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特斯拉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tamoadmin 0
  1. 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特斯拉以价换量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2. 特斯拉皮卡只卖宝马3系价,为何悍马EV比顶配X7还贵?
  3. 金俊的特斯拉经历
  4. 新能源车市将由私人用户主导,几何C的短期目标是细分市场前三

今天5月份,小编就特斯拉降价写了一篇稿子《做进口韭菜,真的会开心吗?》,直言短短数月时间,国产model?3售价从35.58万起降至27.?155万元是典型的“割韭菜”行为。

特斯拉必然会再次降价”是小编当时的结束语。

果不其然,一语成谶。

特斯拉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特斯拉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唯一让人意外的就是,再次降价来得如此迅速。

10月1日,特斯拉中国***突然显示,中国制造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从27.155万元调降至24.99万元,中国制造Model?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从34.405万元调降至30.99万元(这款车型没有补贴)。这已经是特斯拉半年时间内的第二次官方调价了,那些在国庆前刚刚提车的消费者瞬间又“痛失”几万元,想暴打特斯拉的心情可想而知。

什么这么着急?在我看来,背后原因有两方面。

特斯拉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特斯拉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斯拉期望赢在“起混战”阶段

特斯拉进入中国后的一切动作都体现了一个“快”字。

2018年7月,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2019年1月,该工厂就正式开工;同年12月30日,国产特斯拉Model?3首批车主实现交付。从建厂、到下线、到国产上市,其动作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哪怕国产Model?3仓促交付后曝出了各种质量问题,也不耽误特斯拉的快速推进。或许这一点我们还可以找点理由来解释:毕竟对于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来说,特斯拉来得很晚,尽管它在北美的名气很大,但你要说它一身“王霸之气”立刻就能让其他在中国经营了几十年的品牌让路,显然是痴人说梦。所以越快打开市场,显然对它未来立足越有帮助。

特斯拉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特斯拉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让消费者不耻的是,同样“快”起来的还有特斯拉降价的速度。尽管冒着被老车主闹到店门口拉横幅的风险,也没有浇灭特斯拉“滑梯式降价”的决心。

降价也要这样赶进度是为何?是特斯拉要赶在中国补贴政策彻底退坡之前尽可能多卖车吗?非也,因为2020年的补贴数额对于30万元级别车型的购买决策影响已是日渐式微。是特斯拉考虑到仓促交付的车型频繁出问题想要在价格上找点平衡?非也,志在“改变世界”的特斯拉怎么可能有这种心理负担,你想多了。

真相是,尽管各大品牌在中国经营了数十年,但那都是燃油车时代,而特斯拉则是直接以新能源技术切入中国市场,在这一块上面你还真不好说其他品牌有多大的优势。而如今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处于“起跑混战”阶段,大多数品牌还处于一个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的时期,它们都还要兼顾着庞大的燃油车市场,而特斯拉毫无这方面的负担,自然想要抓住这短暂的机遇,利用消费者的崇拜心理,迅速扩大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将那些未来有可能在国内市场和特斯拉竞争的潜在对手绊倒在起跑线上。

如果真能笑傲群雄,那“割韭菜”这样的罪名对特斯拉来说不值一提。

中国品牌优势产品带来巨大压力

其实特斯拉的品牌调性和产品力还是蛮高的,毕竟马斯克都有人戏称他为“钢铁侠”,可见其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确实独树一帜。而作为一家精打细算的上市公司,特斯拉不管是前期的高定价,还是后期的大降价,背后都是最简单的商业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通俗而言,如果中国市场没有出现足够让特斯拉忌惮的产品,特斯拉也犯不着坐滑梯式降价。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Model?3降价的两个前提条件产生了。第一,中国制造Model?3已形成月产销过万的规模,单车成本下降,有足够的空间来做这件事;第二,同级别细分市场出现了价格更加有竞争力的汉EV和小鹏P7,特别是汉EV,对Model?3的杀伤力可谓巨大,特斯拉没办法视而不见。

简单出个表格你就能看到,同样售价在27万元的车型,国产Model?3(10月1日降价前)对比汉EV劣势明显,如果不***取降价策略,将会导致大量订单流失。

而且客观地从产品力上来看,国产Model?3的优先级真没那么高。比如尺寸上,国产Model?3?4694/1850/1443毫米的长宽高比起汉EV和小鹏P7这两位车长超过4.8米的选手不是一个量级,内饰的精致度和豪华感也是后两者更胜一筹。续航里程方面,特斯拉更是被甩出老远。

其中,新能源车型的老牌领军者比亚迪给特斯拉带来的压力更大。汉上市后市场反应有多火爆,就能说明特斯拉面临的威胁有多大。据了解,比亚迪汉从今年4月开始收集顾客订单,7月中正式上市。而在今年5月,也就是在特斯拉Model?3“五一”官降价后不久,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汉车型订单数已达到1.5万,到7月正式上市前,比亚迪官方透露的订单数量已经积累到3万个。

尽管大量订单积累导致汉车型正式上市后,市场出现了较严重的等待交付问题。不过,比亚迪已经紧急出台了汉车型订单客户的积分补偿方案,同时正在开足马力解决交付问题,从已知的数据来看,汉车型上市首月批量交付1200辆,第二个月批量交付4000辆,其中60%是汉EV车型,到了9月份,汉车型批量交付已经超过5600辆,其中汉EV占3600辆。

