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和应用任务书参考文献-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tamoadmin 0
  1. 气囊游丝的发展历史
  2. 奔驰安全气囊特点
  3.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4. 行人安全气囊的发展前景
  5. 奥迪A6方向盘气囊怎么拆
  6. 盘点2019年十大汽车科技 未来应用已显雏形
  7. 见车见“智” 丨我们为什么需要AEB?

为避免或减轻人员在***中受到伤害而***取的安全设计称为被动安全设计,如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的前后吸能区,车门防撞钢梁都属被动安全设计。它们都是在***发生后才起作用的。

2017年中国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产量为1.1亿套,2018年较2017年1.1亿套增长8.1%,2017年至2025年期间,市场规模有望从2017年的3390百万美元增长至5420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03%。

2017年,华东地区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最大生产和销售地区:产量为73百万套,其产量占比达到中国市场66%;销量达到33百万套,其销量占比达到全球市场33%。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和应用任务书参考文献-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市场是高度集中的市场,2017年前五大企业产量份额达到95.66%,市场规模占比则为96.47%。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市场前五大企业分别是奥托立夫、均胜、***埃福、丰田合成和现代摩比斯,其中奥托立夫占据最大的份额,2017年其产量占比达到41%。位列第二和第三位的企业分别是均胜和***埃孚。

中国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

由于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强制法规缺位,配备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早在1995年就要求新车的标准配置必须包括安全气囊,我国直到1999年才颁布了首个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法规。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正面安全气囊的安装率仅有62%,而发达国家安装率接近100%。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和应用任务书参考文献-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建设日趋完善,安全气囊的安装比例持续上升。2017年,我国正面(驾驶员和乘员)安全气囊的应用率已超过80%,而今后几年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侧面和帘式安全气囊的使用也正逐步提高。一些被广泛认可的消费标准,比如中国新车评估***(C-NCAP),支持了改善车辆安全的努力。

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前提下,找到低成本途径来开发新的被动安全保护系统,是供应商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被动安全领域,成本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汽车产业面临的另一挑战是在尽量减轻车重的前提下开发安全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使得新一代安全气囊模块的重量减轻了50%,同时供应商们也正努力以进一步减少30%-50%的重量。

除此之外,当前已有一些厂家开始研发新一代安全气囊,能够从外部对碰撞中的车辆提供缓冲保护。其中部分技术可能最终将被认定为实用性不强,不过仍然可能对汽车被动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让这个看似已然成熟的领域在柳暗花明中看到一条全新的路径。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和应用任务书参考文献-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恒州博智发表《2018年版中国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提供了汽车被动安全系统行业的基本概况,包括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讨论发展政策和***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

资料来源:QYResearch研究中心

气囊游丝的发展历史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如下:

1.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4.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6.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7.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8.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

10.关于奔驰300SEL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

11.奔驰Sprinter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

12.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4.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1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7.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8.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19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20.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21.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22.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

奔驰安全气囊特点

其实,早在40年前就发明了安全气囊。1953年8月18日,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美国专利。赫特里特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宾夕法尼亚州工程师,他在1952年的一次事故后,萌发了设计撞车安全装置的想法。在这次事故中,他为躲避一个障碍物而猛打方向盘进行制动,他和妻子都用手臂本能地保护坐在前座中间位置上的女儿。这次事故后他意识到必须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保护乘员,两周之后他绘好了设计图纸交给了代理人,这份图纸确定了今天安全气囊的雏型。

当然,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安全气囊从取得专利到应用推广,竟然走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几上几下的波折,因为汽车制造商以成本理由拒绝接受安全气囊装置。前几年才由美国参议院通过公路伤减少条例,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美国***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目前各国生产的中高级轿车,大多数有安全气囊,有些轿车已将安全气囊列入必装件。

在现在有着广泛使用。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奔驰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与分析

在我国,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等诸多因素导致近年来汽车安全事故的损失逐年上升。所以,汽车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安全气囊又是保护乘客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本人在奔驰班学习已有俩年多,对车身结构车内构造有一定了解。所以决定粗略的分析一下奔驰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

