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21年4月全球销量-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

tamoadmin 0
  1. 特斯拉柏林工厂获批,预计年产50万

唯心主义有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

虽然这三个问题最先于哲学语境中被提出,但却广泛地存在于人类因为探索而产生的好奇中。其本质并不是需要我们陷入悲观和虚无,而是知道我们在提出一个大的、宽泛的问题后冷静下来,继续往下提出更深、更本质的「二阶追问」。

所以,当我坐在北京理想研发中心,看到屏幕上出现这三个问题时不禁有意外之喜。

特斯拉2021年4月全球销量-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5 年李想选择以造车为自己的第三次创业目标;到 2018 年底到 2019 年初融资失败,陷入存亡之际;到 2021 年 10 月第 10 万台理想 ONE 下线、成为新势力最快破 10 万的产品;再到 L8/L9 的优秀市场反馈;这一晃也走过了 8 个年头。

在理想宣布「迈向千亿营收」的时间节点,李想却选择用这么一种特殊的方式回顾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思考和感悟,这也颇有些承上启下的深意。

从企业诞生的思考,到去向何处的落脚,李想用 2 个小时给我们上了一趟关于理想这家企业的哲学课。

特斯拉2021年4月全球销量-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谁」,只有 1% 的新势力明白

「在 300 多家造车新势力里,也就 1% 的企业在品牌方面是合格的。」

在媒体沟通会上,李想还是和从前一样直言不讳。

特斯拉2021年4月全球销量-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天说我要家用,明天又说我要 3 秒级加速,(这些企业)所有的逻辑都是乱套的。这会影响他后面的产品,影响经营的所有环节。」

在李想看来,「品牌」是企业的脑袋,是自上而下的起源。对外,需要让用户明白你是谁;对内,需要让团队明白自己是谁。对于理想来说,一开始的核心定位就是「家庭首选的豪华电动车品牌」。

听起来很空对不对?事实上,在理想 ONE 诞生的初期,收获的怀疑并不少:「增程也配叫新能源?」、「挂绿牌去加油站的可笑产物」、「1.5T 卖 30 万的韭菜收割机」。

李想称,大部分消费者其实不清楚自己明确的需求。在没实际接触产品之前,问你要不要增程?要不要***屏?要不要好用的***驾驶?消费者不了解这些新东西带来的体验提升,自然不会觉得自己需要。但是真的带着家人、孩子、老人出行,真的被***驾驶减缓压力,感受过大电池增程的体验时,就会发现自己选择的产品已经超越了当初的预期。

所以,「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是理想定下的价值观。当然,想要事情做得正确,作为企业头脑的「品牌」就必须明确,不然就会「越努力,越失败」。

关于当初理想 ONE 选择增程的初衷,理想也罕见地提到了蔚来的换电体系。李想认为「消费者没有义务在购买电动车后降级自己的体验、出行半径、出行效率」。

「换电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体验可以无限接近加油的体验,用户的用车成本也会大大低于燃油车。但是这花费太大,我们当时钱不多。换电站需要建,也要准备更多的电池,电池的价格又会波动。所以我们在想,能不能直接从产品端解决问题,而不依赖服务端。

和东施效颦理想的对手们相比,销量表现不佳的表现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有回答好「我是谁」、「我要满足消费者什么需求」、「我为什么要做增程」。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拆分成各要素进行解构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目标最优路径的方法。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想的思维模式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第一性原理」颇为相似。

对于一家新能源车企而言,李想认为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和 2016 年理想 ONE 立项时一样:怎么解决充电难和电池成本高的问题。

当前,我国燃油车保有量为 3 亿辆,对应有 240 万个加油枪,电动汽车保有量为 1,000 万辆,对应有 360 万个充电桩。相较 125:1 的车枪比,3:1 的车桩比却依旧「充电难」的问题核心不是电池不够大,而是补能不够快。

所以,当 800 V 技术瓜熟蒂落,理想的纯电规划便提上日程。通过 800 V 技术,补能 10 分钟就有可观的续航里程让充电桩的「翻台率」得到提升。此外,李想也暗示将来可能会有两种放电倍率的电芯:4C 电池可以做到 10 分钟 400 km 续航;2C 也能做到 20 分钟 400 km 续航,高压快充网络和高倍率的电池一定是一体的。

