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系统发展方向-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前景

tamoadmin 0
  1. abs的发展历史
  2. 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车子分为八大系统: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车身舒适系统、微机控制系统。

1、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Power System)是由整流设备、直流配电设备、蓄电池组、直流变换器、机架电源设备等和相关的配电线路组成的总体。电源系统为各种电机提供各种高、低频交、直流电源,维护电机系统的平稳运行。

汽车制动系统发展方向-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启动系统:

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使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

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启动。完成启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启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发展方向-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启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电瓶、导线、启动电机。

3、点火系统:

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分,点火系统的性能良好与否对发动机的功率、油耗和排气污染等影响很大。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统”。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汽车制动系统发展方向-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照明系统:

汽车照明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必备系统之一。它主要包括“外部照明灯具、内部照明灯具、外部信号灯具、内部信号灯具等。

5、车身舒适系统:

车身舒适控制系统是指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性控制的装置,包括车内外照明控制、中央门锁、电动窗机、智能雨刮器、无钥匙系统、电动转向柱、电动座椅、加热系统、智能空调器等。

扩展资料: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汽车分类:

乘用车

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

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

商用车

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主要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

参考资料:

汽车-百度百科

abs的发展历史

1.油刹:

结构简单,安装空间小,只是需要刹车总泵、分泵、油杯及连接管路,不需要其他的附属设备;

油刹反应速度稍慢、刹车柔和、力度小;

油刹大都在中小型汽车,体积小、结构简单,本身车轻,不需要太大的力度,近几年有向中型车发展的趋势。

2.气刹:

就复杂多了,除了刹车总泵、分泵、刹车管路外,还有打气泵、储气筒、高压控制器、继动阀等部件,需要安装空间大,结构较复杂,而且为了确保安全,后刹车分泵现在都是断气刹车。

气刹反应迅速、刹车粗暴、力度大。?

气刹大都在大型货车、大客车上使用,车大有空间、需要的刹车力度大,使用距离长,反应速度需要快,增加的费用反映在整台车上所占比例也不多。

扩展资料

刹车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来自摩擦,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碟(鼓)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将车辆行进的动能转换成摩擦后的热能,将车子停下来。

一套良好有效率的刹车系统必须能提供稳定、足够、可控制的刹车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液压传递及散热能力。

确保驾驶人从刹车踏板所施的力能充分有效的传到总泵及各分泵,最后作用于轮胎产生制动效果。

车辆刹车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而这些热能必然会传导至整个刹车系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刹车油。

刹车油是一种很稳定的压力油,具有不可压缩性,化学品和高温都不易令它变质。

它的作用是有效的传递制动力,达到使车辆减速或停止的目的。由于刹车油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国际和国内对刹车油的生产具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参考资料

汽车制动系统-百度百科

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1.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 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我国的ABS现状 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我国 *** 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 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 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3)ABS/ASR与自动巡。

2.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 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我国的ABS现状 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我国 *** 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 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 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

3.汽车ABS 的发展史

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在1950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1968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70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ABS在汽车上的应用。1980年后,电脑控制的ABS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TX3、30X、红彗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用了先进的ABS。到1993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ABS已达46%,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75%的轿车应用ABS。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波许、摩根.戴维斯、海斯.凯尔西、苏麦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ABS,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用了。

随着ABS系统的单价逐渐降低,搭载ABS系统的新车数目于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长的临界点,开始飞快成长,当年Bosch的ABS系统年度销售量首次突破300万套。技术上的突破让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系统首次将原先分离于引擎室(液压驱动组件)与中控台(电子控制组件)内,必须依赖复杂线路连接的设计更改为“两组件整合为一”设计!ABS 2E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舍弃集成电路,改以一个8 k字节运算速度的微处理器(CPU)负责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统,再度写下了新的里程碑。该年保时捷车厂正式宣布全车系都已安装了ABS,3年后(1992年)奔驰车厂也决定紧跟保时捷的脚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统逐渐开始普及于量产车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统,除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外,ABS 5.0装置了运算速度加倍(16 k字节)的处理器,该公司也在同年年中庆祝售出第1000万套ABS系统。

ABS系统大幅度提升刹车稳定性同时缩短刹车所需距离”Robert Bosch GmbH(Bosch公司的全名)董事会成员Wolfgang Drees说。不像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可以透过死亡数目除以数目的比例来分析),属于“防患于未然”的ABS系统较难以真实数据佐证它将多少人从鬼门关前抢回?但据德国保险业协会、汽车安全学会分析了导致严重伤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后的研究显示,60%的死亡交通事故是由于侧面撞车引起的,30%到40%是由于超速行驶、突然转向或操作不当引发的。我们有理由相信ABS及其衍生的ASR与ESP系统大幅度降低紧急状况发生车辆失去控制的机率。NHTSA(北美高速公路安全局)曾估计ABS系统拯救了14563名北美驾驶人的性命!