可以说,如果特斯拉此时不祭出降价大旗,比亚迪只要解决了交付问题,汉EV年底销量超特斯拉Model?3应无悬念。

当然,特斯拉也不是“笨”到只会降价。除了降价应对,特斯拉在最走量的Model?3上还做了另一个重要的“新动作”:借助此次降价,中国制造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续航里程从原来的445公里升级到468公里。根据工信部资料,续航里程468公里的Model?3是换装了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而此前特斯拉Model?3全部***用的是三元锂电池。

***用磷酸铁锂电池Model?3又从侧面体现了它对于汉EV的忌惮。因为汉EV***用的刀片电池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在比亚迪的宣传中,刀片电池的优势直指三元锂电池的安全痛点。而电池自燃事故,又是特斯拉在全球摆脱不掉的阴影。

这一番操作后,降价到24.99万元的Model?3与汉EV之间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对比状况?(Model?3降价后,竞争对手变成了汉EV两驱车型)

令人尴尬的是,除了加速性能占据优势,其他方面特斯拉依然不敌汉EV。

写在最后:

更长远的来看,国产Model?3其实已经“树敌无数”,特斯拉早已无形地将所有同级别电动车的对手设定为了自己。不仅仅是比亚迪、小鹏,甚至未来BBA的同级电动车型都会将它当做“出头鸟”。

但客观地说,这个“出头鸟”更多地来自特斯拉这个品牌,要说产品力,呵呵。汉EV已经给它上了一课。

并且在我看来,24.99万元的售价还远远没到国产Model?3的底线。正如我在之前的分析中说到的一样,随着国产件对于进口件的不断替换、成本的不断分摊以及更多竞争车型的入局,国产Model?3要想稳固地位,继续打价格战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至于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利益,在股东利益面前,都是可以牺牲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特斯拉以价换量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年关将至,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到了全力冲刺、完成既定目标的时刻,特斯拉也不例外。虽然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前十一个月整体表现已经可以用极致疯狂所形容,公司背后还站立着集梦想家、疯子于一身的埃隆·马斯克,但是作为旁观者,仍能在它蒙眼狂奔的过程中,嗅到一丝危机的味道。

而就在几天之前,马斯克火星移民***中的关键运载工具——星舰火箭原型SN8,在当日凌晨的试飞任务中,再次爆炸。事故发生后,诡异的一幕随即出现,前者于个人社交平台祝贺SpaceX任务成功,并高呼:火星,我们来了!

也许正是这样的“自嘲”,造就了特斯拉每当跌至谷底后,最终都能实现逆势向上的决心。只不过作为一家市值已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汽车公司,当下最为缺乏特质的或许就是“稳定”。不知为何,在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上,总带给外界一种“小家子气”之感。

所以,此刻特斯拉所展现出的,还是其仍不成熟的一面,而不偏不倚地给它提个醒,则显得尤为重要。

“意外加速”,所有人需要一个真相

北京时间12月12日傍晚,有相关微博网友爆料,在北京海淀区西三环航天桥附近某小区中,一辆白色?特斯拉Model?S发生撞楼事故。内容称,事故发生时车辆突然失控,以80km/h的速度撞向居民楼。从现场来看,这辆Model?S的车头已经钻入一楼住户的阳台底部,巨大的冲击力造成房体钢筋外露。

目前,从相关报道来看,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截至发稿,特斯拉官方同样未给出任何回复。无独有偶,几天前也有韩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上周三晚些时候,在首尔一栋公寓的停车场内,一位住户所驾驶的Model?X突然撞墙起火,大火在约一个小时后才被扑灭。

而这起事故,最终导致车内一名乘客亡和另外两人受伤,司机向警方表示,在撞墙之前,这辆Model?X就已经失去了控制。韩国警方表示,相关机构将对发生事故的电动汽车进行调查,以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

连续两起意外的发生,再次让特斯拉身处舆论的漩涡之中。类似状况今年内不止一次的出现,其中最为惨烈的便是6月,一张特斯拉Model?3起火后被烧成“空壳”的,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与发酵。最终,在了解多方具体情况后得知,该事故发生于江西南昌,车主称他像往常一样驾驶车辆行驶在红谷滩新区赣江南大道,途经国体中心时,车辆突然自动提速至127km/h。

在此期间,车主并未打开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全程处于人工控制状态。突然加速期间,车主曾多次踩下制动刹车,但是并没有任何效果,只能一路闯过交通信号灯并连续躲避社会车辆。而车辆失控的总里程达到了8km,一直行驶到赣江南大道的尽头,撞上土堆后翻至路旁草地上。

车辆翻停后,司机从驾驶位艰难爬出,身体多处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车辆由于变形严重,十分钟后发生自燃。随后,消防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对明火进行了及时扑救,伤者则被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事故发生3天之后,特斯拉正式做出回复:“已于第一时间处理此事,根据特斯拉的车辆设计原理,刹车失灵车辆自己加速的可能性非常小。建议等***部门根据车辆数据做出结论后,再下判断。”

对此,部分网友也对事故是否为“自动提速,刹车失灵”所造成,产生了巨大疑问。因为即使车辆突然加速,机械刹车系统一同失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估计还是由于驾驶员不当操作造成。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特斯拉除本次事故外,还发生了多起类似事故,Model?3的质量肯定存在问题。

平心而论,“意外加速”事故频发,以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或证据来看,无法将错误归咎于车企或者驾驶者的任何一方。但特斯拉每次处理与善后时含糊不清的态度,以及大多时刻选择“冷处理”的方式,令人不免怀疑是否其全系产品是否真的存在缺陷?