对于理想这种看中成本控制的「抠厂」来说,800V 技术也带来了成本的可观提升:「比如现在一款销量最好的纯电中大型 SUV 可以做到 100 kWh 电池包续航 600 km,800V 以及 SiC 元件加上整体能耗的优化,可以让 80 kWh 的电池就可以做到 600 km 的续航」。

李想表示,相比如今主流的 400V 架构电动车,在尺寸和驱动形式相同的情况下,800V 的运用可以让一辆车降低 3—4 万的零部件成本

往后看,李想表示一直到 2030 年仍然会坚持两条路线同时往前走。一方面把增程效率做的更高,做的更好;另外一方面会在高压纯电上全力研发。

刚刚在财报会议上交出不错答卷的李想也小小的「凡尔赛」了一下:

「从 0—1 的阶段,增程让我们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理想汽车的营收排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这样的收入和规模也能够支撑我们接下来全力以赴地去做好纯电。」

你可以从李想的发言中看出,就算是在 800 V 高压平台的纯电产品上,在保证体验的基础上怎么降本也是核心,这也和特斯拉的 MASTER PLAN 3 的主题不谋而合。

国内新势力车企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特斯拉的影子,理想可以说是其中学的最像的一位。

「要去哪」,先看看自己「健康吗」

「到 2030 年,我们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无论是头部有三家企业还是五家企业,我们希望我们一定是其中的一家。」

这是理想从 2015 年就定下的大目标,到现在也没有变过。不过,回答「要去哪」是一个宏伟的命题,此时的理想有资格也有底气喊出来这句话,可彼时的理想处于从 0—1、从 1—10 的阶段,抬着头看天走路是一定会碰壁的。

攘外必先安内。要回答「要去哪」,首先要看行路的人是否有足够健康。没有一个健康的经营体系,企业要么会在快速扩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会在黎明出现前去。

这张图浓缩了理想的经营理念。其中,品牌、研发、交付和毛利率围绕着理想最具优势的「产品力」。

提到精致咖啡,你会想到星巴克;提到理想,你会想到「移动的家」。所以在关于品牌的营造上,理想已经深入人心。在产品上,李想认为安全、价值和向往感是三个核心要素。

安全是底线。比如,在 A 柱上用高强度钢和热成型钢成本就差几百块钱,但很多企业非要省这几百块钱;轮眉上的尾部的防撞梁我们都用的最好的铝结构,成本也就多出 1,000 多。包括二排的头部气囊和侧气帘,整体下来成本也就多花 2,000 左右。」

合资车企教育的市场里,一度存在着低配气囊减配、偏置碰撞应试只做一侧优化的恶性成本控制的陋习。面向家庭的理想,出发点仍然是消费者:保证每个座位的乘客都是安全的。

产品价值分为「软件」和「硬件」。「软件部分核心就是当我能做到中央域控制器、智能驾驶控制器全都自研,加上背后整个软件都自研的情况下,这不是问题」。

李想用自己刚刚 OTA 的「任务***」举例:「这些软件硬件的接口供应商是不会给你开放的,要看自研程度,就看你能自定义哪些功能。除了软件,我们甚至还可以把硬件一起调用。」

李想也坦言:「最难的是硬件」。他用 52 张***举例:「你每多一个功能,就需要去掉一个功能,不是想加就加」。关于其中的取舍,理想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大家问 L7 为什么不和奔驰 S 级以及宝马 7 系一样实现坐垫—靠背联动调节。李想解释道,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和联动功能的统一,后配座椅的放倒需要被舍弃。作为服务家庭用户的车,取舍一目了然。

第二个例子是电动车时代动辄 3 秒多的加速能力是否必要。如果做出 3 秒的加速,舍弃的就是中低速的能耗,电机的尺寸也会造成空间布置的难题。在理想的产品研发过程中,需求的分析—需求的验证—零部件 SOR—零部件验证—整车验证是五个严格遵守的环节。

怎么做取舍?是否想明白需求?看似简单的疑问,却是一个精准定位的好产品的开头和关键。

关于产品的向往感,「移动的家」四个字就是最好的诠释。在李想看来,如果自己的产品像一个家,就要有最大、最舒适的空间;在家里可以每个人拥有一块屏幕***,车内空间也要一样;想让智能驾驶带来统一的体验,NOA 必须全系标配。

