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评价-小米汽车评价?知乎

tamoadmin 0
  1. 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择现在造车?
  2. 大半个车圈为小米“发烧”,谁来承载雷军的造车梦?
  3. 小米造车,最急的不是雷军,是武汉
  4. 易车早报:小米汽车接近获得生产资质/全新雷克萨斯RX上市
  5. 雷军造车,押上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造车对小米意味着什么?

年初,雷军高调的宣布小米造车,小米手机已经成全球第三,接下来,小米 汽车 会成吗?

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只能梳理过去小米手机为什么能成,给大家一些思考。我们也不框定什么是组织能力,听听大佬怎么说。

一、雷军谈小米的成功

小米汽车的评价-小米汽车评价?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4月份,雷军有一个小米十周年的讲话,他总结小米的成功,简单可归纳4条:

1、聚人才

雷军说,创立小米干的第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是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汇聚了在各个领域里面超一流的人才。

小米汽车的评价-小米汽车评价?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雷军说,很多人说我们找不到人。我只问一句,你们每天有多少时间在找人?至少在小米创办初期,我每天都跟大家谈到凌晨两点,从早上九、十点钟开始,我百分之百的精力在招人。

我把所有可能的人列成名单,我是一个一个亲自给每一个工程师打电话,约他出来一起聊一聊。其实刚开始很难,他们不相信我能做得成。所以,我们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招人。

2、抓风口

小米汽车的评价-小米汽车评价?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雷军说,我觉得小米做到今天,除了我们找了一帮优秀的人,觉得最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我们站在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时间点,就是我讲的台风口。这个成功99%的原因是因为台风口。

雷军强调说,找准时间点很重要,小米创办的时间点刚刚好。我们内部也反复商量说要是再早个半年、一年可能更好,但是我认为我们已经是95分的时间点,如果你比小米再晚一两年进入这个市场,其实机会也不大了,成功的困难会提高很多。

换个说法,就是“小米抓住机会的能力”太强,这次雷军果断的造 汽车 ,感觉“台风口”又来了。

3、拼

雷军说,小米成长得到了 社会 各界的支持非常重要,包括股东。因为没有这些你是做不起来的,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拼的过程,哪怕它帮了你,之后贡献不大了,但是你不能说第六个馒头吃饱了,前五个馒头就不重要。

雷军还强调,在小米在成长过程,更离不开国家政策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大家能看到的,雷军每年年初参加两会都跟劳模一样。

4、赢口碑

雷军形容小米与用户的关系是“鱼水情”关系,强调“坚持和用户交朋友, 做产品的时候做到用户能够尖叫,让用户发自内心深处觉得你的产品好”,这的确是小米的特长。

雷军说,赢得口碑背后要超过用户预期。

怎样才超预期呢?雷军说,

大家留意一下,雷军谈小米的成功,绕开咨询公司或其他大厂通常会说——战略、文化、价值观、更侧重的是:产品,用户,市场,创新。

二、梁宁谈小米的成功

产品思维大咖梁宁认为,小米的成功核心是——拼效率,这个“效率”有三个含义:

1、创新效率——小米的护城河

2011年,小米手机一代发布,三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全球的硬件企业中,这基本上是绝无仅有的成长速度

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小米挺困难的,但是在2017年奇迹般地逆转了。

梁宁认为,小米崛起的背后是在进行一场“效率革命”——小米用1亿人民币来研发一款手机,单款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可能是同行业的10倍,但是总研发成本,小米却是其他品牌的1/10。

2、智能效率——小米的逆袭

2015年和2016年两年是小米的负向周期,小米前途堪忧。

梁宁说,这个时间段,因为oppo、vivo快速做了渠道下沉,开 60万家专卖店。而小米一心一意专注在线上,错过了县、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这是小米掉队的本质原因。

后来,小米开始重视线下,迅速把渠道扩张成了一张立体的网。线下零售做到了27万的坪效(全球第二),并开1000个小米之家,最有突破性是,小米利用个人流量一年的时间开了20万家小米小店,小米是开到100万家。

梁宁总结,小米这次逆袭靠 “智能效率”——背后是小米长期积累的用户数据、网络数据。

3、管理效率——成果数字化

梁宁说,小米打造了一个全员面对用户的组织结构,接受来自用户的压力。你让员工修改一个东西,两个人是要相互说服的。

如果你要拿领导的权威去压他,他可能就会说那我改吧,但心里不服气。如果这个建议是来自用户,这个员工自己就默默改了,他加班也得改,而且心服口服。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讲:互联网把人数字化了,把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全都数字化了。每个人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数字,数字自然会对人产生压力。

总结,小米成功是不是靠“效率革命”不好下结论,可以下结论的是,梁宁重新定义

了“效率”。

三、刘润谈小米的成功

刘润前段发了一篇文章,重点提到他专访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王川分享小米创新管理方式:超级扁平化、网状组织。

文章写得比较细,有很多工具,推荐HR去读。

1、超级扁平化

小米3万人,按管理幅度6算的话,得5000多基层经理,怎么可能还“扁平化管理”呢?

王川提到,解决问题靠用新方法、新工具,比如开会,小米就用不说话只打字的“飞阅会”。

常规的开会是用声音开会的,而且声音有独占性,“飞阅会”就鼓励用文字在线上开会,打破声音的独占性,而且开会的文档不用PPT,开会的时候,汇报人不说话;

要求与会者自己看文档,有问题可以文字提出,汇报人跟进。这就相当于开会的有人举手提问。

2、网状组织

传统的树状组织(科层组织)容易遇到一个问题,比较依赖单颗中央处理器(CPU)的算力来决策,如何改进这个bug?

