斯后电机换成华为出品,便推出了赛力斯华为智选5,2021年12月,由华为主导的AITO品牌发布,同时问界M5发布,2022年1月,就曝出赛力斯华为智选5变相停产。

赛力斯的门店全部换成AITO,赛力斯华为智选5不再接受预定,虽然彼时,华为与赛力斯双方都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但是此后,赛力斯5再也没有出现过,相关网站上依然停留在2021款之上。

如果是传统车企,一款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周期一般都会在几年时间,但自从科技企业跨界而来之后,越来越多车企学到了任正非的“科技以换壳为本”的精髓。

很明显,赛力斯要专心跟随华为。

此后,华为开始全面主导赛力斯的对外宣传工作,翻看AITO汽车4月1日以前的官微内容,华为或HUAWEI的字样比比皆是。

今年3月8日,名为华为终端的微博账号,直接发布了有“HUAWEI问界汽车”的宣传内容,并主动@问界汽车官微与之互动。

此举让业界一度认为,这是华为公开宣布了问界汽车的合法身份。

也让不少消费者进一步产生错觉,问界汽车就是华为旗下的产品。

当然,“答案”已经由任正非亲自回答了。

科技以换壳为本

AITO汽车还是问界汽车,前面不会加HUAWEI的字样,至于消费者如何理解,那是消费者的问题。

对于一直全力靠拢华为的小康而言,这几乎是登顶迈向成功的临门一脚,毕竟此前凭借华为的支持,小康股份(后更名赛力斯)成功的从微面、微卡都不算主流的商用车企业,转型成为如今新能源二线阵营当中,消费者还能略知一二的品牌。

问界汽车能够有今天的表现,全部拜华为所赐。

任正非叫停问界使用华为标识之后,张兴海向赛力斯全体员工发布的一封内部信中表示,将坚持以软件定义汽车,还将继续加强与华为合作。

此番言论透露了多重含义,赛力斯没有软件实力(其实硬件也不强),面对华为的强势,赛力斯只能笑脸相迎,华为对赛力斯拥有明显的主动权。

事实上,这也是传统车企一直***科技企业深度合作的原因之一。

树立品牌最忌讳的局面之一就是“名不正”或者说来路不正,前车之鉴的宝沃汽车,即便拥有百年品牌历史加持,拥有非常高的行业起步位置,最终也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最终落得破产的下场。

小康股份从2016年开始发力赛力斯项目,发展思路也是缺乏长远规划,换个马甲再卖的思路,在如今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多少有些赌的成分。

赌的就是消费者不知情,赌的就是消费者误以为,这是华为的产品。

有分析人士评价指出,赛力斯的商业逻辑就是狐虎威,让远观的消费者产生一系列的误解。

从摩托车减震器弹簧发迹,到当年与东风汽车合资,再到如今深度合作华为,张兴海深谙“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

3月30日,赛力斯集团旗下重庆赛力斯蓝电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同时,蓝电品牌首款车型蓝电E5正式上市。

业界有评论指出,蓝电E5似曾相识,很像风光580的换壳版本,两车在结构和内饰布局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包括此前赛力斯5也被提出过相似的质疑。

技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小康股份此前除了<a class="042e8d96b6065dbc baikekeyl" href="h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依点资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问界身陷“改姓”风波,赛力斯无奈另谋他路?

最近,坊间有关华为和赛力斯的关系问题,讨论的是不亦乐乎。虽然还是AITO汽车,但从原来的AITO问界到现在的华为问界,多少还是令一众“吃瓜群众”多了不少谈资。问题来了,华为和赛力斯曾经坚不可摧的关系,难不成真得出现嫌隙了呢?

有一说一,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毕竟,AITO汽车近期的一些操作,着实有些让人看不懂,也看不透。

3月8日,华为与赛力斯联手打造的AITO汽车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妇女节宣传海报”,令人惊诧的是,没有使用AITO问界”,而是用了全新的“HUAWEI问界”这一新说法。紧接着,华为终端官方微博账号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并配文表示:“想去的地方,HUAWEI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

自此,HUAWEI问界走向前台!

看到这里,明眼人都明白,或许华为要“亮剑”了。如果说原来还扭扭捏捏,一直照顾赛力斯的情绪,这一次,华为似乎更加直接和果断。

事实上,对于很多AITO车主来讲,选择AITO大多也是冲着华为去的。说白了,一切商业行为不过是利益使然,而挂华为标,一定比那个令人看不懂的AITO或者没什么名气的赛力斯更好。只是,这时候的张兴海和他的赛力斯又会作何感想呢?