早在今年1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曾表示,针对特斯拉三款车型可能会发生意外加速的隐患,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因为根据独立投资者Brian?Sparks提交的一份***书显示,由于意外加速特斯拉这123辆不同款式的车型,共造成了110起事故,导致52人受伤,而且设计缺陷还有可能波及2013-2019年间生产的超50万辆电动车型。

随后,特斯拉发布公告否定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其表示:“***书完全虚***,是做空者对特斯拉的抹黑”。另外,特斯拉还表示,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无意间同时踩下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的优先级更高,此时加速踏板的指令不会发生作用,电机扭矩也会被切断,持续踩下制动车辆就会被停止。

而在此前特斯拉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记者也曾向其中国区官方工作人员,询问了南昌意外加速***的调查结果,得到的答复为:“中国区团队并没有调取数据的权限,整个过程还需回到美国加州的总部进行,结果之后会与大家同步。”

但是从现状来看,类似事故还在发生,2020年也即将过去,关于“意外加速”还是想给特斯拉提个醒:所有人需要一个真相。

冲击“50万辆”,并不是全部

SN8发射失败后,昨日马斯克再次向全体员工发布一封内部信,大致内容可以概括为:“我们很***,在这个季度中,遇到了一个较为高端的问题,那就是需求比产量高了许多。为了确保我们能够获得最好的结果,赢得那些把信心和辛苦赚来的钱放在我们身上的客户和投资人的信任,我们需要在本季度剩余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提高产量。”

从中可以看出,特斯拉再次遭遇了“产能危机”,至于背后的原因还是与其想要在2020年全力冲击“50万辆”的目标有关。而为了能够完成,该公司需要在第四季度中做到以下两点:分别生产170,020辆、交付181,020辆新车。

而对于特斯拉投资人来说,看到该公司遇到“需求问题”的确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该公司的业务不仅正在发展,并且是在加速发展。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据CNBC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特斯拉已经通知其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员工,Model?S和Model?X电动汽车生产线将于12月24日至1月11日关闭,停产18天。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期间,交付的车辆中Model?S、Model?X的占比约11%,其余为Model?3、Model?Y。因此,暂时在市场需求不高的前提下,停产前两款高端车型,将空出产能用于后两款主销车型,马斯克此举意在保证“50万辆”的目标。

另外,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已经授权其北美销售人员,为尚未交付的Model?3、Model?Y车辆提供一年免费的无限次超级充电,以激励年底前的交付。而国内市场,尚不清楚是否同步该项服务政策。

而从乘联会上月公布的终端销量来看,特斯拉国产Model?3共交付新车21,604辆。反观整个上海地区,得益于外牌车辆限制政策出台对于新能源市场的***,该车型的单月成交量达到了恐怖的6,846辆。因此,如果中国区同样开始选择赠送超充,预计12月销量将会得到又一次提升,最终完成目标的可能性也将再次增大。

但是就在特斯拉为达目的,一边疯狂“压榨”产能,一边再次推出***政策的时刻,还是想对它提个醒:冲击“50万辆”,并不是全部。上述整个过程中,最为担心的还是其过分透支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而这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与老车主层面。

毕竟之前,连续多次的“官降”,以及交付车辆层出不穷的奇葩瑕疵,已经严重地拖累特斯拉的品牌口碑,以及与老车主的关系。连外媒也曾表示,希望在冲击产量和销量的过程中,特斯拉产品的质量不会出现问题。

并且从各方消息来看,被誉为纯电SUV细分市场又一条“鲶鱼”的国产Model?Y即将来临,但是该车型美国本土的实际表现来看,热销之下其实很大程度上抢占了Model?3的目标用户,左右手互搏的现象已经出现。

接下来可以预见,虽然待Model?Y正式到来,特斯拉单月两万辆以上的交付成绩将会成为常态,但是如马斯克想象中“1+1≥2”的效果,大概率无法实现。基于这样的现状,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曾表示:“Model?Y首先打的就是Model?3,并不太过担心蔚来ES6与EC6。”

种种不利因素加持下,可以说在冲击“50万辆”甚至更高目标的路上,特斯拉将会遇到的隐患与危机,已然开始快速显现。而这家美国车企始终无法被称作真正的伟大,很多时候还是因为无法从“极速狂奔”过渡到“踏实走好每一步”上。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皮卡只卖宝马3系价,为何悍马EV比顶配X7还贵?

根据最新的交强险数据,在刚刚过去的9月,特斯拉销量又破万了,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了。下图是特斯拉月度销量走势。9月销量1.3万,同比增长121%;今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则达到了8.7万,同比增长168%。伴随着一路上扬的销量则是?特斯拉Model?3一路下滑的终端零售价格,特斯拉以价换量的背后,动机到底是什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做一个详细分析。

去年1月,特斯拉Model?3进口标准续航版本售价为35.58万;去年12月国产版本上市交付,补贴后定价33.11万。今年1月,价格下探至29.91万,今年5月则降为27.16万(今年4月销量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则是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设定了新能源汽车想要享受国家补贴,定价不能高于30万的限制,消费者也是等待特斯拉降价,所以持币待购。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会在5月降价的原因之一)。国庆第一天,特斯拉又官降了,补贴后售价直接降至24.99万。不到一年的时间,价格足足降了8万,韭菜是割了一茬又一茬。那么问题来了,特斯拉Model?3为何这么着急降价呢?