一、奔驰汽车安全性概述

1.1 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拥有一辆汽车已经不再是梦想。随着在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数量也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7759人亡、27.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2010年和2011年,交通事故造成亡人数分别是65225和62387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无证违章驾车、超载、超速、酒后驾车等。多数人难以将驾车与亡连在一起,但是鲜明的数据提醒我们,驾车安全已经变得尤为重要。车主在选择购买一辆汽车的时候,车辆本身的安全性也被纳入了他们的考虑范畴。因此,作为世界知名的德国汽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提高车辆本身的安全性,成为了越来越注重的一大因素。梅赛德斯-奔驰的安全性大体分为主动安全以及被动安全两大方面。

1.2主动安全

俗称积极安全性,之所以称为主动安全,其意思就是在车辆有撞击危险之前可以起到防范于未然的系统。其目的是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减少操控的偏差。奔驰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如常见的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防滑、防锁功能,能有效提高制动性能,防止甩尾、侧滑;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能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制动距离;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还有驱动防

网络摘取,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行人安全气囊的发展前景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

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有关汽车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客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现代高新科,加紧研制汽车安全技术,一批批有关汽车安全的前沿技术、新产品陆续装车使用,使未来的汽车更加安全。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奥迪A6方向盘气囊怎么拆

2005年,欧洲实施长期法规,更改汽车的设计,加装外部安全气囊以保护行人在碰撞事故中免受腿部伤害,并致力于减小40km/h速度下碰撞事故中行人的伤亡,相类似的法规也于2007年在日本执行。

福特汽车公司曾经开发过***用外部行人安全气囊的概念车。这种行人安全气囊将由车载的预碰撞传感器控制,在汽车的挡风玻璃和保险杠之间的区域展开,气囊的展开时间为50~75微秒。但行人安全气囊技术的使用将带来成本的增加。

随着中国加入WTO 、汽车工业的高速腾飞发展,2012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达1900万辆,预计最终峰值将达每年2500万辆,加上国内现有行驶中的车辆6000多万辆的部分需要改装的车辆,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生产和销售大国,同时人多车多,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属于混合交叉道路,每年交通事故伤亡的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对汽车的安全性,“以人为本”,人性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2009年强制实行汽车对行人保护的标准法规出台后,所有的新车出厂前要强制安装汽车对行人保护防撞安全装置,行人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的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市场庞大。

盘点2019年十大汽车科技 未来应用已显雏形

向左转动钥匙,如果看到螺丝孔或夹子,用螺丝刀取出,另一侧也是一样,然后向上拉出气囊。

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 被动安全 保护系统(参见汽车安全性能)。当与安全带结合使用时,它可以为乘客提供有效的碰撞保护。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降低25%,面部受伤率降低80%左右。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加频繁,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

自从安全带发明以来,它在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发生强烈碰撞时,前排乘客的头部和胸部仍然很容易受伤,因此安全气囊诞生了。众所周知,气囊在缓冲冲击力方面非常有效。它可以充分吸收驾驶员的部分冲击力,***安全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所以更多的安全气囊出现在驾驶员的头部和侧面。

见车见“智” 丨我们为什么需要AEB?

随着北京连续的两场大雪,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银翼杀手》中所描绘的那些属于2019年的场景,我们始终没有见到。果然,丢掉了现实的羁绊之后,**总能比我们走的更远。

然而,我们现在的世界中虽然没有「天空飞车」和「仿生人」这种产物,却也让2019年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厚重的脚印——尤其是对于汽车行业而言。

这一年,汽车科技迎来了井喷式增长,自动驾驶越来越智能、发动机热效率越来越高、5G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尽管这些科技目前尚未成熟,但**、游戏中所畅想的未来世界,似乎距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2019年汽车科技行业,那些有可能成为核心的技术吧!

