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 代工-理想汽车代加工

tamoadmin 0
  1. 电动车用什么电池最好?
  2. 正式更为“恒大汽车” 豪华阵容能打赢这场新能源亚冠赛吗?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出路何在,怎么规划未来?
  4. 理想汽车哪个厂家代工

创业的励志小故事 1

 邓锦宏一亩田的创业故事:12个月交易额从50万到100亿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虽然过去4年里,这个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但直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一亩田才第一次为互联网圈熟知。

 三个月前,记者第一次走进一亩田的办公室,那时公司只有1300人,正在大量招人。

理想汽车 代工-理想汽车代加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家拥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甚至连洗手间门口,也放了个屏风,搭建出了个临时工位。来拜访和谈合作的,只能在过道里放两把椅子将就一下。公司唯一的会议室员工基本预定不上,每天都有一些县考察团来这里参观。

 三个月后的今天,记者再次走进一亩田的时候,他们的办公区域扩大了好几倍,在隔壁一个大厦租了好几层的新办公室。员工突破3000人。

 这就是互联网速度。有圈内人士感慨,上一次互联网行业出现如此高速增长的公司还是团购行业兴起时候的美团网。

理想汽车 代工-理想汽车代加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虽然过去4年里,这个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但直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一亩田才第一次为互联网圈熟知。

 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1985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两次创业失败,两度进入百度。最后创建了一亩田。7月10日,他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演讲里说: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

 试错了五个方向

理想汽车 代工-理想汽车代加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只有第六个方向是赚钱的,这就是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

 2009年,正好百度市场部在做一个乡村信息化的项目,没有人愿意接手,我就接下来了,并把它做成了百度当时最成功的一个公益项目。

 这个项目持续两年,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大量了解和接触农村社会后发现一个现象:我四岁之前在农村长大,但没想到20年过去了,我儿时印象里的农村,跟现在的农村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记得小时候农村还是有很多青壮劳力,现在几乎只剩老人和留守儿童,空巢现象严重,在中国70万个自然村中,不少村庄甚至消失了。

 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不应该是这样的。城市里的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越来越丰富的生活,农村却成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

 于是2011年我离开百度开始创办一亩田,决定开始在农村市场创业。

 之所以叫一亩田,是有一次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想出来的,很多人老是记成一亩地,其实田和地有很大区别。地让人想到种植,但田,除了土地,还能让人想到田园,更诗意一点。

 当时创业就3个人,我们尝试了六个方向,五个都失败了。

 第一个是帮农民团购饲料。现在有很多农资团购网站,当时我做得早了点,农民、经销商和资本的意识没到,大家合作积极性不高。

 第二个方向是鼓励农民在我们网站上填写养殖档案,我们给他发虚币,有两万多个农户填写了档案,但依然难以撼动当时的流通体系。

 三是帮农民卖东西给贩子;四是找大学生村官合作,每个村搞一个网站,让村官来编辑内容,做农村社区;五是帮批发商把农产品卖给饭店的后厨。

 这五个项目都失败了,我们总结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时还没有到来,很多农民都是在早上七点到九点上一亩田,然后就是晚上登录,白天有12个小时农民基本不在网上。但买家恰恰是白天活跃在网上,两批人像平行的轨道,永远碰不到一起。

 只有第六个方向是赚钱的,这就是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当时我们这块业务只有一个人在***维护,但每个月能带来10万元的收入,主要是会员费和广告费。

 2011年到2013年9月份,一亩田主要靠这个农产品的“去哪儿”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发布的价格信息。做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每天有好几万人登录我们网站,很多人还提出要委托我们销售或者购农产品。这就让我们开始思考:除了信息平台定位外,我们能否提供更多的服务?

 当时也没有国外的模式可以参考,国外不存在这种信息鸿沟。于是我就开着车去农村调研。

 以前在百度,我们去乡下出差都是当地、县长接待,住在县里最高级的酒店,吃最好的东西。自己创业后,我每天在农村都是跟农民就着花生米喝点小酒,跟农民吃住在一起,呆了两三个月。每天教他们怎么上网。农民真的都很好客,包吃包住,拎包入住的那种。

 让农业交易精准匹配

 订单农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我需要什么,告诉你,你再去种植。

 2013年年底,我发现一个很让我兴奋的数据:每天访问一亩田的用户里三成是通过手机登录的,农民白天在田间地头,也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一亩田了。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撮合农民和买家进行交易了。

 2014年6月,我们正式尝试做线上+线下的交易撮合模式,直到今天,公司有3000员工,线下团队就占了2500人,这些人八成是从本地招聘,过去他们都在当地卖房子和快消品,我们给他们远高于当地工资水平的薪水。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下到田间地头,教育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种植大户去使用互联网工具,教他们怎么用我们的产品跟全国各地的买家聊天和交易。另外,就是当有买家来跟农民做生意的时候,我们的员工帮买家看货,锁定货源。

 现在中国大概有70万个自然村,我们已经覆盖了3万多个村庄,未来我们希望线下团队是1万人,到时候将覆盖10万个村庄。我认为这是一个临界点。覆盖10万个村子,一亩田的品牌就会让种植大户主动使用我的服务。未来,我们会加大从应届毕业生里去招聘线下人员,国家现在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这恰好也是我们想要的。

 2014年7月,我们一个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现在一个月已经达到100亿元。日交易额突破3亿元。目前活跃在我们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如新希望),另一类是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

 之前,这两类人发生交易主要是通过很多中间人和经纪人来完成。很多时候甚至连中间人也找不到货。我们的出现消除了所有人的信息不对称,就连中间人和经纪人也是受益方,因为中国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散户,都需要经纪人去做工作,才能实现大宗交易。

 一亩田正在让农业交易的所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如今天全国有一万个人要买,以前是通过很复杂的多对多的关系完成交易,我们出现后,通过系统的算法,包括价格、品质、规格、距离、天气和信誉等级等,实现双方交易的精准匹配。