特斯拉Model?3国产之后,价格肯定得到大幅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动力电池,此前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搭载的是NCA811或NCM高镍三元锂电池,供应商来自松下和LG,电池组容量52度。最新的Model?3标准续航版本用的则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电池的***购成本肯定会得到大幅下降。根据相关信息报道,国产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本裸车价格在18.8万左右。即使目前24.99万的售价,特斯拉依然存在大幅的降价空间。也就是说,从整车成本的角度来看,特斯拉Model?3?是存在大幅让价空间的。

以价换量,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很多媒体朋友在报道特斯拉的时候,总是会将特斯拉Model?3的降价解读为特斯拉受到了国产纯电动汽车的冲击,如比亚迪汉,小鹏P7等。小编觉得,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目前还没有一家品牌可以和特斯拉相抗衡的,这从终端销量就可以看出来。特斯拉想要抢占的市场肯定远远不止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市场。

下面,小编基于今年前9个月保险数据,给大家分析一下国产特斯拉Model?3在北京,上海以及全国,豪华中型轿车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在北京和上海,国产特斯拉Model?3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0%和41%,远超奔驰C,宝马3系和奥迪A4L。在全国,国产特斯拉Model?3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7%。特斯拉Model?3大幅让价的背后,并不是纯粹为了和比亚迪汉,小鹏P7等车型抢占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而是为了抢占更多20-30万区间豪华燃油车市场的份额。这应该就是特斯拉Model?3急于降价的最主要原因。

其他车型包括?沃尔沃S60L,捷豹XEL,林肯MKZ,凯迪拉克CT4,英菲尼迪Q50等。同时,汽车之家特斯拉Model?3的首页,我们也可以看到,关注特斯拉Model?3的车主,也会横向比较其他燃油车型,如奥迪A4L,雅阁,凯美瑞,奔驰C和宝马3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特斯拉Model?3真正的竞争对手就是这些车型。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上海和北京等限行限牌城市,可以免费申领新能源绿牌肯定也是推动特斯拉Model?3销量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这其实也是特斯拉急于降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更快更多的抢占有限的新能源绿牌指标。今年,北京市新能源个人指标额度为54200个。上海目前新能源绿牌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有额度限制,但其实新能源推进办也是可以通过征信环节,对新能源绿牌指标进行控制的。

特斯拉在上海投资建设超级工厂,不论是土地还是资金,上海市***都给与了非常的支持力度。但在这背后,特斯拉跟上海市***其实是签了对赌协议的,即上海超级工厂从2023年年底起,每年须纳税22.3亿元,如果不能达成这一条件,则必须归还相应土地。同时,特斯拉还必须在未来5年在上海工厂投入140.8亿元的资本支出。大幅让价,从而带来更多的销量,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可以确保能够完成对赌协议。同时,特斯拉最近官方宣布,后续国产特斯拉Model?3将要出口欧洲,在小编看来,也是为了能够确保完成对赌协议的内容,从而对冲风险。

今年国产特斯拉Model?3分别在1月,5月和10月大幅官降,带来的则是销量的一路上扬,也夺取了17%的豪华中型轿车细分市场份额。国产化程度的提升带来裸车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是内因,来自对赌协议的压力以及想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则是外因。当然,销售利润最大化,从而让特斯拉董事会和股东满意则是最根本的动机。

以价换量固然无可厚非,但特斯拉的不间断的大幅降价,确实是伤了很多新车主的心,不知道对于品牌忠诚度的建设是否有影响,这个确实也是需要特斯拉好好思考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购买特斯拉Model?3呢?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金俊的特斯拉经历

电动化技术的快速普及,影响着汽车生态中的每一个环节。小至个人出行通勤,大至车企未来发展战略,或多或少都产生着各种改变。

唯独不变的,是人们对特定车型品类的喜爱。

中国消费者向来对SUV有着独特的偏好,在电动化时代,这种偏好被延续了下来,各大车企的新能源产品阵营中,绝对少不了SUV的身影。

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被称为“美国国民车”的皮卡,也在时代的浪潮下进行着电动化转型。

究竟电动皮卡是怎样的?会有着哪些产品特点?面向哪些用户?

特斯拉?Cybertruck凭借科幻的设计,以及“比卡车更实用,比跑车更性能”的产品定位,率先展示出电动皮卡的锥形。

然而,过于超前的概念,使其不能代表整个皮卡领域。来自传统车企的出品,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在美国老牌皮卡制造商中,福特和GMC已经有所行动。

前者推出了F-150?EV,尽管这只是一款“油改电”车型,但鉴于其燃油版的强大市场影响力,它在电动皮卡市场中将会起到极大的示范性作用。

GMC带来的,则是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的悍马EV。强悍的性能指标,以及多种前瞻技术的运用,让这个已消失十余年的***车型品牌重拾生命力。

一场关于皮卡的新战争即将展开。这次,胜者又会是谁?

Cybertruck只卖3系价,但悍马EV比顶配X7还贵?

