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声-理想汽车创始团队

tamoadmin 0
  1. “要么死,要么千亿美金” 李想的野心 不仅仅是“敲钟”
  2. 李想称理想汽车用3年时间与百亿级别技术研发投入,其发展会怎么样?
  3. 为啥说理想的增程式技术并不先进?
  4. 增程式未来怎么样不好说,但现在的理想ONE“真香”
  5. 李想用户日上“粗口骂街”,力挺增程式电动
  6. 李想为増程式电动技术“开骂”,大众中国CEO却说根本不靠谱
  7. 李想的正反面|汽车产经

公开飚脏话怼技术专家的李想,这一次承认?理想ONE存在缺陷。

在之前理想汽车秋季沟通会上,理想汽车表示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以前生产的理想ONE车型“免费升级”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球销。

针对这一“免费升级”,有车主现场向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提问,“硬件升级,是否意味着当初设计有缺陷?”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声-理想汽车创始团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升级肯定是因为当时有缺陷,这很正常。”李想表示,“但是这个缺陷跟其他正常行驶就断掉是不一样的,我们(理想ONE)是发生碰撞时断的概率超过正常车的平均值,如果不撞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不过,这是要解决的,这样的状况对车主而言会带来担忧。”

这是理想汽车首次承认“断轴”问题是因相关车辆存在设计缺陷。根据理想官方统计数据,截止到今年10月31日,理想ONE发生了起前悬架碰撞事故,其中10起发生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

此前,在相关事故的回应中,理想官方倾向于介绍具体事故情况,从未“低头认错”,因此李想承认“有缺陷”成为这次媒体沟通会上的焦点。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声-理想汽车创始团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针对相关车辆,理想汽车提出了“硬件升级”的解决方案,即为今年6月1号前下线的车辆升级前悬架下摆臂球销,使球销脱出力由35kN升级为50kN,官方预计升级后事故球销脱出率降到3%以内。

值得留意的是,下摆臂球销跟前悬架下摆臂是一体化设计,因此理想汽车为用户提供的相关“硬件升级”是升级整个下摆臂。据悉,本次免费升级涉及车辆或达10479辆。

尽管这一举措被不少车主视为理想汽车负责任的表现,但是本次硬件升级仍具有诸多争议。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声-理想汽车创始团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理想方面介绍,在今年首起碰撞中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脱出的事故发生后,公司就已开始进行优化开发,并于6月2日开始在新车上使用加强后的下摆臂部件,因此本次召回车辆为6月1日前生产的车辆。

这意味着6月份理想已经对新车进行改善了,然而当时并未对老车主有任何“硬件升级”表示。一个月后,理想登陆美股。

理想方面称,当时只有两起“球头脱出”事故,官方判断为小概率;然而从6月到10月,未进行下摆臂升级的车辆陆续发生8起“球头脱出”事故,理想方面意识到此前的判断失误才有了如今的“硬件升级”。

“我们本次硬件升级其实也已经跟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了报备和沟通,按照硬件升级的方式为用户升级,所以跟大家以前看到的那种由于车辆本身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和质量问题的召回是不一样的。”刘杰说。

对于理想方面“谨慎”的措辞,消费者并不买单。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理想“硬件升级”的说法被诸多网友调侃。

就本次“硬件升级”规划,理想方面在未来三个月内完成升级,具体方式是车主顾问联系用户预约,同时理想方面表示,暂未升级的用户依然可以“放心使用车辆”。

理想汽车提出的“硬件升级”之所以备受质疑,是因为历史上不乏因“断轴”召回的案例。参考历史案例来看,理想很难为自己不是“召回”开脱。

2013年,福特翼虎车型出现“断轴”情况,官方最早宣称是驾驶员操作不当,直至出现大规模车主***才进行召回,并承认是“羊角强度”不够。2014年,大众速腾因后悬架纵臂过于单薄出现“断轴”,在车主***和国家质监局多次约谈的压力下,最终选择召回。不过一汽大众当年对召回车辆取的措施是“打补丁”——在后轴纵臂加装金属衬板。三年后,一汽大众对相关车辆进行“二次召回”加装后悬挂电子传感器。

大众速腾资料

从福特翼虎和大众速腾的案例来看,因相关部件“强度不够”导致车辆存在安全隐患,最终都要走向“召回”;理想强调材质没问题设计有缺陷,又不得不在升级中更换加强的下摆臂,否认“召回”的说辞着实有些勉强。从召回标准来看,理想ONE的问题几乎完美“匹配”相关标准:因设计缺陷存在质量问题、特定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且某一批次车型皆有问题。因此,理想汽车这波主动“硬件升级”却拒不“召回”的操作受到质疑也是情理之中。