一是进化到矩阵组织,但矩阵组织还是有天花板,二是直接进化到网状组织。

谈到网状组织的时候,王川举例,小米用到“飞书”的两个功能,一是“@”(集结号),@重点是提醒、召集,瓦解了传统汇报关系,以“事”把大家串联。二是“ ”(解散号),事情完了,大家就地解散。

“用@集结,用 解散”之后核心逻辑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张网上,守候着各自的节点。以前是“事儿围着人转,现在是人围着事儿转”,一旦有“事”,聚是一团火;一旦完成“事”,散是满天星。

当然,靠一个方法、一个工具就试图解决“科层组织”的bug,显然是不科学的。不过,小米在管理创新上的 探索 ,依然值得我们去肯定和学习。

四、晚点团队谈小米的短板

晚点团队今天最新的文章《进攻与防守,小米造车后的双重组织架构》,上来就点出小米的软肋——小米的组织能力尚未经过大考。

前面我们提到小米有很多优点,也适当了解小米的短板,看看晚点的观点:

1、雷军管得太细

雷军过于追求对执行细节的掌控。据《 财经 》杂志报道,发布会前,雷军会仔细研究 PPT、文稿,看每一个条目、用词,他不希望有任何差错。

小米前硬件产品负责人说,只要做产品,“最终面对的那个人绝对是雷总”。产品开发过程中,雷军会直接向负责人提出不少要求,不论对方是否直接向他汇报。

小米的一位投资人曾评价,雷军作为管理者,缺点是 “太勤奋了”。这挤压了雷军本人做战略思考的时间和下面管理团队的成长空间。

2、高管培养不足

2018 年小米上市后不久,启动了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四块业务被重组为十个一级部门,由一批以 80 后为主的年轻高管分别负责,直接向雷军汇报。

雷军曾说,小米要 “着手培养、提拔一大批年轻管理干部”。但三年过去,那批一级部门总经理中,只有当时负责小米有品电商的高自光晋升为集团副总裁,并进入了手机核心业务。

去年,原本由这些年轻后备干部领导的一级部门又被重新整合。总得说来,上一轮小米对内部青年高管的 提拔和培养“难说成功”。

3、组织能力需补课

小米今年大规模招聘了 5000 名应届毕业生,直接推动员工数量从今年 3 月底的 2.3 万人增至目前的约 3 万人。雷军此前一直谨慎对待公司扩张,上一次增长 7000 人,小米用了 39 个月。如此多新人会不会将给小米的管理带来新的冲击?

雷军名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随着小米原有主业,手机业整体增长见顶,小米到了要回答 “没有风口怎么办” 的阶段。

小米目前的应对之法,一是造车业务去寻找新的增长,从 0 到 1 进入一个新领域,雷军已有成功经验。

而提升小米原有业务的组织管理水平,这项任务也许更难。关键是雷军准备all in 造车去了,成立 11 年的小米,组织能力面临着大考。

晚点这次文章着力点不是小米造车的能力,而是小米手机原有的组织能力。

五、小米 汽车 能成吗?

如果小米 汽车 要赢,靠什么?在年初雷军宣布造车的长文上,他强调3点:

1、抗造能力——跟友商比,我们有钱

雷军说,“目前小米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未来十年,我们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不用说, 汽车 肯定比手机要费钱,雷军说到,小米造车要担当的行业风险——百亿级的投资,三五年才能见效。

2、用户预期——跟友商比,我粉丝多

雷军说,发布会前,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

他还提到一个帮小米粉丝改造一辆智能房车和一个买了35万小米产品粉丝故事,情怀满满。

跟其他造车企业比,小米比较善于“捕捉”用户期待,也可以理解小米造车有“人味儿的”的初心。

雷军说:“我期待,在全球每一条路上,都有小米智能电动车驰骋的身影;我相信,小米能让我们的每一位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沉浸在 科技 带来的幸福生活中。”

3、亲自领路——跟友商比,我身体强

跟马云、刘强东退居二线、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退居二线,这次小米造车,雷军又一次亲自上阵。

雷军说“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

读雷军这篇文章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他几段“心路历程”: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都是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这几次重大的蜕变都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抗巨大痛苦的韧性。”

“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我们敢不敢干?在困难面前敢不敢亮剑?我反复问自己,我还能有十年前一样的勇气,十年前一样的决心,甚至十年前一样的体力吗?”

刚一开始读这个,会有鸡汤感,多读几篇就上头了。文章最后,献上我们的祝愿,希望小米 汽车 能成吧。

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择现在造车?

董明珠只是就小米造车这件事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回应而已,并且格力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造车了,甚至是比小米早很多,她如此回应也并不就代表着格力会加入这场混战,任何人对于任何现象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所以我并认为格力不会加入这一场混战,格力自身发展的比较好,并且也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直播盛行的时代,格力会选择直播去销售产品,一个职业经理人是需要紧抓时代发展的热潮的,所以董明珠回应小米造车,其实也是捕捉到当下的热点,所以也谈不上加入混战,顶多就是就当下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而已。

一、格力并非想加入此次混战

董明珠仅仅是简单的就这件事情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而已,普通大众都会对看到的或者发生的事情发表一些见解,这个举动并不就代表着想要加入某项活动,或者想要有所行动,况且格力在早些年就已经开始造车了,要说加入混战,那么她可能很久之前就已经加入混战了,并不能因为简短的回应就做出如此判断,未免有些太过于严重了,虽然董明珠代表格力集团,但她也是她自己,她也会去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仅仅是个人的想法而已,一个政策的决定并没有如此容易。

二、看待问题应该更加全面一些

不管我们面对如何问题,还是应该要用全面的角度去评价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大家很局限,看到某个现象就会急于去判断,其实这样的判断往往都会存在一些偏差,应该要站在全面的角度多去思考,而并非将一件原本很简单的看的如此复杂。

所以格力集团并没有想要加入这个混战,董明珠也仅仅是在发表个人的看法与见解而已。

大半个车圈为小米“发烧”,谁来承载雷军的造车梦?