「在产品的核心配置上千万不要蜻蜓点水,一定要做超额的投入、超额的配置。否则你觉得你都挺好,但别人感觉不到。」

理解了这句话,你就理解了为什么理想的产品总是容易让人记住,而同样堆上了「大座椅」、「大空间」和「大屏幕」的竞争者们却得不到相同的关注度。

关于毛利率,2022Q4 理想汽车总毛利 35.66 亿,整体毛利率 20.2%,单车毛利率 20%。全年总毛利 87.9 亿,整体毛利率 19.4%,单车毛利率 19.1%。虽然没有超过 20%,但也十分接近了。

虽然小鹏的财报还没有发,但我们看看蔚来的财报数据:第四季度总毛利 6.22 亿元人民币;全年总毛利 51.44 亿元人民币,谁的状态更健康是一目了然的。

理想和蔚来都在 2022 年面临着产品换代的难题。但是从理想 ONE 切换到 L 系列,理想的毛利率迅速从 Q3 的 12% 恢复到 20%,蔚来则将战线拉长到 2023

李想称,20% 的毛利率是一个企业健康的象征,才有足够的资本去推动研发。足够健康的理想,现在才来回答「去哪儿」的问题。

对于理想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软件 2.0」。

软件 1.0 指得是人类给机器制定规则,描绘边界,标定参数,自己编程,最后程序给自己使用,今天的互联网、终端设备、APP 也大都***用这样的模式运转。

软件 2.0 是机器通过向人类学习,机器自己编程,自己制定规则,以及给自己使用。李想称:「我们使用的是一个机器人,但并不使用机器人的任何具体功能,机器人是自主的」。

理想共建立了四支人工智能的算法团队,分别在解决四个领域的问题,分别是智能座舱团队,做多模态算法;智能驾驶团队;智能工厂团队;零售端智能团队。

其中最有想象力的便是智能驾驶团队的工作。善于学习特斯拉的理想在看到特斯拉在 BEV(Bird''s Eye View)技术路径的成功后,毅然决定跟进。从传统摄像头输出 2D 平面信息—人工标注的路线转变为摄像头拼接出 360 度环视视角(鸟瞰)输出3D 感知 + 时序信息的感知模式。

此时,车辆的感知不再是二维的,而是和人类相同的 3 维视角和时间信息。有了感知的飞跃,判断的方式也变得大不相同。通过「影子模式」,AI 会将自己的判断结果和人类驾驶员的应对方法比对、学习。训练的结果上传云端,云端会做自动化的标注、分类、训练,得出大模型后直接上车做「影子验证」,而不是传统的台架仿真。这就形成了一个自行进化的闭环。

只要这种「端到端」训练的样本足够多,整个驾驶体验和安全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它就像人类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怎么工作,去进行学习。李想的思路和特斯拉如出一辙,其本人也毫不避讳地说:

我个人认为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做到 2011 年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 2024 年的时候,大家普遍能做到 2022 年底 2023 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在这个时间点,首先从中高端车开始,会彻底进入到智能自动车时代,基于软件 2.0 的智能电动车的时代。

根据理想的估计,国内的头部车企在自动驾驶的研发上有 2 年的差距。对于理想来说,既然「去哪儿」的答案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那么参考特斯拉,理想自己的 AI 训练芯片和超算中心的规划可能也是「箭在弦上」。

「怎么去」,用协作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们认为,其实组织会遇到三类不同的问题:懒惰、惯性和无知。」

从互联网出身的李想拥有管理软件的经验,通过引入标准的汽车研发、实验、制造流程解决工业能力的短板;通过 OKR 的引入,解决两部分人才的沟通问题。到了多车型平台化的时代,需要更新的架构来帮助企业发展。

这也是理想害怕出现的情况:车企的研发和研究院的流程彼此独立,无法融合。

所以,理想引入了矩阵型组织。在去年年底的内部信上,理想正式启动面向千亿收入规模的全面矩阵型组织的升级,代替掉了此前一直保特的垂直职能组织管理模式。

在新的组织架构下,理想高层新的组织架构为:

CEO 李想本人统管「产品与商业群组」,负责战略、产品、品牌、三端(零售、交付、维修)、充电网络等部门;原理想的总工程师马东辉,升任总裁进入董事会,负责「研发与供应群组」,总管研发和供应链;CTO 谢炎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负责算力平台、操作系统、系统安全以及智能云等部门的搭建;CFO 李铁负责「组织财经群组」下,有财经、行政、财务、流程等部门,而李文智担任 CFO 办公室负责人。

在这个组织下设有 7 个实体部门:战略部、产品部、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和财经部。

最后这 7 个横向管理部门里,再分别设定 7 个一级流程,对应下分别是:

DSTE(从战略到执行)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IPMS(Integrated Product Marketing & Sale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供应链)BT&IT、LTD、IFS(集成财经转型)

简单理解,矩阵型组织把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

矩阵式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项目小组和负责人可以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任务完成后就解散,不变的是任务线。

「组织升级是企业进入更大规模和更难阶段最重要的考试题,90% 以上失败的企业其实并非是业务出现了问题,业务出现问题只是表象,而本质是组织能力与规模扩大、行业变化无法适配。

这句话就是理想回答「怎么去」的最好注解。

写在最后

李想本人在沟通会上说道,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是不能实事求是。

曾经在接受***访时,李想说造车对他真正的改变就是当问题真的层出不穷、让人痛不欲生的时候,就会思考哲学层面的问题,帮助自己应对复杂,跳出来看问题。

李想说,三次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42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柏林工厂获批,预计年产50万

特斯拉***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

 特斯拉***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实现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特斯拉***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

特斯拉***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1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扩建工厂的消息最早在2021年3月1日传出。

 那一天的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挂出一则土地出让公告,位置在上海自贸区临港重装产业区,靠近特斯拉工厂,总面积为46.14万平方米,准入产业类型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据说,这块地将用于特斯拉现有工厂的扩建。

 5月3日,外媒报道特斯拉在写给上海市相关***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及了新建工厂事宜,但目前为止,特斯拉官方并未确认这是扩建还是新建工厂。

 特斯拉目前共有6家工厂,其中4家是整车制造,分别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得州奥斯汀、上海临港以及德国柏林。另外两家则是生产电池和能源设备的工厂,前者在内华达州,后者在纽约。

 从面积上来说,得州奥斯汀工厂是最大的,超过10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上海工厂的10倍以上;第二大工厂是柏林,共300万平方米;第三是加州弗里蒙特工厂,这是特斯拉最早的工厂,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最小的是我们的上海工厂,86万平方米。

 从出车的节奏和速度上来说,目前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和上海工厂不相上下,平均45秒就有一辆Model Y下线。

 2021年,弗里蒙特工厂每周生产了8550辆车型,全年共交付44.46万辆车型,上海工厂每周生产超过10000辆,全年共交付48.41万辆,这两个工厂相加几乎供给了去年整个特斯拉市场。但随着柏林工厂和奥斯汀工厂今年的相继开业,未来整个局面将有所不同。

 虽然产量爬坡需要时间,但柏林工厂第一阶段的量产目标是70万辆,而得州设立的Model Y单一车型的目标就直飙到100万辆。未来,这两个工厂的潜力释放后,实际产能将大大提升。

 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量增长50%,到2030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辆。2021年特斯拉销量为93.6万辆,按50%计算,今年目标将接近150万辆。而这4家工厂中,柏林和奥斯汀仍处爬坡状态,要在余下的7个月内实现既定目标并不那么容易,今年的重担仍可能落在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

 马斯克在2021年10月9日柏林工厂的开放日上说,设计样车容易,实际到量产阶段时,要实现目标产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4家工厂,虽然建的时间有先后顺序,但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很难比出谁高谁低。每家工厂都依据了各自工厂的情况以及所生产车型,在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这传统的四大工艺上有所优化,在每个环节均***用了多层设计,有效利用了厂房的垂直空间,使用升降机、输送带等自动化物流,充分利用土地的使用效率。

 传统汽车工厂以人为核心建立和组织生产线,机器仅接管其中一部分适合的工作,而特斯拉是以机器为核心,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它所有工厂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4家整车厂都配置了一体式压铸机,而配置的数量则根据不同的产能目标而定。一体式压铸机节省了某些零部件的单独冲压和焊接过程和时间,但后续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高昂的维修费,这是新技术带来的一种负面效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斯拉工厂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以技术进步为主导力量的背景下,特斯拉工厂的规模和效率成为了最佳范式,马斯克(Elon Musk)本人也因此成为当下行业的偶像级人物。