 以前投资人对我们不了解,后来找上门来,我们基本是被动融资,连PPT都没有做过,只给他们看了后台数据。当时很多投资公司在抢。先后有六七家机构投资了我们,我们可以说不差钱了。很多机构错过我们,因为每个月我们的价格都在涨,很多人接受不了。也有很多投资人不太了解农业,他们投资别的电商有代入感,因为自己就是消费者,但对于农产品没有代入感,他们就算用我们的App,也提不出优化意见。

 在撮合交易环节之后,我们还会做订单农业和技术输出。订单农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我需要什么,告诉你,你再去种植。以前是生产之后找需求,以后是按需生产。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入地介入农业生产,比如我们要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

 现在一些从台湾进口农产品的贸易商也在使用我们的服务。过去这些贸易商要通过多个层次的中间商才能把台湾的农产品卖到大陆。但他们缺乏一亩田这种瞬间把货铺到全国所有批发市场的速度优势。要知道,速度就是农产品流通的生命,延迟一天损耗就很大。

 挖掘农业大数据

 它会告诉你未来几天内会有多少黄瓜运到某个城市,又有多少东西运出这个城市。

 8月底,我们会跟中国气象局和农业部、农科院等机构合作,推出一个真正的农业大数据产品,主导这个产品的是我们从加拿大挖过来的一个技术团队。这个产品买卖双方甚至是记者都能用上。它会告诉你未来几天内会有多少黄瓜运到某个城市,又有多少东西运出这个城市。这对的物价调控会有帮助,过去稳定本地菜价的菜篮子工程主要是靠补贴,未来不用补贴了,只需要调控好供给关系就行。

 媒体也可以从中提前知道哪个城市可能某个农产品要脱销,哪个地方的农产品滞销。对于脱销和滞销都可以做出预警。

 其实我们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数据来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二是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用规模来制定行业规则。

 目前公司还处在亏损状态,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公司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来自广告、金融、大数据和物流。其中,广告是卖家和买家投放的。金融是我们跟地方银行比如一些地方邮政储蓄合作,给信誉好的批发商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大数据是跟地方做一些合作。物流是通过交易大数据解决货车空跑的问题。未来我们还将在农产品的分级和行业标准制定上做许多尝试。

 我们不会去赚农产品差价,也不想赚这笔钱,这些收入应该属于农民。我们的模式是C2C里的B2B,每个用户都是个人,但交易额又非常大。淘宝的一笔交易都是几十几百,我们一单是几万元。

 我们也不会去做B2C,这些生意让给其他公司去做吧。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餐饮企业、B2C网站、微店、超市和淘宝店从我们这里进货。比如乡村基,以前是从经销商进货,现在是从合作社产地发货,一笔订单就要省几百万元。

 我们也不担心巨头进入,基因不对,模式也不同。别的电商进农村,走的工业品下乡路线,目的是寻找原有模式的新市场。他们也尝试做一些农产品上行的工作,但效果不明显。

 一亩田只做一件事:就是农产品上行工作,我们只帮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让农民赚更多的钱,让菜不要烂在田里,不要扔在沟里,不要花费过多的物流成本,也不要花费太多的交易时间。农民有了钱,他们才会去别的电商平台购买工业品。

 十年后才有回报

 这几年农业电商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流通效率,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提,但现在有互联网和风险投资进入,国家突然有了抓力,政策有了附着点。其次是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小户的土地流转到大户,我们只需要对接大户就行了。

 现在很多大的农场主已经在用无人飞机施肥,用摄像头监控了。尤其是很多现代农业合作社的现代化程度,超出我们想象。最后就是冷链运输行业和批发市场的建设,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联网等投入应用,各方面的都在加码这个市场。我们只是其中一股力量而已。

 目前这个市场发展的最大阻力依然是用户的习惯。很多农民还是不太相信我们,我们让他们下载我们的App,他们觉得我们是骗他们流量,不相信能通过手机这个小屏幕把10亩地的产品卖掉。就跟15年前很多人不敢在网上买衣服一样。

 很多农民依然习惯找经纪人,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过,一旦他通过一亩田赚钱后,他就会彻底成为我们的粉丝。我们的愿景是创造新农业文明,简单说就是让流通更高效,让生产更科学,让食品更安全。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是生产环节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利诱机制和农业规则的重塑解决。比如订单农业,就能让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和可追溯。

 尽管国家提出鼓励农业电商,推动互联网改造农业,但一些地方的一把手理解这个事情还是需要时间。一些县长希望我们去投资建个大楼,拉动下GDP和就业,然后产生税收。他们更关心硬实力的提升,对于互联网这种软实力提升不感兴趣。

 我们很多员工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比较大方的利益共享机制,我是大股东,全体公司员工加起来的股份占到了公司第三大股东。我希望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能比较迅速地在一亩田实现经济自由,然后再去回报他们走出来的村庄。

 现在围绕农民、农民和农业的创业者很多,除了我们这种模式外,还有的创业者在农资产品、农业技术、农民服务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做尝试,甚至有一些很细分的创业项目出现,比如有的专门做***市场、东北市场和***市场的农产品电商。但要真正让沙漠变成绿洲,就要看大家有没有耐心了。我们已经走了四年,但我们觉得至少要过十年才会有回报。

创业的励志小故事 2

 云南2007年高考状元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炒香辣蟹

 最近,昆明的地产圈和餐饮圈被一篇题为《一个上海交大毕业生的自白:我为什么回昆明炒香辣蟹?》的文章刷屏。文章讲述了开远2007年理科高考状元晏溪回昆明创业的故事。

 “高考状元炒螃蟹卖?!”“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昆明创业?”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想法有点疯狂。而晏溪并不这么认为。他说,他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追求极致,爱玩爱生活

 “我是一个外向、冲动的人,头脑一热,想到什么就去做了。”晏溪这么评价自己。

 他做过的疯狂事儿还挺多的。

 比如高考。2006年,晏溪以超过一本线80多分的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录取。而他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复读了。2007年,晏溪以675的成绩成为当年我市的理科状元,被上海交大录取。

