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正式打响,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

tamoadmin 0
  1. 恒驰5交付超900辆,恒大汽车或有停产风险
  2. 停产预警还是淘汰风险?恒大汽车弹尽粮绝

2023年,在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坡的大基调下,车市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开局。

特斯拉大降价后,问界、蔚来等宣布跟随降价,紧接着湖北车市直接掀了桌子。奇瑞新能源也拿出了最大诚意,宣布自2023年3月27日0点起,旗下奇瑞小蚂蚁、奇瑞QQ冰淇淋和奇瑞***Pro三款产品官方指导价正式回调,至高回调幅度9000元。

奇瑞新能源是这波降价潮中第一家宣布官降的纯电小车品牌。众所周知,与动辄几十万的新能源车型相比,纯电小车在定价上本来就足够有诚意。此次奇瑞新能源宣布最高9000元的降价幅度,是在用实际行动让利于民,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价值的产品。此外,我们也能从其中窥见奇瑞新能源优质的成本控制能力。

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正式打响,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1坚持四大标杆,奇瑞新能源拿出最大的诚意

奇瑞QQ冰淇淋、奇瑞小蚂蚁和奇瑞***Pro三款产品在最初定价时,售价分别是3.59-5.75万,6.49-9.40万,8.49-11.09万。

作为纯电小车,奇瑞新能源对于产品的定价原本就非常有诚意。起售价不到10万的***Pro,应用了许多智能化配置,如无钥匙解锁、1颗智能传感器、540度全景影像、手机远程控制等功能,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常见,甚至是20万级电动车的标配。

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正式打响,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今,在原有的定价上,奇瑞新能源又给出了很大的让利。其中,奇瑞QQ冰淇淋官方价格回调幅度4000元,奇瑞小蚂蚁价格回调幅度 5000-9000元,奇瑞***Pro 价格回调幅度5000元。

事实上,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是奇瑞新能源一贯的行事风格。无论在QQ冰淇淋、小蚂蚁还是在***Pro产品上,都不难发现奇瑞新能源始终坚持着“四大标杆”,即安全标杆、服务标杆、价值标杆和智能标杆。

早在2019年,奇瑞新能源便承诺了三电终身质保政策2020年又率先推出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树立了“服务标杆”。

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正式打响,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今,奇瑞新能源已经交付了60万辆小车。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服务、安全、智能等方面都给出了正向反馈。

从近日奇瑞新能源举办的一场抗压挑战,可以直观感受到品牌一直坚持的“安全标杆”理念。

在奇瑞小蚂蚁“铝行舱”极限抗压挑战之阿基米德测试中,奇瑞新能源小车的安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奇瑞小蚂蚁不仅成功翘起2吨重特斯拉Models,还撬起了5吨重军用重卡,顶部承受的力已经超过了7吨。

成功撑起7倍自重的庞然大物,全面展现了奇瑞小蚂蚁全铝型材框架车身+独有隼骨型多腔截面结构带来的硬核刚度和抗压实力。

此外,以***Pro为代表,奇瑞新能源通过优秀的成本控制力,以低于10万的起售价为消费者提供了20万价格水平的智能化体验,树立了新能源产品的“智能标杆”。

在安全、服务、智能上的优异表现,结合合理的定价糅合成型,塑造出纯电小车品牌的价值标杆。一提到奇瑞新能源,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最实惠的价格,最好的产品力”,因而在销量上,奇瑞新能源也成为全球精品纯电小车销量第一的品牌。

02纯电小车降价,是对成本控制力的极致考量

奇瑞新能源始终坚持为消费者提供最具“价值”的产品,它的底气来源于对成本的极致控制能力。

此次降价,奇瑞官方表示主要得益于全球原材料价格回调,以及奇瑞新能源成本管控及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从而带动整车生产成本同步降低。

早在2022年,当一众新能源车企还挣扎于缩小亏损的阶段目标之时,奇瑞新能源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2022年,奇瑞新能源共销售232814辆新车,同比大涨112.9%。

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整个车市陷入疫情、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成本暴涨的困扰中,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属于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因为,奇瑞新能源早就意识到当前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2020年至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发展速度远超行业预期,如今已经完全摆脱了补贴政策的扶持,形成了自有的市场规模。