将这三款车摆到一起,并非要做一个横向对比,毕竟他们在定位、用途、性能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总结出电动皮卡的共有特性,并研究电动皮卡的发展方向,才是本文的目的。

作为全球首款真正面向市场的电动皮卡,特斯拉Cybertruck的定价对整个细分市场有一定参考价值。

它的售价范围为39,990-69,900美元(折合人民币26.84-46.92万元),说实话,这定价真不高——只相当于宝马3系在美国的售价。在特斯拉产品序列中,它也只比Mdoel?3卖得稍贵,价格远低于Model?S和Model?X。

特斯拉Cybertruck于美国时间11月21日公布售价,但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交付。

F-150?EV的售价尚未公布,但从其燃油版的定价也能猜出个大概。作为美国最畅销的皮卡车型,F-150一向走高性价比路线,亲民、实用才是它的最大优点,可以预计,其电动版也将延续这一路线,在售价上不会有过多上浮——大概率会与特斯拉Cybertruck重叠。

尚未正式发布的福特F-150?EV。

相较之下,悍马EV的售价要高出很多,它的起步价格就去到79,995美元(折合53.76人民币),高于Cybertruck的顶配版本,而顶配车型的售价更是超过112,595美元——比美国在售的顶配宝马X7还贵。

从售价范围来看,Cybertruck定位相对平民化,而悍马EV已超过大型豪华SUV的标准。

同样是全尺寸级别的电动皮卡,为何售价会差这么多?这当然有品牌策略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同车企对电动皮卡的用途有不同理解。有的将重点放在加速性能和续航能力上,有的则通过电动技术进一步拓展皮卡的功能性(如牵引性能、越野性能等)。将电动技术运用在不同层面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产品定位,售价就自然拉开差距了。

悍马EV也许更符合你对电动皮卡的想象

产品定位的不同,首先体现在设计上。

以悍马EV为例,它没有Cybertruck的颠覆式设计,也不像F-150?EV那样照搬燃油版的造型,而是***用了一种折中的办法,既有着老悍马的设计精髓,又融入了不少新颖的造型特征。

论设计感,悍马EV比另外两款车有着更多思考。(F-150?EV目前尚未正式发布,预计会沿用燃油版的设计。)

霸气的横通式前格栅,近乎垂直的前风挡,再加上方正的车身轮廓,这些最“悍马”的元素依然被保留。细长的LED大灯与中网融为一体,“HUMMER”的标识镶嵌其中,夜晚点亮后辨识度颇高。

悍马EV的设计延续了燃油版的风格,细节处更显科技感。

电动车的设计不一定追求颠覆,传承,也是一种能增加人们好感度的设计手法。

新车***用了一套22英寸的轮圈(F-150顶配车型为20英寸),轮胎尺寸也是35英寸起步。尽管GMC官方尚未公布悍马EV的具体尺寸数据,但通过车轮与车身的比例已能感受到其体型之大。

与整车搭配起来,22英寸的轮圈并不显大。

如果不刻意强调,你可能不会认为这是一台纯电动车。的确,悍马EV并没有在外观上刻意强化其电动属性,它更像一辆设计新颖的高端燃油皮卡。若将它与特斯拉Cybertruck摆在一起,比比谁更好看,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投票给悍马EV,毕竟它更符合的我们对一款“车”的审美观。

悍马EV在设计上并没刻意强调其电动车的身份,看起来更像一台高端燃油皮卡。

标新立异的设计,确实能换来不少关注的目光,但真正的好设计,是不能脱离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对于皮卡而言更是如此。

与牧马人皮卡(Gladiator)类似,悍马EV也配备了可拆卸式的顶棚,整个车顶共有4块可以拆卸的板件,拆下后可存放于车头的储物箱中——因为没有发动机,发动机舱腾出了较大的储物空间,这是电动车独有的优势。

身后的货斗处也有看点,悍马EV配备了MultiPro后挡板,该挡板具备多种不同的功能,除了方便用户卸载重物之外,还能分段打开,形成一个小型工作台。此外,高达170公斤的承重也能让用户放置更多超长物品。

具备多种用途的MultiPro后挡板。

这些藏于细节的新功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当然,也只有经验丰富的传统皮卡制造商才能做到。

相对于外观,内饰的设计就简单多了——不就是堆屏幕嘛,所有电动车都这么干。即便硬派如悍马,也绕不过屏幕化的内饰设计,12.3英寸数字仪表盘和13.4英寸中控显示屏成为了其车内的视觉焦点,在矩形设计元素的衬托下,整个车厢散发着浓厚的科技感。

悍马EV的内饰布局与吉利ICON有很多相似之处。

看着悍马EV的内饰设计,你是否会联想起某款中国品牌SUV?没错,就是吉利ICON。两者在功能区的布局上有着很高的相似度,在细节完善度上,ICON甚至还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吉利ICON的面世时间比悍马EV早了接近一年,如此一来,后者的设计惊喜程度难免大打折扣。

与F-150EV和悍马EV相比,Cybertruck的性能是最弱的

性能,才是电动皮卡的重头戏,而这里所说的“性能”,指的不光是加速和续航。

皮卡在功能性方面本就比一般轿车或SUV有更多的讲究,它需要承担更多的载物、拖拽、越野的任务,而在电动化时代,这些功能理应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比较遗憾的是,最早面世的Cybertruck并未给到我们惊喜。即便它有着2.9秒的破百成绩,也有着最高800km的续航里程,但在一些皮卡应该讲究的性能指标上,却没有过于出色的表现,它更像是一辆披着皮卡外衣的Model?X。

除了加速性能和续航能力,Cybertruck并无其他技术亮点。防弹玻璃?抱歉,大部分用户都用不上。

例如在牵引能力方面,特斯拉Cybertruck达到?14,000磅(约6.35吨),虽然比搭载3.5T?V6发动机的F-150燃油版(约3.62吨)更强,但与F-150?EV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它的牵引力达到恐怖的100万磅(453吨)!在福特的宣传***中可见,F-150?EV能直接将一辆载有42辆皮卡的双层火车卡拖动起来!