消费者担忧的问题是,如果“召回”可以美化为“硬件升级”,那将很容易掩盖车辆原来的设计和质量问题,让人误以为车辆不存在安全问题。

事实上,李想也是在现场车主发问时才承认“当时设计有缺陷”。部分声音认为,如果理想可以在说辞上“蒙混过关”,那么这种美化将成为未来车企模仿的潮流。

理想汽车之所以在措辞上被消费者“抓着不放”,是因为在此前诸多事故中,理想的回复总是备受争议。以最近登上热搜的“理想ONE追撞大货车”为例,理想ONE的自动驾驶未能识别前方并线车辆,且碰撞后A柱断裂,气囊没有弹出,副驾人员受伤;对此,理想汽车的回复是“驾驶对于旁边车道上车辆变入主车道的识别具有局限性”,并称“这是L2驾驶系统的局限性”;至于其他问题,则将责任指向“大货车”方面。

事实上,理想ONE驾驶的构造十分简单,只有一个前置单目摄像头和前置毫米波雷达,且单目摄像头的EyeQ4?52°版本的摄像头,相比于100°版本具有很大局限性。至于毫米雷达,新势力中小鹏G3有三个毫米波雷达,传统车企中哈弗H6有两个毫米波雷达,而理想ONE只有一个。抛开整个行业L2驾驶的局限性不谈,理想驾驶的硬件就存在“先天不足”,而这一问题是否会在软硬件升级中解决,理想方面并未给出确定回复。

从去年12月开始交付至今年10月,理想汽车已经交付了两万辆理想ONE,创下了国内新势力最快的交付速度。不过销量“走俏”的同时,理想ONE也因诸多事故被推向风口浪尖,包括“仪表盘故障”“刹车失灵”“油门没反应”……但在本次沟通会之前,理想方面从未承认过产品质量有问题。

就本次“硬件升级”引发的争议来看,与其咬文嚼字,不如给对消费者坦诚一点,或许可以收获更多认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要么死,要么千亿美金” 李想的野心 不仅仅是“敲钟”

李想表示目前已经解雇这名员工,但公司没有义务向女记者道歉。

李想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一名员工的行为只能代表这名员工,并不能代表公司,公司也没有义务替员工向女记者道歉,而且女记者的行为本身已经明确侵犯了别人公司的商业机密。对于这样一个主动窃取别人商业机密的人来说,公司不会对此人道歉。

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有一名女记者通过个人的方式加了理想汽车的一名工程师的微信,并且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希望就一些技术细节问题向工程师探讨一下。理想汽车的工程师非常生气,便直接对这名女记者进行了辱骂,这位女记者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所以把相关聊天截图发到了网上。很多网友确实觉得这名工程师的行为有些过激,但当李想正式出面回应之后,大家似乎开始原谅了理想汽车,开始质疑这名女记者为什么要窃取别人的商业机密。

李想的回应非常硬气。

理想是理想汽车的创始人,也是CEO,在这个爆发之后,李想的回应非常强硬。他表示自己绝对不会用公司的名义来向女记者道歉,因为女记者的行为本身就是窃取商业机密,公司不可能因为员工的问题而向这样一名女记者公开道歉。

很多网友非常支持李想的观点。

正如李想所说的那样,汽车的某些技术问题本身就是商业机密,一名女记者竟然以女性的身份来公开诱导别人泄露商业机密,这样的行为本来就非常可耻。那名工程师的辱骂行为确实非常过分,也不理智,但这仅仅只能代表一个人的行为,并不能因为一个工程师的做法而去一个公司,公司更没有义务向这名女记者公开道歉。

李想称理想汽车用3年时间与百亿级别技术研发投入,其发展会怎么样?

2020年,理想的IPO年。

据路透社日前最新报道,理想汽车已申请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至少5亿美元,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

对此,理想汽车在回应媒体时称“不予置评”。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2月理想汽车已经秘密提交了IPO申请,并聘请高盛作为牵头此次IPO的主要银行。

如果一切顺利进行,理想汽车将成为继2018年蔚来汽车10亿美元IPO之后,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

事实上,理想汽车赴美上市的野心早已暴露无遗。

"我已操盘过百亿级公司,希望再操盘一家千亿级公司。"?