业内预测,未来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是“智能化”的竞争,同时,也是三电技术和成本控制的竞争。

也就是说,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不是新概念、新营销,而是技术、供应链的较量。此时,传统车企的优势便显露无疑。

奇瑞新能源背后奇瑞集团大树,已经构建了三电池技术的闭环。与此同时在智能化方面也可以整合奇瑞集团的***。

此前,奇瑞发布了“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涵盖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和***生态等四大核心领域,还以此为基础打造包含平台架构、三电、智能驾驶、智云平台、生态伙伴在内的13大核心技术。

作为奇瑞转型新能源的尖刀品牌,奇瑞新能源可以充分调动上述***配置,以提高研发、生产效率。最终的结果是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在的***。

03稳定市场,为爆发式增长蓄力

2023年开年的价格战,扰乱了不少车企的阵脚,好在奇瑞新能源有底气,也有实力应对。

此次最高9000元的官降,将帮助奇瑞新能源稳住市场阵脚,以便后期的发力。

2023年是奇瑞新能源规划中的发展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中,奇瑞新能源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高端化的突破,预计今年有两款中高端车型将和消费者见面。

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执行副总经理、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鲍思语表示:“奇瑞新能源将加快布局10万-30万元的主流大车市场,打造全新品牌形象、创新渠道模式,抢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窗口期前引领细分市场。”

具体来看,奇瑞新能源将在打造精品小车之外,推出一款全新A级SUV+3款升级迭代产品。

此外,奇瑞新能源筹谋已久的iCar品牌也将发布,与奇瑞新能源形成两条独立平行的品牌线。iCar品牌主要面向15-40万主流消费区间,面向更高的细分市场。从此前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iCar汽车的首款车是一款硬派纯电SUV,该车的内部代号为S56。

后续的产品也将快速更新。此前,奇瑞面向新四化全新开发了高端智能电动E0X平台。平台化生产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快产品更新节奏,预计未来每年都会有2-4款产品陆续推向市场。到2025年,奇瑞新能源基本上可以全面覆盖全平台、全品类车型。

奇瑞新能源已经通过精品智能小车打好了市场基础,未来推动高端化、实现品牌爆发式的成长将指日可待。

观点:

市场竞争波云诡谲,谁也无法精准预测下一程的状况。特别是对汽车这个产业链绵长,又处于能源转型关键时期的产业而言,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更大。

如奇瑞新能源这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在市场正常竞争时,善于前瞻思考、提前布局,方能有此时应对价格战、应对未知的底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网新Shake,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恒驰5交付超900辆,恒大汽车或有停产风险

新年伊始,特斯拉率先吹响降价号角,问界、小鹏汽车紧随其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番热闹景象。此次,特斯拉将价位打入多款竞品车型的腹地,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拉开序幕。

从终端销售情况看,大刀阔斧的降价让特斯拉在短期内斩获了更多订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特斯拉上海地区门店客流量增长明显,交付中心客流也是源源不断。“我们店每人每天卖出四五辆,为了应对客户的买车需求,我们春节排班都排满了。”有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另外有交付中心工作人员称,“前阵子,每天交付的车都在200辆左右的水平”。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特斯拉降价的逻辑在于“以价换量”,短期内效果可谓立竿见影。长远来看,特斯拉的售价一定程度取决于最终订单的获取情况以及是否有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能力,不排除会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另外,特斯拉降价对自主品牌及产业链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特斯拉门店客流不断

“现在快要过年放***了,客流会稍微少点,最火的是刚降价那阵子。”特斯拉上海浦东新区一家直营门店销售向记者介绍,店里10个人,每人平均每天卖掉四五辆车,客户都是当场下单。记者注意到,尽管是工作日,到访特斯拉门店的顾客仍源源不断,大部分会咨询降价的相关问题,ModelY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驻足。

“还有的客户连定金都不要了,直接从其他品牌转过来买我们的车。”销售人员称,“转单”和老车主引荐是目前购车的重要客群,在引荐方面,会给到老车主和新客户积分优惠。

1月6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在售Model3及ModelY全系国产车型将调整售价,Model3起售价直降3.6万元,ModelY起售价直降2.9万元,两款车型其余版本的降价幅度从2万到4.8万元不等,此次调价创下了特斯拉中国售价的历史最低纪录。不止于此,特斯拉先后下调了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多国的电动车售价。

