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汽车 车-黑豹汽车驾驶室配件新款

tamoadmin 0
  1. 为什么没有后置前驱的车?
  2. 坦克的发展史
  3. 二战重型坦克对比
  4. 斯大林坦克的IS-3
  5. 谁来介绍下二战苏联斯大林(is)系列坦克?
  6. 苏联SU-76履带式轻型自行火炮有哪些特点?

打开车门进入车辆驾驶室,拉起下横杆,调整 座椅 前后位置,拨动侧把手,调整座椅高度位置,拉起内把手,调整座椅靠背角度。副驾驶的靠背角度也需要通过拉起内把手来调节。副驾驶的前后位置也需要通过拉起下横杆来调整。汽车座椅高度的调整应根据驾

吉利汽车帝豪GS座椅高低怎样调节

打开车门进入车辆驾驶室,拉起下横杆,调整座椅前后位置,拨动侧把手,调整座椅高度位置,拉起内把手,调整座椅靠背角度。副驾驶的靠背角度也需要通过拉起内把手来调节。副驾驶的前后位置也需要通过拉起下横杆来调整。

黑豹汽车 车-黑豹汽车驾驶室配件新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汽车座椅高度的调整应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臂长、 方向盘 远离车身的位置等因素,最佳座椅高度应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头部与汽车顶部至少有一拳的距离,座椅调节过高,车辆颠簸时头部容易碰到车顶,影响驾驶;其次,围绕方向盘进行调整。根据不同人的身高和臂长,需要考虑手自然伸展,容易旋转,手肘和肩膀放松,握方向盘的高度比肩膀低10厘米左右。

此外,当驾驶员眼睛直上时,视线可以落在前挡风玻璃的中心线上,这样可以保持最佳视野。上车后,你要明确调整的顺序。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座椅的高度,坐直,向前看,保证车外视野好。但是不能调得太高,因为你在颠簸的时候,头很可能会撞到车顶,如果调得太高,仪表盘可能会反射折射,影响你对仪表盘上信息的阅读。

黑豹汽车 车-黑豹汽车驾驶室配件新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吉利汽车都有什么型号

吉利汽车系列现在哪款车更好!

汽车选择帝豪GL就不错了,设计时尚,动力充足。SUV越来越好了。1.8T和2.0L动力好,通过性好。

黑豹汽车 车-黑豹汽车驾驶室配件新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取决于你的预算。我觉得博瑞不错。中型车,空有很多房间,被称为最漂亮的国产车。

这取决于你的购车预算和你喜欢的车型。对于汽车,帝豪GL擅长10万元左右,SUV建议约伯。

不知道你喜欢吉利的SUV还是轿车。我推荐吉利的GS、博越、帝豪GL考虑这三款车型。

吉利汽车目前有哪些车型?

是的,吉利已经完全收购了沃尔沃。吉利目前销售的车型有:Freeship (CK-1)、金刚(LG-1)、金鹰(LG-3)、袁晶(FC-1)、熊猫(LC-1)、帝豪(FE-1、FE-2)、黑豹、中国龙(CD-1)等。

吉利汽车有哪些车型?

吉利汽车有远景系列、帝豪系列、博系列、宾系列。其中,远景系列包括远景汽车、远景X3、远景X6和远景S1。帝豪系列包括帝豪轿车、帝豪GL和帝豪GS。该系列包括博瑞约伯。斌系列包括斌瑞和岳斌。新车型包括嘉际MPV、星月轿跑车SUV、未来科技SUVicon、大型空 SUV郝跃。

吉利有哪些品牌——宝腾、莲花、沃尔沃?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最快的自主品牌,吉利在收购宝腾、莲花后,逐渐成为全球品牌。如今的吉利也不满足于此,与沃尔沃联合推出了全新的子品牌——Polestar(北极星)。Polestar1指导价145万,可以说是直接针对宝马M、 奔驰AMG 、奥迪RS,年产量限制在500辆。

Polestar1由沃尔沃的Coupe概念车开发,外观与概念车相似。它的定位是一款双门四座的GT跑车。外观方面,Polestar1延续了沃尔沃家族的北欧“冷风”设计语言,简约中有着独特的优雅。其实前脸和S90有很高的相似度,雷神锤的大灯设计依然是最大的亮点,但是这款车的中网并没有用直瀑式的风格,而是换成了格栅式的设计。看来Polestar1也是有意和沃尔沃区分开的。

Polestar1的LOGO没有出现在中国网上,而是设计在引擎盖上,用了Polestar的北极星独立LOGO。为了强调这款车的性能,其实Polestar1的车身和包围都是碳纤维的,既美观又有利于减轻车身重量。

Polestar1的车身侧面看起来严肃了很多,就像S90的Coupe版本一样,但毕竟是高性能跑车,所以还是配备了一套21英寸的车轮和6活塞的刹车卡钳,运动气息浓厚。

车尾的造型还是很简单的,双C型尾灯延续了沃尔沃家族的设计,没有其他跑车那么张扬。

其实这款车的颜值和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有才》中的“北极星”**。他们都有繁华之美,也是那么从容淡雅。

内饰方面,Polestar1也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惊喜。它的整体内饰布局与S90几乎相同,是一种简单的美式和欧式风格。不过,这款车的内饰细节还是经得起推敲的。水晶齿轮、玻璃车顶、“零重力”座椅的配置似乎让人忘记了它是一辆性能车。

而且,这款车和其他四座跑车一样,只能说是后排空房间不尽人意,紧急情况下偶尔坐下也是可以的。一般来说,它是主人放东西的地方。

相比略显内敛低调的外观和内饰,Polestar1的表现有点“暴怒”。其动力总成由2.0T发动机和双后置电机组成,最大功率600马力,峰值扭矩1000牛·米,百公里加速不到3秒。 传动系统 匹配8AT变速箱,该车在纯电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150公里,是目前混动车型中纯电续航里程最长的跑车。

吉利车型很多,具体车型可以去汽车之家看看。

只有吉利的销售车型有:远景、远景X3、远景S1、远景X6、帝豪、帝豪GL、帝豪GS、博越、博越Pro、博瑞、博瑞GE、岳斌、宾瑞、嘉际、星月。

吉利汽车目前有多少车型?

你好:吉利汽车有:帝豪、帝豪gl、博瑞、岳斌、博越、袁晶S1、星月、袁晶、宾瑞、X3、x6,选择性高!装备齐全。5-20万价格的国民好车!希望能帮到你!

吉利汽车目前的价格从5万多到20万不等。车型相当齐全,有轿车、掀背车、MPV。你可以在线浏览。

远景系列:远景汽车、远景X3、远景X6

帝豪系列:帝豪轿车、帝豪GS、帝豪GL

斌系列:岳斌斌瑞

系列:约伯博瑞

MPV:嘉际

小型SUV:ICON

电动:帝豪EV

几何:几何a

吉利目前有19款车型,包括LECKER!