一、5G和C-V2X

5G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汽车行业,甚至影响了整个科技行业。可以说,2019年就是5G技术的元年。对于未来的汽车而言,5G很有可能是将一切技术连接在一起的基础。简单点说,就像是「手办玩具」中的胶水一样,是连接每个零件的融合剂。

如果说5G是胶水,那V2X就可以看作是「手办玩具」的每个小零件了。

V2X的全称是vehicle?to?everything,意思就是「车辆连接到一切」,和车联网这个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目前正在发展的场景有:车与人、车与路、车与车等等。如果想要实现V2X,会需要5G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5G和V2X既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也因为「互相成就」才显得更有意义。

不过V2X实在是一个太大的概念,这其中不仅牵扯法律法规、行车逻辑、人车交互,甚至连自动驾驶也会在V2X的基础之上有所改变。想要彻底打开V2X的大门,我们还有太远太远太远的路要走,2019年我们仅仅是把这扇大门推开了一个小缝儿而已。

二、汽车无线充电

由于「电」的特殊性质,任何用电作为能量来源的产品理论上来讲都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手机如此,汽车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手机来说,无线充电仅仅是个锦上添花的功能。但电动车不同,无线充电省去了太多繁琐的步骤和粗壮的线缆,而且还避免了各种慢充、快充、超级快充的接口不同,导致效率太低的问题。只要无线充电的速度够快,它甚至能做到比燃油车加油更方便。

诚然,现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有难点。比如电磁兼容问题、能量传输的控制问题、充电设备的设计问题、安全问题等等。想要将汽车无线充电彻底商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如果一旦成功,带来的改变将会是革命性的。

三、人工智能助手

其实人工智能的概念并不是2019年才流行的,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研发语音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了,比如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等等。然而之所以将人工智能助手再次列入十大科技的名单,是因为美国的一家公司居然真的可以实现「语音助手」和人类打电话了。

这个电话打给了美国的一家很普通的理发店,让他们帮忙预留一个理发师。事先这家公司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是在发布会现场随机打出去的,理发店的工作人员也丝毫没有察觉有什么异样,甚至和它交谈的很愉快。

这家公司叫「谷歌」,这个软件叫「Google?Assistant」。

由此可见,2019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纪元了。许多新势力造车厂所装配的「斑马」「NOMI」等人工智能,或许真正的迎来了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

四、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我在知乎上曾经看到过一句非常有深意的话:如果要想让一辆车的发动机效率不断提高,那就一定要把所有的零件都做成可变式的。当时我觉得这话说的有点太绝对了,但是随着可变气门正时、可变进气歧管、可变转向比之后,可变压缩比也来了。此时,我才越来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了。

实现这个技术的是日产,首发车型是英菲尼迪的QX50。这辆车使用了一台可变压缩比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VC-Turbo),这也是当时该车最大的亮点之一。

对发动机来说,低油耗和强动力是一对矛盾体,在他们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可变压缩比的出现,算是给了这道难题一个还不错的答案。

虽然无法达到「混动车型」那么“恐怖”的低油耗,但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能够在保证油耗不过高的同时,兼顾很好的动力性。日产这台发动机可以让压缩比在8:1和14:1之间任意变化,这一切都是「可变」所带来的好处。

五、中置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的出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截止到现在,「安全气囊越多越安全」这个理念仍然被许多国内消费者所认同。而在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之后,一个新位置的安全气囊终于诞生了:中置。

中置安全气囊的位置在中央扶手附近,如果发生碰撞,气囊会像「隔板」一样打开。中置安全气囊最大的优势有两点:

1.如果车内只有驾驶员一个人,碰撞时可以阻挡副驾驶侧的玻璃碎渣划伤驾驶员。

2.如果车内有两个人,碰撞时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之间必定会有冲击,而中置安全气囊则可以作为两个人之间的能量缓冲,避免二次伤害。

当然,中置安全气囊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制造成本高、维修成本更高,只要气囊弹出,就必须要连同ECU一起更换。其次,中置安全气囊阻断了两个人的冲击,但也阻碍了两个人之间互救和消防人员的施救。

不过总体来看,中置安全气囊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如果加以改进,这一定会成为2019年最令人感到惊喜的安全配置。

六、L3级别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一样,都不属于今年兴起的科技了。不过自动驾驶的进度显然是要比人工智能更快,抛开法律法规不讲,现在已经完全有量产车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了。