5年前 ,小米造车实际上已经开始在 内部讨论 ,很多高管是 想做的 ,但被雷军 否决 了。雷军的保守是有了名的,在金山的时候,就因为 保守 屡屡错失投资马云,马化腾,张小龙,罗永浩等人的机会,后来离开金山自己做投资也是只投熟人,不熟不投,直到领悟了「 做人不是做 劳模 ,而是要 顺势而为 」的真理后,破釜沉舟,赌身家创建小米。

小米做成后,除了在小米生态内有选择性地开疆扩土外,雷军罕有大的举动,直到 3月底突然决定 要进入电动车的赛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 车势 」发生了变化吗?

是的 ,也就是这两年的时间,中国制造以 华为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产厂商为代表的的「 造车势力 」已经悄悄成长起来!

毫不夸张地讲,未来中国大概率会成为 纯电动车制造大国 ,而且还掌握 电动车三大件 电池,电机,控制所有的 核心技术 ,不会有任何一个地方会担心 被人卡脖子 ,就是这么牛X!

将来纯电动车的成功 不在于是 小米 还是 蔚来 ,理想,而是华为这几家「造车势力」,甚至即使特斯拉最后运营得很成功,把其他家都干掉了,也会使用这几家「造车势力」的组件。

在这样的 「大势」 ,连PPT*** 贾跃亭 老师都要起死回生了,说实话,雷军入局都 有点晚了 ,不过好在他决定 继续 顺势而为 ,以时日,加上小米的市场生态和海量粉丝,小米 汽车 大概率还是会成的~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从勤奋的劳模到顺势而为的雷军是怎么炼成的!

雷军在金山成名,大成是创立小米之后,属于典型大器晚成!

用雷总自己的话说:

前半生相信人定胜天,40岁后,明白了要顺势而为,做那只在风口上的猪。

雷军从小学开始,就成绩优秀,是典型的我们父母嘴里经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1987年,雷军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进入大学后,雷军依然优秀,他仅用了两年时间,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大三的时候,计算机横扫全国,武汉大学机房也中标了,所有电脑全数瘫痪,雷军于是开发“免疫九零”,获得了湖北省学生 科技 成果一等奖,作为商用软件,3个月卖出去了1万多套,赚了不少钱。

赚了钱的雷军信心大增,在大四的开始创业,但当时他所做的一款核心产品被盗版了,对方规模大,价格又更低,使得雷军的第一次创业经历不得不在半年之后结束。

结束的正是时候,因为他很快就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

求伯君对于雷军来说,那就是偶像,是大神,凭借一己之力,一年多时间,用汇编语言写了wps第一个版本。不仅填补了我国计算机中文字处理的空白,还在没有做广告,仅凭着口碑最高时市场份额能达到90%,成了一个时代标志性人物!

在偶像的光环感召下,雷军进入了金山。

1994年,珠海金山公司成立,雷军牵头在北京成立了金山开发部,负责WPS汉卡的技术支持,并召集了20多名顶尖程序高手迎战微软,金山倾尽所有投入研发了“”,类似于Office,里面有WPS、电子表和字典等。

但半年过后只卖出了2000套,“”没能开天辟地。

1996年,金山迎来艰难时刻,人员流失严重,200多人的公司,走得只剩下十几个,雷军也想走,被求伯君按住了。

痛定思痛,求伯君卖了别墅,带领雷军等剩下的十几个员工没日没夜地重构wps,开发WPS。历时一年,金山新版WPS面世,公开挑战微软,获得巨大成功,并在1998年获得联想投资,求伯君提拔28岁的雷军担任金山总经理。

担任金山总经理看似光鲜,但对雷军来说,这才是苦难的开始,因为在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或许,在金山的经历对于雷军来说,唯一不幸的就是对手微软太强大。

金山一直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被击垮已经是不易。

从1992年求伯君用一顿烤鸭把雷军骗到金山后,到2007年金山上市,雷军一呆就是16年,他决定走了。

在决定离开的中层沟通会上,他说了一句:我终于把债还完了。

总结金山的经历,他觉得金山成功有自己的功劳,金山不那么好,也有自己的责任。

在雷军治下,金山在所属细分领域都是在前面的,但上市的市值怎么看都不是一流企业,同事很多离开金山的同事们都做的风生水起,彼时的雷军在想,“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在互联网浪潮里没有成为主流?”

想了一年,终于明白:

在金山,自己相信的人定胜天,才是前半生痛苦不堪的原因,做人呢,要顺势而为,而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那是风口所在。

黄章:雷军的贵人

从金山离开后,雷军主做投资,也没想自己要在创业,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企业心累。

想到移动互联网是风口,最开始雷军想投魅族。

雷军确实想投,谈了好久,很多事宜都在落地,但在因为管理理念的分歧(人事,也就是控制权),合作告吹,但雷军有收获,他知道了如何做手机,并且他意识到,未来的天下是智能互联网手机的。

用黄章后来的话说,他教会了雷军做手机,粉丝营销,饥饿营销,没有他,雷军懂个屁手机。

用屁字,看出黄章的不甘和幽怨,但笔者想说的是,以雷军多年做产品的经验和人脉,如果不找黄章,真心想要做手机,也一样能做起来。

打败李开复,挖了林斌

广东人林斌小米的初创合伙人,为了挖到他,雷军不惜出让小米股份13.32%,这是小米核心高管仅次于雷军的。

在这之前,李开复跟林斌早就认识,老相识,本来是要挖林斌到创新工场的,但是半路让雷军勾走了。

林斌早在1995年就加入微软公司,2000 年的时候,李开复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就邀请林斌回国,林斌欣然同意,干到2003年后转入微软亚洲工程院。

后来李开复2006年去了谷歌,又成功挖角。

2009 年,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又想挖林斌,本来都说好了,结果被雷军截胡。

雷军能打败李开复的原因,笔者觉得是因为雷军给了林斌一个梦想(当然股份也很重要,股份代表自己就是老板,不是打工者),他点燃了一个男人的野心,为了表达诚意,林斌卖了谷歌和微软的股票,不拿工资进入小米开干。