特斯拉***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2

 5月6日,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显示,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实现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机构指出,特斯拉不仅是业内率先实现连续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而且正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先发优势。通过涨价策略和成本控制,特斯拉不断刷新行业天花板,其市场份额的提升也将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5月6日收盘,特斯拉报收865.65美元/股,下跌0.87%,总市值为8968.22亿美元。

  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年销量2000万辆

 报告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较2021年年销量94万辆,翻20倍;储能方面,特斯拉***部署1500GWh,较2021年的4GWh ,翻370多倍。

 特斯拉表示,如果能够通过持续的增长速度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车辆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车队总数将超过数千万辆,每辆车每年可以减少数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特斯拉的千万年销量目标基于其高发展增速。2022年一季报显示,特斯拉总营收同比增长81%至187.5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77.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8%至33.18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1.56亿美元;汽车销售毛利率更达到32.9%,远超汽车行业平均水平。

 交付量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电动车交付量达310048辆,产量达305407辆,去年同期的.交付量和产量分别为184800辆和180338辆。其中,一季度,特斯拉共售出295324辆Model 3和Model Y电动车,同时交付了14724辆Model S和Model X。新款Model S和Model X在北美率先迎来热销。

 特斯拉称,第一季度总营收的增长得益于车辆交付量增长、单车平均售价上涨,以及业务其他部分的增长。2022年公司可以生产150万辆汽车,产量有望实现60%的增长。

  进一步扩大产能

 要实现2000万辆年销量的目标,特斯拉需要强大的产能支撑。“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需求有限,而是产能有限”。马斯克在电话会上说。

 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超级工厂车辆交付量占特斯拉2021年全球交付量的51.7%。近日,特斯拉也明确了上海工厂扩产***。新工厂预计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年产能预计为45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100万辆,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此外,近期,特斯拉连续喜提两座超级工厂。3月22日,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投产,并交付了30辆Model Y。按照***,该工厂主要生产Model Y,***产能为一年50万辆。4月8日,特斯拉美国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投产运营,目前已经完成首批 Model Y车型的交付,预计年产辆能达到50万辆。

 基于特斯拉上海工厂扩产、柏林及奥斯汀工厂的生产下线,开源证券认为,2022年特斯拉销量有望保持较大提升,同时公司借由涨价抵消上游原物料成本压力,将进一步推动营收增长,预计2022年公司收入有望达到864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开源证券还指出,特斯拉2023年Cybertruck及Semi重卡的推出及全球各工厂的产能逐步爬坡,将持续带动销量增长,预计2023-2024年特斯拉收入分别为1148亿美元、1405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3%及22%。

 同时,特斯拉交付量有望于2022-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4年公司汽车交付量分别为143万辆、193万辆及241万辆,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53%、35%、25%。

特斯拉***2030年实现年总销量达到2000万3

 5月6日,特斯拉发布了2021年影响力报告。报告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汽车,并部署1500GWh的储能。作为参考,特斯拉2021全年销量为94万辆,部署了4GWh的储能。

 特斯拉汽车

 智车派了解到,如果特斯拉通过持续的增长速度来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车辆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车队总数将超过数千万辆,每辆车每年可以减少数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回顾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第一季度生产汽车305407辆,同比增长69%;交付汽车310048辆,同比增长68%。与此同时,特斯拉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187.56亿美元,较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1%,高于市场预期为179.2亿美元。并且,马斯克在此前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应该能够在2022年生产150万辆汽车。

 在运营方面,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生产交付工作已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得州超级工厂的生产交付工作已于2022年4月正式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在上海将进行的是扩产而非建设第二工厂。据悉,此前特斯拉在写给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感谢信中提出,特斯拉将在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设一个新厂区,此前规划提升45万辆汽车年产能的任务将由新厂区承担。

特斯拉柏林工厂获批,预计年产50万

 特斯拉柏林工厂获批,预计年产50万,经历了数个月延迟的特斯拉柏林汽车工厂周五终于获得监管的关键审批。同时获得批准的还有特斯拉的电池生产工厂。特斯拉柏林工厂获批,预计年产50万。

