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汽车选址在哪里-小米汽车工厂在哪个城市

tamoadmin 0
  1. 中国为什么支持特斯拉?给特斯拉那么多优惠政策呢?
  2. 亿纬锂能牵手宝马小米汽车确定电池方案涵盖两家头部电池供应商
  3. 为什么任正非坚决反对华为造车?
  4. 两千多家在印外企为何“跑路”了?

李想建议AEB自动刹车系统成 汽车 标配,苗圩:非常赞同

3月26日,在2022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非常赞同理想 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提出的将AEB(自动刹车系统)作为车辆标配的建议,此举将大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随后,理想 汽车 官方发文表示“理想 汽车 在售及未来所有车型都会标配AEB”,同时称,“2021款理想ONE在懂车帝年度百款车型测试中取得了AEB第一名的好成绩,未来还将通过OTA不断优化AEB性能,保证全家人的用车安全。”( 延展: AEB主动刹车年度车加试,豪华品牌被中国自主品牌拿捏了_懂车帝)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汽车选址在哪里-小米汽车工厂在哪个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论坛上,苗圩表示,有了AEB系统,就会大幅度降低由于司机没注意到而撞上车的可能性。道路交通安全的死亡和伤亡的人数都会大幅度的下降,“这个技术目前已经很成熟,成本也不是很高,AEB应该做成必装件”。

东风悦达起亚正式更名为起亚 汽车 ,官方回应:叫什么不重要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3月22日,东风悦达起亚更名为起亚 汽车 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乃文,登记机关: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汽车选址在哪里-小米汽车工厂在哪个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起亚 汽车 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名称不重要,关键是公司战略。起亚准备在北京车展对外发布未来战略。”

从2021年底开始,东风悦达起亚就先后出现数次股权变动。先是东风集团将其持有的DYK25%股权以2.亿元的价格挂牌交易,悦达 汽车 成为唯一的竞拍人。东风集团从此退出东风悦达起亚。

涨价催生“黄牛”狂收单?小鹏、零跑 汽车 回应了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汽车选址在哪里-小米汽车工厂在哪个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段时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国内多款新能源 汽车 陆续宣布涨价。然而,由于部分品牌用订单式生产,在等待提车的空档期,又恰逢新能源车集体提价,这些订单瞬间变得“值钱”,由此衍生出部分车主摇身变“黄牛”转让订单赚取差价的情况。

在某二手上,可以发现,不乏有特斯拉、小鹏、零跑等新能源车型订单转让的信息,转让价从5000元至20000元不等。

面对“黄牛”的骚扰,已经有企业开始行动。

苦“黄牛”久矣的特斯拉的态度和行动最为果决。日前,一份特斯拉的“不转卖承诺函”在网上流传,该承诺函要求“累计下单购买多台特斯拉车辆的车主承诺一年内不得向第三方转售,违者按车辆开票价20%支付违约金”。对此,特斯拉虽未给出回应,但特斯拉工作人员表示,此举是为了防止“黄牛”提前订车后转卖。这也侧面证实了这份承诺函的真实性。

另外,小鹏 汽车 和零跑 汽车 近日也向懂车帝表示,由于品牌订单均进行实名关联,均需核实身份信息后方可进入交付环节,如有客户因个人原因取消预订,车辆订单将重新纳入统一管理,不存在私人二手订单转卖的可能性。

但他们提醒消费者,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品牌的购车渠道全国统一,无法通过私人线上交易转卖进行操作。如消费者因私人交易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品牌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同时,品牌也将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零跑还特别提示称,“如果是以过户形式买到的二手新车,部分车***益仅首任车主享受。”

升级后再涨价!蔚来2022款ES6/ES8/EC6车型将于5月下旬发布

3月25日,蔚来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蔚来在2021年第四季度总营收99.0亿元,同比增长49.1%,全年营收361.4亿元,同比增长122.3%。全年整车销售毛利率为20.1%,研发支出45.9亿元,同比增长84.6%,净亏损40.2亿元,同比收窄24.3%;现金储备554亿元。

在财报会议上,提及车主们最关心的“是否涨价”问题,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曾表示,“目前我们还没有涨价”。

对此,蔚来官方特别说明表示,“近期电动车企业纷纷涨价,原因是以电池为主的国际原材料价格戏剧性上涨,再加上芯片供应短缺,整个供应链成本明显增加。蔚来尚未决定是否会对5款在售车型价格进行上调,将根据情势发展动态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还透露,预计将于今年5月下旬发布2022款ES8、ES6和EC6。据悉,2022款车型将针对智能硬件进行重大升级,包括8155芯片、360环视摄像头以及5G模块等,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蔚来方面表示,“预计升级后的车型及电池价格也将做相应上调”。

此外,官方称,“蔚来将以优惠的价格为现有ES8、ES6和EC6用户,提供智能座舱硬件后装升级服务”。

小米造车再提速! 汽车 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

面对新能源 汽车 的全面推广,小米造车的动作正在持续提速。3月22日,懂车帝获悉,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公告,其中财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69.5%。同时,官方最新透露,“ 汽车 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

具体来看,公告中提及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官方表示,“继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的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 汽车 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保持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尽管谜底尚未揭晓,但小米造车的动作却明显提速,尤其是在招揽技术人才方面。

篡改免费救援协议?小鹏 汽车 :部分情形仍可免费救援

日前,有网友在懂车帝车友圈爆料,称小鹏 汽车 偷偷篡改免费救援协议。据曝光显示,修改后的“使用说明”显示,小鹏 汽车 删除了“不限里程,不限次数道路救援”、“将车辆拖至小鹏超级充电站处”,增加了“限于产品质量导致的故障”。

对此,小鹏 汽车 方面回应表示:“关于近期网传#小鹏 汽车 被曝偷偷篡改救援协议:终身免费救援变成了‘质量故障’救援一事,给车主鹏友的用车体验造成了顾虑,非常抱歉”。同时称,“本次规则的描述优化,是为了更加清晰具体地描述道路救援的服务范围,让客户对规则理解更为准确”。

小鹏 汽车 进一步表示,“根据原服务细则,小鹏 汽车 向车主提供‘无忧救援’的车***益,即车辆发生故障而无法行驶时,小鹏 汽车 将根据实际故障情况提供远程救援、现场诊断、拖车救援、困境救援等服务,而对于如交通事故,轮胎扎钉等非产品质量问题或者意外事故引起的无法行驶的情况,原则上属于非车辆故障引起的‘除外情形’,并不适用于“无忧救援”的服务范围”。