对于降价的原因,记者走访的两家特斯拉门店销售人员说辞一致:“主要我们是以成本定价,然后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开上特斯拉。”降价后,特斯拉订单的周期也增长,ModelY的提车周期从1-4周延长至2-5周。还有市场传言称,“降价后特斯拉3天卖了3万辆”,特斯拉门店工作人员表示,“销售确实不错,但具体到每家店的情况不同,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随后,记者在特斯拉浦东一处交付中心看到,大厅里停放着数十辆等待交付的车,不时有客户前来办理提车手续。“这段时间我们就没休息过,每天都有差不多200辆车交付。”工作人员表示。“我是降价后第一周买的,现在提车还挺快的,还会送提车礼之类的。我朋友去年买的,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可享受的提车活动。”取好车的吴先生告诉记者。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记者表示,和以往降价的目的一样,特斯拉依旧是根据供需关系来调整价格。“如果供过于求,或者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抢占的话,特斯拉是通过降价来增加销量,增加市场份额。”同时,特斯拉利润比较高,降价空间大。

ICC鑫椤资讯分析师张金惠也向记者分析,特斯拉降价的核心原因是在手订单的下滑,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改款缓慢等。“前面几次小幅度降价没有增加太多的订单,这次在国补取消后,特斯拉选择大幅降价,价格创历史新低。全球范围也是的,主力车型已是好多年的产品。”张金惠称。

“特斯拉这次没有选择小幅度多次降价,而是大幅度降价,这样为的是不给客户观望的时间准备,能最大限度一次性获取更多订单。”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称,特斯拉选择在国补退出后,众多车企涨价时逆行降价,对消费者的心理更易产生冲击,便于及时获取订单。

明降、暗降还是按兵不动?

特斯拉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其他车企跟不跟,答案将逐一浮现。最快跟进特斯拉降价步调的是问界,1月13日,赛力斯AITO问界宣布多款车型调价,问界M5EV降幅2.88万元至3万元不等,起售价下调至25.98万元,问界M7下降3万元至28.98万元起售。

记者在问界门店看到,相较特斯拉,问界门店稍显冷清。“特斯拉降价以后,我们相应的政策很快就出来了,关注的人还是挺多的,很多客户微信咨询我。目前跟进降价的品牌不多,其他品牌还在涨价,我们对老客户有补贴,厂家也是比较有良心的。”上海一位问界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同样的,小鹏于1月17日也加入了降价阵营,其中小鹏G3i价格调整为14.89万-17.69万元,下调幅度2万-2.5万元不等;小鹏P5价格调整为15.69万-20.29万元,较此前下调2.3万元;小鹏P7价格调整为20.99万-24.99万元,降价幅度为3万-3.6万元;2022年9月上市的G9车型价格保持不变。“降价后的第一天,我们店每人卖了三四辆,一部分是积压的订单。有的客户之前交了定金还在犹豫,刚看到降价通知就决定提车了。”小鹏汽车门店销售告诉记者。

“我们基本降完以后就是***了,比卖车亏钱更恐怖的是车卖不出去。”有小鹏汽车员工对记者表示,每辆车都有研发成本,只有大量卖车才能平摊掉这部分成本,从这个角度讲,价格战是难免的。另外,今年整体锂***的价格降低了,才有空间去压缩整车价格。

事实上,除了打出降价这张明牌,还有车企在“暗降”。近日,埃安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年3月初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在正式调价通知发布前于埃安APP支付排产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此外,非凡汽车推出一系列购车礼包,2月28日之前购车的车主,可以享受价值2.1万元的限时购车礼遇,车电分离价最低21.85万元起等。