在理想ONE亮相时,李想曾隐晦地表达了理想汽车登陆资本市场的想法。

除了创始人的言论之外,理想汽车股权方则以实际动作“发声”。

先是在2019年8月,常州武南新能源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武新)拟将持有的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理想汽车)0.91%股权进行转让,对应出资额约为829.55万元。

而后,作为理想汽车的第二大股东,利欧股份发布的公告更是直接佐证了这样的判断。其称,“车和家拟搭建VIE架构,在相关重组完成后,理想汽车股东将通过持有开曼公司的股份,间接持有理想汽车及其附属公司权益。”

扉旅汽车查阅,VIE架构是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重要途径,蔚来汽车就是用此架构在美股上市。

除了股权方的密集举动,理想汽车也没停下来。

去年8月完成的C轮融资就算一个。

理想汽车C轮融资额为5.3亿美元,由美团创始人王兴领投,经纬创投、明势资本、蓝驰创投等老股东跟投,投后估值约为29.3亿美元。至此,理想汽车累计融资约为15.75亿美元,估值约为29.3亿美元。

业内有分析认为,在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人,可以提高上市时股票发行价格和融资效果,还能够获得上市费用。

股权变动、融资、注册海外公司,理想汽车为海外上市所做的准备似乎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此外,理想汽车的量产交付,也让理想IPO?“讲故事”有了一定的筹码。

2019年的最后一天,理想汽车公布了目前的成绩:首款产品理想ONE正式量产后,首月产量达1530辆,在2019年12月4日开始交付至当月最后一天,共交付1000辆理想ONE。

李想曾经表示:“对于上市,希望是能够水到渠成。”

如今,水到渠成,暂不好说,迫于无奈,却有迹可循。

造车4年,理想负债高达9亿元。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2018年理想汽车营收约为1.7亿元,净利润约亏损7.18亿元,资产总额约为47.32亿元,负债总额为8.3亿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理想汽车营收约为0.05亿元,净利润约亏损6.29亿元,资产总额约为58.41亿元,负债总额为9.31亿元。

在这么大的资金压力下,谋求上市的用意已经昭然若揭。

除了资金层面的压力外,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也让“迟到者”理想汽车,难言好过。

如今新能源市场厮杀的号角,俨然吹响。

除了造车新势力外,恒大、宝能等商界巨头,以及比亚迪、吉利等老牌玩家,都已强势杀入。此外,随着特斯拉的国产落地,留给国产品牌陪跑的时间也不会太过长久。

一边是资金链倒逼,一边是行业竞争加剧,在双重压力下,上市或许是理想目前的最优解。

李想曾立下宣言:“要么死,要么千亿美金。”

然而,他要的不仅仅是一次上市敲钟。

他的目标是,“到2030年,要让理想成为一个年收入过万亿的企业,利润率超过25%。”

显然,在车市寒冬中,理想必须坚挺的活下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啥说理想的增程式技术并不先进?

李想,理想汽车的创始人和CEO,曾表示,理想汽车用了3年时间与百亿级别的技术研发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他还介绍了理想汽车的核心技术、供应链体系和智造能力。在核心技术方面,理想汽车自研了增程电动2.0系统,包括热效率达40.5%的自研1.5T增程器、发电和驱动峰值效率达到96.5%的自研五合一电驱。同时,理想汽车全面布局800伏高压平台,包括功率芯片、功率模块、电控、电机、传动系统等。

李想认为产品是商业的护城河,技术是产品的护城河。产品牵引着技术,又牵引了商业。因此,理想汽车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将有助于其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竞争。

增程式未来怎么样不好说,但现在的理想ONE“真香”

最近,理想汽车又上了热榜。

9月8日,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在成都的产品发布会上,直白的表达了对于增程式电动车的看法,在发布会上其表示,增程式电动车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环保,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借助化石燃料来为动力系统发电是一种“糟糕的解决方案”。

同时,大众汽车(中国)研发部门的负责人魏德曼也表示,增程式电动技术是一种过时的技术,发展潜力并不大。

随后,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要和大众旗下最先进的PHEV车型来一次真正的较量。这不,热度就这么起来了。而这一次距离李想在发布会的公开场合爆粗口之后爆火之后,并没有过去太多时间。

这种热度对于理想汽车和李想而言,应该是司空见惯了——自从李想辞去汽车之家CEO创办了理想汽车以来,负面的新闻似乎就从来没有断过,在理想ONE登场之前,理想汽车的小型通勤车项目胎死腹中。而理想ONE在上市之后又因为断轴的问题而负面不断。所以这一次李想直接“喊话”大众汽车,我想也是因为压抑了太久的缘故吧。

好吧,接下来,我还是就事论事,从技术的角度来聊一聊,理想的增程式电动动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如李想讲的那样先进,还是真的那么的不堪。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增程式电动车其实是混合动力的一种初级架构。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么调侃理想ONE的增程式电动动力的——如何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那就给它装一台发动机吧。