F-150?EV在官方宣传片中展示了强大的牵引能力。

不难看出,F-150?EV是一款典型的工具型皮卡,它的续航距离并不长(约480公里上下),加速性能也尚未公布,但通过对电机以及减速/转矩装置的合理利用,确实能挖掘出电动车更多的潜在用途。

再来看悍马EV,它融合了Cybertruck和F-150?EV的特点——既有性能,也有功能。

它的0-100km/h加速时间可以达到3秒内,与Cybertruck无异。入门版车型的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顶配车型达到560公里以上,足够应付绝大多数使用场景。

悍马EV?Edition?1(顶配版本)搭载了三个驱动电机,能提供15,592Nm的综合扭矩,你没看错是过万牛米的扭矩!虽然官方没有特别说明,但我倾向于认为这是经过减速器放大后传递到车轮上的扭矩,毕竟电池和车身所能够承受的极限都有着局限性。

有着15,592Nm的轮上扭矩,还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如此强劲的动力,只用在加速上实在太浪费了,对此,GMC为悍马EV配备了多项能提高越野性能的新技术。

例如基于四轮转向技术实现的"螃蟹驾驶模式(crab?mode)",在低速行驶时,前轮和后轮能够以相同的角度转向,车辆能够沿着对角线方向斜向移动。又如自适应空气悬架,在极限状态下能将车身升高149mm,进一步提升通过性。少不了的还有UltraVision系统,通过全车配备的18个摄像头,为驾驶员提供360°的视野。

这些硬核的功能,使悍马成为了一款专业的硬派越野车,而不是单纯的大型电动车。

“螃蟹模式”使车辆具备了矢量移动能力,大幅提升了越野机动性和脱困能力。

电动皮卡市场或被扼杀在摇篮中?

电动皮卡是一个尚在孕育中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细分领域。皮卡的用途十分广泛,在电动化的路上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

但也正因用途广泛,电动皮卡缺乏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究竟是要优先满足载物能力?还是越野通过性?或是动态性能表现?不同车企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是电动皮卡与电动轿车/SUV的最大不同。

打造一款好的电动轿车/SUV并不难,因为用户的需求很明确,不外乎续航、动力、安全、舒适。但电动皮卡要复杂得多,其专业性更强,对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要把产品做好不易,形成市场规模更难。

电动皮卡与电动轿车/SUV并不是同一回事。

上面提到的三款电动皮卡,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从关注度来看,特斯拉Cybertruck无疑是最高的,但它却是前景最为暗淡的一款,因为它缺乏鲜明的产品诉求,只是套了一个貌似皮卡的壳子,却没有实质性的功能提升。

作为一款电动车,Cybertruck是很优秀的,但作为一款电动皮卡,它似乎还未能把用户的真正需求理解透彻。

反观F-150?EV和悍马EV,它们为电动皮卡市场展示出一个也许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有特定用途的专用型车辆,也即用车场景较为单一,有特定使用范围,对某方面性能有较高要求的车辆。

电动车普遍具备强大的低扭,而且驱动系统的布局更为灵活,是“专用型车辆”相对理想的载体。F-150?EV有着强大的牵引力,悍马EV具备高超的越野能力,两者都将专业性发挥到极致。

极致的专业性能,是电动皮卡必须具备的。

不过,既然是专用型车辆,那受众群体必然很窄,市场规模也十分有限,这是电动皮卡即将面对的局面。

拓展使用场景?不是不可以,但首先要解决的是出行便利性问题。

电动皮卡普遍需要搭载大容量电池,以悍马EV?为例,其电池容量最高达200kWh,是Model?X的两倍(100kWh),接近国产Model?3(55kWh)的四倍!而且,皮卡普遍有着较大的自重,对能效的优化也十分不友好。这意味着,在充电时间上,这些电动皮卡需要比普通电动车花费更多时间。

若用车场景相对固定,那充电时间或许不是个问题,但对于那些开着电动皮卡去越野的朋友而言,遇到的难题就更多了。要知道,真正的越野,并不是从A点到B点的通勤,而是一段没有固定路线的行程,途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情况——行驶里程不确定,耗电情况不确定,附近有没有充电桩,也不确定。

开着电动皮卡在荒野驰骋这种美好画面,也许只会出现在官方宣传片中。在现实中,电动皮卡既不适合用于越野,也不适合市区通勤。或许,这只是电动化时代的一个理想化产物而已。

文?|?超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市将由私人用户主导,几何C的短期目标是细分市场前三

2014年年9月,曾在高德担任首席市场官CMO的金俊加入特斯拉,担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CMO,负责市场营销、公关传播和品牌推广等工作。当时正值特斯拉高速扩张时期,在成都建立服务中心并进入西南地区市场。入职之初,外界将此举解读为特斯拉发力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工作。