现在买吉利汽车哪个系列最好?

一楼是正确的!有一个愿景,博瑞,约伯。

只开三年就换车的建议,独立又便宜。如果你打算开3年以上,我们合资吧。

力帆的老板给儿子买了3000万的布加迪威龙,力帆汽车是国内公认质量最差的品牌之一,其摩托车也是通过购买本田发动机廉价出售。发展?开发他们的私人豪车和豪宅。

中国人喜欢买美国车,我们也应该参考美国人喜欢买什么车。百度2015年美国汽车销量排名。

性价比要从质量、安全、舒适、维护成本、故障率、未来保值等方面考虑。

质量百度对国内车企质量的排名。汽车之家,这款车的首页还是同价位车型,质量反馈区在论坛。

目前,汽车安全等级唯一可信的标准是碰撞试验。最近北美70%的优秀IIHS碰撞测试车型是日本的,德国的垫底。德国人是不是把最差的车卖给了美国,把最好的车卖给了中国?哈哈~ ~如果你不信服,可以找我要事故,留下邮箱。把画挂在这里很容易。

Xi部队的车几乎都是日本车,只有外事活动使用平台制作的大红旗。。

这也是周13年与日本谈判的公务用车。

南京的出租车里全是丰田凯美瑞和日产天籁。***已经是日产的天下了。

事实上,抗日思潮已经成为中国有意识地转移官民矛盾的工具

中国魔鬼般的砸烧闹剧过后,国家以后不会轻易批准释放你,砸车成为过去。

几乎所有的汽车都有日本“血统”。无论你是奔驰、宝马、奥迪还是保时捷,尤其是电控部件、电控模块和自动变速器这三大关键部件,整个世界几乎都被日本垄断了。

中国汽车特别依赖日本零配件,三菱发动机在中国或多或少都有使用,红旗、奇瑞、吉利、比亚迪等等。

苹果手机有三分之一的日本部件。

没有日本零件电脑和手机,地球就不存在。

也是日本富士施乐公司制造的,日本。

这意味着只要你买了一辆车,不管它是什么,你都是在向日本捐赠。面对经济全球化,***日货是一个笑话,也是一个悖论。***日货,要从烧、砸电脑、砸手机做起!不然就是瞎起哄!

本田一直走的是自然吸气路线,但从发动机整体技术上来讲,本田绝对要胜过大众。本田不搞涡轮的时候,大众还在化油器的桑塔纳时代。

本田的发动机世界闻名,历史悠久。本田从摩托车起家,摩托车的关键是发动机,所以本田几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发动机。而且是日本前五大厂商中唯一参加过F1比赛的。1983年,本田重返F1赛场,用1.5L V6发动机创造了600马力的神话,一举击败法拉利、福特、保时捷。1987年,它创造了1050马力的新神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厂商在小排量平台上创造出如此大的马力。

思域曾经有一个神话也是本田创造的,那就是B16B红发动力,1.6L自然吸气发动机达到了190马力。这个数据简直可怕。现在连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都达不到几十年前本田红发动力的水平。

而且本田也是全球第一个突破美国最严格排放标准的品牌,可见本田在发动机技术上的优势一点也没有。目前人们的车之所以没有那么高,主要是为了保障使用寿命。大家都知道大功率机器寿命不长。

变速箱方面,奔驰、宝马都用日本爱信变速箱,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最好最耐用。所以你自己品牌的变速箱不会差。但是,由于车辆等级和价格的因素,可能会有不同的等级。

底盘方面,丰田本田一直被模仿,所以从未被超越(汽车质量问题百度:全球最可靠发动机排名全球最不可靠发动机排名全球变速器制造商前三,全球 轮胎 前十)

总之,故障率低,油耗低,日系是家用最实用的选择。推荐丰田卡罗拉Vios卡罗拉和本田思域戈锐封帆,以后可以省不少钱!

吉利汽车有哪些风格?

“博”产品:博瑞GE MHEV(轻混)、博瑞GE PHEV(插混)、新博瑞(燃油)、博越(SUV)

“斌”产品:宾瑞(轿车)、岳斌(SUV)

“帝豪”家族:帝豪(轿车)、帝豪GL(轿车)、帝豪GS(跨界SUV)

“远景”家族:远景(轿车)、远景SUV(SUV)、远景S1(跨界SUV)、远景X3(SUV)和远景X1(SUV)

MPV:嘉际

纯电动 汽车:帝豪GSe(SUV)、帝豪EV450(轿车) 吉利汽车帝豪GS座椅高低怎样调节 吉利汽车都有什么型号 @2019

为什么没有后置前驱的车?

M26“潘兴”坦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国陆军的重型坦克,专为对付德国的虎式坦克而设计,美国人于1943年4月开始改造搭载90毫米炮的T26新型重型坦克。后来的M26就是T26的改良型T26E3,这种车型勉强在二战结束前服役,1945年1月投入实战20辆。同时,为了抵抗德军神秘的“虎王”重型坦克,又急忙试制出在T26E3的基础上搭配长身管90毫米炮的T26E4,并于1945年3月投入了实战。比起高大的M4“谢尔曼”系列坦克,其低平而良好的防弹车形更具现代色彩,它的主炮威力和装甲厚度比起以往所有的美国坦克,都有飞跃性提高。M26“潘兴”由于服役晚,在二战中未发挥其作用,真正的活跃表现却是在朝鲜战争与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较量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但美国人并不甘心坦克技术上的劣势,于1942年,即研制出第一辆重型坦克T1E2,后来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该坦克的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黑豹”中型坦克,但却赶不上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为了改变M6重型坦克的劣势,美国发展了两种坦克,一种是T25,一种T26。这两种坦克都用新型的T7式90mm火炮。其中T26得到了优先发展,其试验型有T26E1、T26E2和T26E3三种型号。其中T26E1为实验型;T26E2装一门105mm榴弹炮,后来又发展为M45中型坦克;T26E3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于1945年1月定型生产,称为M26重型坦克,以美国名将“铁锤”约翰.J.潘兴将军命名。该坦克开始时是作为重型坦克定型的,到了1946年5月改划为中型坦克类。

M26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发动机室。该车有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副驾驶员(兼前机)位于右侧,他们的上方各有一扇可向外开启的舱门,门上有一具潜望镜。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稍靠前,为了使火炮身管保持平衡,炮塔尾部向后突出。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手和装填手在左侧。指挥塔位于炮塔顶部右侧。炮塔顶部装有一挺高射机枪,炮塔正面中央装有一门火炮,火炮左侧有一挺并列机枪。