 比如骑行。大二的暑,晏溪和大学室友决定从上海骑自行车去北京。虽然没有长时间骑行的经验,但是凭借着坚定的意志,晏溪和室友骑行了1500公里,历时11天,完成了之前的既定。

 比如跑步。大三那年,晏溪先后参加了上海马拉松和杭州马拉松,完成了对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的挑战。

 再比如工作。毕业后,晏溪进入上海的房地产公司工作。工作第一年,晏溪所在的团队连续3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创造了多个销售奇迹:碧桂园十里银滩项目开盘销售35亿;恒大海上项目开盘销售20亿。

 除了满腔热情,晏溪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坚持。他说,“其实就是开头难些,随后就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就像跑步一样,起步很难,但跨过线后发现跑得快跑得慢都总能跑完。”

 尝试创业,身累心喜悦

 在上海工作期间,晏溪尝遍了上海的'美食。南翔小笼包、小杨生煎、蟹粉豆腐……但是,他却怀念起家乡的味道。为什么?这个云南吃货总结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不辣!

 晏溪开始自己做带有“辣味”的饭菜。江南水乡以蟹出名,晏溪第一次做的菜就是辣螃蟹。虽然喜欢清淡口味的上海人无法品味这股辣味,但他却因此爱上了做辣螃蟹,也萌生了做餐饮业的念头。

 在上海工作一年后,晏溪回到了昆明,仍然从事房地产销售业。但做餐饮的念头,一直挥之不去。工作期间,晏溪和结识了一名地产圈的朋友——广西人陈杰进,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向餐饮业进军!

 晏溪和陈杰进利用工作的业余时间,到云南各地州拜师学艺、寻找原料。螃蟹一开始就敲定了四季皆有、肉厚质嫩,适合炒制的缅甸蟹。为了让辣椒的香与辣融到鲜美的蟹肉中,调出让云南人满意的味道,他们购了上百种辣椒,最后精选出了6种辣椒调料及4种辣椒组合;在熬制过程中不断对酱料进行改动,调出了原料和各种大料最佳比例的酱料。

 他们把厨房变成了实验室,在用掉了85斤螃蟹和上百斤配料,准备了1年多后,去年10月份,“蟹沧海·香辣蟹”应运而生。

 最初,晏溪和陈杰进用的是顾客通过微信和电话订餐,他们在家中将炒螃蟹送到顾客家中的方式。虽然一个人炒一个人送,每天送出去的份数不多,但用秘制炒成的香辣酱一“出生”便被贴上了“专属私房味道”的标签,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回头客很多。

 渐渐地,爱吃“蟹沧海”的顾客越来越多,一人炒一人送已经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晏溪和陈杰进这才招募了工作人员,加快了扩张实体的线验店的步伐。

 2015年1月15日,位于春城路165号的“蟹沧海·香辣蟹”的线验店开业,以线验店为中心,辐射昆明,全城配送。

 现在,店里除了晏溪和陈杰进外,还有4名工作人员,炒螃蟹已经成为一个标准化流程。最新鲜的螃蟹、最好吃的作料,“蟹沧海”来势汹汹,甫一“出道”就被《都市时报》评为昆明名小吃20强之一。

 继续前行,做喜欢的事

 创业的过程中,晏溪还将新思维运用于其中。线验店开业后,他利用互联网的O2O(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前台的模式)模式,将《一个上海交大毕业生的自白:我为什么回昆明炒香辣蟹?》这篇文章在微信上发布,短短几天就达到了8000的阅读量,进一步提高了“蟹沧海”的知名度。

 家人一开始反对他做餐饮业,认为既辛苦又不体面;也有朋友对他的举动不理解,说他是“负能量”。“我是香辣蟹‘CEO’,我享受着每一份香辣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晏溪说。

 合伙人陈杰进已经辞职管理“蟹沧海”,晏溪仍然在公司上班,过着白天公司、晚上店铺,没有休息日的生活。他觉得,为了自己的喜欢的事情,这点辛苦不算什么。高考状元只是他昔日的光环,他要做的,是一个为自己喜欢的事业不断拼搏的年轻人。

 问到他今后的打算,晏溪表示,首先把公司和“蟹沧海”的工作做好,后面也许还会有一些新尝试,但“只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这个理念不会变。就像“蟹沧海”这个名字,取自他喜欢的《笑傲江湖》,刀光剑影里的情仇荣辱,不如青山幽谷中传来的沧海一声笑。

创业的励志小故事 3

 从月薪八百到身价千万,80后夫妻的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从月薪八百到身价千万!

 已经或者接近而立之年的80后们,如今已成为商界一支新崛起的力量。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靠着自己的打拼,创造一个个的。

 就业,在吃苦中培养责任

 来到位于无锡新区工博园的天创佳成文化创意公司,记者立即被公司墙上装饰的多幅油画作品和各种艺术品所吸引。这些油画几乎都出自董事长田成之手。这个1982年出生在连云港的小伙曾把油画当成自己的理想。可现实是:2003年,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毕业后,他考上了中央美院,可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在朋友介绍下,他来到无锡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担任企划工作。

 当他的同学们月收入1500元起步时,他的月工资仅有800元,而且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8个人一间宿舍,没有空调。“夏天到外头上个卫生间,能被蚊子给抬出来。”田成说,那段时间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12点睡觉,经常累得来不及洗就睡了。“凌晨两三点听到打雷,他们都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院内,淋着大雨给放在室外的纸箱和货物盖上帆布。”田成说,自己原有的一点傲气、棱角逐渐被磨掉,同时培养起了责任心。

 工作一年后,比他低一届的女友即将毕业,田成想回苏州,但女友不同意,她甚至放话说:“你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我看不起你!”田成爆发了,他一声不吭离开工厂回苏州。几天后部门领导打电话来说要罚款,他回应说“你要罚就罚吧。”第二天,总经理打电话来说要加工资,田成却说“加工资我也不要。”第三天,老板一句“明天来上班。”他就回到了工厂,“我安慰自己,只要我能在这样的公司多呆一天,以后在别的单位就能多呆三天。”一年后,公司壮大了,田成升任企划主管,月薪涨到了5000元。