此外,小鹏 汽车 方面称,“由于前期在服务细则内未对非车辆故障引起的‘除外情形’有明确的描述,引起了部分车主在行使相关权益时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但是鉴于用户体验第一的服务准则,对于遇困的车主,我们依旧提供了部分‘除外情形’下的免费救援服务”。

据悉,此次描述优化的条款不影响2022年3月31日前签订购车合同的首任车主。

特斯拉柏林工厂投产,马斯克最新爆料来了

3月22日,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迎来正式开业,在开业仪式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发表演讲时提及三大热点问题,包括:“特斯拉正研发新的锰电池”、“2023年开始生产Cybertruck”,以及“特斯拉将推出三款新配色”。

众所周知,特斯拉一直在不余遗力地研究电池,并测试了很多种不同的材料。马斯克表示,“我看到了锰基阴极电池的化学潜力”。他强调,“电动车和电池的大规模生产需要数千万吨,甚至数亿吨电池原材料。因此,这些电池原材料必须普通且随处可见的材料,否则我们无法规模化生产。”

提及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最新,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今年内完成该车型的开发,并在2023年开始生产”。

对于Model Y车型的最新信息,马斯克透露,“柏林超级工厂的油漆车间将推出两种新的车漆颜色”。他表示,“一种配色是非常特别的深红色,用13层油漆。而另一种是液态银配色,用8层车漆”。

宝沃 汽车 已无财产可供执行,此前22亿元资产被查封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在与第一企划(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的相关案件中,被执行人宝沃 汽车 已暂无财产可供执行。

相关公告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的执行裁定书显示,第一企划(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向***申请强制执行宝沃 汽车 约207万元款项及利息,***查询了被执行人的账户、房屋所有权、车辆登记情况和工商登记情况后发现,被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目前,申请执行人已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资料显示,宝沃 汽车 (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1421.635万人民币,经营状态为存续。第一企划(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经营状态为存续。

目前,进口宝马X5提供3款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为69.99-83.99万元。国产宝马X5长轴距车型最大的“价格悬念”即将在3月31日揭晓。

吉利星越L雷神Hi·X油电混动版(以下简称:星越L油电混动)目前已开启预订,不过吉利官方尚未公布更多车型价格,此前推出的“Super迅”车型预售价为17.37万元,可以作为参考。近日,吉利 汽车 官方宣布,星越L油电混动版将于3月30日上市销售。

该车是吉利 汽车 旗下首款用雷神智擎Hi·X油电混动技术的车型,“Super迅”车型官方标称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为4.79升。作为参考,现款吉利星越L燃油版售价区间为13.72-18.52万元。

电动尾翼加持!长安UNI-V正式上市,售10.89万元起

3月21日,长安UNI-V正式上市销售,推出4款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0.89-13.19万元,与预售价一致。同时,车辆提供畅享音质包、运动酷玩包、电动飞翼包供用户选择搭配。

长安UNI-V是UNI系列第三款车型,用溜背式车身、掀背式尾门并拥有电动尾翼,还搭载最新一代蓝鲸NE1.5T发动机。长安UNI-V目标竞品为领克03、本田思域等偏向运动风格的家轿。

售价15.66万-21.46万元,上汽大众2022款途岳上市

3月21日,我们从上汽大众官方获悉,2022款途岳正式上市,新车推出7款车型可选,相比2021款取消了两驱和四驱豪华版PLUS车型,并且全系车型价格下调9200元,新车售价区间为15.66万-21.46万元。作为年度改款,本次上市的2022款途岳产品变化主要在配置方面。

售价11.18万-13.08万元,东风日产启辰大V黑马版上市

3月25日,东风日产启辰官方宣布,旗下紧凑型SUV大V系列新增黑马版车型上市。新车推出260T黑马版·爱豆、260T黑马版·顶流和260T黑马版·天王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1.18万-13.08万元。作为新增车型,本次上市的3款大V黑马版主要特征在于整车黑化设计。其中,新车用一款被官方命名为“不怕黑”的黑色车漆。

交规、机动车驾驶证申请将迎来重要调整,4月1日起执行

2021年底,公安部发布了新制修订的《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3个部门规章。其中,《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将于4月1日起执行。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交通违章、违法行为的积分等进行了调整,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则对C1驾驶证将实施4项改革。

其中,2022版《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中明确,将超速规则进行了修改。此前超速50%以上扣12分,20%-50%扣6分、20%以下扣3分。

调整后,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上超速20%不记分,超速20%-50%记6分,超速50%以上记12分。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低于最低规定时速记3分。

新版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发布,C2学时发生变化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布《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将于2022年4月1日起施行。

具体来看,修订主要内容强化涉及安全驾驶能力培训的基础内容,增加了 汽车 驾驶功能安全使用常识和新能源 汽车 技术及使用常识等;增加了防范隧道事故、次生事故,自然灾害等情形驾驶应急处置配置内容;增加了不同行驶状态、典型道路环境等的防御性驾驶方法。

增加了C6准驾车型培训内容和学时要求,调整了A1、A2、A3、B1、B2、C2、C5等准驾车型培训要求。

C2驾驶证培训总学时由原来的60学时变更为58学时,主要差别在科目二培训学时上,C1科目二需要培训满16学时,C2科目二需要培训满12学时。

事故 汽车 维修怕被坑?两协会联合发布四项维修相关标准

3月2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 汽车 维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四项事故 汽车 维修相关标准,分别是:《事故 汽车 维修工时测定规范 第3部分:拆装工时》《 汽车 覆盖件低碳维修技术规范 第1部分:塑料件》《 汽车 覆盖件低碳维修技术规范 第2部分:金属件》《 汽车 覆盖件低碳维修技术规范 第3部分: 汽车 玻璃》。

据悉,四项标准由中保研牵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祥龙博瑞、精友时代等十余家公司共同参与编制,整个编制工作历时两年多,期间用多次技术调研、数据实测、专家论证和会议研讨及行业内外征求意见等方式,数易其稿,最终完成了四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四项标准聚焦事故 汽车 维修技术领域,主要规范维修工时测定方法、常见易损件可修复范围和低碳维修方法等技术内容。

深圳启动 汽车 “以旧换新”活动:个人购车者奖励3000-5000元

3月23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通知,将在深圳市实施2022年“以旧换新” 汽车 购置奖励项目

根据通知,此次“以旧换新” 汽车 购置奖励对象为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者。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在参与活动的 汽车 经销企业处购买符合条件的小 汽车 并完成注册登记可申请奖励资金。购买燃油车价格在30万元(含)以上奖励5000元、30万元以下奖励3000元。购买新能源 汽车 统一奖励5000元。

发改委发布氢能发展规划:推进氢燃料 汽车 商用、与纯电互补

国家发改委3月23日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规划,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通用 汽车 高管丹·阿曼加盟埃克森美孚 出任低碳解决方案总裁

懂车帝从埃克森美孚获悉,当地时间3月22日,埃克森美孚官方宣布,前通用 汽车 总裁兼Cruise自动驾驶公司首席执行官丹·阿曼(Dan Ammann)将接替Joe Blommaert出任埃克森美孚低碳解决方案总裁,任命自5月1日起生效。

资料显示,丹·阿曼2010年加入通用 汽车 并担任财务副总裁;2014年出任通用 汽车 总裁并于2016年完成了对Cruise公司的收购;2019年,丹·阿曼被任命为Cruise公司首席执行官。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丹·阿曼被通用 汽车 解聘,起因是关于Cruise公司是否上市的一系列争议。

中国为什么支持特斯拉?给特斯拉那么多优惠政策呢?