不得不说,雷军驭人也有一套。

小米十年

2010年,小米成立,雷军开始在小范围内捣鼓手机。

2011年初,雷军跑遍各大手机工厂,逢人就问,能不能用2000块做一款最高性能双核手机,所有人都摇摇头。雷军知道,机会来了。

同年8月,1999元的小米手机问世,预售6小时,卖了40万台。

小米随即成了一种信仰和现象,研究小米的爆款思维成了所有产品经理的任务。

记得曾经看过刘强东评价小米,如是说:

雷军是个疯子,就个破手机都能一百多亿。

那时小米首次突破百亿,而彼时的京东在东哥苦心经营下,2014年才超过一千多亿,还年年亏损,所以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感觉出,东哥羡慕嫉妒恨~

小米这十年,虽说离世界第一手机貌似越来越远,当时吹下的牛逼很有可能实现不了,但小米为中国手机行业扫平了山寨机,释放行业潜力,这个 历史 性的巨大贡献,配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身份相得益彰。

那年雷军拒绝了马化腾

当年互联网危机开始弥漫的时候,马化腾的腾讯融不到资金,打算卖掉QQ的时候也找到雷军,要以100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雷军。

但雷军觉得QQ太简单,自己完全可以编个程序自己做,没必要花大价钱买,而且跟马化腾又不熟,就又错过了腾讯。

马云也被拒了

马云的故事有点不可考,因为当事人雷军在微博上曾否认过,但笔者分析后认为未必如此。

阿里巴巴建立不久之后,最后的50万创业资金所剩无几,当时马云为了生存,找了所有的互联网大佬,包括搜狐张朝阳,以当时金山和雷军的江湖地位,马云不找雷军的可能性不大,只不过他极有可能没机会见到雷军本人就被金山的人否定了,因为当时找雷军融资的人太多了,得排队...

目前看到最多的一个雷军和金山同事当时评价马云的版本如下:

下属对雷军说:“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传销的?“

雷军也觉得:”他说自己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

后来,马云的云锋基金投资了小米 科技 。

雷军错过张小龙

1998年9月,30岁的雷军看上了30岁的张小龙做的 FoxMail,想买下来。

雷军立即拨通了张小龙广州的电话,

雷军:“你现在哪里上班?”

张小龙:“广州一家系统集成公司。”

雷军:“FoxMail 是你自己做的?”

张小龙:“是。” …

雷军:“有没有可能卖给金山?”

张小龙:“15万元,怎么样?”

买卖基本算是定下来了,双方约定好张小龙再到珠海金山谈一次具体细节。

不巧雷军有事走不开,

2年之后,博大互联网络公司花1200万元收购了 FoxMail,张小龙加盟博大。

2005年3月,腾讯收购 Foxmail,张小龙加盟腾讯。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张小龙用非凡的成就证明了,

自己是这二十年来最顶尖的产品经理。

雷军错过罗永浩

老罗刚开始也没想搞手机,他先去的小米,想做营销方面的工作,混个营销总监当当,雷军没同意。这个期间呢,就认识了小米的工程师,他就问你们最开始几个人搞手机,那哥们说就7个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罗就想7个人,我还是有能力找到的。

然后就有了锤子 科技 。

错失老罗,我觉得是两人共同的损失。

老罗的人生走了弯路,雷军错失了一员营销大将。

一方面,老罗用自己拙劣的创业经历表明,自己压根不是当领袖的人,对管理企业压根不在行,直到锤子被卖掉,他都没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但事实证明,当老罗没有供应链的后顾之忧,开始做直播卖手机的时候,还是挺猛的,比如8月7日跟苏宁一块卖了2亿。

想想看,如果当年,老罗+雷军,说不定...

小米造车,最急的不是雷军,是武汉

| 彭斐

运营 | 宋宋

小米集团高速发展时,雷军曾称自己“行程密时,平均一天有11个会议,每天平均吃饭时间只有3分钟。”而如今对于“押上人生全部声誉而战”的小米 汽车 ,雷军的忙碌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宣布造车至正式成立公司的5个月间,雷军频繁走访比亚迪、一汽集团、长城 汽车 、长安 汽车 、东风、恒大 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北京现代、博世、宁德时代等企业,并时不时与北京、吉林、上海、天津、武汉、合肥多等多个地方传出“绯闻”。

几乎大半个 汽车 圈都在为小米 汽车 “发烧”。随着小米 汽车 落户北京亦庄,其业务开展也将从前期考察逐步进入到实际运营阶段。

下一步,围绕工厂落地何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激烈争夺。小米 汽车 终会花落谁家?

01

收购宝沃 汽车 工厂?

雷布斯的光环不亚于华为。9月13日,一汽解放开盘股价一度逼近涨停,创年内新高。涨势的背后,是一则“雷军一行到中国一汽集团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度对接洽谈”的消息。

可股民只狂欢了一日,一汽解放便于9月14日跌至11.63元/股,跌幅约4%。外界又将之归因于“雷军有了新欢”。

一则“小米 汽车 或将通过收购方式以获得产能和生产资质”的消息开始在业内发酵。同时,宝沃 汽车 作为小米的“新欢对象”也浮出了水面。

“即使向下放到省级发改委和工信局申请新工厂生产资质,也是需要较长的流程和其他配套手续的。” 汽车 行业分析师钟师向车市物语称,“收购别家车企主要是可以节省时间,一步到位,代价就是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小米造车需要抢时间,与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相比,小米进入 汽车 行业时间比较晚,花钱买时间,对于手握千亿资金的小米 汽车 而言,是比划算的买卖。

如果回顾小米从成立至今,之所以在高速发展,雷军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则是效率高。而北京密云的宝沃 汽车 ,拥有新能源及传统能源的双生产资质,具备年产能36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这对于小米而言,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据相关报道,宝沃 汽车 生产已进入停滞阶段。即使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行业内早已100%复工复产情况下,密云工厂仍处于停工状态,且时间已长达一年。2020年工厂产能利用率仅有4.83%。