 创业,第一笔生意就做砸了

 2005年女友研究生毕业,田成想要让女友一起来公司工作。但公司认为,他俩在一个部门不好管理。于是,他让女友到公司附近开了一间图文工作室。田成有空就去女友那帮忙,因而在公司里遭到同事非议,2006年初,他离开电动车公司,和女友一起创业。

 白手起家并不容易。“我分析了一下,光无锡的图文制作公司就有上千家,我没有任何背景和,很难超越他们。但当时电动车工业设计公司全国不到十家,我做这行有优势。”于是他决定转行。但几个月下来,夫妻俩一个月收入才1800元。

 “我们给客户设计一款贴花才30元。我发现,不能再做纯设计,便找工厂代加工设计产品。”田成说,自己接到的第一单印刷品生意共八千多元,但客户发现有质量问题,他向客户解释是工人生产时弄错了。“客户对我说,‘没本事当老板就不要做,没见过出了问题把责任推给员工的。’我恨不能找个洞钻下去。”田成给客户全部重做,第一笔生意虽然赔了,却让他懂得了很多。

 经验:有创意并坚持才会有机会

 凭着自己在电动车行业的从业经验,他快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不仅做设计,他还给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我为他们产品提优化建议,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在车身上安装反光贴花,让车在几十米外就能被看到;座椅上装3D网,可以防晒防积水。我为客户策划营销的点子,我的出发点不是我的利润,而是帮客户挣钱。如果客户赚到钱,不怕我没有利润。”

 2010年,当他的公司在全国电动车行业外观装饰市场占7成份额时,他把目光转向了汽车工业设计。没有任何经验和渠道,起初给4S店做品牌展车,以此来吸引关注。没有广告经费,他想了一个办法,不花钱让自己在淘宝的搜索排名第一位。“汽车车身贴纸一套市场价是四五百元,但是我的每套标价在8000元—10000元。大型的汽车生产商在搜索时是价格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的公司一定排在最前面。对方看到我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就很好奇会问,你的为什么这么贵?当然,我会说工艺特殊之类的,还有这是一套单卖的价格,如果你们大量定制的话,我们也只要四五百元。”此举吸引了汽车生产商的眼球,接下来,在悦达起亚举行的全国车身创意大赛里,5款得票最多的产品,有4款是田成设计的。

 如今,公司已成立了3家子公司。今年销售上亿元,田成的身家也超过了千万元。

 作为成功的创业者,他对如今的应届大学生提的建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坚持下来。

电动车用什么电池最好?

华为四界是塞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蓝谷享界,江淮傲界。

1、塞力斯问界

2021年12月23日,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问界M5”正式发布。2022年3月,据赛力斯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问界M5用户交付启动仪式3月5日在上海开启。

2、奇瑞智界

智界S7是华为智选与奇瑞合作品牌智界的首款车型,定位中大型智慧轿跑,首搭鸿蒙4(Harmony OS 4)智能座舱以及华为智能驾驶系统ADS2.0。搭载泊车代驾功能。

3、北汽蓝谷享界

华为和北汽蓝谷、江淮汽车智选车合作品牌初步分别定为“享界”和“傲界”。据AITO汽车官方公众号,由赛力斯和华为联合设计的问界M9预订已突破15000台,将于12月上市

4、江淮傲界

江淮汽车,始建于1964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产销于一体。在新能源汽车中,不仅自己生产低端家用车,还致力于代加工蔚来汽车的中高端,质量和品控有目共睹。这次联手华为,开发豪车,就是华为汽车亲儿子老二即将分娩。

华为在智能联网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

1、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智能座舱,成为汽车车机系统的佼佼者。传祺已经宣布,其M8***版将用华为鸿蒙车机系统,这进一步证明了华为在智能联网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鸿蒙智能座舱不仅提供丰富的车载应用和智能互联功能,还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舒适、便捷的用车体验。华为自主研制的鸿蒙车机系统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越来越多汽车厂商的认可和选择。

2、华为自主研发的DriveONE三合一电动驱动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理想汽车就用了华为电机等系统。DriveONE三合一电动驱动系统集电机、电控和电池管理系统于一体,能够提供强大的动力输出和高效的能量管理。这种系统的出色性能和稳定性,为智能联网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问界M5

正式更为“恒大汽车” 豪华阵容能打赢这场新能源亚冠赛吗?

电动车或是助力车的心脏就是车子底下的那块电瓶,那么哪个电池最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电池是电动自行车身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各大电动车企业也纷纷在电池上大作文章。比如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巨头新日电动车近年来大力投入高效电池的研发,如今大部分新日电动车车款都选用最环保最高效的锂电池。那么,如何根据电池来选购电动车?

首先,铅酸电池(SLA) 铅酸电池不但便宜而且容易回收。然而,铅酸电池对环境比较敏感,而且不能长期保存。如果你一定要使用电动车通勤,那么铅酸电池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铅酸电池之所以便宜的原因是:他们的重量是镍氢电池的两倍,是锂电池的三倍。与相同重量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相比,铅酸电池的有效库容更少。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只是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一半长。如果一辆便宜的电动自行车的广告上没有声明是哪种类型的电池,那么可以肯定,他们是铅酸电池。这样的电动自行车是很便宜,但这并不划算。如果你想要的电动自行车只是一个玩具,偶尔带出去周边玩玩,那么这种电池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是,最好避免使用铅酸电池电动车。?锂电池 ?锂电池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0%,他们已经成为了默认的电池。但更糟糕的是,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锂离子电池。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比其他电池更长,而且所产生的电量比相同重量的其他电池更多。消极的一方面是,锂离子电池很容易燃烧,当电池充放电时,如外壳有伤痕,即会破裂,引起漏液、起火,甚至爆炸。因此,大多数锂离子电池都带有防短路的保护电路,还有防爆线。然而对于大品牌厂家比如新日电动车这些都不是问题,制造商总会找到办法来解决的,像所有好的东西一样,这种类型的电池是非常昂贵的,也没有迹象表明会变得便宜。