“特斯拉拿起价格屠刀,竞品车企也会跟进的,大家为了订单,价格战是必然的。”张金惠认为,打价格战导致的结果是规模效应没有起来的车企,持续的亏损,亏损加大。

“特斯拉的持续降价,无疑会加剧中高端市场的洗牌和降价连锁反应。”战斗蚂蚁新品类工厂创始人刘坤对记者表示,比如最近某品牌的降价,既有特斯拉的外因,也有自身品牌销量下滑的内因。“但我认为有的品牌还是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端路线,因为市场仍然需要一个纯粹的高端电动车品牌,随着特斯拉的大众化战略,特斯拉高端电动车的位置也将拱手让给他人,这或许也是其他品牌的机会。”刘坤分析指出。

降价影响将传导至产业链

有行业人士将受特斯拉降价冲击的车企分为了三类。一是在特斯拉未降价前,就与特斯拉保持在相同的价格区间的,这些品牌往往靠自身的性价比优势去和特斯拉竞争,而这次降价后,这些品牌的优势会部分丧失,面临的降价压力也最大。

第二类,原先价格低于特斯拉,由于特斯拉降价而下沉到了这类车企的价格范围,但这类企业品牌方面又没有特斯拉强,这类企业也会受到特斯拉降价影响。

第三类,原先和特斯拉价格相近,但具有一定的品牌力和产品力。这类企业主要是以内饰或产品定位等不同,与特斯拉进行差异化竞争策略。特斯拉降价后,也会影响到这部分品牌客户订车的心态。比如观望是否会跟进特斯拉降价,从而拉长购车决策周期。

此外,特斯拉降价的影响或进一步传导至产业链企业。“特斯拉降价主要是影响自己的毛利率,供应链上,今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价。”张金惠判断,特斯拉供应链或将回归制造业的毛利。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核心就是价格竞争,背后是产业创新和成本控制。随着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逐步下降,锂矿等***不会持续成为约束。而制造的规模化、一体化压铸等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目前特斯拉的降价,主要靠自己来承担成本压力,由于利润空间大,它有资本来降价。有一部分则要产业链来承担,特斯拉如***购量增加的话,规模经济效益会更加明显,特斯拉也就更有底气和供应商议价。”张翔对记者表示。

也有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目前车企的降价主要靠三点:整车牺牲利润、锂***加工费下降、中游材料加工费下压。未来随着降价影响进一步释放,整车利润下降,产业链需要共同承担成本压力,各环节承担的压力不同,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加工费变动情况。

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动力电池的定价大都与***价格挂钩,***价格下降,意味着动力电池***购价同比例下滑,也意味着电动汽车产品成本下降。

“原则上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也应该和特斯拉一样下滑,但是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现在是上浮的,主要原因是在之前一段时间锂***价格普遍上涨的时候整车厂***购了很多动力电池生产了电动汽车产品,如果电动汽车售价下滑,意味着整车厂是要亏损的,所以我们看到国内很多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是上浮的。”墨柯表示,现在特斯拉降价,国内整车厂处于两难境地,跟着降价要亏损,涨价卖不动。

新品、新技术有望激活市场需求

率先亮出降价牌的特斯拉,下一张牌是什么,还有可能继续降价吗?对此,受访专家有不同观点,“这次降价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了。”也有专家指出,特斯拉降价并没有就产品做出本质变化,长远看,销量还是有天花板的,如果销量不及预期,不排除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

刘坤向记者分析,特斯拉不断降价,背后有两点战略意图,马斯克曾说过要把特斯拉卖到1000万辆,他真正要做的是电动车的普及,成为电动车时代的丰田和大众。“另外,为什么马斯克要把一个高端品牌定位拉下来,我认为这是希望抢占第二流量入口。因为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汽车将会成为智能手机之外的第二移动终端和移动空间。汽车未来的商业价值不是卖车本身,而是基于汽车终端所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比如数据价值,比如移动互联生态。”刘坤表示。

另一方面,市场也在寄希望于新的产品激活新的需求。在记者探访门店的过程中注意到,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还包括,特斯拉何时推出改款车型或新车型。对此,特斯拉门店销售均回复称,“还没有官方消息,那些是网传的”。

对于特斯拉新品更新速度较慢,张金惠认为,这是由于特斯拉之前的在手订单还是很多,供不应求,德国工厂产能爬升缓慢。在当前的价格体系下,特斯拉如今年推出改款,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产能等方面都会需要进一步考量。