而3个月前,就有曝出小米与宝沃 汽车 有过深度洽谈的消息,当时因双方对宝沃 汽车 估值差距悬殊,谈判戛然而止。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雷军出价极低,远远低于陆正耀为宝沃付出的代价。”

陆正耀是瑞幸咖啡、神州优车、神州租车和宝沃 汽车 的董事长。虽然他于2018年年底,收购了北汽福田手中宝沃 汽车 67%的股权,但陆正耀却没有太多资本与雷军谈判。

对目前的宝沃 汽车 来说,最值钱的资产是其位于北京密云的智能工厂和土地资产。当时,福田对宝沃北京工厂项目“砸”了47.24亿元,其4.0智能工厂甚至获得工信部颁发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称号,而这些资产并没有被陆正耀收于麾下。

据车市物语查阅,2019年1月,福田曾发布一个公告称,“由于宝沃 汽车 工厂所占用的土地被纳入怀柔科学城规划中,北京市考虑到科学城未来规划的需求,要求福田承诺宝沃 汽车 的土地使用权留在福田,并在北京市要求时将土地交回。”

这也意味着,密云工厂背后的实际所有权不在福田,也不在神州优车,而是北京市。目前,北京市只是依照市场价格把土地和房产租赁给宝沃 汽车 使用。

为了吸引小米 汽车 入资,北京市要求收回厂房,这也非不可能之事。既然小米 汽车 总部选址在北京,那制造工厂落户北京的可能性更高。

“北京市有关方面正积极推动小米通过收购宝沃 汽车 获得生产资质,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有消息人士称。

眼下,重组电动 汽车 制造产能也是国家所倡导。“目前市场上的电动 汽车 企业太多,相对分散。未来要做大做强,电动 汽车 企业需要进行兼并和重组,在先进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工业信息化部部长日前表示

理论上,有产能过剩问题的车企都希望与小米“沾上关系”,宝沃 汽车 并非小米 汽车 的唯一选择,但从近期的信息推测,虽然雷军近阶段“打卡”的车企不低于数十家,但一些车企已明确辟谣或官方回应不卖工厂。

小米选择宝沃 汽车 工厂代工这条线显得更为明朗。能造车的车企有很多,但真正能和小米 汽车 谈拢的车企不见得多。这一点从苹果 汽车 项目受挫中可得知。

同样马不停蹄的苹果CEO库克,近段时间不断与现代、日产、大众等车厂洽谈Apple Car整车代工,但意外的是,至今还没有一家车企明确愿意给苹果造车充当代工厂。

原因也很简单,有点实力的传统车企,不想因为与苹果合作成为苹果的代工厂,从而“稀释”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诸如比亚迪、长城和一汽集团等有实力的车企,与小米 汽车 汽车 深度谈判的,是希望将自己的平台共享,或是其它方面深入共同造车,而不是沦为代工厂。”业内人士向车市物语表示。

02

激烈的小米 汽车 工厂“争夺赛”

业内人士分析,通过收购工厂获得造车资质,只是短期战略,未来也不排除小米会多点布局,在其他城市自建工厂和研发中心等。无独有偶,9月13日便有消息称,小米 汽车 或将用“双工厂”模式。

“自建工厂肯定是最符合自己满意的地点和环境,能保证永续发展。”在钟师看来,未来的大本营一定放在自建工厂里。当然,如果收购工厂所在地方的支持一直稳定,车企也会乐见其成。“一般还是做两手准备为妥,吉利都做了N手的准备。”

小米造车的野心很大。有消息称小米在 2024年出第一款车,每年推出一款新车,三年的总销量达到90万辆。雷军曾在内部表示,小米 汽车 “3年出车,第一年卖10万台”。

业内人士向车市物语分析,“一年10万台,目标很大,但也非不切实际的空想。‘蔚小理’造车新势力都是从零做起,一开始没有品牌价值,但小米不同,巨大数量的小米产品的数据库沉淀了未来小米 汽车 潜在用户群。”

“如果小米 汽车 在三年后量产,可大胆猜测小米面对的第一难题,不是销量,而是产能不足。”基于这种忧虑,使36万年产能的北京密云工厂被小米收购,那小米也会遇到产能不足的问题。提前布局“双工厂”,逻辑也显得顺其自然。

曾经投资过造车新势力的雷军,无论是代工或自建工厂路线,都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

小鹏 汽车 一开始由海马 汽车 代工生产,但2020年3月间接收购广东福迪 汽车 ,获得了生产资质。目前,小鹏G3的改款车型G3i车型尾标已从“海马”标识改为了“小鹏”,小鹏 汽车 肇庆工厂二期也已经动工。

小米 汽车 的最佳选择或是遵循类似小鹏 汽车 的多地布局路线,前期通过收购快速获取生产资质,后期通过自建工厂扩大产能。

自雷军正式宣布小米造车后,各地方马上行动起来,想尽一切办法拉小米到自家城市落地。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成都等城市纷纷抛出过橄榄枝。可以说,工厂选址的竞争,远比小米 汽车 总部所在地的竞争更加激烈。

“小米 汽车 落户哪个城市,便会为这座城市带去投资,更重要的是能带去 汽车 相关产业链和智能 汽车 方面的人才,有望引进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业内人士称。

据汉南区官方介绍,该区有8家整车企业和13家整车生产工厂,包括小鹏 汽车 、东风本田、神龙、东风乘用车、吉利路特斯、吉利商用车等,重点发展锂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同时是智能网联 汽车 测试示范区,具备良好的产业优势。

同时,武汉和雷军也有很深的渊源。武汉大学培养了雷军,雷军也在武汉有产业布局。小米 汽车 在武汉自建工厂的可能性很大。

尽管有“最优”对象,但雷军仍在为造车选址四处奔走。9月11日,据吉林省网站消息,吉林省高层领导在长春会见雷军一行;8月31日,天津市高层领导到小米集团走访调研,就进一步深化市企合作与雷军座谈交流。