 特斯拉柏林工厂获批,预计年产50万1

 特斯拉位于德国柏林近郊格林海德的超级工厂,获得了最终批准。这将推动特斯拉在欧洲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的扩张。

 勃兰登堡州当局周五宣布了这一决定,此前,由于疫情、复杂的审批程序以及当地环保组织的反对,这家工厂的投产被一再推迟。不过德国勃兰登堡州环境部表示,可以在一个月内对特斯拉的批准提出反对意见。

 据悉,作为特斯拉在欧洲的首家超级工厂,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最终年产量可能高达50万辆。这一期待已久的决定将使特斯拉,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之一拥有一个制造基地,挑战大众汽车公司、宝马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主场。

 特斯拉需要获得运营许可才能开始生产,这一过程预计大约需要两周时间。特斯拉仍需满足许可证中列出的几十项要求,包括设置排放监测设备,以及制定保护地下水储备和防止事故的措施。

 特斯拉德国工厂有望为当地创造多达7000个就业机会,因此得到了德国政界人士、工会和行业团体的支持。据报道,一场盛大的开幕活动也正在准备中,有望在当地时间3月22日或者23日举行,其中包括德国制造的Model Y的首批交付。

 根据特斯拉最初的***,该工厂原本预计于2021年7月开始生产电动车,但由于该公司后来变更投资***,拟扩增锂电池生产部门,致外界对于电池工厂是否污染水源产生疑虑,设厂***一波三折。2021年10月马斯克再次宣布投产延到2021年底。

 柏林超级工厂投产运营,将加强业界对于特斯拉2022年增长前景的乐观情绪。上月瑞士信贷分析师将特斯拉目标股价从830美元上调至1025美元时,他们提到的第一个因素就是产能扩大。以Dan Levy为首的分析师在1月18日的报告中写道,柏林工厂可以说是特斯拉最关键的产能增加来源。

 特斯拉在2021年全球的销量为936,222辆,同比增长87%。分析师预测,特斯拉今年的全球销量可能达到150万辆。因此设在德国的这家超级工厂将使特斯拉有能力服务欧洲汽车市场。

 就在欧洲市场传来捷讯,特斯拉后院起火。美东时间3月3日,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众议院商业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新的3994法案——禁止未获得经销商牌照的公司销售汽车。

 这条法案对没有任何经销商、全部是自行销售汽车的特斯拉来说,可能将被迫退出俄克拉荷马州市场。如果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特斯拉在该州的一些现有门店可能被迫关闭。更重要的是,该法案还可能导致该州的特斯拉车主,不得不开车到州外去提取和维修他们的车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汽车制造商们,对此法案提出强烈反对。

 特斯拉德国工厂获准在数周内开始生产的消息,对特斯拉周五股价构成提振,早盘一度涨超1.7%,但随着当日美股大盘整体下挫,特斯拉随后走低,盘中一度下跌1.6%,表现仍优于纳斯达克指数

 特斯拉柏林工厂获批,预计年产50万2

 经历了数个月延迟的特斯拉柏林汽车工厂周五终于获得监管的关键审批。德国当地***给予特斯拉工厂有条件批准,将允许这家美国电动车巨头开始商业化的生产。

 与柏林汽车工厂同时获得批准的还有特斯拉的电池生产工厂。特斯拉原本***从去年夏天开始在柏林附近的勃兰登堡进行电动车生产,并向欧洲客户交付,但该***受到***疫情、复杂的供应链以及电池生产严苛的环保监管等问题而推迟。

 去年10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出席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落成庆典时表示,柏林超级工厂一旦完全投入运营,每年将生产50万辆电动汽车,并产生50吉瓦时 (GWh) 的电池容量,这一电池产能将超过德国任何其他汽车电池工厂的产能。

 在柏林工厂获得批准前,特斯拉屈服于环保方面的'压力,同意将其新工厂的用水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此前,特斯拉还因需要证明该工厂不会影响到该地区冬眠的蛇和蜥蜴而暂停施工

 在特斯拉柏林工厂正式投产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该公司在全球的第三座、也是美国海外首座超级工厂,并成为德国和日本等市场的重要出口枢纽。今年1月,特斯拉中国汽车销量近6万辆,其中超过4万辆为出口。