潘兴”装载的发动机是由福特公司开发的GAF型V形8缸液冷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68千瓦,在转速2600r/min时,功率为500hp。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是装甲车的标准发动机,发动机因用一种新型双室汽化器而降低了高度。其公路速度为48.3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也达到20千米/小时以上。公路行程达到200千米,“潘兴”的机动能力较德国“虎王”强很多。

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安装有液力变矩器,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变矩,减少换档次数,从而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行星变速箱只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装置用了一根既能变速又能转向的操纵杆,故容易操纵。行动装置用独立扭杆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第1、2、4和6负重轮处均装有减振器。第1负重轮平衡肘和诱导轮曲臂之间装有补偿机构,用以自动调整履带松紧度。其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传动装置由行星减速器、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箱、双差速转向机构和单级齿轮式侧减速器等组成。传动装置的部件(侧减速器除外)都装在一个箱体内,该箱体与发动机曲轴箱固定在一起。行动装置每侧面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和5个托带轮,履带裙板由4小块组成,仅遮住托带轮的上部。履带为金属-橡胶结构,履带宽为609mm或584mm。M26坦克的车体为焊接结构,其侧面、顶部和底部都是轧制钢板的,而前面、后面及炮塔则是铸造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mm,前下装甲板厚76mm;侧装甲板前部厚76mm,后部厚51mm;后面上装甲板厚51mm,下装甲板厚19mm。炮塔前装甲板厚102mm,侧面和后部装甲板厚76mm,防盾厚114mm。车内设有专用加温器,供驾驶室和战斗室的乘员取暖。

“潘兴”T26E3的主炮为90毫米M3型坦克炮,T26E4为90毫米T15E2型坦克炮。两者都是美军90毫米高的改造产物,这与德国坦克炮发展思路相似,起因无非是高具有与坦克炮同样的高初速特征。M3炮身长50倍口径,T15E2炮身长70倍口径。如同德国的“虎”式装载56倍口径的KwK36,而“虎王”装载71倍口径的KwK43,“潘兴”火炮配用曳光被帽穿甲弹、曳光高速穿甲弹、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基数70发。其中被帽穿甲弹的弹丸重11kg,在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22mm,在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06mm。高速穿甲弹的弹丸重7.6kg。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99mm,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56mm。火炮射速为8发/分。比较双方的攻击力,若“虎”式KwK43和“潘兴”的M3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的话,KwK43处于优势;都使用高速穿甲弹则不相上下。KwK43和T15E2相比,若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KwK43处于优势,使用高速穿甲弹则T15E2处于优势,但高速穿甲弹的弹芯需要金属钨做原材料,德国无此矿产,所以很少配发部队。但美军却大量装备,并特别强调:如果遇到德国的重型坦克,应大量使用高速穿甲弹火控装置包括炮塔的液压驱动装置和手操纵方向机、观瞄装置、象限仪和方位仪等。炮塔可由炮长或车长操纵,当车长发现重要目标需直接操纵炮塔时,炮长的操纵装置便自动切断。

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度,炮塔旋转 360°需17秒,高低射界为-10度到+20度,而德国“虎王”的炮塔在液压驱动下旋转360°需要19秒,火炮俯仰角度范围为-8°-17°。瞄准装置有两种:一种是供直接射击用的潜望式瞄准镜和望远式瞄准镜;另一种是供间接射击用的方位仪和象限仪,与攻击力相关的还有瞄准镜的性能。德国“虎王”的瞄准器是TZF9d型,倍率为3-6倍,有效距离3000米。M26“潘兴”的瞄准镜用M70F或M71C,其中M70F为1.44-6倍,M71C为5-8倍。另外,“潘兴”还装备了M19方位角度指示器、M1象限仪和M9高低仪。后期生产的M26坦克上还装有火炮稳定器。武器是一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其中一挺是并列机枪,另一挺是前机枪。12.7mm机枪的基数为550发,7.62mm机枪的基数为5000发。

M26坦克的变型车主要有M44装甲输送车等,改进型车主要有M46中型坦克等。M26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下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

坦克的发展史

后置前驱是汽车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构型,因其导致车辆的重心过于靠后,而用作驱动的前轮承载较低,故此很不利于加速,此外爬坡也较为吃亏。

如果质量均匀那么前置和后置都没有区别

扩展资料

少量坦克取后置前驱布局,例如黑豹坦克、M3李将军坦克和M4谢尔曼。

它一直是汽车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驱动布局,仅由少数原型和概念车使用,例如1937年的“Howie-Wiley机枪架”(绰号“Belly-Flopper”),Buckminster Fuller的1933年Dymaxion汽车,由于后轮转向和1947年格雷戈里轿车,它能够在其轴距内转动。

正如Rover Group(GB)的发明者 - 工程师迈克尔·巴斯内特(Michael Basnett)的专利申请所证明的那样,人们对开发未来汽车的使用理念感兴趣,他提出了一种前驱动桥设计,后部扁平发动机结构。

根据该专利,该布局被设计成在碰撞性能方面是有利的,通过增加前部褶皱区域,允许更大的造型自由度,通过降低的噪音,振动和刺耳性来增强骑行,并且在降低的重心中提供改进的处理,制动和滚动特性。它的主要缺点是驱动轮上没有重量,特别是在重量转移到后部的情况下,在加速度很大的情况下 。

1932年,位于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的Coleman Motors公司首席设计师Harleigh Holmes设计并制造了一款名为Maroon Car的汽车原型车,该车型用后置式V-8发动机进行前轮驱动。只有一辆建成,车辆从未投入生产。

百度百科-后置前驱

二战重型坦克对比

早期

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变速箱或电动机,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

坦克战斗全重7~28吨,一个人嘲笑坦克像个大水箱(tank),谁想到这个名称便以此传来了。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能装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

“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功率比重量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配备机枪及小口径火炮,多进行追击及长距离侦察任务,但装甲较步兵坦克弱得多。

中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令盟军坦克无法招架。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德军的魏特曼上尉驾驶虎式坦克击毁了英军25辆坦克、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布伦通用载具。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越野性较差、突击作战能力弱,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而且需要较大的车体保持内部良好的分隔,减少车员因燃油或被火灾殉爆的机会。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虎式坦克的威力可见一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并且实施闪击战。

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而在著名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出动了2,928辆坦克,苏军更是出动了5,128辆坦克投入战斗,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现代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越野和防护性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和越野性能和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现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制的,这些坦克的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越野速度35—55公里每小时,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72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载有3—4名乘员。

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05—155毫米口径加农炮,直射距离一般在1800—2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7—10发,基数为42—65发。

扩展资料:

坦克是一个复杂的战斗机器。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它的驾驶室位于前部,战斗部分位于中部,炮塔就在这里。炮塔上装有一门火炮,并且安装了高射机枪。坦克的后部装有发动机。

坦克里一般配置四个乘员,包括驾驶员、车长、炮长和装填手。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T-62主战坦克开始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

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百度百科-坦克

斯大林坦克的IS-3

M26

M26“潘兴”坦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国陆军的重型坦克,专为对付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而设计,美国人于1943年4月开始改造搭载90毫米炮的T26新型重型坦克。后来的M26就是T26的改良型T26E3,这种车型勉强在二战结束前服役,1945年1月投入实战20辆。同时,为了抵抗德军神秘的“虎王”重型坦克,又急忙试制出在T26E3的基础上搭配长身管90毫米炮的T26E4,并于1945年3月投入了实战。比起高大的M4“谢尔曼”系列坦克,其低平而良好的防弹车形更具现代色彩,它的主炮威力和装甲厚度比起以往所有的美国坦克,都有飞跃性提高。M26“潘兴”由于服役晚,在二战中未发挥其作用,真正的活跃表现却是在朝鲜战争与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较量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以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数量优势来对付德国坦克的质量优势,但美国人并不甘心坦克技术上的劣势,于1942年,即研制出第一辆重型坦克T1E2,后来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又发展成M6重型坦克。该坦克的性能虽然优于德国的“黑豹”中型坦克,但却赶不上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为了改变M6重型坦克的劣势,美国发展了两种坦克,一种是T25,一种T26。这两种坦克都用新型的T7式90mm火炮。其中T26得到了优先发展,其试验型有T26E1、T26E2和T26E3三种型号。其中T26E1为实验型;T26E2装一门105mm榴弹炮,后来又发展为M45中型坦克;T26E3在欧洲通过了实战的考验,于1945年1月定型生产,称为M26重型坦克,以美国名将“铁锤”约翰.J.潘兴将军命名。该坦克开始时是作为重型坦克定型的,到了1946年5月改划为中型坦克类。

M26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发动机室。该车有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副驾驶员(兼前机)位于右侧,他们的上方各有一扇可向外开启的舱门,门上有一具潜望镜。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稍靠前,为了使火炮身管保持平衡,炮塔尾部向后突出。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手和装填手在左侧。指挥塔位于炮塔顶部右侧。炮塔顶部装有一挺高射机枪,炮塔正面中央装有一门火炮,火炮左侧有一挺并列机枪。

潘兴”装载的发动机是由福特公司开发的GAF型V形8缸液冷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68千瓦,在转速2600r/min时,功率为500hp。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是装甲车的标准发动机,发动机因用一种新型双室汽化器而降低了高度。其公路速度为48.3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也达到20千米/小时以上。公路行程达到200千米,“潘兴”的机动能力较德国“虎王”强很多。

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安装有液力变矩器,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变矩,减少换档次数,从而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行星变速箱只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操纵装置用了一根既能变速又能转向的操纵杆,故容易操纵。行动装置用独立扭杆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第1、2、4和6负重轮处均装有减振器。第1负重轮平衡肘和诱导轮曲臂之间装有补偿机构,用以自动调整履带松紧度。其动力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传动装置由行星减速器、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箱、双差速转向机构和单级齿轮式侧减速器等组成。传动装置的部件(侧减速器除外) 都装在一个箱体内,该箱体与发动机曲轴箱固定在一起。行动装置每侧面有6个双轮缘负重轮和5个托带轮,履带裙板由4小块组成,仅遮住托带轮的上部。履带为金属-橡胶结构,履带宽为609mm或584mm。M26坦克的车体为焊接结构,其侧面、顶部和底部都是轧制钢板的,而前面、后面及炮塔则是铸造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mm,前下装甲板厚76mm;侧装甲板前部厚76mm,后部厚51mm;后面上装甲板厚51mm,下装甲板厚19mm。炮塔前装甲板厚 102mm,侧面和后部装甲板厚76mm,防盾厚114mm。车内设有专用加温器,供驾驶室和战斗室的乘员取暖。

“潘兴”T26E3的主炮为90毫米M3型坦克炮,T26E4为90毫米T15E2型坦克炮。两者都是美军90毫米高的改造产物,这与德国坦克炮发展思路相似,起因无非是高具有与坦克炮同样的高初速特征。M3炮身长50倍口径,T15E2 炮身长70倍口径。如同德国的“虎”式装载56倍口径的KwK36,而“虎王”装载71倍口径的KwK43,“潘兴”火炮配用曳光被帽穿甲弹、曳光高速穿甲弹、曳光穿甲弹和曳光榴弹。基数70发。其中被帽穿甲弹的弹丸重11kg,在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22mm,在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06mm。高速穿甲弹的弹丸重7.6kg。914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99mm,1829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56mm。火炮射速为8发/分。比较双方的攻击力,若“虎”式KwK43和“潘兴”的M3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的话,KwK43处于优势;都使用高速穿甲弹则不相上下。KwK43和 T15E2相比,若都使用通常的穿甲弹,KwK43处于优势,使用高速穿甲弹则T15E2处于优势,但高速穿甲弹的弹芯需要金属钨做原材料,德国无此矿产,所以很少配发部队。但美军却大量装备,并特别强调:如果遇到德国的重型坦克,应大量使用高速穿甲弹火控装置包括炮塔的液压驱动装置和手操纵方向机、观瞄装置、象限仪和方位仪等。炮塔可由炮长或车长操纵,当车长发现重要目标需直接操纵炮塔时,炮长的操纵装置便自动切断。

火炮的方向射界为360度,炮塔旋转 360°需17秒,高低射界为-10度到+20度,而德国“虎王”的炮塔在液压驱动下旋转360°需要19秒,火炮俯仰角度范围为-8°-17°。瞄准装置有两种:一种是供直接射击用的潜望式瞄准镜和望远式瞄准镜;另一种是供间接射击用的方位仪和象限仪,与攻击力相关的还有瞄准镜的性能。德国“虎王”的瞄准器是TZF9d型,倍率为3-6倍,有效距离3000米。M26“潘兴”的瞄准镜用M70F或M71C,其中M70F为1.44-6倍,M71C为5 -8倍。另外,“潘兴”还装备了M19方位角度指示器、M1象限仪和M9高低仪。后期生产的M26坦克上还装有火炮稳定器。武器是一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其中一挺是并列机枪,另一挺是前机枪。12.7mm机枪的基数为550发,7.62mm机枪的基数为5000发。

M26坦克的变型车主要有M44装甲输送车等,改进型车主要有M46中型坦克等。M26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下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

M26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41900kg

车长 8.65m

车宽 3.51m

车高 2.78m

引擎 Ford GAF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0/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61/n.a. km