原本双方一起“生的孩子”,现在却发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却已经越来越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笔者以为,此时张兴海的心情一定好不了。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华为和赛力斯的答复依然很官方。

赛力斯方面称:公司与华为长期深度跨界合作关系及合作模式均没有发生变化。双方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未来将推出更多受用户欢迎的、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至于华为,是这么说的:HUAWEI问界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是华为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华为提供......,并通过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质量管控、渠道零售以及品牌营销帮助车企卖好车,在帮助车企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带动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销售。

看完双方的回应,笔者觉得,两者的关系可以这么理解。赛力斯把华为当做“结婚对象”来处,而华为却只是把赛力斯当成众多好朋友中的一个。只不过是,在某些时候,跟赛力斯走的更近一些罢了!

通俗一点讲,对于赛力斯来说,华为就是它的一切,是唯一;可对于华为来讲,赛力斯却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哪一天,赛力斯的占有欲太强,或者变得不那么友好,那人家华为不介意终止和你的蜜月期。毕竟,后面还有那么多排队等着入伙呢!

说白了,人家华为是在交纯友谊的朋友,而你赛力斯却总想着跟人家结婚生子,共赴明天。就这,两者的关系能长久才怪呢!

这么说,或许有朋友不理解,明明两者处的挺好,为何画风突变呢?在笔者来看,一方面是利益使然,另一方面还是赛力斯太能作。

先说第一点,凡是合作,要么为名,要么为利。对于华为来说,肯定是后者,因为人家早已名震全球。可问题是,不管是去年AITO问界M7碰撞A柱变形,还是今年的销量,华为在AITO上,似乎名利皆失。

销量数据上,虽然去年的成绩尚可,可来到2023年,却有些不理想。今年1月,AITO问界交付量仅有4475辆;2月,AITO问界交付量低至3505辆。连续两月销量环比下滑,对于华为来讲,一定是难以接受的。而照这个态势下去,2023年想破十万大关,实在难比登天。相应的,销量上不去,单车成本就降不下来,想要赚钱也就难上加难。

不只是销量的问题,有关赛力斯亏损的问题同样让人费解。

据了解,2022年,赛力斯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5亿元至39.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91.90%至116.57%;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38.5亿元至4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7.83%至53.94%。盘点赛力斯和华为的三年合作造车,亏损超过70亿元。由此,赛力斯甚至被认为,卖的越多,亏损越大。

对于华为和赛力斯两兄弟来说,虽然赛力斯亏损较大,但人家华为一定是赚钱的。所以,另一个问题也就来了,想必一定会有人质疑,是不是因为华为的参与,拿走了太多利润,导致“代工”的赛力斯独自承担了亏损。

那么,是这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严谨一点,华为赚不赚钱,咱不知道。但是,赛力斯的亏损,跟人家华为没有半毛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华为的赋能,赛力斯能否走到今天这步都不好说。

不信?大家可以翻翻之前小康的股票价格,再对比一下现在的价格就知道了!

那么,赛力斯亏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赛力斯方面认为,是去年的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上涨造成了成本上升,加之疫情影响生产、营销,使得产销量未达预期。不过,赛力斯还是有意无意的提到了一点,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折旧及摊销费用较高。

中肯的说,这才是赛力斯亏损的真正原因。

盘点这几年赛力斯的发展,真得是快得惊人。仅仅在2017年,赛力斯在建工程15.33亿元,同比大增126.8%;到了2018年,其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投入近9亿,同比大增200%。

据统计,2017~2021年,赛力斯前身小康股份就曾向金康新能源两江智慧工厂累计投资了21.05亿元,向高性能汽车动力电池项目累计投资了3.67亿元。如今,两江智慧工厂已经落地,其又为在建的凤凰智慧工厂累计投资了近13.48亿元。

不过,有一点也必须强调。根据披露的财报,赛力斯2022年的销售费用超过30.83亿元,同比增长3倍有余;而研发投入则不足销售费用的三分之一。

聊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华为跟赛力斯合作,真心有点委屈。对此,不知道张兴海老板是否也有同感呢?

写于最后:

笔者相信,华为对于和赛力斯的合作是用心的。否则,也不会放着那么多大牌车企不合作,非要跟名不见经传且是面包车出身的赛力斯合作了。只不过,随着故事的展开,华为发现,赛力斯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完美,很多有关智能汽车的梦想如果只是放着赛力斯身上,怕终将难以实现。所以,才有了华为生态汽车品牌。

从可以看到,AITO汽车的名字还在,但是下面的广告标语已经换成了HUAWEI问界。至于什么时候,头部的AITO汽车,也换成华为汽车,不妨拭目以待吧!