国外的厂商有特斯拉、奥迪,国内有长安、小鹏,这几个厂商均有达到L3级别的产品。可能是因为自动驾驶分为5级,有的朋友对3级就感觉「很弱」、不智能。其实并不是这样,L3级别基本已经可以做到低速下的完全无人驾驶了。

只不过驾驶员需要随时把控车辆的状态,以便接管。除了不可以在车上睡觉,L3级别的自动驾驶几乎可以彻底解放驾驶员的双手。

但由于道路上的情况太过复杂(尤其是中国),所以国内最高允许自动驾驶的等级就是L2级。也许等到国内驾驶员的素质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就可以慢慢在国内推广了吧。

七、电子外后视镜

电子元器件取代光学元器件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儿,比如单反到单电、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更令人惊讶的是,想不到汽车的后视镜也要从「镜子」变成「摄像头」了。

目前已经有国外厂商展示过电子后视镜的技术,比如奥迪e-tron、雷克萨斯ES等等。电子后视镜的优势在于,可以真正的避免后视镜盲区。广角摄像头的宽度要远远超过人眼,所以除了要适应一段时间,电子后视镜比光学后视镜几乎有碾压的优势。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允许。其实日本国内已经可以允许使用电子后视镜的雷克萨斯ES上路了,但国内由于「地广车多」,交通环境要复杂不少,所以肯定还需要时间消化。

电子后视镜的问题在于,如果摄像头有一些问题,那车辆就没办法行驶了。而摄像头出问题的概率显然比「一块镜子」大得多,所以如何保证可靠性,也是用电子后视镜的车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八、车辆生物识别解锁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如今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其它领域了,汽车的应用相对是最慢的。这很正常,毕竟汽车并不是真正的「一人一车」。一辆车可能会有无数人开,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生物识别确实没有钥匙解锁方便。

但“吃螃蟹”的厂商还是有,现代就在全新一代胜达上使用了指纹识别解锁和点火。坦白说,这两个配置并不是非常适合指纹识别。更多的还是厂商希望有个宣传点,真正落到实际上不求别的,只希望它别总是坏就行。

无独有偶,国内新势力造车的「小鹏汽车」也在OTA升级之后,推送了一项名为人脸识别的功能。相比现代,小鹏的人脸识别就聪明的多。因为它并不是用于解锁或点火,而是相当于「登录账户」的功能,从而实现调整座椅、后视镜、导航、音乐等个性化功能。

从技术上而言,生物识别早就可以放在汽车上了。只不过场景到底是什么,还是未来所有汽车厂商都需要思考的一件事。

九、马自达SPCCI技术

全新一代马自达3昂克赛拉除了极高的颜值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发布会上说的全新SKYACTIV-X发动机了。简单来讲,我们把这台发动机理解为创驰蓝天X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SPCCI(Spark?Controlled?Compression?Ignition)——“火花控制压燃点火”技术。也就是说,这居然是一台能够把汽油「压燃」的发动机。

其实这是一项非常非常难的技术,我甚至可以单独展开一篇文章讲解其原理。不过限于篇幅,我们就只讲它的特点:它可以将整个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到令人难以想象的50%,除了省油的同时,更做到了真正的环保,而不是通过改变三元催化器。

目前压燃版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已经在部分欧洲国家上市了,反响很不错。国内的上市时间未定,因为这种发动机对油品要求较高,不确定能否适应国内的大环境。

十、奥迪全新MMI系统

其实单独拿出奥迪的MMI系统说这是十大科技之一,可能主观色彩更浓一些。但我觉得,奥迪在人机交互上的造诣很高。

就拿取消旋钮和按键这件事儿来讲,奥迪用极其出色的反馈和震动,弥补了没有按键可能带来的误触和不安全感。这件事其实早就被人发现,但一直以来也没有厂商愿意直面这个问题。大家都在用更大的屏幕去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没有人真正关心驾驶员在操作时的感受。

但奥迪关注到了,就凭这份善于观察的细心也足以给它榜上留个名。况且,奥迪这几块大屏幕本身的操作逻辑和分辨率都无可挑剔,虚拟座舱更是重新定义了「科技感」这三个字的含义。

写在最后

其实2019年的这些新技术里,有横空出世的,也有循序渐进的。但不变的,是开发者对于新技术的不断追求。这种追求让我们不仅仅期待2020年,还有2021年、2022年、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年。到时候,我们的世界会像《银翼杀手》中描绘的那样,满天的汽车在飞吗?