乘员 5人

火力装备 90mm Gun M3 (T7) ; 2x.30 caliber MG M1919A4

90mm:70发 ; .30:5000发

装甲 13-114mm

爬坡度 31度

通过垂直墙高 1.17m

越壕宽 2.44m

涉水深 1.22m

德国虎2式坦克

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 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虎王”重型坦克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它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 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不过“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国重型坦克一样,弱点在于它的机动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单位功率较低,且行动装置也经常出问题,所以这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环节。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参战,接着又在7月在波兰作战,第503坦克营的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也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由于技术原因,这两个连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到1944年8月结束之前,这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毁了。此后,“虎王”坦克参加了东西两线很多战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战役。尽管机动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经验的坦克手里,“虎王”是一种威力很强大的坦克,它火力强大,防护超群。不过由于“虎王”坦克生产数量少,参战时间短,并没有对二战的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

乘员人数- 5

重量 - 69.8 吨

体积 长: 10.29m (车身长: 7.3m), : 3.75m, 高: 3.09m, 离地高度: 0.49m

装甲 - 车身: 前装甲 100-150mm, 侧装甲和后装甲 80mm, 底部和顶部装甲 28mm; 炮塔:前装甲 180mm, 侧装甲和后装甲 80mm, 顶部装甲 42mm.

武器 - 1 x 88mm主炮-- 型号:88cm KwK 43 L/71 (72-84 rounds), 2 x MG 34 kal. 7.92mm机关枪 (5850 一轮)

最大时速: 41 公里/小时

巡视半径: 170 km , 越野半径: 120 km

燃料消耗 - 750加仑/100公里

跨越障碍物能力 - 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碍物, 1.9米深的水域, 2.5m宽的壕沟

对地压力 - 1.02 公斤/平方厘米

S2坦克

在斯大林-1重型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装备了"虎"1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火炮口径为88mm,可发射碳化钨芯穿甲弹、被帽榴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其中穿甲弹的初速为930m/s,在1000m的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40mm。而‘斯大林’-1重型坦克使用的是85mm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1重型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斯大林’-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这为‘斯大林’-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被 批准投产。这是因为在彼得罗夫将军领导下,另一个设计小组在半个月内制造出一个装122mm 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1943年10月31日,该型坦克被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斯大林’-2重型坦克。

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分别用铸造和焊接结构,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部分、战斗部分和动力-传动部分。该车配有4名乘员。

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其前方的上装甲板上开有观察孔。有的车上设有要开关驾驶窗,但只能供驾驶员观察,不能由此出入。驾驶员上下车时必须经过炮塔门或车底安全门。

车长和炮长位于炮塔内左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 可使车长获得更好的视界。车长指控塔为固定式,呈圆柱形,周围有6具观察镜,顶部有1扇舱门。装填手位于炮塔内右侧,他有1具潜望镜和单独的舱门。

主要武器是1门M1943II-25M型122mm火炮,该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装有双气室炮口制退器,用立楔式炮闩、液压式驻退机和液气复进机。火炮方向射界为360度,高低射界为-3度——+20度。火炮可发射?光穿甲弹弹丸重25kg,初速781m/s,在1000m距离上垂直穿甲厚度为160mm;杀伤爆破榴弹弹丸重24.94kg最大射程14600m。武器共有4挺机枪:1挺与火炮并列机枪、1挺安装在车首的II型7.62mm 前机枪、1挺安装在炮塔后部的II型7.60mm后机枪和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的II、IIIK型12.7mm机枪的基数为945发。发动机为B-2- ‘斯大林’型V形12缸水冷柴油机,在转速2000r/min时功率为513hp。传动装置由机械式手操纵变速箱、二级行星转向机构及侧减速器等组成。变速箱为横轴式,有高、低速挡位。该2个档位又各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因而该变速箱共有8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有较大的变速范围,从而有利于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驶速度。该二级行星转向机构,在变速箱两侧各装有一个,均由一个行星排、一个闭锁离合器和大、大小 两个制动器组成。驾驶员可根据路面和地形条件通过操纵杆分别操纵左、右两侧的行星转向机构,获得所需要的转向半径,其中有两个规定转向半径。当坦克以规定转向半径转向时,转向功率消耗较小。驾驶员通过操纵杆还可使两侧的二级行星转向机构同时处于相同的工作状态,使坦克在变速箱的各个档以可获得两种直线行驶速度或停车,从而有利于提高坦克的机动性。由于二级行星转向机具有这些特点,苏联后来的T54/55坦克和T62坦克也都用了这种转向机构。

行动装置用扭杆悬挂装置和干销式履带,每侧的6个负重轮是全金属的,无橡胶轮缘。履带板为铸钢件,它有两个啮合孔和一个诱导齿。履带通过调整装置来调整松紧程度。

车体和炮塔的装甲板厚度分别为:车体前上装甲板倾角70度,厚120mm,侧面装甲板厚89-90mm,后部装甲厚22-64mm,底部装甲板厚19mm,顶部装甲板厚25mm。炮塔装甲板厚30-102mm。炮塔内安装有四氯化碳手提式灭火器

‘斯大林’-2重型坦克共生产了2250辆,其火力优于德军的"虎"1重型坦克。为了对付苏军的这种坦克,德国于1944年又研制出一种火力更猛、装甲防护力更强的"虎"2重型坦克,即"虎王"坦克。

变形车

‘斯大林’-2重型坦克的变形车有‘斯大林’Y-122自行火炮和‘斯大林’Y-152自行火炮。

为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苏军决定发展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苏联国防委员会于1943年1月4日发布命令:必须在25天内以KB-1C重型坦克底盘为基础,设计出152mm自行加榴炮。2月7日,C 特罗扬诺夫领导的设计小组和车里雅宾斯克坦克城的工种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出样车,定名为CY-152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的炮座可以换装122mm火炮,构成CY-122自行火炮。‘斯大林’-2重型坦克研制出来后,这两种自行火炮都改用‘斯大林’-2坦克底盘,并更名为‘斯大林’Y-122自行火炮和‘斯大林’Y-152自行火炮。

‘斯大林’Y-122自行火炮有两种型式:一种安装A-19型122mm火炮,另一种安装II-25C型122mm火炮。后者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装有炮口制退器。‘斯大林’Y-122自行火炮的战斗全重41.2t,乘员5人,基数40发,1944年生产了2510辆安装M- 1944L/45A-19型122mm火炮的‘斯大林’Y-122自行火炮。该炮可发射重25kg的榴弹,射程为13000m。