“特斯拉的老车型在市场上的时间已经特别长了,如果有新的改款车型出来,将会给特斯拉注入新鲜的血液,消费者更愿意体验新科技,对销量的帮助也会比较大。”张翔表示。

除了价格策略调整,2023年将有更多新能源车企将目光投向新品、新技术的迭代,业界依旧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乘联会也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汽车依然高景气,新技术不断产业化。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受益行业和公司规模的扩大而成长。另外,新技术将快速落地,如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以及快充方向,这些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观察:打赢市场战,不能只靠价格调整

特斯拉推出国产化产品之初,便被视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鲢鱼”,如今这条鲢鱼再次搅动市场。只不过,彼时,搅动市场的是产品,如今则是因为价格。

大幅降价给特斯拉的销量打了一剂“强心针”。据招银国际汇编的数据特斯拉本月稍早降价后,1月9日至1月15日期间,特斯拉在中国的日均销量比2022年同期猛增76%。记者走访中也发现,降价后的特斯拉门店不缺客流,还有不少转单而来的客户。对于其他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而言,特斯拉大幅降价的消息更像是一枚“深水***”。前期因国补退坡而涨价的品牌,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定价策略。

特斯拉降价后,很快就有跟随者,一样的降价,背后的忧虑却不完全相同。特斯拉降价的逻辑在于保增长,在短期内不确定新品上市的背景下,降价或许能更快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但降价并不每次都是灵丹妙药,降价对销量的***作用是短暂的,长远看,消费者还是要看产品力的。

一些自主品牌则面临跟还是不跟的两难境地,“跟降”会压缩利润,加剧亏损,不跟则直接面临销量下滑。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特斯拉降价只是一个引子,自身选择降价更像是“被动迎战”。有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大幅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再结合碳酸锂价格回落,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会逐步内卷。

产品盈利能力的差异或许会导致车企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能更好应对终端价格变化;产品力强弱或将决定车企成本传导能力,产品力较强的公司可通过提价的方式部分传导成本上涨和补贴下行带来的价格压力。

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中信证券研报预计,未来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行业进入稳定成长新阶段,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安全性升级带来的产品体验提升和成本下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告别政策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切换至市场驱动,特斯拉降价会让竞争格局愈加白热化。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或许将从“卷价格”到“卷技术”,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将面临市场选择。不管价格是涨还是降,消费者更多还是会被有竞争力的产品所吸引。打赢市场份额之战,不能仅仅靠价格调整,车企更需修炼内功。

停产预警还是淘汰风险?恒大汽车弹尽粮绝

自去年10月底,恒驰5开始交付以来,近半年时间里仅交付了900多辆。2023年一季度将结束,恒大汽车的一万辆目标已是可望而不可及。

2023年,对汽车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能源汽车国补取消后,新能源汽车打响了价格战第一枪。从特斯拉到问界小鹏,扩大到了整个新能源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到了3月份,价格战蔓延到了燃油车领域,从价格战范围到降价幅度,都是汽车行业史无前例的***。价格战无非就是,以牺牲利润换取销量的残酷商战,甚至是生战。

面对热火朝天的价格战,对于早已处于生边缘的车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恒大汽车公告有停产风险,生存乎在一线之间。

一纸公告起波澜。

地产企业造车,这在三年前是很火的一个***,甚至是家电、科技企业都是跨界造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就会发现财大气粗的房企,都有了水土不服的迹象。恒大如此,宝能亦是如此。

风波起,恒大汽车3月23日发布公告,“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其实,在此之前,已很少有人去关注恒大汽车,相对特斯拉开启的价格战,东风主导的燃油车反击,恒大似乎被人遗忘了。

从3月23日公告来看,自去年10月,首批恒驰5正式开启交付,已累计交付超过900辆恒驰5,为能集中财力支持恒驰5的量产,公司持续推进节约成本举措,主动对集团的瑞典附属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取减员措施,对员工构架进行优化。

恒大汽车表示,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但集团如能在未来寻求超过290亿元的融资,***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并望实现量产,在此***下,2023年至2026年的累计无杠杠现金流预计将达到负70亿元至负50亿元之间。