超威电池是超威集团旗下的产品。旗下产品有电动助力车用电池、电动道路车用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池、太阳能风能储能电池、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金超威电池。系列产品为电动助力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是依据行业标准研制的新型电池。具有大电流放电性能优良、自放电小、比能量高、寿命长等特点,是电动自行车理想的配套电源 。可靠的密封结构、不漏液,高比能量、优良的大电流放电性能。贫液式设计、内部实现氧循环、失水少,充电接受能力强、循环寿命长。适用车型:1.电动自行车;2.轻型电动车;3. 电动自行车。

天能电池,天能集团所研制的一种电池,集团成立于1986年,地处长三角腹地"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浙江长兴,主要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该系列电池是天能专门为电动助力车、电动自行车量身设计开发的系列电池。产品拥有多项国家专利保护技术,是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性能、长寿命型铅酸蓄电池。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工矿企业、仓库、码头及车站使用的电动叉车、电动仓储车、电动牵引车、电动平板车、电动游艇等作为直流电源,也可作为其它方面的配套直流电源。

那么到底超威和天能哪个更好呢?这个没有好坏的区分。主要是看你自己了。第一,一天跑多少公里,如果你用12A的电瓶一天跑40公里,电瓶半年就报废了。一天10公里,一年没问题。第二,充电器,脉冲的和普通的不是一个档次。而就是普通的也有很大区分。比如48V充电器,一般充电电压在60V左右(59V),而我见过最高的在70V左右,那个对电瓶的压力就不说了。第三,个人的骑车习惯,有些人启动车,直接大油门到底(坏),而有些人小油门(好)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也是对电瓶伤害比较大的,还有很多。。。所以电瓶好坏有一半因素在你的身上。但是。。。。。好东西永远是好东西,不是一般普通货可以比拟的。我前两天去修理铺换的电池,老板给我推荐的是天能电池呢,说超威的价格便宜点,但是质量的话天能的好。现在骑车还不错,对了,我换的电池老板说可以保修18个月。各有各的好吧,天能做电池的时间比超威早多了,天能注重产品的生产质量,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超威的产品都是代加工的。广告上超威做的比天能多,天能这两年也开始又广告方面的投入,但还是没超威投的多。

因此,这两个电池各有各的好处,哪个都可以的。主要是自己要保养爱护。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出路何在,怎么规划未来?

谁能想到,在2015年亚冠决赛上不惜毁约的恒大,将其球队出场时的队服由之前的“东风日产”变成“恒大人寿”,并为之付出2477万元赔偿金。而短短的几年后,曾经一夜成名的“恒大健康”摇身一变成了“恒大汽车”。

8月26日,恒大健康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已由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股份简称将由“恒大健康”更改为“恒大汽车”。股份代号维持不变,将于2020年9月1日上午九时正起更改。

从东风日产的合作商,如今变成汽车朋友圈同行,这样的变化让人始料不及。放在五年前,谁会想到在地产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恒大,会以一种壮士断腕的方式全面投身汽车制造,在国内车市中掀起一阵飓风。

恒大造车靠谱吗

恒大造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凌厉而迅猛的攻势,无论速度还是力度都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力。

首先说速度。自从2018年6月进军造车业后,恒大充分发挥企业多金的优势,通过"全球购"的快速打通了造车全产业链。

从宣布造车到发布产品规划,再到6款恒驰同时发布,再到上海、广州生产基地也全线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可以说,恒大汽车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一些传统车企三五年也未见得能达成的目标。

其次再看恒大造车的力度。可以说集全体之力,在为造车做铺垫。有统计称:截至目前,许家印对汽车行业的投入已经涉及从整车生产,到电池提供,再到经销商,几乎覆盖了汽车整个产业链,总投入已达到约350亿元。再加上此次广州南沙基地的1600亿元规划投资,其总投资规模已接近2000亿元。

另外,相对于当前一些车企在广告投放上的畏手畏脚,恒大汽车广告从央视到门户网站,再到手机客户端可谓铺天盖地,形成360度立体传播攻势。

从一个不差钱的地步行业转身汽车制造商,不得不说恒大许家印对趋势的精准判断和快速反应。事实上,前几年从投资足球,粮油,冰泉和保险等产业来看,既有恒大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急迫感和盲目性,也有对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别的不说,在投资中超就能感受到恒大作为球市“搅局者”,对足球产业带来的“鲶鱼效应”非常大,并引领一系列足球改革。而相对于投资足球,经营汽车这一实体产业看起来更有前景,能创造出更多企业价值,同时社会贡献和回报也更大。

在尝试多种跨界经营无果后,可以说恒大这次将宝押在汽车制造上,这或许也是它在造车上不计成本的前期投入的重要原因。不管怎么说,花几十亿人民币去买国际大牌球星,倒不如把钱用在发展实业上更靠谱。

恒造车运动让谁害怕

应该说恒大造车开创了一种全新模式,对传统车企和一些造车新势力企业构成极大威胁。

首先对于传统造车企业来说,恒大汽车的高端定位和前瞻视野,让人极为不适应。按照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循序渐进的作法,从一张白纸开始,两年时间就完成品牌转型,产品亮相和智能工厂投入,这种速度简直快得不可能。

事实上,传统车企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早已经从10余年就开始了。但平心而论:10年时间不短,效果却甚微。仅仅在三四年前,一些传统车企造出来的纯电动车,不仅设计和技术上缺乏亮点,而且售价也贵得出奇,一般普通家庭是消费不起的。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门槛降低和造车新势力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这才迎来真正的全面发展阶段。仅仅三年时间,那些新车在外观设计、高新技术、续航里程和舒适性方面的提升,远远超过前面10年之力。

尽管大部分造车新势力车企不缺前瞻理念,但真正落地实处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缺资金、缺人才、缺工厂,缺销售、服务渠道——这一系列困扰,让他们的造车梦想一度停留在墙上画饼的故事中。

即使在造车新势力中属于佼佼者的蔚来、理想、小鹏也不得远到美国IPO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其它车企代加工解决量产问题。即便如此,貌似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此中风险和变数也极大,造成后续新品开发和生产规模化上处于一种短板和劣势中。