最后,笔者冒昧问一下张兴海董事长,如果哪一天离开了华为,您有信心带领赛力斯继续勇往直前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界江湖,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余承东下发通知:问界门店拆除HUAWEI标识

从“活下去”到“活出彩”,过去几年,造车新势力们的无声淘汰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接近饱和的汽车圈向来都是“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许多新品牌最终没迈过交付大关黯然退场。

进入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价格战”硝烟四起,敢于在此背景下发布全新品牌,车企们勇气可嘉。3月30日,赛力斯发布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与新品牌一同发布的还有首款车型蓝电E5。最近一段时间,赛力斯与华为的“纠缠”很出圈,全新蓝电品牌的发布更像是赛力斯的Plan B,也可看作是赛力斯在新能源赛道中的又一次新尝试。

华为急忙撇清关系,问界“含华量”骤减

3月31日,“任正非发文重申华为不造车”登上了热搜,华为再次强调“不造车”并将有效期再次延长5年,同时还强调不能将华为或HUAWEI用于整车宣传或外观上,尤其重点指出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

一记重拳打在了问界品牌脸上,华为和问界的智选车模式未来陷入迷茫。买车君走访北京的一家问界门店了解到,从4月1日开始,问界门店陆续开始拆除所有关于“华为”相关字样的宣传物料,不仅如此,与潜在客户介绍新车时,销售们的话术也不得已改变。一名销售告诉买车君:“我们现在不能提华为问界,也不能叫AITO,只能说是华为深度赋能,算是合作吧。”

但其实,不少用户对于华为与问界的关系是不清楚的,甚至有不少购车用户就是冲着“华为造车”购买问界车型。自从和华为牵手以来,问界在2022年成为名副其实车圈“黑马”,进入2023年后,问界品牌销量遭遇滑铁卢,第一季度累计销量仅为1.16万辆,眼瞅问界迅猛的销量势头戛然而止,华为疑似被逼前台带货。

3月8日,华为终端官方微博转发AITO汽车微博的文案中就带有“HUAWEI 问界汽车”,而宣传话术也从“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问界在官方宣传上也屡次用HUAWEI字样和经典红色菊花Logo,这些改变引发了华为是否下场造车的热议,这一系列传闻最终被任正非的“华为不造车”言论画上“休止符”。

买车君向问界门店销售咨询,他们认为,问界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车型优势在逐渐弱化,比如华为智能座舱曾是消费者购买问界M5、M7的强点,但在华为将智能座舱普及给越来越多竞品后,问界M5、问界M7便失去了吸引力。销售向买车君表示:“问界从去年底就陆续加码优惠,不管是给予积分还是官降,能做的都做了,但很明显效果不佳。”

虽然后续赛力斯官方回应称与华为长期深度跨界合作关系与模式没有改变,但“含华量”骤减的问界似乎成为“华为造车与否”内部争议中的牺牲品。分析华为与各车企的合作模式不难看出,最基础的模式是华为担任上游供应商,售卖软硬零部件提供给车企,第二层是华为HI模式,华为将完整驾驶系统与智能座舱等整体全栈解决方案赋能车型,更深度的合作便是华为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并将车企产品加入到华为销售渠道。

关于问界改“姓”一事已尘埃落定,华为仍会在设计、技术上扶持问界下一代产品,但失去“华为”抬头的问界旗下产品在市场终端的认可度和前景却并不乐观。

另辟赛道留后手?赛力斯再推新品牌

随着奇瑞、极狐、江淮等企业与华为“互抛媚眼”,立志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接下来会与更多车企深度合作,而种种迹象表明,赛力斯已经做好了与华为分道扬镳后的规划。赛力斯成立新品牌蓝电便是打造专属于自己、深耕新能源车赛道的信号,在品牌发布会上,首款车型蓝电E5上市,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蓝电E5起售价13.99万元。

创建独立品牌的赛力斯信心满满,对于首款产品蓝电E5,新车的核心产品力是HUAWEI HiCar 3.0系统和比亚迪弗迪电混系统,当然了,与问界M5主攻20万-30万区间不同,蓝电E5将起售价下探到14万元内。从造型上看,蓝电E5外观略显普通,并没有选择前卫、科幻的设计,基于赛力斯集团DE-i超级电驱智能平台打造的蓝电E5未来会逐步推出纯电、增程、混动等车型,但在如此“卷”的汽车圈,蓝电E5发布后并未能引起车迷们的广泛讨论。

对于蓝电品牌未来,还有一个待解的问题便是传播声量上,早在2019年,赛力斯发布首款智能电动汽车5,上市后惨淡的市场表现便印证了赛力斯品牌号召力不足的问题,2021年上海车展中,赛力斯官宣与华为合作推出“华为智选5”,有了华为赋能,华为智选5销量节节攀高,尝到甜头的赛力斯最终与华为合作打造出问界品牌。