没错,理想ONE的增程式电动动力系统就是一套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直接驱动发电机和电动机,从而实现的一种电动动力架构。驱动车轮的电动机,但是驱动电动机的是内燃机发动机。三者从前到后形成了一个串联的能量转换和动力传递关系。

所以,增程式电动动力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学术的叫法,叫做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与之对应的另外两种系统则是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和混联式混合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对应的是本田锐·混动,而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对应的是丰田的THS混合动力系统。

相比于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动力系统之间的耦合被打破了,发动机不直接参与到驱动车轮的过程中,所以也就避免了很多复杂的电动机和发动机输出端对应驱动桥的机械耦合过程。

比如说,丰田为了解决发动机和电动机这两个输出端对应一个输入端的问题,就用了一套很复杂的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了E-CVT变速箱。由于机械结构的简化,理想ONE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就不需要这样一组复杂的结构。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这的确是个简单而可行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在理想ONE之前,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就曾经大规模的出现在各个城市中的混合动力公交车上。

如果单纯的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在本质上和工程车使用的液压驱动系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逻辑上的差别,都是通过内燃机来驱动伺服机构,实现车辆动作的,只不过工程车的液压驱动系统用的是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而串联式混合动力用的是电动机罢了。

当然了,一个优势背后自然就会有其劣势的一面。机械结构虽然简单了,但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能量转换效率也因此低了很多。

热能通过内燃机发动机的燃烧室转化为飞轮旋转的动能就要损失很大一部分,在传统汽车上飞轮的动能就直接可以通过变速箱主减速器用于驱动车辆前进,但是在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车型上,还需要再增加一级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转换。

而且,当发动机为电池组充电时,那么发动机就必然会长时间的运转在高转速的区间内,那么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就会下降很多。

比如说,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在电池组没有电的时候就会比较费油,就是这个道理。

从实现混合动力的原理上来看,理想ONE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确是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混合动力构型中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入门的那一种。所以,大众的CEO说这一技术并不是先进的技术,其实是无可厚非的,确实不算先进。

为了更好地贴近于电动车的定位,理想ONE在电动动力的构成上,配备了一个容量不低的锂离子电池组。用大容量的三元锂离子电池,来实现纯电状态下的零排放行驶。

通过充电,理想ONE也确实可以实现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更高的纯电续航里程,并尽可能多地去弱化内燃机在整套动力系统中的存在感。

从这个角度出发,理想ONE被称为电动车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由于电池组的容量进行了加大,发动机驱动发电机为电池组充电并直驱电动机驱动车辆的过程,负荷就会大上很多。发动机长时间地运行在高负荷的非经济状态下,那么经济性肯定是不会太好的。

根据理想ONE上市这些时间以来的反馈来看,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百公里十来升油还是要的。

然后,理想ONE做的,就是营销层面上的东西了。

由于增加了电池的,理想ONE也就换掉了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这个概念,一转身变成了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换了个称谓叫做增程器。在经过这样一番操作之后,理想ONE也就从以往和大公交一样的动力结构形式,摇身一变成了电动车的福音。

所以我想,理想ONE的动力系统本身没有问题,而之所以会遭到如此多的非议,恐怕大家关注的重点还是这种夸张的宣传上。

再加上理想汽车作为一家新势力造车企业本身就缺乏品牌认知度,以及新车上市之后曝出来的自燃以及断轴等等的问题,质疑声大一些,也就无可厚非了。

怎么讲呢,理想要继续走下去,还是需要多在产品上多下些功夫。而不是面对别人的质疑,就一定要跳出来骂街,这样,真的不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李想用户日上“粗口骂街”,力挺增程式电动

前不久,增程式电动车的话题在网上引发关注,有些声音认为“增程式是单条腿走路”还有的说:“增程式就是脱了裤子放屁”,而大众中国CEO更是在成都举办的PHEV技术交流体验活动现场明确表示:“增程式电动汽车是最糟糕、不环保的。”面对一系列的质疑,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在理想汽车用户日上做出回应:“为什么不能是增程电动?”之后又在公开平台回应大众:愿意和大众最先进的PHEV一比高下。

不难看出李想对于增程式有着足够的自信,在增程式受到质疑时甚至在公众场合爆出粗口,俨然一副自家孩子受了欺负家长去找人讨公道的样子。不过,单凭李想的一席话显然有些缺乏说服力,毕竟谁也不是被吓大的,和大众的“约战”也没有下文,理想似乎一直憋着一口气,而随着9月的销量成绩公布,理想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挺直腰杆,给那些质疑声响亮的回击。