‘斯大林’Y-152自行火炮的战斗全重41.8t,乘员5人,安装1门MII-20型152mm加农榴弹宛,可发射重48.5kg的穿甲弹和重43.5kg的榴弹,基数20发。榴弹的射程约9000m。该炮的射速较低,但可在相当远的距离上用穿甲弹摧毁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一个自行火炮团一次摧毁了德军12辆"虎"式重型坦克和7辆"象"式坦克歼击车。‘斯大林’Y-152自行火炮由于车内只能携带20发炮弹,致使其作战效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斯大林’-2重型坦克主要战技性能

战斗全重

45t

乘员

4人

车长(炮向前)

9.6m

车体长

6.36m

车宽

3.12m

车高

2.71m

履带中心距

2.48m

履带接地长

4.36m

车底距地高

0.3m

主要武器

1门122mm火炮

武器

3挺7.62mm机枪;1挺12.7mm机枪

基数

122mm:28发

7.62mm:2330发

12.7mm:945发

发动机功率

513hp

最大公路速度

37km/h

最大越野速度

19km/h

平均速度

24km/h

储油量

517L

最大公路行程

240km

最大越野行程

208km

单位压力

0.79kg/cm2

越壕宽

2.48m

过垂直墙高

0.99m

爬坡度

36.

涉水深

1.45m

通信设备

电台和车内通话器

装甲厚度

19-120mm

综合性能还是前苏联IS2 斯大林2号好一点吧!

谁来介绍下二战苏联斯大林(is)系列坦克?

斯大林-3型重型坦克

1944年10月21日,703工程被送往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装甲试验场,开始进行跑车试验。通过了跑车试验后,苏联军方又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成功后,703工程随即向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做了汇报表演。两位元帅于1944年11月将表演结果反馈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表示认可并且命令703工程以ИС-3 的正式编号列入苏军装备并立即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组织它的批量生产。 IS-3 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6.5吨,乘员4人,分别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

IS-3 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驾驶员位于驾驶室正中央,他的上方有1个向右打开的三角形舱门,舱盖上有1具潜望镜。而它的前辈IS-2没有驾驶员舱门,驾驶员只能从炮塔舱门或车底安全门出入。IS-3 重型坦克则大大的方便了驾驶员的出入动作。在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地板上,布置有1个圆形的车底安全门,供乘员在紧急情况下脱出之用。车长位于炮塔左侧,有1个向前打开的舱盖和1具装在舱门顶部的ТПК-1周视潜望镜。这样以来,IS-3 的车长视野甚至还不如装备有车长指挥塔的IS-2好。但是由于没有指挥塔,降低了IS-3的高度,减小了被敌方发现的概率。炮长的位置在车长的前下方,装填手在炮塔的右侧,他也有1个向前打开的舱盖和1具МК-4潜望镜 。动力室在炮塔的后方,里面布置有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变速箱、油箱、冷却装置和侧减速器等。车尾装甲板上布置有2个平行的圆形动力装置检查窗和1个炮管行军固定器。车尾上装甲板的连接方式和ИС-2、Т-34相同,都是用2个铰链连接在车尾下装甲板上。如果要对动力传动系统做大的维修或更换的话,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整个车尾上装甲板放下,当然代价是削弱了车尾的防护能力。 IS-3 重型坦克的主武器和IS-2的完全一样,同样是1门D-25Т1943年型122毫米火炮,身管长度为43倍径,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3-20度。射击俯角小,是苏联坦克的一个通病。为了追求完美的防弹外形降低炮塔高度,又不得不给布置在火炮尾部上方的反后坐装置留出足够的空间,苏联设计师只好在射击俯角上做出了让步。IS-3 重型坦克的为分装式,因此射速较慢,只有1.5-2发/分。基数和IS-2一样为28发,包括10发穿甲弹和18发高爆榴弹。被帽穿甲弹丸重25.1千克初速为78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60毫米厚匀制钢装甲板,在2000米距离上则可以击穿120毫米厚匀制钢装甲板。榴弹重27.3千克,初速760米/秒,最大仰角射击时射程可达16000米。炮长通过1具ТШ-17 望远式瞄准具瞄准射击。IS-3 的副武器为1挺安装在装填手舱门处环行枪架上的12.7毫米ДШК高射机枪和1挺7.62毫米DT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炮塔左后部的7.62毫米DТ机枪。其中,DШК高射机枪由装填手手动击发,DТ并列机枪和炮塔后机枪则分别由炮长和车长操纵。IS-3的火炮威力虽然强大,但是射击俯角太小,射速慢基数也太少;再加上Д-25Т是由陆军野战加农炮改进的,射击精度并不是很好,因此和战后装备90毫米火炮的美军M-46、M-47和M-48相比,ИС-3的火力并不能算理想。

IS-3 重型坦克拥有它那个时代最强的防护力,其车体和炮塔的倾斜装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护力。直到现在,IS-3 的装甲重量占战斗全重的比率仍然是世界各国所有坦克里最高的,它卓越的防护性能由此可见一斑。IS-3 后部的装甲板也和ИС-2重型坦克、Т-34中型坦克一样向后倾斜。IS-3 的车首前装甲板2侧各挂2块履带板,车尾下装甲板上也可以挂2块,这些履带板同样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此外,IS-3 还可以在车尾携带2个大型的发烟罐,各部位装甲厚度及倾角见后表。 1943年12月27日,苏联新的重型坦克研制工作开始了。最初的设计是基洛夫工厂在安装Д-10Т 100毫米坦克炮的ИС-100 上开展的。第一种样车于1944年夏秋问世,被命名为ИС-4 也就是245工程。

经过1944年10月的测试后,245工程项目终止。这个ИС-4 和以后批量生产的ИС-4 没有什么关系。

1943年7月,车里雅宾斯克工厂开始了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新坦克应具备更强的火力和防护性能以适应战后更恶劣的战场环境。工程开始的***是Л·С·托洛亚诺夫(Троянов),而后又改为Н·Ф·巴拉吉(БалЖи),工程代号“К”项目。但是从1944年初开始,改为701工程。1944年3月,样车通过审查和测试。1944年4月8日,工厂接到了批量生产任务。

初期的ИС-4 共有3种样车,主要差别在主武器上:3种样车分别安装Д-25Т122毫米火

炮、С-34-II 100毫米火炮和С-34-I 100毫米高弹道性能火炮。1944年秋季,开始了各样车之间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虽然С-34-I 100毫米高弹道性能火炮威力最大,但其可靠性仍然存在短时间内无法克服的问题。因此装备С-34-I 的样车首先出局。剩下的122毫米和100毫米展开了竞争。Д-25Т122毫米火炮和С-34-II 100毫米火炮在威力上没多大差距,但100毫米火炮更轻,射速更快,炮弹轻便于装填,还不用炮口制退器。但是最后还是传统观念占了上风:122毫米火炮生产线早已成熟,可以大量生产,储备也比较多,可以利