因此,当前页一些有实力的新势力企业在代加工之余,也在酝酿建造自己的工厂,不过由此而来的资金投入也是空前的。

反观恒大汽车,既有传统车企的雄厚实力,又有造车新势力超前理念,以及互联网思维。这种硬实力和软实力加在一起,助力恒大汽车迅速完成造车事业的前期工作。

此外,相对于当下一些后劲不足,负担过重的传统车企,以及缺乏根基的造车新势力,恒大汽车可谓踌躇满志,斗志昂扬。稍待时日,经过市场打磨以及产品、技术、人才等积淀后,持续爆发力也将会更加强悍。那时,中国新能源车企领军者花落谁家,现在也说不定。

取长补短之余更宜“持久战”

当然明眼人看来:尽管目前恒大汽车暂时跑赢造车大盘,但离最后成功还是相距甚远。

首先,造车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跟一些自主品牌相比,恒大资金充足实力不错,但相比丰田、本田、大众等国外车企,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就是与吉利、长城这些等自主品牌相比,在产能体系、技术积淀、人才储备、渠道构建方面,也将恒大汽车甩出几条街。

所以,当务之急恒大汽车要做好大厦的夯实工作。根基不牢固,以后发展都是免提。有钱可以请到国际***来设计外观,但在核心技术消化汲取上,还得靠中国本土人才。因此,恒大造车切不可再犯足球上的诟病,花大钱请来不少国际巨星助阵也赢了不少比赛,但对中国足球发展上没有实质上的提升。

此外,恒大造车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冒进。前期的造车势头,可以通过整合全球来完成,看似简单却是象。造车之路刚刚启程,恒大要做好长期战斗准备,别一开始就把都消耗殆尽了。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汽车在推出产品同时,现在也进行着市场基础的搭建。日前,据恒大管理层透露:公司正快速筹建恒驰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维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包括36个恒驰展示体验中心、1600个恒驰销售中心、3000个自建及授权维保修售后服务中心,涵盖全国所有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汽车商圈、社区及城市周边,意味着恒大建立了汽车界最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

造车之路漫长而凶险,前有力帆、海马、众泰、银翔等传统车企失败的教训,后有博郡、赛麟、拜腾、长江等多家造车新势力,游离在生死边缘。而来势汹汹的恒大汽车,是否会盘活新能源汽车棋局,还需要时间见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汽车哪个厂家代工

这是一位机械大神说过的话,对于机械未来的发展与职业规划,我这里就借鉴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这些话已经帮助了我们许多机械学子迷茫无助,走出困境。

一、 机械行业、从业地点、企业选择类:

1.中国目前不同地域的机械发展很有自己的特点。内地机械行业依然以实用型为主,主要解决国内内部需求,所以所涉及的行业相对比较传统,面对社会各个阶层,从国家建设到民用消费品均有涉及。沿海机械行业则以精加工和轻工业为主,由于大量外资和代加工或者二次加工的需求涌入,所以机械行业多呈现于小型化,高端化,快速反应化。而华北东北等北方区域,则以重工业为典型代表,这和历史原因有一定关系,另外北方矿产丰富也导致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很显然,如果针对收入和新型技术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机械行业肯定是首选;但是要全面学习基础机械方面的知识,反倒是内地比较有优势。因为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重工业了,把重工业从机械行业中抛开是不正确的分类。

目前国内比较好的行业有医疗器械,电信硬件,网络通信,重工设备,精密设备,半导体,自动化设备以及标准化部件;以前比较好,但是在走下坡路的行业有汽车,纺织,微电子,电信软件,电梯,物流等等;比较惨淡经验的行业实在太多,不罗列了。

机械大行业分类,较好的为研发,CAE分析应用相关,制造/组装为其次,其他稍差。

3.企业优先选择顺序:从上至下:美资 > 欧资 > 合资 > 日资 > 大型国企

2.从事什么具体行业,是不建议从事汽车和模具的,因为从业人员多,竞争压力大,整体行业水平低。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资料上写的电信,我的回答是,我的团队是机械设计,但是我们做的产品是电信网络产品,这不冲突。一样的,无论是机床还是模具,具体到产品,总是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同样是机械工程师,一个设计医疗器械的,一个设计标准件的,你说谁的收入高,谁的技术含量高?很显然设计医疗设备的收入和技术能力要高的多。所以工种上有影响,产品分类的影响更大。

台资,韩资,私企,是被我T出考虑范围的,我在相应的帖子里都有描述。企业文化以美资和日资为代表;公司流程要学美资;工作技能要学日资。

如果你是比较内向而且,坐的住的人,那么你可以选择国企。国企的制度虽然让人很吃不消,但是目前国企是唯一还存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的地方。如果你不够主动,希望一直有人指点你,那可以先进国企待两年,但是最多两年,不要待太久。如果你足够积极向上,很主动,求知欲很强,也能够主动开口去问,那么你应该选择外资,推荐日企。因为日本公司,有一点非常好的事,虽然人情冷漠,但是真的会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只要你够主动,只要你开口问,基本是有问必答。这里不推荐私人公司,因为老板都是很现实的,他们只需要一进来就能工作,就能给他创造利润的人,你显然不合适;也不推荐台湾,韩国公司,因为他们只会压榨你。欧美公司情况比较复杂,这点以后另外再解释。

公司规模越大越好,都说小公司能学的多,那是因为人少,相应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多,其实这样的话,很多东西貌似学会了,但是实际上做法很不正规。公司规模大,那流程和制度就完全,那么虽然每个人相应的事比较少,但是是有机会向别人讨教,去学习别的技能的。所以自学能力还是最重要的,至于怎么在公司里混,去学习,去请教,甚至去偷师,就要看个人的能力。

4.从业方向:目前机械行业并没有急缺的方向,由于从业人数相当的多,各行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当优秀的人才,当然需求量很大,所以也不存在饱和的问题。目前从发展和收入各方面考虑,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械开发设计等方向是优于其他方向的,但是对从业经验要求比较高。另外你在学校里是学习不到什么尖端的知识的。机械行业的基础知识非常的枯燥,积累也是极其缓慢的,没有捷径。而一些看起来尖端的设备和技术,其实分解开再看,就是普通的技术不断优化和组合的产物。