(图:吉林省高层领导在长春会见雷军一行)

“最后,小米可能会比较各地的优惠土地政策、税收减免等,并考虑当地的产业链和产业环境等,以此选择自建工厂落地何处。”分析人士称。

03

拼命奔跑的小米 汽车

造车并不容易,既然是雷军压上了所有的声誉,小米造车自然要慎重得多。

但雷军对于小米发展的观点一直是,“大方向选对后,一定要保证奔跑的速度,奔跑本身即可解决问题。”

雷布斯造车的奔跑速度不可谓不快。早在2014年便传言发起“泰坦”的苹果项目,至少已经酝酿了6年,而小米 汽车 入局不到6个月,便有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眼下,新能源 汽车 最难的不是制造出一个像样的产品,而是能把一款产品卖到什么销量。用户认可的销量决定产量,产量规模决定供应链和资金链的永续。对于小米 汽车 而言,没有销量,车企就命悬一线,“双工厂”模式也是其前期的一场。

对于小米造车的优势,钟师评价,“小米最有信心的不是能圈多少投资资金,而是原先庞大成熟的小米生态圈已经建立起来,往下 汽车 产品的集客、营销、推广成本,要比任何新生的车企强得多。这是小米造车宝贵的‘无形资产’。”

不过,小米 汽车 作为后来者,需要补课的内容也非常多——智能驾驶就是一门大课程。从目前小米申请的专利来看,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上的专利要远远少于华为、百度、滴滴等 科技 企业。

从近几个月来看,“不缺钱”的小米正不断对自动驾驶领域企业频频出手。先是抢下对纵目 科技 、禾赛 科技 两家自动驾驶厂商的投资,随后还参与DeepMotion(深动 科技 ),智慧互通(爱泊车)的战略投资。

当然,自动驾驶的技术壁垒并不是收购几家公司就能弯道超车,算法的深入研究,以及真实数据收集都是小米 汽车 无法绕过的一座大山。

深谙此道理的小米 汽车 ,最近也在高薪挖自动驾驶领域的人才,但要找到心仪的人才太难了。虽然小米的薪资比市面高出近20%-30%,小米官方还透露小米 汽车 收到的简历已超过2万份,但最后完成入职的仅有300余人,步伐仍然慢于外界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天,小米官方还晒出了雷军与其他16位团队骨干的合照。而在外界剖析了这16位骨干的“身份”时,不免让人降低了期待值。原因是小米 汽车 高层都是“门外汉”,仅一位成员是 汽车 行业背景,并且是名外饰设计师。

人才的缺失或将拖累小米造车的进度。此前,盛传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将加盟小米 汽车 ,但最后或因竞业协议的规避,加入了顺为资本;也有消息称,原福特 汽车 (中国)电动车事业部首席运营官朱江已提出辞职,下一站或是小米 汽车 ,但消息传了有一阵子了,似乎没有最终成行。

2024年,小米能否造出一台让人“尖叫”的车?答案很悬。仅从造一辆车的角度来看待小米 汽车 的未来,小米 汽车 的价值或许不会很高。面对未来强大的竞争对手、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缺少 汽车 产业技术储备的小米要从造车上获得利润非常难。

但换一个角度,从造一个“移动终端和数字空间”来看,如果小米造车,真能像雷军所想那样“是给手机和一整套智能体系加上四个轮子”,小米 汽车 的价值是否会变得不一样?核心前提是,小米能将电子产品生态链成功***到 汽车 上。

易车早报:小米汽车接近获得生产资质/全新雷克萨斯RX上市

当小米官宣造车的消息传出时,武***比北京(小米总部所在地)人更着急。

在民众的强烈情绪之下,武汉的热情和效率同样不低,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便回复道:" 我们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 "。

武***民的热情并非一厢情愿。

雷军的家乡仙桃市紧邻武汉,他的母校是武汉大学,而正是在武汉的电子一条街,雷军开始了自己的程序员生涯,这里就是雷军的青年时代,是他走向全国的起点。

现在,武汉光谷有小米的第二总部,而近几年在国内芯片投资领域大展拳脚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也与湖北国资有着密切联系。

在一系列的 情感 和商业纽带下,武汉和小米联姻造车似乎并非不可能。

如今新能源 汽车 格局未定,但新能源 汽车 之城的基本格局大有清晰之势。

蔚来已经和合肥以及安徽深度绑定,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小鹏在广州获得无数扶持,自建工厂已落地旁边的肇庆;上海则有 " 大鲶鱼 " 特斯拉;即使是与武汉同为中部重镇的长沙,也有和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但提起武汉新能源,你能想到什么呢?

武汉对新能源缺少兴趣吗?恰恰相反。

2009 年,武汉率先成为国内首批获批推广应用新能源 汽车 规模化的城市。紧接着,武汉到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 整车产能达到 60 万辆,力图成为国内中部新能源 汽车 中心。到了 2012 年,上海通用 汽车 落户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新城并建立生产基地;两年后,比亚迪宣布其武汉基地落户武汉市黄陂临空产业园,并投资 30 亿元建设新能源 汽车 基地。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像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不可阻挡。

武汉东风本田 汽车 有限公司第三工厂

然而工业重镇武汉,并未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激起足够的水花,当其他城市正在为争夺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而打得不可开交时,武汉仿佛生了锈的老牌 汽车 ,踟蹰不前。

汽车 行业分析师张翔对 ZAKER 科技 表示,在过去几年的新能源浪潮中,湖北最重要的车企东风 汽车 投入不足,导致其逐渐落后于行业,而它的停滞连带整个武汉甚至湖北都掉队了。

"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对一向风风火火,早餐都要走在路上吃的武***来说,并不十分体面。

要抹去身上的 " 锈迹 ",除了打磨原有车身,最好的方式是,换一辆。

但对武汉来说,可供挑选的已经不多了,新能源 汽车 " 三巨头 " 皆已名花有主,即使是一辆车都没卖的贾老板都被珠海抢了去。虽然雷军连小米 汽车 的名字都还没想好,但张翔认为,小米在品牌、智能软硬件等领域均构建了自己的优势,如果落地,对武汉的产业拉动无疑是巨大的。