文 | 王静仪 蘧毛毛 刘皖媛 李阳

编辑 | 施智梁

明星外企特斯拉(NASDAQ: TSLA)如今身处舆论的风口浪尖。

4月,一段特斯拉摄像头拍摄到的车内,引发舆论对于数据保护的热议,新华社评论为“车内涉及到的隐私不是你想,就能!”3月,#特斯拉质量问题该不该上315#在社交媒体吸引大量讨论,不少网友认为“特斯拉应该登***电视台3?15晚会”;2月,特斯拉因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被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约谈。

作为一辆 汽车 ,特斯拉爆出的问题不少,但都爱特斯拉。在深圳创业的90后伍孝雨告诉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智能 科技 和品牌溢价!”作为智能 科技 迷,他的家里遍布各种智能家居,他觉得特斯拉的高 科技 属性几乎为他量身定做。

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硅谷公司创造过很多纪录:续航里程最长(2012年就达到480公里)、自动驾驶最强(至今仍是公认的车企第一)、第一家实现整车OTA升级、第一家开创直营销售模式、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本人也在2021年凭借股价的迅速上涨成为世界首富。

先行者的很多创举被照搬学习,比如在大城市中心商场开设体验中心的模式如今已成业内标配,而哪家车企要想证明自己的自动驾驶能力强,言必称摄像头精度和数量是特斯拉的几倍几十倍。

但特斯拉的先发优势正面临来自各行业竞争者的挑战:曾独领***的电池领域有了中国企业的强力冲击;在自动驾驶感知解决方案上,大部分车企已经统一战线地站在特斯拉对立面;在智能网联领域,互联网 科技 公司亲自下场作战;传统车企巨头们虽然稍显迟缓,也在奋起直追。

降价促销也让特斯拉主动走下神坛。Model 3国产化的一年多里降价7次,自认被“割韭菜”的消费者们,心态从购车前的欣喜若狂到购车后的意难平,特斯拉强 科技 感的品牌形象受到挫伤。借此,新造车势力走上了自己的品牌差异化之路。

从消费者到官方层面,这家明星外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机。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2020年初的每周1000辆拉升到年尾的5000辆,产能翻了五倍,质量问题随之显现,连马斯克自己都承认现在不是购车好时机。初来乍到却攻势凶猛的特斯拉,被新华社撰文斥为“傲慢”,近期甚至引来了工信部等部门的高规格约谈,数据安全问题也被摆到台面上。

“转型成功的传统车企会分走特斯拉的光环,市场对于特斯拉的预期也会逐渐下降,资本市场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表示,在这场围剿战役中,特斯拉能否保持可持续性的规模增长成为关键,一场对决正在开始。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技术方向、商业模式还是产品理念,特斯拉都是新能源 汽车 领域公认的模版,但这一现状已悄然发生改变,特斯拉的诸多优势光环,正在退散。

以动力电池为例,2017年特斯拉Model 3正式交付时,354公里(标准版)和499公里(长续航版)的续航能力傲视全球,彼时国内同级别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均在300公里以下。

特斯拉凭借开创性的“21700”电池技术,在传统“18650”圆柱电池(18代表直径、65代表长度、0代表圆柱形状)的基础上,将直径增加3mm,长度增加5mm。看似轻微的尺寸提升,却能实现能量密度增加20%,成本降低10%,其综合性能在全球电池产品中一骑绝尘,并引得国内一众电池厂商争相效仿。

随着以宁德时代(300750.SH)为首的国内电池供应商技术突飞猛进,国内外续航差距快速拉近。纵观2020年量产的纯电动车型,综合续航里程在500km以上几乎是高端车的标配,小鹏P7等不少车型长续航版,已经突破700km大关。进入2021年,蔚来、广汽更是将1000km续航视为新的里程碑。这样的续航能力已完全不在特斯拉之下。

中国科学院院士、动力电池专家欧阳明高明确表示:“中国的电池很好,特斯拉的电池技术已经对中国没有什么冲击了。”特斯拉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也已选择宁德时代为电池供应商之一。

同样的故事也在自动驾驶的技术演进上发生。一直以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上,都是不折不扣的视觉派,即由摄像头主导构成纯视觉计算。其独有的“影子模式”,可将驾驶员操作与“影子”对环境的感知预判进行比对,来不断加强其自动驾驶系统。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能力被普遍认为是业内第一。

但越来越多的车企对特斯拉的路线提出质疑,转投激光雷达路线,即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等元件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同济大学 汽车 学院人车关系实验室 汽车 专家王小斌告诉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如果特斯拉真的能做到 汽车 的摄像头与人类的感知判断相同且算法足够强大,理论上靠视觉方案就能实现全无人驾驶。“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机器真的能完全像人类一样去观察和思考吗?现在的难点是:如果只依赖摄像头能不能达到人眼的效能,获取的信息是否足够支撑判断。”

小鹏和蔚来打响了激光雷达上车第一枪。2020年11月底,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与马斯克就激光雷达路线“隔空互怼”,之后又宣布与大疆合作在2021年新车型搭载定制版车规级激光雷达;蔚来1月9日发布旗下首款轿车ET7,激光雷达也是亮点之一。传统车企中,现代、宝马、福特等品牌也都有搭载激光雷达的产品规划。

显而易见的是,特斯拉的技术风向标地位已不再稳固:电池领域,特斯拉一直被模仿,或终将被超越;而在自动驾驶感知解决方案上,大部分车企已经统一战线,不约而同地站在了对立面。

汽车 是工业制造的,即使特斯拉有多种先进技术傍身,也面临制造困境。“有朋友问我,应该什么时候买特斯拉?我的回答是要么一开始就买,要么等生产稳定下来再买。”近日,马斯克自曝其短,“因为在生产加速过程中,要让产量直线上升同时,还要在所有细节上做到完美,的确非常困难。”