简单说就是,恒大汽车无法再次获得融资,将有停产风险。也就是新能源车企常说的“资金链”断裂,如威马汽车已是危在旦夕。

恒驰5出师不利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恒大一直在化解债务危机,其中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也是自救的三驾马车之一。

不过,相对保交楼等措施,新能源造车似乎也不顺利。首款车型恒驰5交付并不理想,而且资金也出现了问题。

作为恒大首款量产SUV车型,恒驰5定位紧凑型SUV,对标奔驰GLA、奥迪A3、宝马X1等豪华车型,搭载150千瓦电机,0-100公里/时加速7.8秒,配备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额定电量72.8KWh,续航里程602公里。

自去年10月底开始交付,恒驰5便一直风波不断。预售开启后的15天内,恒驰5声称订单已超过3.7万辆,但是当时的交付数据,只能查到100辆。截止到去年12月底,恒驰5交付共324辆。

相对造车新势力,上市预定破万交付逐步攀升的状态,恒大汽车的节奏明显不对。年后,恒大汽车便没了动静,直到3月23日公告,才再次回归大众视线。

近半年时间里,恒驰5交付量还不到1000辆,出师不利。这样的规模和效益,显然自身都不保,更不用说去拯救恒大这艘***了。

树倒猢狲散。

从恒大汽车公告可以看出,为了消减成本支出,恒大汽车***取了一些列措施,包括减少整体员工数目、安排部分员工停工休息、部分员工减薪等,其实不止于此。

相对恒驰5量产前的信誓旦旦,量产后销量并不及预期,恒大汽车一些子公司已是难以为继了。对于瑞典附属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取减员措施,已经不是减员这样简单了。

据界面新闻报道,为降低成本及清理债务,瑞典全球电动汽车公司(NEVS)宣布将启动“冬眠***”,将会裁员95%员工320人,只剩下20名员工。NEVS曾收购了萨博资产,后被恒大汽车收入麾下。

NEVS不是倒下的第一家恒大子公司,也不是最后一个。一度曾传出了多家恒大汽车关联公司已经被相关***列为了被执行人消息,如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等等。

而根据公开的信息,截止到2022年底,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过了3.6亿。今年3月,恒大新能源汽车(贵州)有限公司因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

宁愿子公司关闭,任由分公司被执行,恒大汽车也无动于衷,只能说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290亿元融资,对于竞争激烈的新能源产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而且恒大汽车股票由2022年4月1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

自2020年9月更名为恒大汽车以来,恒大汽车是连续亏损状态。根据恒大汽车财报数据,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恒大汽车分别亏损14.29亿元、44.26亿元和73.94亿元,2021年全年财报未按时发布。2022年4月1日,恒大汽车宣布停牌,至今尚未复牌。

许家印曾在2020年放出豪言,称恒大汽车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如今,恒驰5在交付之后显然未达到预期,更不足以支撑其新能源汽车梦想。恒大汽车还能走多远,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谁能想到,新车仅交付900辆,公司就要面临停产风险,这里说的正是恒大汽车。

去年9月份恒驰5正式量产,并在10月底开启交付,对于恒大汽车来说,这无疑是翻开美好新篇章的开始。然而短短不到半年,恒大汽车自曝流动资金紧张,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恒大新能源汽车将面临停产风险。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旗下瑞典子公司NEVS宣布启动“冬眠***”,而实际上就是进行大规模裁员,拟于未来6个月裁员320人,占员工总数近95%。最终只剩下20名员工的NEVS也不过形同虚设,跟破产没什么两样。

说完自己的惨况后,恒大汽车还不忘继续画饼,称集团如能在未来寻求超过290亿元的融资,将***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并望实现量产。但从恒大汽车目前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表现来看,恒大的造车梦恐怕越来越难圆了。

恒大弹尽粮绝,牵连甚广

早期,相信所有人对于恒大造车都是抱有不小的希冀的,毕竟作为坐拥万亿资产的“宇宙房企”,恒大比起其他互联网新造车起码在资金方面是不用担心。再加上当初许家印的“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疯狂造车模式,恒大汽车经历了一段风风火火的筹备期。