多数车主都没有遭遇过紧急状况(也希望永远不要),却不能不知道面临关键时刻要如何应对?在紧急情况下踩下刹车时,ABS系统制动分泵会迅速作动,刹车踏板立刻产生异常震动与显著噪音(ABS系统运作中的正常现象),这时你应毫不犹豫地用力将刹车踩死(除非车上拥有EBD刹车力装置,否则大多数驾驶者的刹车力量都不足),另外ABS能防止紧急刹车时的车轮抱死现象、所以前轮仍可控制车身方向。驾驶者应边刹车边打方向进行紧急避险,以向左侧避让路中障碍物为例,应大力踏下刹车踏板、迅速向左转动方向盘90度,向右回轮180度,最后再向左回90度。最后要提的是ABS系统依赖精密的车轮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发生抱死情况?平时要经常保持在各个车轮上的传感器的清洁,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别是磁铁性物质粘附在其表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传感器失效或输入错误信号而影响ABS系统正常运作。行车前应经常注意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如发现闪烁或长亮,ABS系统可能已经故障(尤其是早期系统),应该尽快到维修厂排除故障。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4.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

ABS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许多家公司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ABS系统向高性价比的方向发展。有的公司对ABS进行了结构简化和系统优化,推出了经济型的ABS装置;有的企业推出了适用于轻型货车和客货两用汽车的后轮ABS或四轮ABS系统。这些努力都为ABS的迅速普及创造了条件。ABS系统被认为是汽车上用安全带以来在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ABS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ABS的发展历史 ABS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尼龙66树脂虽然早在1939年就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但当时它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直到50年代才突破纯纤维传统用途,经过成型加工制造塑料。ABS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在50年代后期聚甲醛和聚碳酸酯开发成功之后,它们的出现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由于聚甲醛的高结晶性,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从而首次使塑料作为能替代金属的材料而跻身于结构材料的行列。以后随着共聚甲醛的开发成功以及螺杆式注射成型机的普及,进一步确立ABS在材料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而聚碳酸酯则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透明ABS,应用广泛,是发展最快的ABS之一,在ABS领域,其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聚酰胺而居第二位。

相信朋友们对汽车的很多原理都不太了解,比如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是什么?接下来,汽车编辑会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

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ABS。用于汽车制动时自动调节制动器的制动力,使车轮不抱死,处于滚动滑动状态(滑移率在20%左右),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最大附着力。ABS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末,数字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为ABS系统的有益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许多公司相继开发了各种ABS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防抱死制动系统一直朝着高性价比的方向发展。一些公司简化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构,优化了系统,并推出了经济的防抱死制动装置。一些企业推出了满足轻型卡车和客货车客观要求的后轮ABS或四轮ABS系统。这些努力基本上为ABS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创造了条件。自汽车使用安全带以来,防抱死制动系统被认为是安全系数方面最重要的技术成果。

一是按厂家分类,二是按调节渠道分类。下面重点简单介绍一下按渠道分类的方法。

在ABS中,能够独立调节制动压力的制动管路称为调节通道。

防抱死制动系统装置的调节通道包括四个通道、三个通道、两个通道和一个通道。

(1)四通道防抱死制动系统有四个车轮速度传感器。在通向四个车轮制动缸的管路中,有一个独立调节的制动压力调节器装置,构成四通道调节形式。但如果汽车上下轮的附着系数相差较大(如路面有水或结冰),制动时两轮的地面制动力会相差较大,会造成偏航力矩,使车身偏向制动力较大的一侧,无法保持汽车在预定方向行驶,影响汽车制动方向的稳定性。因此,驾驶员在部分结冰或积水等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要减速,不要盲目相信ABS装置。

(2)三通道ABS是按照低选择的原则,独立调节两个前轮,同时调节两个后轮(即两个车轮通过一个通道调节,保证附着力较小的车轮不抱死),也称混合调节。

特点:当两个后轮按照低选择的原则一起调整时,可以保证汽车上下后轮在各种情况下的制动力相等。即使两个车轮的附着系数相差很大,两个车轮的制动力也基本限制在低附着的水平,使得两个后轮的制动力始终保持平衡,汽车在各种工况下制动时基本都有很好的方向稳定性。

对于两个前轮独立调节,重点考虑的是汽车,尤其是前轮驱动的汽车。前轮的制动力在汽车的总制动中占很大比例(高达70%左右),完全可以依靠两个前轮的附着力。但两个前轮制动力不平衡与汽车行驶方向稳定性的关系相比去年同期相对较小,不平衡引起的关系可以通过驾驶员的转向操纵进行修正。因此,三通道ABS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3)双通道双通道ABS很难兼顾方向稳定性、转向可调性和制动效率等方面,现在也很少使用。

(4)单通道-单通道ABS常被称为单通道ABS。其特征在于,后轮制动歧管中安装有制动压力调节器,后轮轴主减速器上安装有车轮速度传感器(或每个后轮安装一个)。

接下来,我的朋友将了解这种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如果不了解,或许可以开阔眼界,搜索更多相关信息。毕竟开阔眼界。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也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如果以后不懂,可以联系我。我会为你一一解答。让我们一起开阔你的视野。

标签: #abs

上一篇特斯拉汽车性能介绍-特斯拉的车型表现如何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