汽车 研究机构J.D Power发布的2020年美国市场新车质量研究(IQS)报告显示,特斯拉初始质量得分为250PP100,这意味着每100辆特斯拉车型便会出现250个问题,排名垫底。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特斯拉问题多多,但集中在外饰和内饰,而非电池、 、导航等其他车型的常见问题或关键领域。

国产一年多以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Model 3经历5次降价,从35.58万下降至当前的24.99万,尽管新车主纷至沓来,老车主却自觉感情被严重伤害。购买首批国产Model 3之前,北京的张女士自认“是特斯拉粉,还拉了朋友一起买”,车辆到手之后,她的评价却变成了“特斯拉在割韭菜这件事上真是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我现在很讨厌这个公司”。

对此,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多次回应:价格与成本相关,我们在中国生产了,节省的成本不让给消费者,那才叫“割韭菜”。如果未来原料或者零部件价格出现上涨,特斯拉也有可能涨价。无论在哪一个时间点上,提供给消费者的都是最优价格。

“用户感情不是 科技 公司最关心的。”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对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表示, 汽车 产品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需要适应新的常态。原来买车是经销商体系,经销商需要挣钱,消费者不知道中间差价是多少,就算车子本身不值那么多,终端价格也不会变化。而特斯拉用一口价、透明的直销模式,消费者不需要跑好几家4S店做比较。这是一个双刃剑,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取决于个人的理解。

同一个品牌从80万打到25万,这事只有马斯克这个外来者才做得出来,这被认为破坏了车界的金科玉律。

在大众 汽车 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 汽车 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llenstein)看来,像特斯拉这样自上而下打市场的高端品牌必须要非常敏感和审慎。“当别人认为你是一个高端品牌时,你一定花了很多钱才获得这样的消费者感知,如果扩张得太快,品牌很快就会下来了,忠实客户会流失,建立起的品牌和 社会 身份的联系会被淡忘。”冯思翰在接受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访时表示。

在特斯拉Model Y国产化后的1月底,宝马对旗下电动车型大幅降价约7万元,和Model Y正面作战。与特斯拉老车主被直接降价伤害感情不同,宝马对老车主以现金补偿差价。宝马中国方面回复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称,给老车主补贴是考虑到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意识到宝马的品牌值得信赖。

数据分析公司李及李创始人李瀚明向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分析,在认同感带来的品牌忠诚度上面,不少车厂集团都有完整的“消费升级”曲线。例如,早年开丰田的车主,现在的座驾往往是雷克萨斯;而以前开大众帕萨特的车主,现在的座驾往往是奥迪。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对车厂造车理念的认同,令车厂有一个稳健的客户基础。

汽车 品牌的差异化极为重要,特斯拉主打 科技 感,目前公认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头名蔚来 汽车 ,其“用户”的标签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在2021年的Nio Day发布会上观察到,不同于一般车企负责人在发布会上率先介绍各路领导、继而引出新车,创始人、CEO李斌在开场时花了大量时间感谢用户,分享车主参与公益、户外活动的故事,再进行企业信息宣讲——车企CEO能记住车主名字、建立直接联系,这在传统 汽车 时代难以想象。

成都蔚来车主苗先生有一套独特理论:花40万买一辆国产新能源车的人(蔚来 汽车 均价超40万元),收入水平和阶层比以同等价格购买BBA入门级的群体更高,因为他们“能拿出40万买个玩具”,而不是把 汽车 作为重要的家庭资产或代步工具

李斌此前亦对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透露,蔚来品牌不会进入平价市场,如果产品要进入低价区间,会考虑新成立一个品牌。

“做得好的品牌,都有明确的差异化标签。”郑赟认为,现有 汽车 产品太多,如果消费者不能区分出各家的产品、服务有何不同,很难切换到新品牌。因为切换品牌需要的不止是金钱,更是时间和精力成本。

马斯克是特斯拉的天然广告牌。这位世界级网红在推特上的几个字,就能推动音频软件clubhouse大火、虚拟货币狗狗币和比特币价值大涨,没有 汽车 品牌CEO能***这样的名人效应。

“一位有个性、商业敏感度强、对技术有要求、对跨时代产品有独特见解的魅力型领袖是特斯拉最大的资产。”郑赟向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表示,同时马斯克也是很好的产品经理,能推动事情落地。

作为新任全球首富,马斯克旗下有多家 科技 创业公司,包括航天公司SpaceX、太阳能面板企业Solar City、轨道交通领域的Boring、神经 科技 与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它们都在各自赛道取得成绩,助推特斯拉强化 科技 标签。郑赟认为,特斯拉的营销模式可以分析可以讨论,但很难被***。

如果说特斯拉在 汽车 行业已经不可替代,随着 科技 公司纷纷进军电动车行业,特斯拉的挑战陡然增多。

从2020年开始, 科技 公司大举来袭:华为发布了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品牌HI;长安 汽车 联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全新高端智能 汽车 品牌;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和浦东新区联合打造智己 汽车 。进入2021年, 科技 公司们更是直接造车。自带流量和资金,百度、小米官宣造车,滴滴近日也被传出立项造车, 科技 公司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正如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对出行一客 (ID:carcaijing) 所言, 汽车 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汽车 智能化、网联化已是发展方向,互联网 科技 公司的话语权必然会越来越大。

当前新能源 汽车 领域已经形成几股竞争势力:一是以特斯拉、戴姆勒、丰田为代表的外资以及合资企业;二是以上汽、北汽、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车企;三是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以苹果、百度、小米、滴滴为代表的 科技 公司造车异军突起,形成第四股势力。

传统主机厂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分析师们普遍预计,大众 汽车 集团的 汽车 销售总量最快将于明年赶上特斯拉,届时这两家公司分别可交付大约120万辆 汽车 。

“如果特斯拉是电动车界的苹果,大众就是下一个三星”,瑞银证券分析师Patrick Hummel团队拆解一辆大众ID.3后研究发现,其平台与特斯拉相比具有成本竞争力,同时拥有同类产品中最佳的电池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大众的优势在于规模,拥有与三星类似的价值定位——一个以高品质硬件和规模化生产而备受信赖的全球品牌。

特斯拉的吸引力并非绝对,而是能够被一个更具价值的选项所取代,J.D.Power 汽车 零售高级总监Stewart Strop认为,对于特斯拉之外的电动 汽车 制造商来说,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教育和解释他们的产品可提供较特斯拉更高的价值。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 汽车 革命中,谁是另一个更具价值的选项?目前尚未凸显。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一枝独秀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