根据中汽数据公布的上险数据显示,9月份?理想ONE上险数为3830台,1-9月累计上险量18722辆,稳坐新能源中大型SUV榜首,也是榜单中唯一一个用增程式电动的新能源车型,伴随着众多质疑声,理想ONE变成了第一名。

什么是增程式?理想ONE是怎样的增程式

现在市面上常说的驱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燃油式还有一种是新兴的纯电动,而增程式正是介于二者之间。简单来说,增程式电动车就是一辆可以加油的电动车,在电池电量充足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为整车提供动力,而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启动为电池提供电量,动力电池电量充足后发动机停止工作。

与传统的增程形式不同的是,理想ONE用了一套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直接驱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电动架构。即在电量充足时由动力电池单独驱动电机,而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发电直接驱动电机,当需要大功率输出时电池和发动机同时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以实现更高的能量效率。

总之,增程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既具备纯电动车的驾驶特性又可以像燃油车一样拥有便捷的能源补充形式。对于理想ONE来说,这套增程系统可以支持它在6.5S内完成百公里加速,电动车的加速感受会让你根本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开一辆超过5米的SUV,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理想ONE的油耗一直维持在6-9L/100km,对于一个超过2吨的大块头来说,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除了增程式,理想ONE还有什么?

外观来看,理想ONE的尺寸已经达到中大型SUV的级别,硕大的体格和贯穿式头灯的设计让它显得格外有气势,方方正正的车身既有传统SUV那种“压迫感”又不缺新能源车应有的科技感,也正是这种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让它有着很高的回头率,开着它走在大街上,你会明显的感觉到有许多人会回过头来看你第二眼。

智能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共识,而新能源车在这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理想ONE也是一样,中控台上的四块大屏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留下很深的印象,中控台上除了双闪之外没有一个实体按键,副驾的屏可以让初次上车的人把玩好一阵,就连空调控制功能也都集成在了下方的车辆控制屏幕上。“这会不会是在为了改变而改变呢?”接触后你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在使用便利性上这样的操作方式似乎还会更简便一些,就算你觉得麻烦,一声“理想同学”几乎就可以实现车内所有功能的控制,一切都在向更简洁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只是你如果开惯了燃油车,第一次坐进来,可能真的得好好研究一阵。

除了智能化电动车,理想ONE还有另一个身份:“超级奶爸”。要做一个称职的奶爸,大空间当然必不可少,得益于超过5米的车身长度,理想ONE有着宽敞的车内空间,6座的布局下车上的每一个乘客都可以获得较为舒服的乘坐体验,虽然还比不上MPV,但在同尺寸SUV里表现算得上是属一属二。

世上哪来的十全十美,更何况只有30万出头

开着理想ONE,真的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满足感,这可能是来自于走在马路上的回头率,也可能是来自于车内丰富的科技配置,又或是来自于一家人坐在车上的说说笑笑,但是最根本的,是来自于一个30万元出头的国产车几乎满足了日常使用的所有需求。

在用户体验层面,理想ONE可以说是做到了这个价位可以做到的极致,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作为一个全新品牌的第一款车,在做工上的确存在瑕疵,例如档杆处有些松散、按喇叭时会出现很轻微的偶发性异响,但是如果不仔细感受,几乎很难察觉到,在车机系统上,在经过没有信号的地方时播放的音乐会直接暂停,没有缓存功能等等。

关于理想ONE,它是不完美,但它不可能面面俱到;关于增程式,不敢说它是未来的最优解,但在现阶段,销量就是最好的答案。

来源于官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李想为増程式电动技术“开骂”,大众中国CEO却说根本不靠谱

2020年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并不好过,在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本来风起云涌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提前进入了“洗牌时刻”,今年,诸多如赛麟、博郡、拜腾等曾经声势浩大的新势力品牌纷纷倒下,可谓“一地鸡毛”。

当然,在这之中也有一抹亮色,在面对疫情影响,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打压,以及各界对增程式插电混动技术的质疑下,理想汽车的发展仍然是顺风顺水的,不仅能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且如今已经交付了超过1万辆的理想ONE车型,可以说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当中,成绩斐然。

面对质疑,李想“粗口骂街”

而就在理想汽车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的一个月,也就是8月29日,曾多次面对质疑发话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于成都举行的理想汽车用户日上,在众多理想ONE车主面前,再次进行了回应,但这次直接“粗口骂街”了。

活动上,李想向现场车主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所有家里有理想ONE的车主,让你们换成电动汽车你们干不干?二是家里同时有燃油车跟理想ONE的车主,燃油车你们还开不开?当然,台下的理想ONE车主纷纷给出了李想想要的答案。

随后李想还表示,这就是他想和用户分享和沟通的最重要的话题:为什么不能是增程电动。理想继续说,“我先说难听的话,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对,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TM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可以见得,李想对于其所用的增程式电动技术是十分自信的,但显然,这与特斯拉通过大量建设超级充电桩;与蔚来建设换电站和使用充电车服务等,来解决充电和续航问题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为什么质疑理想汽车增程式电动技术?