自金俊入职之后,特斯拉中国区内部的高层分工就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入职之初,即有媒体就金俊与时任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吴碧瑄的分工提出疑问,未获明确回应。在当时的媒体发布会上,特斯拉全球销售副总裁纪龙半开玩笑的表示,金俊和吴碧瑄都向其本人汇报。2015年2月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朱晓彤首次面见媒体时,又被问及分工。朱晓彤表示,内部分工不便对外透露,但他本人是中国区的唯一负责人。

加入特斯拉之后,金俊多次在各类汽车和科技论坛上露面,传播特斯拉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金俊也曾参与特斯拉车主的互动活动。在此前朱晓彤与媒体见面会上,朱晓彤表示特斯拉2014年的一大成就即汇聚了一批粉丝车主群体,特斯拉与车主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可以理解为对这一部分工作的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朱晓彤在和媒体的见面会上重新明确了特斯拉的品牌定位——Model S定位于豪华高端电动四门轿跑车,这被不少媒体解读为“重新定位特斯拉”。朱晓彤表示,之前舆论对于特斯拉的关注更多停留在创始人故事等信息,但特斯拉希望市场更多了解特斯拉的产品信息,给特斯拉车主贴上明晰的标签。

这一定位与金俊此前在论坛上所表述的观点稍有不同。金俊曾在论坛上表示特斯拉不应是“高富帅”的专属,特斯拉旨在把高端技术推向大众市场。金俊也曾在媒体撰文为特斯拉未来将推出的Model 3打广告,称两三年内推出的Model 3的成本将降低一半。但根据朱晓彤表述,现阶段特斯拉的市场定位仍然在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热爱生活环保的高端人群,未来特斯拉可能会面向更广泛的市场人群,但仍有可能是细分市场内的高端产品。

2015年2月11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CMO金俊确认离职,离职原因不详。任职不足半年。特斯拉官方表示,金俊是正常离职,但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2020北京车展高端访谈9月26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历经30年发展历程的北京车展是全球最重要的顶级车展之一。今年的北京车展以“智领未来”为主题,展示汽车行业最新创新成果,以及对未来出行的畅销及战略布局。而在2020年,经过疫情考验后,北京车展也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在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聚会。

新能源汽车依然是本次车展上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虽然电池和智能技术都在不断迅速迭代,几乎所有品牌都在推出新能源产品,但在去年补贴退坡和今年的疫情影响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并不十分理想。

2020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2万辆和59.6万辆,同***别下降26.2%和26.4%,但降幅较1-7月还是收窄了5.5和6.4个百分点,整个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缓慢回暖。

几何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刘智丰分析,从目前来看,新能源市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70%左右是网约车、出租车市场,剩下的才是私人市场、公共用车、分时租赁市场。不同车企、不同车型的目标市场都不尽相同。

而今年新能源市场的断崖式下跌,很大程度是受到补贴退坡后B端市场的萎缩影响。他认为,“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充电更加方便,新能源车技术得到更大幅度提高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人们购车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只有努力培育私家车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因此,几何C的目标同样是私人市场。”

刘智丰对于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保持积极态度,在汽车产经的专访中,他表示“当年中国轿车进入家庭时占比也很小,但这二十年汽车市场从100万到2500万辆恰恰是靠个人发展起来。我认为未来新能源个人市场也是这样的发展趋势,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为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努力。”

“就几何而言,我们希望几何C短期内进到细分市场的前三,长期目标是冲击细分市场第一。”

以下为专访实录:

未来新能源个人市场可以占到90%

汽车产经:如何看待C端和B端两个市场?

刘智丰:我觉得目前B端市场网约车、出租车市场占比75%左右。年底前,我们将在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推出全新一代的专属车型,另外我们还将对驾培市场推出针对驾校培训车新车型,明年还会推出年度改款几何A。

原本新能源市场是网约车占更大头的,但未来我觉得要更多把精力投入到个人市场上。

由于今年特斯拉的到来,把个人用户市场的比例拉大,个人市场基本占到25%或更高一点比例,这也是未来新能源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像当年中国轿车进入家庭一样,只有轿车真正进入家庭才是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最开始中国一年的汽车销量才100万辆,算起来都是公共车、出租车,个人车占比很小。这二十年汽车市场规模从100万到今年2500万,恰恰是靠个人市场发展起来。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市场容量要达到500万,一定由私人用户来主导市场,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为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努力。

预计到2023年,我们将有7款产品在***中,将来几何产品从A0到A级都会全方位覆盖,包括SUV和轿车总共十余款车型,非常立体化全方位产品系列,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要。

汽车产经:8月份新能源车整体销量在走高,您对之后几何汽车的市场预期如何?

刘智丰:今年1-8月是市场负增长22%,1-7月份负增长34%,7、8月份同比增长150%,可以看出后疫情时代的强势反弹。再加上现在有新产品拉动需求,国家不断增加利好政策,比如说购置税减免的延长、北京市新增两万个电动指标,很多城市都推出了新能源补贴政策等等。我觉得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全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会与去年持平,甚至会同比增长5%到10%。就几何而言,我们希望几何C短期内进到细分市场的前三,长期目标是冲击细分市场第一。

汽车产经:您对明年的新能源市场有什么看法?

刘智丰:还会稳定持续发展,我觉得可能每年保持15%左右增长。这里一个大的增量在于私人市场会高比率增长,网约车和出租车大幅度萎缩。因为中国很多个人上牌也是挂的网约车,所以有些数据不准确,我认为个人占比在增长,15%有效增长。

几何C用“真续航”打动C端消费者

汽车产经:几何C如何吸引C端消费者?