用战争期间大量生产出来的剩余,火炮防盾及开口比较大,炮架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和后坐力,便于升级到130毫米乃至152毫米。因此,最终定性的ИС-4 还是用了122毫米火炮。1944年9月,701工程又改进了传动装置。

1945年4月底,701工程被列入苏军装备,并获得ИС-4 的正式编号。在正式生产以前,701工程又加大了车宽和炮塔前装甲的厚度。1945年5月初,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和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ИС-4 重型坦克。

IS-4

ИС-4 的主武器是1门Д-25Т122毫米火炮,火炮有1个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后来,ИС-4 还装备了钨合金穿甲弹。ИС-4 的武器是1挺ДШК 12.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ДШК12.7毫米高射机枪。ИС-4 的炮塔前装甲厚250毫米,车首前上装甲厚140毫米,倾角60度,这在当时是几乎无法击穿的。ИС-4 的发动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体后部动力室内安装了1台由В-11柴油机(ИС-3用)А-701 12缸V型水冷4冲程机械增压柴油机,转速2100转/分时的功率为700马力(515千瓦)。А-701 是世界上第一种增压柴油机。发动机用风扇冷却,和以往的废气引射抽射系统有很大不同,可能是由于增压柴油机热负荷增加的缘故。动力传动装置为星型机械式。

截止1949年,ИС-4 在连续的小批量生产中只造出了250辆,和动辄上千的其他苏联坦克相比可谓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ИС-4 被送往远东。但是重达60吨的ИС-4 很难适用于远东糟糕的桥梁和道路。因此它们在那并不受欢迎。随后,全部的ИС-4 被封存起来。接着在经过一次传动装置减重的改进后,它们被很快抛弃了。 60吨重的IS-4于1947年出现,它的外表与IS-3不同,更接近老式的IS-2。其实它算是正宗的IS-2加强版,其车体就是在的基础上加长的,其炮塔前装甲增厚为250毫米,60多吨重的车体由一台700马力发动机带动,机动性只有虎式的水平。有趣的是,其冷却系统是和德国黑豹学来的,在两个圆型风扇下装有水散热器。

表面看上去,IS-4相当不错,不过它只生产了200到250辆就停产了,这怎么回事呢?看看苏军自己怎么说的吧(其实有一个原因是价格太贵,不过我们下面说的是其技术原因)

1)车体超重,坦克机动性却没有相应跟上,不符合苏军的坦克战术要求。

2)传动系统技术很不成熟,工作极不可靠。走上战场后经常“趴窝”。(60吨重的IS-4工程上难度较大,要求显得急功近利,对生产部门是极大的考验甚至不切实际)

3.更为致命的是,当车炮塔转30°时会导致整车翻车

苏联SU-76履带式轻型自行火炮有哪些特点?

IS坦克是一种苏联二战时代开始的坦克系列,它是以约瑟夫·斯大林(Iosif Stalin)的名字命名的。德国将它称为JS坦克,而俄文写作ИС坦克。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德国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冲击。、

IS-1

IS-1.系列的第一种坦克,库尔斯克战役后苏联将KV-85和KV-1S的设计结合加以更强的火力装甲而成,原型称为IS-85,生产后定名为IS-1。

IS-2

给它选定的火炮有两种:A-19 122 毫米火炮和BS-3 100 毫米火炮(它后来用在SU-100坦克歼击车和T-55坦克上),后者尽管有着更高的穿透力(500米处185 毫米对比150 毫米,有许多资料误将战后开发的新弹的一千米160 毫米穿深当成二战时D-25的穿深),却因为是新型火炮产能不足未入选。A-19火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它的缺点是分装使得射速慢(一分钟2发),在反坦克时是个重大缺陷,反坦克能力和17磅炮类似,都能在600-700米的距离上击穿黑豹的首上。但是德国人测试认为一旦黑豹以30度侧角面对该火炮,它就无法穿透首上,只能在一百米上击穿黑豹的首下装甲。。另外火炮的口径虽然提供了足供的榴弹杀伤力,在步兵支援时有重要意义,却和狭小的车内空间一起限制了载弹量使之仅有28发。IS-122坦克于是更名为IS-2进入生产。IS-2上首次用了二级行星传动装置。

IS-3

IS-3坦克,设计时代的方案有二四四工程、二四五工程和二四八工程三种,在占领柏林后的胜利阅兵式上出现,从未参与任何实质性的二战战斗。它的正面首上装甲为三块甲焊成的犁头式(Shchuka),最上部的一块上开有驾驶员出入舱,其中最主要的两块受弹面装甲为110 毫米相对垂直面56度,带有30度侧角,换算约为61度的装甲(经换算相当于230 毫米的垂直装甲,但很多中文资料误认为这是首上装甲的物理厚度此外尽管苏联出版物上它的首上三块板都有110,但实际顶上那一块仅有30多,不得不考虑窝弹区的缺陷)它的炮塔防护极大加强,但是火力相对并不出色,只有五百米150毫米一千米130毫米垂直穿深,因此无法击穿虎王的首上和炮塔正面,但虎王能在一定的距离击穿它的首上(它的首上要加算侧角,实战当中双方坦克都不可能遇到炮弹正对正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整片式首上会获得加成防护,而IS-3的首上会减成,因此可以不算入侧角,这时110毫米56度的装甲板仅有192毫米的垂算换算厚度,而虎王的150毫米50度角首上有240毫米的换算厚度)和炮塔(很多资料仅笼统地称炮塔正面有220以上的防护,实际这仅是炮塔座圈位置的数据,和火炮平齐的炮塔正面只有110毫米——IS-3的炮塔形状只有炮塔座圈附近和火炮左右方便入射,110毫米的地方倾角较大但是在火炮两边的垂直部分厚度应不超过200,总的来说一些二战时的火炮包括KWK43,128 毫米和90 毫米是能在较近距离上击穿其炮塔的,可以参考据南斯拉夫的测试,90 毫米火炮和KWK43火炮分别可在800M与750M击穿T-55的炮塔正面),而且它的机械故障同样多。

IS-3的侧后防护十分强劲,侧面防护由外层的30毫米厚30度外倾板,和内侧上段90毫米厚60度内倾的装甲及下段90毫米垂直的装甲组成,但是这一构型使很多人误认为它有炮塔座圈的装甲围桶。它的Д-25Т-1943年型一二二毫米火炮(A-19的坦克用名称),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2~+19度。但仍然暴露出过分追求低车高使得俯角过小的苏系坦克的通病。IS-3后来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首上焊缝开裂,[6] 发动机和传送系统毛病多多(样车阶段时发现行程855千米时百分之37的履带板有裂纹),防弹外形导致内部空间非常狭窄而且没有炮塔吊篮装填手站在地板上不能随炮塔转动,乘员的操作相当吃力,很容易疲劳,不利于连续作战。于是于1946年停止生产,让位给后来的重型坦克。它共生产了2311辆。