增程式电动车相比其它纯电动汽车而言,多了一台燃油发动机,但发动机并不用来为车辆提供驱动力,而是在电池电量不足时,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运转,为电池充电,来保证电动机持续不断的为车辆提供驱动力。

增程式电动汽车,虽然直截了当的解决了电动车充电和续航的问题,但在其刚刚推出之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称,理想汽车这类增程式技术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相比燃油车并没有实现降低油耗与排放,与发展电动汽车降低排放的目的背道而驰。

但从其销量来看,显然也有不少消费者对此表示支持。因为在新能源汽车续航和充电技术没有实现技术飞跃之前,对于消费者而言,增程式电动车或许是一种非常取巧的过度方案,解决了消费者里程担忧,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李想面对质疑爆粗口,是否合适?

对于李想此次活动上的“骂街”行为,各界声音都有所不同。有评论表示,“作为一家车企CEO,私底下怎么说都可以,公开演讲爆粗口,真的不合适……”。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靠公开骂街来维护自己的产品或技术,全世界车企创始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在笔者看来,李想此番言论对于李想自身而言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在常人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对于理想汽车而言,无疑是向外界表明了对其技术路线的肯定,也振奋了消费者的使用信心;但对于行业而言,作为一家车企CEO,这样的言论和行为着实欠妥。

李想“骂街”,底气何在?

一月前(7月30日),中国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拟融资11亿美元。上市当天,理想汽车股价从11.50美元的初始股价一路飙升至17.50美元的高点,将理想汽车的市值推上100亿美元的高峰。

据了解,理想汽车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2018年9月,蔚来汽车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而就在今年8月初,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宣布向美国有关部门提交了招股书,拟赴美IPO。

从销量上来看,今年7月,理想ONE销量为2516辆,环比增长33%;1-7月累计销售12182辆,成为今年最畅销的新能源中大型SUV之一。要知道,理想?ONE车型起售价在32.8万元,一家造车新势力品牌能够凭借30万元量级的电动车型立足市场,自然其实力与潜力都被广泛期待。或许以上种种,均为李想提供了强硬回复质疑的底气。

写在最后

李想在用户日上“粗口骂街”,虽展现出了理想汽车对自家增程电动技术的肯定,但同时也再次将其技术路线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对于增程式电动技术而言,笔者认可它是解决电动车续航和充电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但仍仅能作为走向纯电动技术的过度方案。

如今特斯拉、蔚来、小鹏等纯电续航里程均已达600公里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充电和续航等问题终将得到解决,那时,若理想汽车仍以“半电动、半燃油”的属性面对其竞品,必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李想的正反面|汽车产经

10天前,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干了件不算聪明的事,让汽车圈一片哗然。有不少媒体提出了批评,也有媒体认为李想就是在炒作,在公共场合说脏话有失体面,甚至还引来同行爱驰汽车创始人付强开怼,直接放话买理想增程车不如买燃油车。

我们先回顾下起因。8月29日,理想汽车在成都举办用户日活动,李想当着车主的面,上演了一场“爆粗口”式的演讲:“我先说难听的话,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増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对,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TM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说真的,小编几次想动笔写一篇文章,但实在不想给理想汽车及李想本人增加热度。刚在美国成功上市的理想汽车,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关注度和话题,而李想骨子里想做中国马斯克的劲头,攒了不是一两天了,不过一向以说话硬气、敢说著称的李想,这次是真的翻车了。因为这番言论确实得罪了不少电动车、燃油车的同行。

就在昨日,又有第二位汽车大佬毫不客气地开怼増程式电动技术。他是这样说的“増程式是最糟糕、不环保、胡说八道”,虽然没有具体指名道姓,但市场上唯一主推増程式电动车的,仅理想汽车一家。

还是在成都,同样的辣味十足的发言,来自大众集团中国区CEO、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在这场媒体沟通会上谈论电动车的技术路线时,冯博士一改往日低调的姿态。

那么,増程式电动技术真的不靠谱吗?小编为此也翻阅了一些资料,请教了懂技术的老师。沟通下来,他们对増程式技术应用普及的前景评价是三个字:太难了!