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安全也在日趋提升。我们熟知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在不断进步,而ABS、AEB、ESP等主动安全配置也逐渐应用于各个车型中。

据悉,在2014年,欧盟国家就全面要求新车必须配备AEB系统。美国交通运输部(NHTSA)也宣布,从2018年开始会重新调整五星级评价制度,将会对安全技术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标配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是新车获得五星评价的必要条件。

AEB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作用,以致于成为获得五星评价的必要条件?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是何方神圣?

正如其名,AEB其实是一种制动系统。如果有追尾风险,驾驶员没有***取任何行动,系统会紧急制动车辆。若是驾驶员制动不足,系统则会给予帮助避免碰撞。

总体来说,AEB的工作原理是按照“感知-决策-执行”这个逻辑来进行的。汽车上安装的传感器在感知到障碍物后,会先给予驾驶员提醒,并进入预制动状态。此后,系统会根据实际决策,决定***取部分制动或全力制动。

我们为什么需要AEB?

那么为什么安装了AEB,还是可能发生追尾?是因为没有感知到障碍物吗?

答案恰恰相反,不是没有感知到,而是“故意”没制动。设想你在高速行驶时,前方滚过来一个塑料瓶或者飘过一个塑料袋,而传感器误判前方有障碍物,系统判定制动,会发生什么?

理论上来说,当AEB的灵敏度调至最高时,是可以实现100%制动的。真正的难点在于,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准确判断障碍物的真实身份,一旦误判,极易引起交通事故,反增风险。

不少人也许就会问了,既然如此,AEB还有什么用?

或许,你误会了AEB的真正用途。AEB是一项提醒和***驾驶员的功能,而不是一项避免发生碰撞的功能。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来自于一个疏忽,而世界上并不存在零失误的驾驶员,AEB功能正是这种疏忽发生后的一种补救措施。

这一补救措施的有效性也在真实数据中得到了证实。E-NCAP和A-NCAP在2015年5月共同在《Accident?Analysis?&?Prevention》期刊发表了“现实世界追尾碰撞中AEB的有效性”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无论是在城市道路(限速60km/h)或郊区道路行驶的情况下,AEB技术能在现实世界中减少38%的追尾碰撞。”

一份基于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的报告也显示,针对16年中国道路上发生的车辆与车辆追尾事故这一项,如果车辆都配备AEB功能,30%以上的事故都可以被避免。

AEB功能虽好,但它却没有在中国普及起来。

自2018年开始,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对40款搭载了AEB功能的车型进行了测评。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设置了严格的评价标准,针对AEB的试验包含目标车静止(主车车速分别为20km/h和40km/h)、目标车低速(主车车速分别为40km/h和60km/h,目标车车速为20km/h)两种试验工况,各工况重复5次,根据碰撞避免或减轻效果进行评价。

从测评结果中可以看出,有87.5%的车型都获得了优秀评价,同时这也足以证明AEB在实际场景中的作用。

虽然有不少车型获得了优秀,但是参与测评的车型只有15%属于低配。这也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因为目前AEB还不是标配,绝大部分搭载AEB功能的都是中高配车型。

据悉,美国国家公路安全交通管理局(NHTSA)与各大车企达成协议,要求在2022年之前实现在美销售汽车标配AEB,希望国内车企也可以把AEB等安全配置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尽早实现AEB功能的标配,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

远离危险的关键在于安全驾驶,但没有人能够保证百分百地安全行驶。虽然AEB只是一项***功能,但它能够对驾驶员的疏忽进行弥补,从而减小甚至避免危险发生。

我们不会依赖技术,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好技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安全