苏联于1944年将缴获的102号虎II在库宾卡进行了测试,称苏制122炮和100炮能在1500米打穿炮塔正面,在500米打穿首上,然而事实上这只是射击装甲上固有的观察孔机枪孔及反复射击同一部位的结果不足以作为虎II装甲劣化的结果。

IS-4

IS-4坦克,可以看作IS-2坦克的改进型。1944年设计,战后生产了250辆。

IS-6

钢铁巨兽 IS-6重型坦克在库尔斯克缴获的数辆“斐迪南”被送到苏联库宾卡试验场的装甲车辆检验中心“简称NIIBT”进行电气传动的测试,科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早在战争其间他就使用库存的IS-1坦克底盘制作出电气传动的“IS-1E”样车。而“二五三工程”的电气传动系统则基于385千瓦的DK-305A型发电机研制而成,样车被命名为IS-6。可是在试车当天就发生了大爆炸,全车报废、火焰和冲击波甚至波及三十米开外的仓库。事后才发现未给电气传动系统安装冷却装置。

IS-7

1945年末,苏联科京设计局就开始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制,重达70吨以上。总设计师虽然仍由科京担任,但实际的项目设计师则由JS-2主任设计师尼古拉·沙什穆林担任。1946年9月8日进行了成功的样车测试,装备驱逐舰用54倍径130毫米加农炮,火力巨大。12月25日第2号样车顺利通过45公里行驶测试,它拥有倾斜外形的车体和由怪异曲面组成的炮塔,另在炮塔上带有小型内控式机枪塔。1947年他对整体外形又进行了重新设计: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车体大大改善了它的避弹性能,车体长7.4米,由于该车存在若干问题(最典型的是加装了大量机枪但机枪弹盒的位置极难够到)而被取消。

IS-10

IS-10坦克,发展称为O 730,苏联的末代重型坦克。该最初以IS-5、IS-8为开发名,后经历数次设计改动,更名为IS-10。在1953年斯大林死后为避开政治***改名为T-10坦克,生产了三千辆。该坦克使用47倍径的122 毫米火炮,1957年使用新弹种(BR472)的穿深为一千米185 毫米垂直钢板。

百度百科里好像还有别的东西

SU-76是二战期间苏联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履带式轻型自行火炮。它是在相同的坦克底盘上改装成的,其火炮口径和威力都要比原来坦克的主炮要强。

SU-76自行火炮口径由原来的45毫米增加到76毫米,而且原来的旋转炮塔倍现在的固定炮塔代替。

SU-76自行火炮战斗全重11.2吨,乘员4人。加长了原来的车身底盘,而且增加了一对负重轮,使得负重轮总数为6对。它用发动机前置式动力系统。装有两台纵向布置的六缸汽油机,总功率140马力具有12.5马力/吨的推重比,最高公路时速44公里,机动性能不是太好。

装甲防护方面基本维持T-70轻型坦克的水平,车体前上装甲板厚度25毫米,倾角25度;前下装甲板35毫米,倾角60度;两侧装甲板垂直,装甲厚度16毫米。

车体后部为战斗室,它是苏制自行火炮中唯一用战斗室顶部式敞开设计的一种自行火炮,但是该设计却被德制自行火炮广泛用。

战斗室装有钢管构架,当天气恶劣是可以盖上防水布。但是在苏联寒冷的冬季中使用时,SU-76的车组成员要忍受很大的痛苦和不便。而且由于驾驶室和发动机间没有间隔,所以在夏季驾驶员的操作环境也非常恶劣。以至苏联士兵为SU-76自行火炮起了一个外号“SUKA”,在俄语的意思里就是“”。战斗室内装有一门M-1942型76.2毫米野战炮,备弹60发。

该型野战炮是苏联红军师级多用途支援火炮,曾经大量装备苏联炮兵部队,性能非常优良。在最大仰角射击是可以有13.3公里的射程。

该炮可以发射杀伤爆破弹,穿甲弹,高速穿甲弹,破甲弹等弹钟。其中发射高爆穿甲弹时能在1000米击穿61毫米装甲,该型炮弹初速655米/秒,弹重6.5千克。

发射高速穿甲弹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58毫米厚度装甲,该型炮弹重3.1千克,初速965米/秒。

使用破甲弹时,其破甲厚度可以达到120毫米,用来对付当时德国的主力IV号坦克应该足够了。

SU-76的最大优点时结构简单,生产容易,在整个二战中苏联一共生产了12600余辆。同时它的战斗室空间宽敞,使得乘员操作很便利,在训练有素的乘员的使用时,最高射速可以达到20发/分,相比较T34-76坦克的4~5发/分的射速来说简直时天壤之别。所以SU-76很适合自己为步兵和装甲兵在进攻和防御中提供机动而且又猛烈和及时的火力支援任务的。

尽管SU-76自行火炮不能像T34一样冲锋陷阵,可是依靠其庞大的生产数量,比较轻便的战斗全重和很高的火炮射速可以活跃在东线的各个战场上的多种复杂地形,为苏联红军提供机动的火力支援。

一颗投掷进没有顶盖的战斗室的手榴弹或者就可以消灭SU-76的全体战斗乘员,或者让它完全丧失战斗力!当然在其上空爆炸的空爆炮弹和俯冲扫射的战机也可以大量杀伤SU-76的车载人员,让其失去战斗力。所以SU-76正常的战术位置是在二线为步兵和装甲兵提供火力支援。

在战斗很危急的时候,使用高速装甲弹和破甲弹也可以让SU-76面对突破防线的德国坦克和突击炮拼死一博,可是付出的代价一定是惨重的。

SU-76的76毫米炮比较适合用来对付苏德战争中前期的德国中型坦克和突击炮。如果用来对付德国的“虎”式坦克就有点麻烦了。不要说100毫米的前部装甲,即使是虎式坦克的80毫米厚度的侧后装甲都很难击穿。

当然也无法击穿德国“黑豹”坦克前部装甲,不过倒是可以击穿其比较薄弱的45毫米的侧面装甲,问题是机动性能比较的好的“黑豹”不一定回让SU-76有这样的机会,除非是预先设伏!应该说SU-76是苏联在二战中设计的一款很适合当时战争需要的自行火炮。

在二战后的1951年~1954年,中国从苏联购买了912辆SU-76,可见我们中国军队对它性能的青睐。

标签: #坦克

上一篇汽车减震器的原理-汽车减震器工作原理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