雷军对武汉确实蛮有感情。

1987 年 6 月,从武汉寄来的一封录取通知书,把他从无名小镇带到了视野广阔的大都市;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他遇到了那本改变人生的《硅谷之火》;在电子一条街给人修电脑,为他积累了最初的商业经验 ……

小米武汉总部开园那天,雷军站在新建的办公大楼里难掩激动:" 正是因为这里是我人生事业的起点,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青春回忆,所以我一直想为武汉、为东湖高新区做一点事情。" 他希望,未来十年能把武汉建成小米的超大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

当然,这是从雷军个人 情感 角度而言。但决定小米未来方向的千亿级投资,显然不会如此简单地随性而动。

武汉大学第五届校友珞珈论坛举行 雷军回母校演讲

某种程度来说,小米需要武汉,并没有武汉需要小米那般强烈。但张翔认为,武汉对小米依然有足够的吸引力。

首先,武汉以及周边黄冈、襄樊等城市拥有极为完备的整车制造能力,不少 汽车 零部件厂商同样相伴而生,对没有自建车厂的小米来说,光制造和生产就已经十分具有吸引力了。

同时,也正如前文所述,失意的武汉正大力扶持新能源企业,如果有优秀标的,武汉绝不会轻易放过。再加上小米和湖北一向关系良好,心属武汉并非牵强之举。

此外,张翔认为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小米和武汉面临类似处境——他们都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了。如果小米跟随已有的新能源车企,进驻话语权强势的城市,那以目前小米造车的进度来说,它大概率不会是那个最让人偏爱的孩子了,毕竟他们已经要供养一个非常能吃的大胖子了。

汽车 产业百年发展史,城市与车企都会相互烙印,在各自身上留下自己的标签。" 东方底特律 " 已无人会去争夺,但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的乱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对小米来说,像武汉这种好,政策强,又舍得将小米放在优先位置的城市已经不多了。同样地,对武汉来说,像小米一样意志坚定,预期投入巨大的 科技 公司更是凤毛麟角。

当 52 岁的雷军站在小米的十字路口时,当他言语哽咽地说将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时,除了老套的情怀,还应该有能够支撑小米造车的坚实后盾。

而当建城 3500 年的武汉想要摆脱过去的桎梏,奋勇前行时,除了热干面和滚滚长江,还应该有面向未来的产业机会。

命运的巧合之处在于,现在,他们都成了对方为数不多的选择。

参考资料:

《给补贴、争车企、抢:谁能成为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雷军与武汉的往事》

ZAKER 科技 出品

文 / 刘凡

编辑 / 黄嘉敏

雷军造车,押上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造车对小米意味着什么?

2023年2月15日,易车编辑为您精选以下内容:

1、网传小米汽车接近获得生产资质

2、全新雷克萨斯RX正式上市

3、福特新建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4、日产奇骏获C-NCAP五星评价

5、长安CS95PLUS上市

6、中期改款起亚K3正式上市

7、雷克萨斯纯电动RZ上市

8、中期改款宝马Z4正式上市

头条:网传小米汽车接近获得生产资质

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据悉,有相关汽车行业的知情人士确认了以上消息,但同时也表示,在最终获颁资质之前,小米的造车资质仍有可能存在变化。从2017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收紧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申请和审核。而根据行业人士的消息,小米汽车获得的这张生产资质来自于宝沃汽车。

***息显示,小米汽车工厂项目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分两期建设,一二期设计产能皆为15万辆。一期工厂已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6月竣工。

新车:全新雷克萨斯RX正式上市

全新雷克萨斯RX正式上市,售价区间40.5-61.9万元。新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用雷克萨斯家族最新的设计理念打造,主打中大型SUV市场,动力方面,新车推出了三种动力可供选择,包括RX350h(2.5L混动)、RX450h+(2.5L插混动力)、RX500h(2.4T混动)。

全新雷克萨斯RX基于TNGA架构中的GA-K平台打造,车身尺寸方面,全新雷克萨斯RX长宽高分别为4890/1920 /1695毫米,轴距2850毫米。内饰RX用环抱式设计,配备14英寸中央显示屏,拥有全景天窗和HUD抬头显示系统,并且可以提供黑色、红色等六种内饰颜色可选,新车前后排座椅间距增大12毫米,令后排空间更加充裕,软件系统还能提供OTA升级服务。

行业:福特新建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福特宣布,其将投资35亿美元在美国新建电池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据悉,该工厂将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可创造2500个工作岗位。正式投产后,新的电池工厂可增加约35兆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产能。

根据,福特将在今年将磷酸铁锂电池装配到福特Mustang Mach-E和F-150 Lightning车型上,从而提高产能并加快交付速度。

C-NCAP:奇骏获五星级评价

经中汽中心评测管理中心审核,东风日产奇骏VC-Turbo 300 CVT两驱豪华版车型综合得分率为85.0% ,达到C-NCAP“五星级”。

根据信息显示,车辆在乘员保护方面得分76.578,得分率89.04%;行人保护方面得分10.539,得分率70.26%;主动安全得分56.176,得分率84.0%。

新车:长安CS95PLUS上市

长安CS95PLUS正式上市,售价区间17.59-19.99万元。新车相比现款CS95车型用了更霸气的造型设计。车内用环抱贯通式设计,中控台等处有大面积软质包覆,还拥有Na皮纹工艺座椅、真皮压花换挡杆,配置方面,新车拥有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以及12.3英寸中控屏。

动力方面,CS95PLUS搭载蓝鲸2.0T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171千瓦,最大扭矩达360牛·米,匹配6速自动变速箱和四驱系统。