 除了在德国建立汽车超级工厂的***之外,特斯拉还表示,将在柏林创建一个工程和设计中心,这与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路径类似。

 与此同时,特斯拉也正在加大中国生产的扩张。本月早些时候,特斯拉递交文件显示,公司***最早于下个月在上海开工建设新工厂,从而将中国的产能提升一倍以上,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根据研究机构C***ys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2021年全球总共销售65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450万辆纯电动汽车。欧洲和中国是电动车最大的两个市场,去年在欧洲,电动车销售达到230万辆,占所有新车销售的接近20%,其***斯拉在欧洲所有电动车销售中的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4%。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到2030年,电动车的渗透率预计在30%至40%,但这还是要看法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电池安全性和密度是否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据德勤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超过3000万辆,这意味着电动车未来十年的销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十倍。

 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电池生产也越来越受到产业链的重视。尽管特斯拉汽车占全球总销量仍不足1%,但该公司称购买了汽车行业多达26%的电池。特斯拉目前已经能够实现电池原材料金属高达92%的再利用率。

 特斯拉的长期供应商松下已经表示,***在2024年3月之前开始量产特斯拉的新型锂离子电池4680,这种电池大约是目前松下供应给特斯拉的电池容量的五倍,有助于特斯拉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车辆续航里程。此前,韩国LG也被曝***为特斯拉生产4680电池。

 随着特斯拉加速布局欧洲电动车生产,未来也将带动一大批欧洲电池供应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去年9月预测,随着电动汽车产量激增,其电池材料收入到2023年将超过15亿欧元,到2030年将超过70亿欧元。巴斯夫正在加拿大、日本等国加大对电池关键原材料的投资布局。

 标普全球评级的一份预测报告称,到2025年,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轻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有望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长8倍,2020年的动力电池需求约139GWh。

 “电池行业已步入快速变化的阶段,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取代传统汽车,电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增长机遇,这就要求对电池标准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陈智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补充道,虽然欧洲和美国正在积极建设电池产能,但电池仍可能供不应求。

 特斯拉柏林工厂获批,预计年产50万3

 德国勃兰登堡州官员4日为美国特斯拉公司在柏林郊外建设的超级工厂颁发有条件许可,为这家电动车制造商在欧洲的首座工厂投产铺平道路

 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当天获得长达536页的有条件建筑许可,但这并不意味它可以立即投产。特斯拉必须首先证明其满足诸多条件,包括水***利用和空气污染控制等,才能获得运营许可。

 勃兰登堡州环境部长阿克塞尔·福格尔说,特斯拉***在两周内证明其满足规定条件,公众可在今后一个月内提出反对意见。

 2019年1月18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上体验特斯拉Model 3汽车。(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特斯拉2019年宣布,将在柏林郊外的格林海德建设首家欧洲工厂,分为汽车工厂和电池工厂两部分。特斯拉随后根据预许可开始建造工厂,造价50亿欧元(约合345亿元人民币),原***在2021年7月1日前启动生产,年产最多50万辆汽车,但因***疫情、供应链和环境问题一拖再拖。

 按路透社说法,环保组织担心特斯拉超级工厂破坏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当地过去三年连续遭遇夏季干旱,居民们担心工厂大量用水加剧干旱。在环保主义者施压下,勃兰登堡州***仔细审查设厂一事,迟迟没有批准建筑许可。

 1月1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一名顾客在一座加油站为车辆加油。(新华社发,斯特凡·蔡茨摄)

 勃兰登堡州州长迪尔·沃伊德克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特斯拉获有条件许可标志着“迈向未来的一大步”,特斯拉超级工厂将成为德国和该地区的主要工业和技术驱动力。

 “未来非常令人激动!”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推特上用德语写道。

 据法新社报道,勃兰登堡州希望借特斯拉工厂带动就业,把该州打造成电动车生产中心。特斯拉预计将为德国工厂雇用1.2万名员工。德国工会上月说,已有大约2600人获聘。

 这是2019年9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拍摄的大众汽车公司发布的电动车ID.3。(新华社记者逯阳摄)

 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日宣布,将耗资20亿欧元在其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总部附近新建一座工厂,以生产大众新一代电动车。新厂将于明年开始施工。

 目前,大众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占有率高于特斯拉,前者为25%,后者为13%。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南骏汽车公司-南骏汽车公司电话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