时间仿佛是个轮回,现如今,赛力斯再次选择“单干”,而困扰也再度摆在赛力斯面前。2023年车圈的复杂程度远超前几年,新品牌想要打开市场的难度也随之加剧,根据赛力斯介绍,新品牌蓝电将由东风风光销售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并建设独立的销售渠道,而显然不管是赛力斯还是东风风光,他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形象似乎都与华为相差甚远。

所以,蓝电品牌未来走势必定前路艰险,但无论如何,这一次,赛力斯摆脱了华为束缚,迫不及待向外界证明、展示自己独立研发、运营和销售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华为逼出了赛力斯成长。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买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继昨日华为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后,据新浪汽车报道,问界门店在今日开始拆除所有“华为”相关字样的宣传物料,华为方面已确认此事属实,该决定由汽车BU CEO余承东亲自下达。在昨日的内部公告中,华为CEO任正非对华为标志在汽车的设计露出上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华为/HUAWEI ”不能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此外,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昨日也针对华为造车这一事表示:有些个人、部门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些事情在查处过程中,华为三十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利用。华为不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我们在这次的文件中也对品牌的问题也进行了明确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者作为汽车品牌。我们会对所有的旗舰店,物料做出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回归定位来。华为的战略没有变化,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增量部件供应量。

今日,有华为门店的工作员工向媒体透露:已收到总部通知,早班同事已经拆除了HUAWEI相关标识。“车没有变化,但是销售的话术中不能提及华为汽车了,我们被通知要注意这个事项。”此外,其它问界门店员工也透露,门店已接到华为方面发的通知,要求4月1日开始拆除所有相关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而且平时宣传话语中也不能再叫“华为问界”了,但还是可以叫“问界”。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余承东在2020年11月25日任正非发表的明确华为不造车帖子下方留言表示:“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同时,还强调:“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从余承东的语气来看,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无奈。

近段时间以来,问界系列汽车的品牌在多个官方社交平台发文宣传时,多次用到带有HUAWEI的标语。3月8日,AITO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妇女节宣传海报”,其中海报内容使用了“HUAWEI问界”全新标语,华为终端官方微博账号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并配文表示:“想去的地方,HUAWEI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

据了解,早前AITO问界一直用的都是“AITO”的LOGO,从未有过使用华为标识的先例,这也是再次引发华为是否已主导问界汽车的猜测。华为方面则回应称:有误读部分。这一举措仅为突出华为长期深度赋能AITO问界品牌,华为与赛力斯长期深度合作没有变化,未来双方会继续联手推出更多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

3月8日问界发布一条关于妇女节宣传海报微博,并配文表示:“想去的地方,HUAWEI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随后,华为官方转发了该条内容。这举动也引发了业界猜疑,华为是否已主导问界汽车。对此,赛力斯回应表示:“公司与华为长期深度跨界合作关系及合作模式均没有发生变化。双方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未来将推出更多受用户欢迎的、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华为表示:“HUAWEI问界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是华为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华为提供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软硬件技术,并通过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质量管控、渠道零售以及品牌营销帮助车企卖好车,在帮助车企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带动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销售。赛力斯是与华为合作最早、合作最深的车企。双方已于今年2月签署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双方还将进一步推进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智慧出行体验,引领汽车产业智能化新时代。”

相关资料显示:华为在2019年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并设15个二级部门,其中有智能驾驶产品部、MDC 产品部、智能车控产品部、智能车云产品部、智能驾驶产品部、智能座舱产品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等。在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后,关于华为造车的话题一直都没有消停,2020年华为发布有效期为3年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明确表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同时还指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随着华为与赛力斯业务合作快速发展,外加早前华为发布的不造车的3年期限即将到来,自然关于华为造车的话题再次涌起。此次发布不造车的决议,官方表示:是为避免问界被外界错误的理解为“华为造车”才发布的。问界生态汽车商业模式、合作策略不会改变。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对此表示,华为内部发布了EMT集体决策,重申不造车。华为所有文件的最长有效期是5年。5年之后我们会再发个5年,10年后再发个5年文件。

在华为重申“不造车”的同时,赛力斯作为其智选车合作的伙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3鱼 30日,全新品牌“蓝电”首款车型——蓝电E5上市,售价13.99-15.19万元。据了解,蓝电汽车是重庆赛力斯蓝电汽车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该公司由东风小康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蓝电汽车将建设独立的销售网络,独立运行。

从目前来看,或许不造车对现阶段的华为来看是比较符合现状的。毕竟造车需要具备造车资质,而汽车资金投入巨大,回本期还漫长。对于正处在寒冬的华为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据官方透露,自2019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以来,已累计投入约206亿元,研发人员高达7000人。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而其次业务收入方面与支出,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收20.77亿元,占华为6423亿元的总营收的0.3%。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业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标签: #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