増程式电动车,按动力系统电气化的程度来分类,归为插电式混合动力。但是它的电气化程度更高,理论上将其定义为纯电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All?Electric?Range,AER?PHEV)。

号称没有里程焦虑的理想ONE,在当下国内充电设施和条件不能很好满足纯电动车使用的情况下,确实让消费者使用更方便。但是无论是车企巨头,还是新势力造车都没有主推,并认为増程式电动技术只是从燃油到纯电过渡的产物。比如大众汽车,在没有实现纯电动车I.D.步入轨道之前,过渡的就是PHEV车型,相信大家对PHEV并不陌生,吉利、沃尔沃、福特等品牌都推出了PHEV车型。

冯思翰还表示:“PHEV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经济燃油性是中国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借着冯博士的话,经济燃油性不高是业内普遍对増程式技术槽点之一,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有种说法认为,増程模式多了一级能量转换,可能不省油。

其实,对于车企不愿碰増程式电动的原因是,国家新能源政策更倾向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増程式电动汽车所能获得补贴太少。另外,増程式电动汽车造车平台非常规平台,要花费巨大成本,导致售价过高,没有市场竞争力。如宝马i3、i8増程式电动车,售价44.98-198.9万元,销量也必然惨淡,无人问津。

如此看来,小编突然理解了李想“开骂”的底气从何而来?好像是你们不敢干的事,***了,让消费者享受到没有焦虑的新能源车,价格也公道,你们还要诋毁我,气死宝宝了。

事实上,随着理想ONE投放市场产品认可度逐渐攀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理想刚公布的8月交付量显示,今年1-8月交付量达到14656辆,在新造车势力车企中,8月销量排名第二,仅次于蔚来汽车,仅凭目前1款产品取得该成绩是值得点赞的。

最后,汽车行业围绕増程式电动、纯电动技术路线之争,从未停止过。小编用一个不恰当的说法比喻:无论是白猫或是花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保不齐理想汽车真的能走出一条大家不敢走的路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撰文 | 刘艺伟

编辑|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性格是把双刃剑。

不久前罗永浩在回忆过去几次创业历程时调侃道,"嘴贱"对企业家真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好在自己以后也不打算主动发声了。

巧的是,老罗身边也有一个直性子的朋友: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

去年2月,这位80后掌门人在公司内部立下flag:2025年要占据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

而在这条路上,李想性格中诸如专注、高效、自信等优点,帮助他成功打造出了爆款产品,而高冷与耿直的个性也没少让自己的企业成为舆论的焦点。

就在6月21号这天,理想第二款也是旗舰车型L9将正式发布。

不知道老罗是否也会在上市前给李想一些中肯的建议,毕竟两个人在这方面吃的亏,真的不少。

NO.1[? 冷血与温情 ]

今年2月,王凯(前首席技术官)的离开,被业界视为理想人事地震的导火索。

从Mobileye到地平线再到全面自研,李想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不断迭代着自己的想法,而关于产品研发与技术研发是否要完全分离上,理想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由此带来的,是内部员工的不断被优化调整,尤其随后曝出的裁员又将理想推向了道德层面。

用一位已离职员工的话讲,第一次感受到了公司的冷血。

而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来自理想员工的吐槽:

“这次裁员开始不择手段了,7月份股票就成熟了,却被裁了,到头来股票一分拿不到。”

“智能驾驶是重灾区,这次裁员不是几个人,而是多部门的几十号人。”

“公司太卷了,已经在大规模裁员,还要搞262强制绩效,吐了。”

在理想汽车入职两年有余的一线员工李志也佐证了以上说法。

他告诉汽车产经,这次裁员主要涉及企业系统和自研摄像头相关部门,前者公司可能会选择外包出去,而后者重点裁掉的是研发相机模组的人员。

“这两个部门的员工,现在已经基本上都走了。”

据说人员优化是被写入李想Q2季度OKR之中的,预计带来的裁员幅度在15%左右。理想汽车虽然否认了这个说法,但随后的毁约校招应届生、内部裁员却是真实存在的。

李志说,留下来的员工并不意味着已经进入安全区,

“公司正在取更严苛的考核制度,从之前的“28”(20%优秀,80%普通)变成了“262”。

这意味着新制度下,团队中将有20%的人会被评为差等,这也被解读为理想是在为下一波裁员提前做准备。

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今年车企除了要应对原材料涨价、供应链短缺等现实问题,还要承受来自终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日子确实挺难过。