本刊实习生郭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原载于《 财经 》杂志2021年4月12日“ 汽车 与出行”栏目

亿纬锂能牵手宝马小米汽车确定电池方案涵盖两家头部电池供应商

特斯拉来到中国以百分百的独资控股,中国还给土地给,大量的优惠政策给到一个国外的企业?中国方面为何以这样的方式来吸引特斯拉入驻中国?这会是一个双赢的政策吗?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2018年,马斯克再度登顶世界首富的行列,特斯拉汽车在全球的销量都很高,特斯拉工厂每年都可以收到大量的订单,但是2018年由于生产新的产品,订单数量十分巨大,工厂一时之间,无法产出如此大量的产品,令供需极度的不平衡,虽然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巨头,但是此次依旧十分损失惨重,竟然亏损了20亿美元,几近破产边缘。这时中国向特斯拉抛出了橄榄枝,特斯拉要想恢复生产可以进入中国,并且中国还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制造业生产链条,以及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来到中国必然是当时的特斯拉最好的选择。于是中美双方开始交谈,中国给出了超级丰厚的待遇,那么都有哪些让人难以拒绝的条件呢?

首先,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有明文规定,必须要和本土汽车合资设厂,并且不能独资控股。特斯拉可以算是开了一个先例,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政策,特斯拉进入中国,不仅不用和本土的汽车一起合资办厂,而且是作为一个百分百独资控股,对特斯拉来说,这样的方式已经是在中国可获得很大的回报了。其次,中国对于特斯拉办厂可谓是“给钱又给地”。

经过规划,特斯拉最终会落户我国的上海,在这里早已为它规划了1000多亩的土地了,这里的土地价格低廉,而且给特斯拉土地的价格还远远地低于市价,不仅仅如此中国对给特斯拉的方面给予了最大优惠,年利率只有百分之三点九的优惠,是在中国的其他企业所远远没有的。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特斯拉的许多工厂在各国的疫情防控下不得开工,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一个巨大的冲击。可是由于中国的防控得当,中国的特斯拉工厂很快得到了恢复,中国再次帮助特斯拉度过了难关。甚至一跃成为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头羊。

那么对于特斯拉进入中国,中国完全就是在亏钱买人情?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在引进特斯拉的同时,双方还签订了一些对赌协议。第一,中国要求特斯拉在5年之内完成对中国上海超级工厂的一百四十亿投资,第二,在2023年以后每年要上缴利税二十二点三亿,第三,三年内就要完成配件国产化率百分之百。前两条对于中国上海这样一个经济大都市来说,其实并非是真正的收入来源。中国最看好特斯拉的一点还是最后一条,融合上中下游产业链,希望以此来国内汽车技术的发展。

那么对于引进特斯拉,中国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其一:是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我国的石油处于一个紧缺的状态,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炼油国和石油消费国,中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油,当前中国的汽车数量超过了三点四亿辆,为了保证石油的安全,我国在马六甲海峡这个海上生命线的重要关卡,设置了新京港,并且与许多国架共同铺设了石油运输管道,试想一下,设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那么我国的交通会受到多大的影响。现今我国食物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都是世界第一,如果加以利用于汽车上,可以大大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国家的一大笔支出,并且还能还能减少空气的污染,并且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电池,主要原料是锂,这是完全可以由我们国家所掌握的,可以很好的解决后续的充电问题,形成健康安全的产业链。

其二:是为了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

2009年至2016年间,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大力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加以补贴,据统计这些年的补贴已经超过了三千九百亿元,虽然投入很巨大,可是回报却很小,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参差不齐,许多汽车行业只是拿了钱,却不做事,大量地拉拢国家资本,严重损坏市场的平衡,也是因此,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总体还很低,最终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慢。引进了特斯拉,也是为了去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使用了鲶鱼效应,来让市场中的企业增加危机意识,将资本用于实处,真正提升自己的水平,特斯拉的技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整车续航里程,内饰科技等,都是行业内的翘楚,提升国内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激发领头羊的效应,特斯拉是不二之选。况且这项举措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前几年我国手机行业同样市场层次不齐,但是引进了三星苹果等行业,让更多的国内企业,充满危机,从而研发新产品,在市场中优胜劣汰,最终诞生了小米,华为等享誉国际的本土品牌。如今可以看到,像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也已经脱颖而出了,甚至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其三:促进车联网5G的发展

如今的5G技术已经是较为成熟,但是运用于车载中的还是较少,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智能驾驶,车联网就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基础。5G技术下信息的传递时间延迟小,传递信息也是十分稳定的,可以很快速地对不同路段进行反映,车联网下对高精准地图的反映也很快,通过多数的企业进行竞争,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对5G技术在车载运用上的再度升级。

现如今,虽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势头,但是在与特斯拉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毕竟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的时间较晚,市场中对石油汽车的依赖度还是太高。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也已经认识到了不足之处,并且正在迎头赶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为什么任正非坚决反对华为造车?

动力电池厂商动作频频!

8月17日,有报道称,亿纬锂能将为宝马在欧洲的电动汽车提供大型圆柱形电池。对此,亿纬锂能投资关系部门相关人士称,此前公司取得宝马定点,目前公司产线正在建产,建成之后与对方协商好就可以正常供货,其他具体情况还不了解。

同一日,有市场消息称,小米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已经敲定了两家主力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这两家电池公司常年霸榜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两名。

目前,可以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随着全球车企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动力电池领域各厂商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在市场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下,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似乎开始转变,比亚迪正在成为宁德时代的强劲对手,而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也在积极布局。

亿纬锂能牵手宝马

8月17日,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称,亿纬锂能将为宝马在欧洲的电动汽车提供大型圆柱形电池。其中一名直接了解该交易的人士表示,亿纬锂能已签署合同,成为宝马将于2025年上市的新系列电动汽车电池在欧洲的主要供应商。

对此,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亿纬锂能投资关系部门相关人士称,此前公司取得宝马定点,目前公司产线正在建产,建成之后与对方协商好就可以正常供货。关于亿纬锂能为宝马在欧洲的电动汽车提供大型圆柱形电池这一消息,该人士称,具体情况还不了解。

早在2020年10月,亿纬锂能就曾公告,参与了德国宝马集团电池系统项目,收到了德国宝马集团发出的供应商定点信,定点项目名称为“BK48V”。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使用棱柱形电池的宝马公司选择圆柱形电池的转变突显了更大尺寸圆柱形电池的增长势头。与目前的棱柱形电池相比,圆柱形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所提高,较大的电池规格也使电池成本更具有效益。除了亿纬锂能外,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将于2025年开始向宝马供应圆柱形电池。