然而这时候偏偏遇上房地产严格调控、持续贯彻“房住不炒”的2021年。于是以高周转闻名的房产企业被踩上了一脚急刹,紧张的资金链遭遇了极限绷紧后的断裂,包括恒大在内的系列房企连续爆雷。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个烧钱无底洞,从2018年到2020年,恒大汽车分别亏损了14.29、44.26、73.94亿元。恒大汽车累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已接近500亿元,其中包括工厂建设、整车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等等。

但恒大依然没有放弃造车,而是把造车视为自救的出路,于是就有了许家印“日夜奋战,努力拼搏,大干三个月”的名场面。甚至许家印曾经还给恒大汽车画了一个超级大饼:“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力争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这听起来就跟马斯克此前在投资者日上称要拯救世界一样疯狂。

而现在的情况是,造车不见起色,母公司债务危机也越陷越深。根据中国恒大公告中新的债务重组方案,恒大目前已经资不抵债,负债比资产还多1990亿,目前恒大在境内和境外的负债已经达到7537亿。受到母公司债务危机影响,恒大汽车也是多次陷入资金困局,造车***和新车上市屡屡跳票。

恒驰5首战败落

对于恒驰5大家都不陌生了,在去年7月的新车预售发布会上,恒驰新能源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豪言:“恒驰5是30万以内最好的纯电SUV”,并表示“恒驰大卖已成定局”。

不仅如此,恒大汽车官方还表示,将在2023年一季度前完成首批1万辆的交付。但如今一季度已接近尾声,恒驰5仅仅交付了900辆,与目标交付的1万辆完成率不到10%。

官方还表示恒驰5预售开启后的15天内,订单已经超过3.7万辆,然而订单数这种信息外界无从考证,加上恒大汽车又深陷裁员、停产等不利传闻,恒驰5的真实订单数量不及预期,曾经打下的高热度,如今早已被消磨殆尽。

而且在恒驰5仅交付900辆的情况下,就有车主反映其质量问题频出,比如恒驰5车机显示出现严重问题,车机屏幕文字与文字间发生重叠;踩刹车伴有异响;自适应巡航、交通标志识别以及车道***等在内的L2级驾驶***功能都无法使用;座椅通风打不开、座椅加热功能无法关闭等等。恒驰5官方宣称的续航里程是602KM,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有车主只跑了340KM,与官方数据相差甚远,存在严重虚标嫌疑。

恒驰5首战败落,恒大想要再获290亿融资的难度可以说已是地狱级。

2020年8月,恒大汽车一口气发布了恒驰品牌的六款纯电车型,分别命名为恒驰1-6。2021年2月,恒驰又追加了恒驰7-9三款车型,囊括了轿车、SUV、MPV还有跨界车、轿跑SUV等等,在产品规划上甚至比许多传统燃油车品牌都要完善。

也许再花290亿恒大汽车就能陆续把这些车造出来,但对于恒大汽车这个品牌,还有多少消费者会信任并为此买单?

留给恒大的机会不多了

2019年恒大汽车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那会儿,新能源销量榜TOP10还是油改电的天下,比亚迪也还没有展露出“霸主”实力,特斯拉Model3也还未国产,新势力品牌“蔚小理”就更不用说了,还在为融资量产发愁。

在这种环境下,造车对于当时还是意气风发的许家印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但谁能想到如今恒大也要为缺钱而发愁。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早已经过了保量产、保交付的阶段,由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已经全面打响,甚至已经蔓延到燃油车市场,成本大战一触即发,谁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车子卖得更便宜,谁就胜利。

这背后考验的不仅是品牌的研发实力,还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价格战之下已经有不少缺钱的企业倒下了,比如威马如今已是命悬一线。如今,恒大汽车与威马的状况如出一辙,车没卖几台、二级市场折戟、公司裁员降本增效等等。

就连产品滞后和质量不过关,恒大汽车与威马也再次惊人地相似,这也是造车两者深陷困境的核心,一开始没有明显的优势,也在最关键的车型品质上也没有发挥好,使得后面的路越来越难走,翻身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近年来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低门槛造车的时代也已经过去,资金、技术、创新一个都不能少,新一轮的淘汰赛已经开始,妄想依靠政策红利在市场中浑水摸鱼的车企势必会逐步退场,而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稳步发展的企业才能扛住这波浪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标签: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