理想选择降本增效来缓解压力本无可厚非,只是令“打工人”无法接受的是,其手段多少缺了点人情味儿。

除了对自己人冷酷到底,造车后的李想对汽车圈也常常报以重拳。

但熟悉李想的人都知道,这个骨子里自带傲气的80后在对待自己产品时,透露出的更多是温情与细腻。

比如在2015年理想ONE车型开始规划之初,他便首先明确了“家庭”的产品定位,甚至吐槽其他品牌的某些设计,“是对老人和孩子的一种惩罚。“

“对于全车语音、四联屏以及取消双扶手的坚持,也都是因为老板想要去照顾到所有家庭成员。“一位工程师回忆道。

李想说他也买过七座车,后备箱小到连婴儿车都放不下,孩子上下车也要搬开座椅爬上爬下,“跟小”。

也因此,理想ONE在制定主推方案时最终选了六座版,而不是当时更受市场追捧的七座。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工作之余的李想喜欢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甚至还会偶尔在综艺节目中为职场新人献计。

在奇葩说里,他鼓励大家要和时间做朋友,还分享了自己创业成功的秘诀——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训练超过一万小时。

好一片充满温情的场景。

所以,哪个才是最真实的李想?

NO.2[ 兑现与食言 ]

“要么成为爆品,要么成为先烈。”

理想汽车成立伊始,李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而想要打造爆款产品的底层逻辑是,圈定明确用户,并为这群用户打造专属品。

所以李想将产品定位于家庭用车,确定走增程式路线,实际为市场提供了一个介于燃油车与纯电动车的第三种选择。

从销量成绩上看,理想ONE显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21年,理想ONE交付超9万辆,一举拿下中大型SUV年度销量冠军,而今年以来,火热的势头还在继续,5月理想ONE共计交付11496辆,同比增长165.9%。

其实在确定要做理想ONE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马东辉(理想汽车总工程师)回忆说,最初做理想ONE有增程版和EV版。“可是做总布置的时候发现,如果基于同一个平台同时去做EV和增程的话,一定会顾此失彼,两个都没办法做到最好。”

最终李想拍板做增程,理由是必须把一款车做到极致。

或许是源于对未来的焦虑,不久前李想透露的最新产品策略似乎不再把爆款单品作为重点,而是

将重心放在了布局更多产品以抢占各大细分市场上。

“理想未来将在每10万元价格区间放一款重量级产品,同时有纯电和增程,与 iPhone 非常类似,针对不同的价位,借助一套有效的技术平台,推出不同的Pro、Pro Max、MINI等一系列不同产品,在不同的价位,精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如果说企业战略随着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还能让人理解,那么此前理想“食言”推出改款车型的操作,则让其遭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机。

去年5月,李想在社交平台发文:如何打造一辆让家庭更幸福的智能电动车?2021款理想ONE来了。

不过新车上市后理想并没有因产品本身而受到更多关注,反因疑似“故意欺瞒”消费者,登顶热搜。

因为一些理想汽车的销售明确向车主承诺,当年不会推出新车。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改款车型对各项配置做了全面提升,而老款车很多功能已无法通过OTA升级实现,比如驾驶等。

随后理想汽车官方回复:“公司有严格的产品更新流程,新的产品信息在没有最终确定前不会告知一线团队,因此在对既有车型的销售上没有任何事实的虚构或恶意隐瞒。”

但不少老车主仍气不过,跑到李想微博下刷屏:食言而肥!

李想也始终没对此事做出过任何解释。

NO.3[ 写在最后 ]

理想汽车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也大概率是最后一次。

他在媒体面前说,自己想体验管理1000亿美元公司的感觉。

扩大团队便成了当务之急,传言去年最疯狂的时候,理想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招进了1900人。而2021年全年理想员工总数多了近2倍,一年新增7720人。

更多的新车也被提上日程。

6月21号,理想的第二款也是旗舰车型L9正式发布。

有意思的是,理想汽车官方微博为了预热举办了一场转发抽送Switch的活动,而一向以抠门形象示人的李想本人则转发评论道,”抠门,只给一台,没诚意。“

所以再次回到前文中的灵魂发问,到底哪个才是最真实的李想?

或许罗永浩的话更具有代表性:个人影响力对创业的作用只在于早期品牌热启动,

最终能否做成优秀企业,还是要靠企业家的综合能力。

本文参考:

《千亿美元背后的焦虑:李想不愿让王兴张一鸣失望》

《理想汽车6周年》

标签: #理想

上一篇阿维塔副总裁-阿维塔副总裁名单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