8月17日,亿纬锂能大涨6.19%,报收110.8元/股,股价较4月末的年内低点已上涨96%,最新总市值为2104亿元。

东北证券最新研报表示,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2014年公司开始布局动力储能电池业务,目前该业务营收占比已经达到59%。动力储能电池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公司是少数软包、圆柱、方形封装形式和三元、磷酸铁锂材料路线全覆盖的电池厂商,在动力和储能领域已经收获了戴姆勒、宝马、小鹏等优质客户的订单。方形磷酸铁锂和4680大圆柱电池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2022年上游原材料大幅上涨,公司积极与上游公司合作,降低成本并保障供应链的安全。

小米汽车确定电池方案,涵盖两家头部电池供应商

同一日,有市场消息称,小米汽车确定电池方案,将用宁德时代麒麟和比亚迪刀片。小米造车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此前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

据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米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已经敲定了两家主力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这两家电池公司常年霸榜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两名。

36氪报道称,小米汽车首款车规划了高低两个配置,低配车型用400V电压平台,高配车型用800V电压平台。相应的,低配车型会搭载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而高配车型会搭载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电池。

据悉,刀片电池是比亚迪的主打产品,在不久前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经交付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刀片电池供应已经获得欧盟批准,而首批搭载刀片电池的ModelY(最快将于8月底下线。

而麒麟电池是宁德时代今年6月底发布的最新产品,一经发布便引发行业热议。据官方消息,麒麟电池的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突破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得益于全球首创电芯大面冷却技术,麒麟电池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及10分钟快充。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提升13%。36氪报道称,小米汽车用的麒麟电池有所不同,可能在充电倍率、热管理等方面有所定制,在宁德时代内部叫做“金麒麟”。

针对上述信息,小米集团尚未回应。

动力电池厂商竞争愈发激烈

目前,可以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随着全球车企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动力电池领域各厂商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根据SNEResearch的测算数据,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销缺口将达到37%,装车缺口将达到25%,且持续维持供需紧张的状态。

在市场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下,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似乎开始转变,比亚迪正在成为宁德时代的强劲对手,而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也在积极布局。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动力电池月度数据显示,7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47.2GWh,同比增长172.2%;装车量24.2GWh,同比增长114.2%。

具体企业方面,宁德时代以47.19%的市占率继续领跑,不过该数据是今年以来第二次下降,第一次下降是在4月份,而这次从6月的49.6%下降到了47.2%,有分析人士认为是由于蔚来、特斯拉中国等新能源车企销量的下降。而比亚迪的弗迪电池市占率从6月的18.6%上升至25.2%,排名第二,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则分别以6.07%、4.70%、3.11%的占比位居第3至5位。

值得注意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在装机总量上已超越三元锂电池,且明显正在进一步扩大对三元锂电池的优势。从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占有率来看,比亚迪弗迪电池装车量跃升至第一,占比41.9%;宁德时代位居第二名,占比37.37%。而在此前的6月,则是宁德时代领先。

平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随着优质电池争夺的日趋激烈,以及磷酸铁锂路线被国内外主机厂广泛接受,比亚迪电池的外供有望于2022年迎来实质性突破,潜在新增客户包括丰田、戴姆勒、部分造车新势力以及北美客户等。

此外,二线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一边寻求融资,一边加快扩产。2020年5月,大众集团宣布入股国轩高科,总持股26.47%,成为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同年,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出现在了孚能科技IPO战略投资者名单中,缴款金额为9.05亿元,将持有孚能科技约3%的股份。今年以来,中创新航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蜂巢能源寻求科创板上市,亿纬锂能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90亿元,国轩高科在瑞士证券正式上市。

中银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二线电池企业内部的市场份额和排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总的来说,二线电池企业格局依然处于诸侯混战阶段,未来会持续面临洗牌,一些有产品力的企业可能会胜出。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两千多家在印外企为何“跑路”了?

余承东敢赌,但任老爷子赌不起了。

华为员工20.7万,任老爷子没有办法把华为和20.7万华为员工的未来赌在华为汽车上。

余承东现在很愤慨,很悲壮,也很失落,很委屈。他甚至在华为心声社区上,公开喊话:“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为什么任正非要严厉地打压余承东,反对余承东在汽车领域使用“华为”品牌商标呢?在队长看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华为净利润下滑,现金流满足不了造车需求。华为在2022年营收6423亿元,微增0.9%,但净利率大跌68.7%,只有356亿,净利率已经跌至5.5%,账上现金流下降26.9%至1763亿。

这个现金流看起来挺多的,可华为是一家不正常的企业,它的风险值很大。美国多次炒作,要对华为断供所有芯片。这不仅威胁的是华为手机业务,华为通信业务中的5G宏基站在功率芯片、FPGA芯片、信号处理芯片等方面,也高度依赖于美国博通、德州仪器、ADI等半导体公司。华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依赖于美国英特尔和AMD芯片,手机依赖于高通的4G芯片,华为云依赖于美国英伟达的GPU。

可以说,如果美国对华为芯片全面断供,华为通信、华为云、华为手机、华为电脑等,都会面临重大风险。

华为寒冬还不能说完全过去。在这种时候,豪赌汽车,任正非不敢冒险。当前的华为,守业大于创业。

二是,中国汽车领域还需要一个华为汽车吗?还容得下一个华为汽车吗?如果华为汽车真的做起来了,会挤死多少家同行?汽车业内会不会风声鹤唳,群起而攻之?在美国制裁下,华为汽车不能出海,只能在中国内卷,华为汽车能走多远?

华为造车的风险不仅要经受市场的考验,更要经受美国的考验。

华为不造车,看似保守,实则稳健。华为造车,看着蛋糕很大,可风险也很大。

三是,华为造车,合作伙伴怎么看?要抛弃赛力斯吗?已经谈好的江淮、奇瑞、北汽、长安都要放弃吗?难道华为要一次性背刺中国四大车厂吗?汽车行业看起来很大,但圈子很小。全国就那么几家整车厂,华为要是一次性背刺赛力斯、江淮、奇瑞、北汽、长安,华为的智选车业务,HI业务和供应链业务可能就全都死了。华为孑然一身,独闯天涯,高处可胜寒?

被华为深度捆绑的赛力斯也担心沦为华为代工厂,自己推出了新的蓝电品牌,一旦翅膀硬了,随时准备单飞。

汽车产业不同于手机产业。湖北省可以拿出数亿元的财政来补贴东风汽车厂,存在极强的地方保护主义。广东省已经有比亚迪、广汽、小鹏三大整车厂,还能投入多少去支持华为?