新车:中期改款起亚K3正式上市

新款起亚K3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11.29-14.39万元。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款起亚K3融入新家族化设计元素,造型及内饰得到了较大幅度改动,并针对配置部分进行了优化升级。同时在分别搭载1.5L/1.4T发动机基础上,根据配置的差异化,推出6款车型以供消费者选择。

新款起亚K3融入了新家族化设计元素,整体造型形似小号K5。内饰延续了现款车型的中控台设计,并针对细节部分进行了升级。安全配置方面提供L2+级智能驾驶安全系统。动力部分继续搭载1.5L与1.4T发动机,前者最大功率115马力,峰值扭矩143.9牛·米,匹配CVT变速箱。后者最大功率最大功率140马力,较现款车型而言提升了10马力,峰值扭矩211牛·米,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

新车:雷克萨斯纯电动RZ上市

雷克萨斯RZ正式上市,售价区间36.99-45.99万元。RZ是雷克萨斯推出的全新车型,定位于中型SUV,并且用的是纯电驱动,并用丰田TNGA平台所打造。新车还配备了全液晶仪表盘、内嵌式的中央触摸屏以及电子旋钮式换挡机构。科技感满满。除此,内饰用世界首创“阴影”投射氛围照明系统,利用空间阴影、材料、颜色,通过光影动态变化呈现绝妙的视觉效果。

动力方面,雷克萨斯RZ搭载前后双电机驱动系统,系统最大功率230kW,最大扭矩435N·m。电池方面,车辆配备了71.4kWh的三元锂离子电池,CLT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520km。此外,车辆还搭载了DIRECT4电子动态四驱系统,前后轮分配比例可在0:100到100:0之间调整,0-100km/h加速时间为5.3秒。

新车:中期改款宝马Z4正式上市

新款宝马Z4正式上市,售49.39-64.09万元。变化主要集中在外观细节方面,变化包括双肾进气格栅、前包围造型、后视镜、前翼子板导风槽和排气等在造型上进行了调整。新车将M Sport套件列为标准配置,提供19英寸M铝合金款式轮圈,并新增Thundernight金属、Portimao Blue金属和摩天大楼灰色金属三种车漆颜色,以及首次亮相的M自适应LED前照灯。

新款宝马Z4依旧用软顶篷设计。继续搭载2.0T四缸以及3.0T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sDrive25i为入门版本的2.0T车型,最大功率1马力。顶配车型是Z4 M40i的3.0T车型,最大功率340马力,还搭载“M自适应悬架”,高度降低的M悬架具有减振器调节功能,驾驶者可选择舒适型运动型悬架。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昨天,也就是3月30日,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进入第二天,结果相比第一天更震撼,小米直接宣布造车,雷军更表示,“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作为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的雷军,还是著名的连续创业者,而这次进入的电动车领域,相对以往的 科技 领域来说,则有些不同,已经进入消费品中单价最高的领域区间。这不禁让人想到,这次他能再次成功吗?

那么,从这件事上,我们能看到哪些公司和行业的变化呢?这里维度很多,我们不妨一起研究下。

首先, 科技 公司正涉及到普通用户的衣食住行,现在除了房子本身, 科技 公司似乎都已经涉及到了。

按小米的说法,做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既包括智能家居,也包括智能出行,覆盖范围广泛。这其中很重要一点,是 科技 公司的产品更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当一个用户认可小米的手机时候,对于小米 汽车 的好感也已经初步建立。而信任也是 科技 公司一步步争取来了,并非忽悠来的,营销来的,这是最关键的。

其次, 汽车 已经成为 科技 公司的新赛道。

这里可以看到,包括高通、英伟达、苹果、索尼等 科技 巨头都在 汽车 市场快速积累和发展,现在已经没人怀疑苹果要出iCar的问题,只是时间点还有待明确。

而在手机领域,小米第四季度已经达到全球前三,超过第四名不少,未来将是与三星、苹果在前三以内的竞争,想压倒两家短期不太可能,继续提升高端机成为新的方向。

在手机市场已到天花板,用户对新能源 汽车 出行需求爆发增长的当下,小米做 汽车 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方向。

第三,电动车将见证国产新品牌的崛起。

实际上,中国制造品牌抓住了一波波机遇,从VCD,到功能机,到智能机,到笔记本,到液晶电视,现在则是电动车。

同时,中国在电动车产业链上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更多部件在本土购,这对小米造车来说是一个很理想的环境,就是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一定的突破,甚至后期的爆发式增长的。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多个新能源 汽车 生产研发集中区域,从人才到配套都十分丰富。

第四,小米将从何处切入。

我们看到,国内电动车市场有些特点很奇怪,就是呈现纺锤形,头部的蔚来、特斯拉热度不低,3万多的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也极高,但中端市场表现差,10万元电动车成了不上不下的产品。

从中可以看到,10万元级别的 汽车 市场,还是有很大空间的。之所以目前发展缓慢,还是因为电动 汽车 成本很高,10万元车厂商应该没什么太大利润。评价君就听销售吐槽,卖一台10万元电动车提成200元,可能卖一台5000元手机提成也是这些吧,这不免让人觉得尴尬。

目前,这个领域的新品是广汽的AION Y,以及比亚迪的元Pro,两者刚刚发布,都没上榜

此外,在媒体的一些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大众对于小米在5-10万元市场取得突破还是很期待的。

估计小米 汽车 的第一款发布,也会在12-18个月以后了。但以小米的现在的实力,小米过往在手机、电视领域弯道超车的经验看,评价君觉得小米应该还是会给大家带来惊喜的。

我们看到,在宣布进入 汽车 市场后,雷军发表了很多感慨,也展示了小米1080亿的现金,这些都是十分罕见的。原因无他, 汽车 市场的资金需求,技术需求,市场运营能力,对企业的要求都是极高的,苹果、华为尚未推出整车产品,小米从决定“全资造车”开始,就必须全力以赴了。

“ 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5到10年的准备,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面对征程。 ”显然,这是一条路阻且长的道路,让我们见证小米的努力吧。

标签: #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