刘智丰:我们原***在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亮相几何C,但由于车展推迟了,8月份几何C已经在杭州·印象西湖上市。这次我们展示的重点依然是几何C,目前是新车上市的第二个月,预计销量会突破1000台,市场表现相当不错。

几何C有两个标签是行业和消费者都非常认可的,一个是“真续航”,通过搭载几何自主研发的SEM智能能量管理系统,通过以算法为核心的能效控制,实现超低能耗、高精准能量控制和高效能量回收,最终实现表显续航精准度接近 100%,续航最大提升 40%,能有效消除他们的续航焦虑。另外一个标签就是“真保值”,我们推出了行业首个 2 年 7 折保值整车回购政策,且没有同品牌置换的限制,对于消费者来说几乎没有门槛,解决了纯电用户的残值焦虑。

目前新能源用户用户有四大关注焦点。第一是电池成本,目前也在逐渐降低。第二是充电桩配备,今年全国的数量增加了30%。第三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点——续航。现在市面上的纯电车续航基本都达到了400、500公里,已经达到了油车的水准,因此用户更关注的不是续航的长度,而是续航精准度,例如表显剩100公里,用户可能会担心能不能跑到100公里,万一跑了50公里给我抛到路上怎么办,这恰恰是几何C在努力解决的痛点。显示100就是能跑100,客户体验感很好。第四点就是纯电车的保值率,由于新能能源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很快,电池几乎每年都换新,再加上二手市场的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纯电动车的保值率很低,几乎只有油车的一半,这是我们推出2年7折保值回购政策的原因之一。我们希望能进一步保障几何C用户的权益,让他们买得划算、用得安心。

与用户共建几何品牌

汽车产经:几何品牌一直很重视与用户的联结,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刘智丰:其实这次我们的展台活动非常特别,因为从策划组织到落地实行,都是由几何用户深度参与的,包括现场的销售顾问都是用户担任,可以说这是一场完全属于用户的发布会,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都特别好,大家充分加入到共享共创里来。大家知道几何C上市发布会同时启动了全球设计孵化大赛,几何C是2022 年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用车,这个活动以亚运为主题,为几何 C 设计包括外观、内饰、车机画面在内的专属造型,一经发布就有非常多的用户参与。明天上午11点在几何展台,我们还会发布一款与用户共创的新车色,同时有不少新能源发烧友、几何车主分享各自的生活和故事,欢迎大家来围观

另外,我们在这次车展不仅卖车还卖书,我们的展台搭建了一个大书架,特别有文艺范,董事长李书福还在几何展台发布了一本新书叫《吉人天相李书福》,主要介绍中国自主品牌吉利的成长历程,希望更多人为中国汽车制造的腾飞点赞,也希望中国能涌现更多的吉利、更多的李书福,为中国制造添砖加瓦。

汽车产经:在几何汽车未来新的营销工作有哪些规划?

刘智丰:我们还在不断在学习和总结,目前主要关注点有两个,一个是以用户为中心,一个圈层营销,圈层营销说白了让车主怎么转介绍卖车,因为没有这个口碑营销大家不会购买你的产品。

关于“以用户为中心”,几何自品牌发布以来就一直很重视跟用户的联结。去年我们在阿那亚发布了“几何家生活文化品牌”,今年几何C上市时也同步推出了5G时代汽车新生态共创孵化平台“几何+”,包括这次把北京车展的几何展台活动做成用户发布会,都是希望用户能更好的参与到品牌建设里来,做品牌的主人,与我们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另外,我们将在车展后启动“不可C议”之旅车主试驾活动,和北京、杭州、深圳等核心城市的用户一起探寻城市周边550km(刚好是几何C的NEDC续航)半径内的反差风景,比如像杭州这样的繁华都市,其实500公里以外就有沙漠,在美景里享受纯电出行的乐趣。我们也推出了***、上门试驾等服务,进一步方便用户。

在圈层营销方面,让现有车主主动扩散口碑、帮忙转介绍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破圈点。吉利内部有个“合伙人***”,其中一个就是曹操司机的合伙人。全国大概有5万个曹操司机,就相当于有5万个销售顾问,所以曹操司机就是我们的一个破圈圈层。经销商本身也是一个圈层,比如有几个经销商店内部做了一个市场合伙人培训***,让买车的客户教你怎么去做扩散,培训效果非常好,这也是一种圈层文化。另外就是老客户的转介绍,认真地做回访,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关爱,客户觉得好就会主动把我们推荐给朋友,大家共同分享好的产品,这对客户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我认为这是做圈层文化最核心的一点。

另外我们正在进行几何创想官***,以用户为中心传承文化是我们未来核心要倡导的方向,让用户更多的感知到我们与众不同的服务,来超越他的预期。

汽车产经:几何品牌的竞争力体现会在哪方面?

刘智丰:我们从目前来看,从产品线方面我们不断深化,另外一个刚才讲到营销方面学习形成一些新的打法,强化客户体验,强户口碑转介绍,另外一个再渠道建设方面学习新势力,不要只是固守4S店,能不能通过厂家跟经销商联合,厂家引领直营类似这样的方式丰富渠道。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汽车缓冲器柱塞作用是什么-汽车缓冲器柱塞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