小米能够落地北京,是因为北汽新能源不够成功,可广东省的比亚迪、广汽、小鹏都已经是汽车领域中的一方诸侯。而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格局大体已定,哪个地方还愿意支持华为汽车?愿意跟华为一起豪赌一个汽车产业的新未来?

造车,不仅要看市场,也要看各地的人情世故。

余承东想的是,华为不亲自下场,汽车业务就无法做大做强。可任正非想的是,我宁愿在汽车领域少赚一些,只去给车厂做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活,我也不要把华为集团放到火上去烤。

任正非要守住华为已经取得的成功,而余承东想要华为汽车去豪赌一个更大的未来。从造车角度来说,余承东的理念是正确的。可华为并不只是一家车企,而是一家根植于通信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华为有三大业务,一是通信业务,二是企业业务,三是消费者业务。这三大业务构成华为的根基,而汽车业务只能算是华为的创新性业务,还属于孵化培育阶段,需要华为集团不断输血,远没到自负盈亏的地步。

蔚来董事长李斌说过,造车至少要400亿储备资金,这只能摸到造车的门槛,还不一定能成功。强大如苹果公司,国内外环境比华为要好得多,却在今年初解散了汽车团队,8年造车,梦碎一地。和华为比,苹果公司要钱有钱,要品牌有品牌,要人才有人才,要芯片有芯片,可为什么苹果公司迟迟不造车呢?

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汽车供应链太复杂了。苹果无法对供应链实现如手机供应链一般的超强控制力,无法做到品控上的一致性,更无法在价格上获得完整的控制权。除非苹果像特斯拉一样自建超级工厂,可投入成本太大了,苹果也怕陷进去,爬不出来。

可余承东为什么仍旧坚持想要搞“华为汽车”呢?这里面有一个很无奈的原因。

余承东放下了往日的大吹大擂,有点悲情地自述道:“华为HI模式原先有北汽、广汽、长安三家合作商,现在只有长安一家了。”

“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控制点,不会选择华为。而国际的巨头们,因为制裁的原因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

余承东特意提到,原来大众、奔驰、特斯拉都选择了华为作为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但在美国制裁下,这些国际大厂全都终止了与华为的合作。

上汽、广汽、吉利、比亚迪、长城因不想失去灵魂,也拒绝了华为。上汽选择了投资地平线,成为了地平线最大的机构投资方,以孵化自动驾驶技术。在芯片上,上汽位于中国最强大的半导体创新中心——上海。为了布局芯片,上汽投资了20多家芯片公司。在车联网技术方面,上汽早就牵手阿里集团,也不太依赖于华为。

广汽选择的是全栈自研,利用广汽研究院的人才和技术积累,重金,走自研自产自销的道路。在3月份,埃安销量都突破4万辆了,更加坚定了单飞的决心。吉利汽车则是全资收购魅族,引入魅族人才,提升自己的软件技术。比亚迪也是如此,全产业链自研,除了智能座舱芯片依赖于高通外,电池、电控、电驱、车规芯片均走自研道路,不需要华为。

长城虽然这两年卖得不太好,但技术底子深厚,三电系统均自研。对这些大厂而言,华为只是一家普通的零部件供应商。

新势力中的蔚来、小鹏、理想都在美国上市,不可能把身家性命华为。

留给华为的合作伙伴还剩谁呢?赛力斯、长安、奇瑞、江淮。其中,长安的亲儿子深蓝品牌已经独立,与华为合作的阿维塔只是干儿子。在扶持力度上,阿维塔是比不上深蓝的。华为在阿维塔汽车中不持有股份,话语权有限,理论上,阿维塔随时可以把华为踢出去,转为长安自研。

就像广汽一样,当埃安的翅膀硬了,就把华为甩开了。等到深蓝的翅膀硬了时,长安会不会把华为也踢出阿维塔呢?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谁家做中高端品牌,依赖于第三方技术的?

余承东正是看清了这些,才决心把华为品牌与合作商进行深度绑定,让这些合作车企深度依赖华为,不至于华为被先用后弃。

可现实很残酷。余承东的个人奋斗还需结合华为的历史进程。今天的华为是一家备受美国打压的大集团,相比于开疆拓土,任老爷子更希望守住家业,守住华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牲产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期,印度以涉嫌逃税等理由对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并冻结这些公司的银行账户。7月21日,中国手机厂商荣耀宣布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退出印度市场。其实,遭印度税收?大棒?打击的跨国公司不光有中企,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美国IBM、法国烈酒生产商保乐力加等众多公司都曾遭印度?索债?。宣布离开印度的跨国公司也不只荣耀。印度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七八年,超过2000家跨国公司暂停其在印度的业务。印度一直希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然而跨国公司却纷纷?打包?撤离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让印度总理莫迪的?印度制造?尴尬不已。

 ?它们可能正在对印度失去兴趣?

 形势很严峻

 ?它们(外国公司)可能正在对印度失去兴趣?,印度《商业标准报》8月12日援引该国数据得出这一结论。去年年底,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称,从2014年至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考虑到印度只有大约1.2万家仍在经营的?活跃?外企,这个数字并不少。

 印度负责企业事务的部长辛格日前表示,截至2022年7月27日,1777家在印度注册的跨国公司?走了?,而全印总共只有5068家注册跨国公司。印度的年度报告也显示,形势很严峻。该报告称,每年在印度注册的跨国公司数量,从2014财年的216家下降到2021财年的63家,而?活跃?外企在所有注册外企中所占的比例,从2014财年的80%下降到2021财年的66%。

 虽然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谷歌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以黑石为代表的资本公司、以波音、空客为代表的飞机制造商都在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布局,但包括瑞士建材公司豪瑞、苏格兰银行等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都宣布将退出印度市场。其中不少企业已经在印度?深耕?多年,比如德国零售商麦德龙,打算以大约1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在印度经营了约20年的业务。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经略?印度市场。今年5月,福特宣布放弃在印度生产用于出口的电动汽车。去年9月,该企业已经决定停止在印度生产传统汽车。