5.机械行业分类:机械行业博大精深,要细分的话,洋洋洒洒无穷无尽,按大类来说,也是见仁见智。我的分类是比较简单的(仅个人意见,抛开比较冷僻的内容):加工,制造,设备,开发这四个大方向。

这几年寻求帮助的朋友中,真正已经涉及开发的朋友非常少,这可能和资历有些关系,这里不谈;设备属于维修和技术服务这一块,其实是机械中很大的一个分类,但是由于从业人数少,而且相对冷门,所以也不多言了;而加工这一块,是我收到求助最多的,也是目前国内从业人数最多的;制造一直是我推荐大家从事的主要行业。这四个分类的相互关系如何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加工是最初级的应用,是一切机械技术的基础,所以从业人数多,对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要求高,是非常锻炼人的;制造是加工的后道程序,可以认为是加工的进阶,其核心内容就是把加工完的零件变为成品的一个过程,对机械组装和功能体现有相当高的要求,但是已经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对加工技术的要求;设备维修,技术服务是更进一步的层次,必须对机械基础,机电知识和制造技术都有很高的认识,才能从事这个行业;而开发则是一个集大成者,需统领以上所有基础行业。所以这四个分类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排列的,而且也可以说,实际工作的收入大体上也是这样由低到高分布的。这也就是很多还在从事加工行业的朋友,我建议他们从加工跳往制造,然后再跳往技术,最后是开发这样一个顺序的原因。

6.机械行业的各个分支中,加工行业,虽然重要,毕竟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如其他几个行业的。而且由于周围从业人员的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问题,导致即使你很主动和好学,依然很难摆脱环境的影响,甚至你周围的朋友都会成为你发展的阻碍。而如果现在就要求你往机械设计方向发展,我觉得也实在一下子跳的太高。因为我其他很多帖子都提到,机械设计是集大成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都非常多。

机械制造,包括所有的机械加工的后道程序,主要有产品组装,调试,质量控制(和质量部的品控有区别,这里指生产部门的质量控制),产品生产技术,甚至包含一些工装夹具类的工程维护和生产工具等等。我们国内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少,但是总体水平非常低,而且从业人员不稳定。事实上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很多就是差在这里。

由于大多数公司都会招聘大学生来从事制造工程师的工作,但是事实上,他们毫无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机械基础,所以虽然人数多,但是水平总体差,但是他们的收入和发展却都是不错的。而且对于一些正规公司的生产制造部门,都有完整的流程和技术规范,可以大大扩展你的视野和提升你的技术能力。而大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你会发现他们在理解和学习能力上确实是超过其他人的。

二、 学历与学习内容类

1. 机械行业对学历方面的要求相对稍微低一些,因为我们更看重其实际能力。如果你发现某些公司一定要求某某学历,那么几乎100%肯定是HR和大老板这些门外汉定出来的要求。这里存在两个问题:

a.尽管我们招人不看学历,但是如何绕过HR这些门外汉,取得面试机会,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的,并不是说学历不好,就总是抱怨没机会,这完全是个人能力问题。如果学历不和要求,怎么绕过HR的硬性指标也是一个人沟通能力的体现。

b.绕过或者说是让HR或者大老板让步,放弃学历这个指标的方法见仁见智,但是绝对不可以用欺骗的手段。

2. 目前的单片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了,在真正开发单片机的过程中已经很少有人再去从底层编写程序,而各大供应商,像欧姆龙,三菱,西门子等等,已经把单片机的诸多功能集成化,模块化,在工程中直接应用即可。而你企图从底层开始学习再进入单片机高级应用,那么并非不可行,只是这道路过于漫长了。而且单片机目前不属于传统机械的分类,而是属于工业自动化的分类中,这要求对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要求很高,我建议不要在这方面花太多的精力了。汇编同理,一切与计算机有关的东西同理;好多朋友都问我从事机械行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是否重要,包括cad,汇编等等,我的回答都是不重要,不要太花时间。

3. 至于软件问题,我重复过无数遍了,这是我们最不看重的东西。机械设计师和绘图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会画图却不知道所以然,是没有用的。要真正去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含义,你说图纸基本能看懂,我却说远远还不够,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有什么人能真正看懂所有的图纸的,我今天也不敢说这句话。一张小小的图纸上可以包含机械行业几乎所有的知识,足够我们学习一辈子了。只会画图,除了CAD操作,别的一无所知。这不叫从事机械行业,我倒觉得那是美术专业的。去找个工业设计毕业的,画出来的图绝对漂亮。我不记得我是否举个这个例子:当年我的UG老师,作为职业培训师,他精通十多种绘图软件,操作简直炉火纯青,但是一个月也就3000块,因为他除了会画图,机械基础一窍不通。他只知道怎么把东西画出来,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去设计,怎么去完成一张标准的图纸,更不明白图纸上那千变万化的注释都是什么意思。你们难道都想当绘图员吗

4. 关于CAD和各类证书的问题,我在无数回复中都提到过,CAD证书无用!教会你用一个软件只是几天的功夫,但是绘图员和设计师的区别我强调了无数次了,光会画是没有用的,事实上没有强大的机械基础,画都不见的画得好。一张图纸的标注时间往往比画这些线条要长的多,那么多的注释,每一条每一句都是有深刻的含义的,这不是一个绘图员能理解的。而且对于正常人来说,画图技巧是没有任何难度的,这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要花钱去读什么证书,自学即可。至于如何去熟练,我很多回复都说了,拿你身边的东西来练手,手机,闹钟,电话,电视,电脑……都是可以用来练习的。建三维模型,出二维图纸,完全可以用的很好,网上好的论坛也不少。对于实际工作,CAD要求使用要得技巧非常少,要是上面我说的东西你都能自己完成,那么你的CAD技巧足够了。