 税,让外企望而却步

 按理说,印度拥有13.8亿人口,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本应成为跨国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但为什么这么多跨国企业决定放弃印度市场呢?印度《德干先驱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分析,称两个因素造成上述情况:一是跨国企业自身的原因,包括未能打开对价格敏感的印度市场、全球发展战略调整等;二是印度的营商环境不利于跨国企业,包括高关税壁垒等。美国院2021年发布的投资环境报告将印度描述为?具有挑战性的营商之地?。美国传统基金会今年公布的经济自由指数显示,印度在亚太3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7位,总得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印度可能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这样表达不满。莫迪在2014年上台后,对印度的税法进行改革,但2018年年底,他开始大规模提升关税,从平均13%提高到20%。特朗普两年前在访问印度时,对美国摩托车生产商哈雷-戴维森不得不在印度支付高额进口关税表示遗憾。哈雷-戴维森已经决定离开印度市场,而与印度就关税商讨了一年的特斯拉5月也表示,搁置在印度销售电动汽车的。特斯拉想先在印度?试水?销售在其他国家生产的电动汽车,而印度希望特斯拉先在印度生产电动汽车,然后才能给这家公司税收优惠。

 税务***也是让很多跨国企业对印度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小米等中企外,印度税务部门对诺基亚、IBM、沃尔玛、凯恩能源等多家外企都进行了税务调查并开出高额罚单。曾供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印度分所的资深总监刘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税务机关查税对各家公司来说很普遍,但若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他们有某些偏好,比如对跨国公司查的多一些,对小企业更严厉一些;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查的会少一些,经济形势不好时查的就多一些。

 据美国《国会山报》等媒体报道,因为税务***,法国保乐力加7月宣布暂停在印度进行新投资,而从2007年开始,英国沃达丰和印度则因为回溯征税问题打了十多年的官司。2012年,印度最高***裁定沃达丰胜诉,但当时执政的国大党对此不满,印度国会于是通过一项立法,绕开最高***的裁定,允许税务部门继续向沃达丰?要钱?。当时作为反对党的印度人民党将国大党的这一做法称为?税务恐怖主义?,然而印人党上台后,继续援引这一法律向外资企业?索债?。莫迪2021年废除了这一法律,但印度和多家跨国公司此前产生的***并未终止。

 ?管理胆固醇?阻碍商业发展

 印度的管理也让跨国公司十分头痛。有印度商业界人士表示,联邦和地方制定了各类法律、法规和条例,而这些复杂的规定变成了?管理胆固醇?,影响印度商业发展。印度商业咨询公司南吉亚-安德森的合伙人阿加瓦拉对《德干先驱报》说,为改善营商环境,印度不断进行管理改革,然而这些改革不仅没有达到标准,而且不断变化的规定带来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麻烦。有观点认为,印度去年批准一项价值100亿美元的激励,在该国建立芯片产业基地,然而全球芯片巨头却没有因此对印度?热情?起来。管理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印度做生意,法律手续异常繁琐。据《亚洲时报》报道,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印度注册一家公司需要18天,比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时间要长一周左右。此外,在印度注册企业必须经过12个步骤。申请建筑许可证需要34个步骤和110天的时间,必须得到印度中央和邦的批准。要满足生产的水电条件也不容易,比如在印度接通电力需要8天到3周左右。

 土地是个难题

 如何获得土地也成为跨国公司在印度发展的难题。据印度the print新闻网报道,该国的土地法未能平衡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与印度的发展需要,打击了外企的投资积极性。以印度首条高铁?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为例,这段铁路全长508公里,其中约100公里位于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2015年,日本获批建设这条铁路,项目2017年动工。日媒近期称,目前这条铁路只修了10公里左右,而土地不到位是造成工程延迟的主要原因。报道称,截至2021年9月,马哈拉施特拉邦仅征了30%的项目土地。

 印度the print 新闻网对比了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与日本铃木汽车在古吉拉特邦工厂的生产情况。报道称,特斯拉与上海市达成协议和向客户交付第一辆汽车仅相隔537天。马鲁蒂铃木印度公司(母公司为日本铃木公司)的工厂从和地方达成协议到生产花了近5年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土地价格投机性上涨带来的征地难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印度对本国企业的保护政策等都成为限制外企投资的因素。此外,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印度商业法律中有大量涉及监禁犯罪者的条款,凸显了企业家在印度经商面临的风险。

 给8亿人发大米意味着什么?

 印度一直希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并在2014年高调推出?印度制造?。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德里近年来一直试图吸引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美国也一直希望印度崛起,以此遏制中国。然而,现实却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失望了。

 美国《国会山报》日前发文,呼吁关注多家跨国公司退出印度的现象。西方认为,新德里只有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才能挖掘其经济和军事潜力,遏制中国发展,而这只有在更多外国投资流入印度以及印度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尽管印度经济预计将在2022年增长8%,在2023年增长6.9%,但这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初预测的12.5%和8.5%。此外,印度的增长归功于其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增加。从2019年至2021年,全球流入印度的FDI比例从3.4%下降至2.8%,而中国在全球FDI中的份额从14.5%上升到20.3%。

 2014年莫迪上任后表示,他将取多项举措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力争在2017年将印度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提升至前50。虽然截至2021年,印度尚未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去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排名第63,是近年来上升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然而?印度制造?并未按大幅提升印度的制造业。

 据美国《财富》杂志印度版报道,新德里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然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印度制造业占总增加值(GVA)的比例从2018财年的18.4%降至2021财年的17.8%。在2022财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上升到18.2%,依然低于25%。

 此外,《德干先驱报》近期报道称,印度国会常设委员会在《肺炎后的经济吸引投资:印度的挑战和机遇》报告中指出,在肺炎疫情期间,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外国企业,多数选择了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只有极少数企业来到印度。美国《财富》杂志印度版提醒说,上述数据并非是印度提供给国会的,而是印度国会根据媒体的报道总结的,这说明印度没有对相关企业的动向进行追踪。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8月9日发文,称印度的劳动力素质和基础设施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除此之外,印度社会的分裂以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其无法取代中国在制造业的地位。莫迪此前在接受印度《经济时报》访时表示,疫情暴发后,在封锁期间,印度在向8亿印度人分发大米等方面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功?。《亚洲时报》指出,莫迪提到的数字对希望进入印度的外国公司至关重要。在印度13.8亿人口中,有8亿是贫困、低收入或中低收入人群,他们从领取粮食补贴。这些人不会是西方公司昂贵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外国公司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就进入这个国家,人们需要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消费它们的产品才行。相较之下,中国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中国大约有8亿的中高收入人群。据估计,印度的购买力只有中国的20%。

 《国会山报》认为,西方对印度成为现代化、繁荣国家的希望,并没有按照一些人在21世纪头几年所预测的速度实现。印度目前还不足以成为中国的?劲敌?。不过,虽然存在各种挑战,但印度的市场规模和地理位置仍会使其成为一些外国公司青睐的?热土?。(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徐福 环球时报记者 樊巍 苑基荣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晓明)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特斯拉提车都会送什么-特斯拉model y提车送什么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