5. 机械行业读研是浪费生命,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在招研究生,那就是因为本科生几乎没有一个能用的,研究生也不见得专业能力上有多强,只是研究生至少能比较好的掌握公司内的工作方式,至于专业技能,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同样需要下基层去。而且现在本科已经泛滥,阿猫阿狗都是本科,研究生还是稍微能体现点总和实力。所以现在研究生的收入也不见得比本科生高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只是把研究生当本科生在用而已,或者说现在本科生几乎没有合格的。我们每年也要找大量的实习生,一旦发现优秀的本科生就会立刻留下来。你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几乎在上海的世界500强每年都有这样的动作。

三、对机械设计和研发的理解类

1.设计技能绝对不是只在设计部门的,或者说基本上就不是在设计部门的。

机械设计是一个集大成者,其所有需要的技能其实都是在设计之外,而设计部门的人只是汇聚了这些技能,然后把他们统一在一起而已。要我来定义设计技能= 机械常识+ 加工技能 + 工艺知识 + 生产制造 + 质量控制 + 财务核算 + 绘图技能 +....

那么你还能说设计部门自己有什么技术吗?设计部门只有经验,只要需要大量积累的经验,还有如何有效的把这些技能结合在一起。

2.产品设计

标准产品设计一般分为5个阶段(有的公司简化成4个阶段)。

a.0阶段:新产品需求产生,由市场部门或者高层发掘新的用户和需求,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预估,决定是否要草拟立项

b.1阶段:对于已经立项的产品,设计部门提供概念设计,并预估成本和投资额度。各部门完成财务预期报告,然后决定是否正式立项

c.2阶段:当财务报告通过之后,客户首肯之后,设计部门提供初步设计方案(high level design),并反复和客户确认,修改,直到最后成型

d.3阶段:重新评估项目风险和财务报告,一切可行的前提下,决议执行。设计部门提供详细设计图纸(low level design),并建立相应的系统,准备递交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准备相应的工程系统和产品系统。试样并最终完成所有测试报告。

e.4阶段:生产部门接到设计部门的详细图纸,并量产。设计部门在全程参与改进设计和工艺完善相应的设计变更。直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

(f.5阶段:有些公司有这个流程,一般用于项目收尾,作用为项目小结和经验总结)

关于设计流程的问题,写几本书都不过分,这里就不展开了,仔细消化一下上面的内容,你会知道一个设计师有多么艰辛,要懂多少东西了,画图真的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内容了。

3.机械研发

我推荐研发是出于三个原因:

a.收入:

在机械行业内部来说,目前最宽泛的工种,且平均收入最高的工种就是研发。只有个别小方向上的工种收入能超过研发,但是要进入那些领域是需要极深厚的实力和机遇的。我们活着都要吃饭,所以研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b.成就感:

一个工程人员很多时候不仅仅需要物质鼓励,还需要精神上的。而对于研发来说,挑战是巨大的,相对的,成功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也是最高的,很多同行不在乎收入的一些小差别,而很在意自己的设计是否被认可。

c.自豪感

研发是集几乎所以机械行业知识为一身的职业,很少有其他工种可以与之抗衡,所以研发人员自身的实力也是相当高的,这无疑可以使自己在其他很多领域中也同样出类拔萃。

英语中研发是R&D,也就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和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Research做的就是理论和可行性方向的工作,这是很枯燥的,也确实需要很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才能做,其中模拟运算,模拟分析,基本模型等等都是最最常见的;

Development做的就是实际开发设计的工作,把理论上的应用,直接联系到实际的产品中。目前我们国家98%的研发,其实只是做了development也就是设计方面的工作,而research研究方面几乎做的人很少,这恰恰正是我们和老外的差距。一个成熟的大型公司,研发部往往有数百人甚至更多,其中研究是占多数的,但是国内我们相反,几乎没有研究,全部都是设计师,这样的研发部往往几十人就足够了。一毕业就从事研发,并没有什么不好,在一个高手如林的环境里,也可以迅速成长起来,你也会立刻看见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缺什么补什么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至于制造方面的知识,是每个机械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做研发更应该了如指掌,这只要靠你自己两只手去做出来了。

四、职业规划类

1.机械行业是独木桥,你要走,就必须从头走到底,你可以半路离开,但是别指望再回来。所以还是要看你自己的理想来决定以后的道路。如果你坚定的走机械行业,那么前两三年,吃萝卜干饭,然后从事真正的研发,制造,测试,品控等相关职业,然后在8-10年的时候迎来第二次选择,你可以选择继续纯技术路线或者选择技术管理工作。如果你半路放弃了,那别的只能看你自己的发展了。

2. 机械行业是个无底洞,没有任何人能说自己天下无敌,没有任何人能说自己完全领悟,即时花上一辈子,我们只能说自己在这漫漫长路上走得有近有远而已,所以戒骄戒躁,我们不可能成为机械行业的全才,抓紧某一个方面,走到最远,兼顾相邻的行业,才是上上选。

3. 方向不是别人给你定的,我的话不是标准,更不是圣旨,是非曲直,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判断。目标都是自己定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我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希望大家少走点弯路,我也摔过,很疼得,没必要每个人都去摔一次才知道该怎么走。

4. 现在没有方向,没有关系。给我留言的朋友,有一些心态不是很好,我看得出来,很急躁。我知道他的现状让他难受,但是心不静下来,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无论我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所以个别朋友的留言我没有回复。只是希望你们能够平心静气下来,再来看我的文字。

5. 这不是高收入行业,功利者请绕路。也许我和大家所说的高收入是有差别的,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如果只是冲着高收入来从事这个行业的话,那趁早离开。机械行业是寂寞的,也是需要有一定热情才能坚持下去的。很多朋友发消息时都提到了想自己做几年,就出来单干。我是很遗憾的,话只能说到这里了,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通过查询理想汽车得知,该款汽车的代加工业务都是由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代加工的,也就是理想汽车的代工厂。理想汽车致力于为家庭打造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智能电动车。

标签: #恒大

上一篇最流行的高档汽车摆件-高档汽车用品摆件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